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量结果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湿法消解和高压密封消解两种处理方法消解四川盆地标准土壤(GSS-14),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标准土壤消解液中镉(Cd)、铅(Pb)、铜(Cu)和铬(Cr)含量。结果表明:(1)采用两种消解方法均能将土壤样品中的Cd、Pb、Cu和Cr重金属元素消解出来,样品检出线均低于0.05μg·l~(-1);(2)高压密封消解法消解效果优于湿法消解,从试验结果看出,高压密封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对湿法消解较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3)高压密封消解法可有效控制样品的损失及污染,且前处理操作过程较湿法消解简单、省时、省力,称样量和酸用量较少,环境污染小,能够满足土壤检测分析的要求,因此该法可以作为一种可行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土壤中硒检测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采用王水消解、混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全消解方式进行了消解土壤样品实验。结果表明:混酸全消解对硒的检测效果较好,土壤标准样品9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61%,实际样品的回收率为95%~102%。但是采用王水消解的方式测定值偏低,实际样品的回收率仅为62%~76%,这是由于王水消解并不能完全使土壤分解。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是通过对土壤进行全量分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中。然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因此土壤重金属的消解过程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分析了消解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的发展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尤其是在重工业的发展中,其排出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对当地的土壤以及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故此,加强对土壤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探讨,进而保障土壤的质量,减少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土壤对人体的危害有重要的意义。从微波消解ICP-MS法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快速地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卓 《绿色科技》2014,(1):179-180
指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是通过对土壤进行全量分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中。然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因此土壤重金属的消解过程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分析了消解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遂宁市不同区域农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以及富集因子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Zn和Ni的质量分数平均值超过了四川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天宫村35%受Ni污染,15%受Zn污染,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为轻污染等级。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78,尚清洁但处于警戒线。Zn有7个点位的富集因子处于1~1.5之间,Ni有17个点的富集因子大于1,受到了较强的人为污染与干扰。  相似文献   

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原子吸收光谱的测定,进行了仪器条件、消解方法和共存元素的影响等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热板/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节省时间,按本法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分析,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一般土壤和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对标准土壤样品中的Cu、Zn、Cr、Ni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相比传统的酸解法具有高效快速、污染少等优点,在土壤重金属分析中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额济纳旗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的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林干扰区土壤沙粒含量、水分和电导率显著高于非干扰区,而养分条件却是非干扰区显著较高。在胡杨林干扰区,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均增加,而含水量在表层最低、电导率在表层最高,反映了该研究区土壤盐分的表聚现象;同时,土壤表层有机质、总碳和总氮均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30 cm和50 cm土壤层则随着干扰强度增加而增加,这由表层植物凋落物和深层土壤根系共同决定;受游客踩踏影响,干扰区土壤沙粒含量随干扰强度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质地和土壤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第一主成分得以反映且其贡献率达45. 2%,而土壤含水量、电导率等主要反映在第二和第三主成分,贡献率达37. 4%。说明旅游活动导致了土壤环境物理结构改变、土壤肥力降低、水盐动态变化对胡杨林生态系统产生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贾继霞 《绿色科技》2023,(12):89-93
既有地表水检测项目中诸如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等检测方案存在灵敏度较低的情况,无法满足测定标准要求。为提高总磷测定方案的灵敏度、降低其检出限,特融合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与离子色谱测定法,并对微波消解时间以及温度、离子色谱条件优化、实验水样色度与浊度等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的指标进行了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微波消解-离子色谱法在实际水样测定作业中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25%;回收率为92%~109%,可以较好地满足地表水测定需求,且在水样浊度与色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操作过程相对便捷,测定结果精密度较高,具备推广普及与持续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了土壤中Cd、Co、Cu、Cr、Mn、Ni、Pb、Zn、V、As、Tl 11种重金属元素,利用王水微波消解样品,稀释定容后用ICP-MS法测定消解液中11种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检出限为0.004~0.090mg/kg;测试国家标准物质GBW07408土壤中的元素,测定值在保证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5%~6.8%;利用该方法测定的江门市3种类型的土壤样品,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立超声萃取-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方法,实验表明:六六六、滴滴涕在0.02~0.1 mg/kg下有较好的回收率,均在75%~90%之间,标准曲线在浓度0.02~0.5 mg/L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通过分析土壤中不同的酸碱性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加标回收,得出在中性条件下六六六、滴滴涕的回收比较稳定,强酸或强碱性土壤对六六六、滴滴涕加标回收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滩地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湖南省潮土背景值相比较,三个样地的中Pb、Cu、As的含量平均值都超过了背景值,Cd和Cr的含量平均值小于背景值,且Pb的平均含量均是湖南省潮土背景平均值的2倍多;广兴洲样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值均高于其他样地;集成垸土壤中的Pb、As和三个样地土壤中Cd重金属含量较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对重金属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Pb与pH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6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存在正相关,Pb、Zn、As与全氮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b与Zn以及Cu与Cd、Zn、As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Cd与Zn、As以及Cr与A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样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可知,广兴洲样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比其他样地高,但均属于轻微污染和存在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川中南北2个区域3种主要食用林产品(核桃、花椒、竹笋)及其产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并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产地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土壤重金属汞、砷含量南区显著高于北区,而产地土壤重金属铅、铜含量北区显著大于南区;(2)产地土壤镉、汞、砷、铅、铬、铜6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0,但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警戒水平,镉含量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3)北区75%、南区35%以上核桃样品铅超标,花椒样品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均未超标,30%竹笋样品铅超标;(4)核桃样品汞与产地土壤汞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花椒样品重金属与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竹笋样品砷与产地土壤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核桃、花椒分别检出倍硫磷、马拉硫磷残留,竹笋样品检出百菌清、乐果和毒死蜱残留,农药残留量均不超标。总体来说,川中产区土壤尚清洁,林产品农药残留量在标准限值内,花椒质量安全状况较好,核桃和竹笋有一定的铅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殷思敏 《绿色科技》2019,(6):130-131,134
采用石墨消解仪对土壤样品进行了消解,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土壤中铜和锌的含量。结果表明:石墨消解仪具有自动加液、加热均匀、批处理量大且无需人员值守等特点,通过准确度试验和精密度试验,实验结果均能达到实验室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桥  李杨 《绿色科技》2014,(2):159-161
提出了微波消解IC P-M S法测定土壤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消解,稀释定容后用ICP-MS对溶液进行元素的测定,在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后,以内标(Sc、Ge、Bi、In、Rh)进行校正。元素检出限为0.006~0.2μg/L ,测定国家标准物质四川盆地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28中的元素,测定值与标准值或参考值基本一致,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于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抽测扬子洲镇5个样点村的灌溉水、土壤、农作物及使用的化肥,进行了重金属检测,根据检测数据结果,分析了扬子洲镇的土壤和农作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来源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活性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分析了33个土壤耕层和11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As、Cd、Cu、Pb、Ni、Hg、Zn、Cr8种重金属全量及其有效态,对采样点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r、Cu、Ni和Zn的活性与有效态之间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39、0.87、0.8956和0.9795,相关性均为极显著;As、Hg和Pb的活性与有效态之间相关性为显著;重金属元素Cd的活性与有效态相关性不明显。采样点剖面土壤重金属全量随着土层加深变化不一致,重金属As、Cd、Hg随着土层加深含量有递减的趋势;重金属元素的活化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趋势比较明显,底层土壤重金属的活化率是上层土壤中的1/5~1/3,同时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Cu、Pb的活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氟硅唑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残留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PSA分散吸附剂吸附净化,液相色谱-紫外测定。氟硅唑的最小检出量为9.8ng,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9.8×10-3 mg/kg。在0.02~0.2mg/L添加水平下,梨中的回收率85.0%~105.0%,相对标准偏差2.6%~7.4%;土壤中的回收率80.0%~108.0%;相对标准偏差1.5%~11.4%,符合农残分析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在梨中消解较快,土壤中相对缓慢,半衰期分别为5.6~13.1d和5.7~31.4d。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d,梨中氟硅唑残留量均低于0.2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