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樟在西安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树形优美,近年在我国南方园林绿化上应用较多,但作为绿化树种在西安地区推广应用尚需要进行引种试验。本试验引种不同规格的香樟苗木,通过移植成活率和越冬试验,大规格苗木、良好小环境香樟可安全越冬,大量引种栽植香樟并应用到西安城市绿化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萌芽林的施肥提供依据,以肥料为试验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复合微生物菌肥、普通复合肥、桉树萌芽林专用肥、微生物复合肥)对广林香樟无性系萌芽林生长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广林香樟无性系萌芽林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对鲜叶含油率的促进作用上,以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效果最好,普通复合肥的效果最差;鲜叶产油量方面,微生物复合肥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芳樟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德市蕉城区城区4个公园的景观型香樟观赏特性评价的结果表明:达Ⅰ级和Ⅱ级的超过调查总数的80%以上,观赏价值总体上呈较高水平。宁德市蕉城区城区景观型香樟的观赏特性评价,明确了景观型香樟的园林造景应用方向,为今后香樟运用于宁德市园林造景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香樟在郑州地区的引种与驯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香樟的引种驯化情况表明 ,香樟在郑州地区安家落户、普及推广是完全可能的。开展引种课题关键在于引种成功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香樟为无锡地区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尤其是大规格香樟在城市景观绿地及高档小区中应用普遍,但移栽成活率和全冠移栽成活率却比较低.通过近几年移栽香樟大树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从选树、挖树、种植和养护等环节应掌握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为提高香樟大树的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香樟在临沂城市绿化中引种栽培的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具有较高观赏和经济价值,亦是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常绿树种。为丰富北方园林树种组合,香樟亦在临沂地区开始引种,但由于受引种地温度和土壤条件因素的影响,香樟在临沂地区的栽培受到一定的限制。作者根据香樟在临沂地区引种栽培的实践,深入探讨了临沂地区香樟引种栽培的潜力,影响香樟在临沂地区扩大栽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香樟在临沂地区扩大栽培应用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香樟是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常绿树种,长江流域是它分布的最北缘。由于近20 a来全球气候变暖,香樟亦在苏中和苏北地区开始大量引种,但由于受引种地温度和土壤条件因素的影响,香樟在盐城地区的栽培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据香樟在盐城地区引种栽培的实践,深入探讨了盐城地区香樟引种栽培的潜力,影响香樟在盐城地区扩大栽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香樟在盐城地区扩大栽培应用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香樟在北方地区的引种栽培现状,以香樟自然分布区北界气候条件为参照,分析北方香樟引种区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认为从气候角度看香樟在黄淮地区有条件稳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9.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是长江流域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基于目前对城市园林植物组成调查和生态功能方面开展的大量研究,重点整合分析了香樟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使用情况及其生态效益。结果显示,香樟作为湘、浙、赣、皖等省中35个城市的市树,在上海、苏州、杭州、合肥等城市具有非常高的应用频率,是重要的绿化树种和基调树种。香樟具有较高的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一定的杀菌和富集污染物的能力,而滞尘能力相较于各区域其他树种一般或偏弱。因此,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生态因子,合理选择香樟在园林绿化中使用。此外,由于一些城市大面积使用香樟进行绿化,应当构建具有各自城市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在生长季通过根部施铁、叶面补铁和树干注铁方法治理香樟黄化病,定量和定性分析这3种方法在对药剂用量、复绿过程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别.结果表明:树干注射一定量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治愈黄化香樟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香樟组织苗培养基中最适合的活性炭浓度,用不同活性炭的浓度梯度试验方法,分别对香樟组培苗的生根率、褐变率、株高3个指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改善香樟试管苗继代培养基配方效果最佳的活性炭浓度是1.8 g·L~(-1),在这个浓度内,次生的代谢物能被吸收得更彻底,生长激素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为植株得到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香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树木类型,也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绿化树种,香樟被普遍应用于城市街道、园林区等中,发挥了美化环境、维持自然平衡系统的重要作用。虽然香樟种植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应用,且被大面积的种植,但不容乐观的是,在种植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枯苗多、死亡率高等。结合香樟的生长情况,提出了香樟快速生长的栽培技术要点,并探讨了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初步调查了淮海经济区香樟引种应用现状,对比分析了香樟自然分布区与淮海经济区气候及土壤条件差异,由此提出了在淮海经济区引种香樟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香樟应用、分布与适生环境、生物学特性,提出香樟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5.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江南的四大名木之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是香樟分布中心区域,存活的古香樟众多。2008年,笔者对莲都区境内的古香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区存活散生古香樟361株,古树群5个,有古香樟16株,共计377株。同时对古香樟的生长环境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重要古香樟作了考证。这为该区古香樟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樟种子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药剂的浸种方式进行正交实验处理,观测香樟发芽性状,测定不同发芽阶段种子内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香樟种子内含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种方式在65℃下较为适宜,在此温度下浸种处理的种子萌发快而整齐。药剂浸种以IAA对香樟种子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效果高于GA3和2,4-D。而GA3对香樟种子的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高于2,4-D和IAA。IAA浸种对香樟种子的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高于2,4-D和GA3。浸种处理时加入适量IAA有助于提高香樟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香樟试验林里的香樟为材料,研究香樟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研究在基础培养基上添加植物激素不同的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最佳影响,研究最佳外植体种类在香樟快繁中的运用。结果表明:香樟外植体消毒灭菌处理最佳时间为酒精消毒时间50S,升汞消毒时间8min;最合适香樟外植体诱导的培养激素组合为6-BA3. 0mg/L,NAA2. 0mg/L;香樟的外植体比较难消毒,在四种外植体材料中,消毒效果最好的外植体部位为带有1~2个腋芽的幼嫩茎段。  相似文献   

18.
香樟是无锡市市树,近年来该树种发生煤污病日趋严重,严重影响道路绿地的景观效果。该研究为探明无锡市近年来香樟煤污病和日本壶链蚧的危害情况以及2者之间的变化关系,采取样株定位、定期观察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2014年在无锡市滨湖区运河东路、蠡溪路、虹桥路、梁溪路、青祁路B标5条市管道路上香樟的上、中、下部,分4个方向采集样本,以此来获得煤污病病情指数和蚧壳虫情指数。明确造成无锡地区香樟危害的蚧壳虫为日本壶链蚧;5条道路香樟煤污病和日本壶链蚧的总危害情况皆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2014年危害程度皆为最轻;香樟煤污病的危害情况随日本壶链蚧的危害加重而加剧,2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香樟黄化病对香樟树木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香樟的科学栽植与管护提供理论参考。选择不同黄化程度的香樟,对其树木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长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香樟新梢及树干生长量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香樟叶片含水量及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与黄化程度呈负相关;叶片、新梢及树皮电阻值与香樟黄化程度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黄化程度为I~V病害等级的香樟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350,0.550,0.240,0.150,0.148 mg/g;I~V病害等级的香樟过化物酶活性分别为12,11,8,3和2 U·g-1·min-1。  相似文献   

20.
曹涌 《江苏绿化》2000,(1):31-32
香樟又名樟树 ,为常绿高大乔木 ,树高可达30~40米 ,胸径3~4米 ,材质致密 ,纹理美观 ,气味芳香抗虫蛀 ,是良好的用材树种。截干定植的香樟寿命长、生长快 ,树冠呈半球形 ,遮荫面积大 ,是良好的行道树 ,在城镇绿化中得到普遍应用。但香樟对低温较敏感 ,冬季 -6℃以下低温持续一周即可能冻死 ,故在我省淮北地区不宜生长 ,而在江淮地区香樟可以生长 ,但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土壤选择香樟一般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在中性至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所以栽植地切忌盐碱 ,凡有建筑垃圾和石灰渣的土地必须经过酸化改良后方可栽植。改良的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