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梁政  王加兴 《绿色科技》2023,(15):140-144
为研究持续增加的N沉降对次生林不同凋落物组分归还量的影响,自2020年7月中上旬起,在凉山州美姑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常绿阔叶竹林中随机开展了模拟N沉降试验。模拟的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组0N[CK,0 g/(m2·a)],试验组低氮[LN,10 g/(m2·a)],试验组高氮[HN,20 g/(m2·a)]。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的每月上旬,利用各样方布置的凋落物框收集凋落物,随后将其分为润楠叶、石栗叶、桤木叶、其他树种叶和凋落枝5个部分,分别记录分析了每部分干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下,次生林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分别为613.7±42.3、606.0±113.4、650.5±22.9 g/(m2·a)],凋落物量的增幅为4.01%~16.22%。次生林的凋落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与自然状态下所表现的季节动态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N,P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亚热带森林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氮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1。模拟氮沉降2年后,4种不同氮沉降水平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1008.83,1164.10,1147.30和976.47kg·hm-2,表明低中氮处理(N1,N2)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凋落物量,而高氮处理(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叶凋落物中C,N元素含量随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C/N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经不同氮沉降处理后,凋落物C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474.70,544.07,538.55和474.02kg·hm-2,N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7.21,8.56,9.03和9.04kg·hm-2,P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1.17,1.24,1.32和1.09kg·hm-2,说明与N0处理相比,氮沉降显著提高N元素的归还量,而N1,N2处理提高C,P元素归还量,N3处理对C归还量影响不明显,但降低P的归还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模拟N沉降下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微生物特征,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滇中亚高山常绿阔叶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林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通过模拟N沉降和原位分解实验,研究不同模拟N沉降下(CK, 0;LN, 5;MN, 15;HN, 30 g·m~(-2)·a~(-1))凋落物碳氮、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结果]分解1年后,不同N沉降处理下,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凋落物C含量均显著增加(0.40%~8.16%),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凋落物C含量呈LN减少(2.67%),HN增加(4.09%);各林分凋落物N含量均显著增加(1.45%~69.01%),C/N则显著降低(0.34%~37.92%);相同N沉降下土壤微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N沉降对土层垂直分布格局影响不显著;N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土壤MBC和MBN的影响表现为抑制,对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表现为低N促进,高N抑制;4种林分土壤MBC/MBN介于5.31~11.26之间,N沉降对不同林分不同土层的MBC/MBN影响存在差异,但均受到高N的抑制作用。[结论]滇中亚高山4种典型森林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森林类型影响,N沉降次之;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主要受森林类型影响,土壤深度次之,N沉降最小。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大坪村湖内,采用样地法对50年生油杉人工林凋落物进行为期1 a的定位监测,研究油杉人工林凋落物及其碳氮归还规律。结果表明:油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5629.60 kg·hm~(-2)·a~(-1),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形态,即2014年10月和2015年5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碳元素含量月动态比较稳定,碳元素平均含量介于469.306~498.817 g·kg-1之间;而氮元素含量受油杉生理活动的影响,月动态变化较大,氮元素平均含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51倍;碳、氮元素含量大小排序均为叶枝杂。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578.325、68.434 kg·hm~(-2);落叶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54.40%、55.01%;落枝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36.26%、35.87%;其它杂物凋落物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9.34%、9.12%。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运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氮添加实验,研究CK (0 g N·m-2·yr-1)、LN (5 g N·m-2·yr-1)、MN (15 g N·m-2·yr-1)和HN (30 g N·m-2·yr-1)4个氮添加水平对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年的分解时间内,凋落物干质量的损失率在29%~52%之间,并且凋落枝比凋落叶分解更快;2)分解12个月后,CK、LN、MN、HN处理马尾松凋落枝的残留率均在60%以下,并且LN、MN和HN处理的干质量残留率分别是对照处理(CK)的1.07、1.10和1.13倍;3)分解12个月后,CK、LN、MN、HN处理马尾松凋落叶的残留率均在60%以上,并且对照处理(CK)的凋落叶干质量残留率是LN、MN和HN处理的1.02倍;4)氮添加促进了凋落枝中的C元素和凋落叶中N元素的释放,并且随着氮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有所增强,而对K、Ca、Mg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氮添加对凋落枝的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氮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而对凋落物叶的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氮添加对马尾松凋落物枝和叶的分解有不同的影响且与凋落物的初始元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亚热带常绿阔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对氮、硫沉降的响应。[方法]采用氮、硫双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方法,设置对照(CK)、低氮(LN, 50 kg·hm~(-2)·a~(-1))、高氮(HN, 150 kg·hm~(-2)·a~(-1))、低硫(LS, 200 kg·hm~(-2)·a~(-1))、高硫(HS, 400 kg·hm~(-2)·a~(-1))、低氮低硫(LNLS)、高氮低硫(HNLS)、低氮高硫(LNHS)和高氮高硫(HNHS)9个处理,分析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的影响。[结果]模拟氮、硫沉降1年时间,LN、LNLS和HNLS对木质素残留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LS显著降低了木质素残留率,显著增加了凋落叶C/N、纤维素损失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HN、HS、LNHS和HNHS显著增加了木质素残留率,显著降低了凋落叶C/N、纤维素损失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氮沉降和硫沉降对木质素降解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不同氮、硫沉降水平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及相关酶的影响不同,在氮、硫沉降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氮、硫沉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的降解,进而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常绿阔叶林18个样地的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及土壤肥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幼龄林至成熟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7~2.71 t·hm-2·a-1,成熟林年凋落物量最大,幼龄林最少;叶片是森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枝、花果、皮、碎屑所占总量的比例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凋落节律,季节动态为双峰型;凋落物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含量,但与土壤全磷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2012年至2013年,在浙江省天童山对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进行为期2 a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两年的凋落物产量分别为1 005.68 g/m~2和773.48 g/m~2,年平均为889.58 g/m~2。这两年各组分产量的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叶枝碎屑树皮花种/果,其中叶占58.88%,为优势组分。2)2年的凋落物月产量的季节变化均呈现不规则型变化趋势,出现3个峰值,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5月,各组分的峰值月也存在差异。3)凋落物量受气温和最大降水量的影响,且气温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最大降水量。不同组分凋落物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凋落物总量、碎屑凋落物量、叶凋落物量均受气温影响,且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正相关;树皮凋落物量受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影响;枝凋落物量受最低气温的影响;花凋落物量受气温(平均、最高、最低)和最大降水量的影响;种/果凋落物量仅与最大降水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龙里林场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龙里林场3个不同密度的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定凋落物归还量、养分归还量等指标,分析凋落物中N、P、K、Ca、Mg、Fe、Mn、Zn、Cu 9种养分的归还、转移、释放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中9种养分年归还量与密度呈正相关,各林分平均养分年归还量从大到小为N、Ca、Mn、Mg、K、P、Fe、Zn、Cu;各林分养分月归还量变化趋势与月凋落物量变化趋势相似,除Zn为双峰型外其余为单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1月;马尾松人工林年凋落物量与密度呈正相关,S2167年凋落物量5 208.74 kg/(hm2·a),S1767年凋落物量4 284 kg/(hm2·a),S1200年凋落物量3 113.80 kg/(hm2·a);各林分月凋落物量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月。  相似文献   

10.
王鹏  梁政 《绿色科技》2022,(1):22-25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对凉山州云南松飞播林进行了不同水平氮沉降处理,试验研究了凉山州云南松林飞播林土壤有机碳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共设置LN(低氮,50 kg/(hm2·a))、MN(中氮,100 kg/(hm2·a))、HN(高氮,150 kg/(hm2·a))和CK4个处理.结果显示:①氮水平增加土壤有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沉降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亚热带云南松林的保护、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在全球N沉降普遍持续增加背景下的养分循环变化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以滇中亚高山云南松林凋落叶和枝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试验,设置不同施氮水平(对照-CK,0 g·m-2·a-1、低N-LN,5 g·m-2·a-1、中N-MN,15 g·m-2·a-1和高N-HN,30 g·m-2·a-1),探究云南松林凋落物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元素释放以及元素周转率对不同施N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1)经过12个月的N沉降实验,云南松林凋落叶和枝在不同施N水平下总体表现为:LN降低、MN和HN提高了C、N、P、K的元素含量;2)凋落叶和枝的元素释放在N沉降过程中表现不同,凋落叶和枝C元素总体表现为直接释放;凋落叶N元素在分解初期(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中氮(MN,150 kg·hm~a11)和高氮(HN,300 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作用最强;氮沉降对N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LN,MN和HN周转期分别比CK(2.835 a)缩短0.090,0.816和0.709 a.3)分解过程中各处理C/N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总体上,分解前2个月N沉降可降低凋落叶C/N值,而2个月后提高其C/N值.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凋落物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对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经过1年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凋落叶的C、N、P含量及C∶N、C∶P、N∶P均高于凋落枝的;凋落枝、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709 g/(g·年)和0.756 g/(g·年),凋落枝的分解速率也低于凋落叶的;凋落枝、叶的分解速率与C∶N∶P生态化学计量呈正相关关系。凋落枝的P含量以及C∶N、C∶P、N∶P与凋落叶的差异显著;凋落叶的C含量与凋落枝的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模拟氮沉降,研究亚热带粗放经营的毛竹凋落叶C、N、P化学计量特征在1年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特征。试验设计4种处理水平:低氮(L,30 kg·N·ha~(-1)·yr~(-1))、中氮(M,60 kg·N·ha~(-1)·yr~(-1))、高氮(H,90 kg·N·ha~(-1)·yr~(-1))和对照(CK,0 kg·N·ha~(-1)·yr~(-1))。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氮沉降处理对凋落叶的C含量、N含量和P含量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适度的氮沉降可以提高该区域粗放经营毛竹对N和P的利用效率。氮沉降水平、时间及其与氮沉降的的交互作用对凋落叶C含量、N含量、P含量、C:N、C:P和N:P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巨桉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01—2010-01,对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hm-2a-1)和高氮(30gN.m-2a-1),把年施氮量分12等份,每月下旬对各处理施氮(NH4NO3),探讨氮沉降持续增加对巨桉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的影响,及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限制值。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在分解初期存在一个质量快速损失的淋溶期,而分解后期(14个月以后)质量损失极其缓慢,残留凋落物处于较稳定状态;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巨桉凋落叶后期分解,并且低氮处理抑制作用最强,但氮沉降对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无明显影响;自然分解状态下,巨桉凋落叶分解限制值大约为90%(CK),而氮沉降使得这一限制值降低,并且低氮(限制值大约为72%)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红锥天然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其凋落规律,对广西容县40年生红锥天然林样地1年内(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集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凋落物总量为6603.67 kg·hm-2,叶、枝和杂物凋落量的比例分别为58.30%、25.86%和15.84%。凋落总量、叶和杂物凋落量的月动态变化规律均为双峰型,峰值出现在3月和9月;而枝凋落物量月动态出现三个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8月、11月和3月。叶和杂物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格局表现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凋落高峰,春季凋落量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17.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对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养分和能量归还及物质化学组成进行了 3a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杉木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 731 83g·m- 2 、5 4 6 85g·m- 2 ,前者是后者的 1 34倍 ,其中落叶分别占总凋落量的 6 5 2 9%和 5 8 2 9% ,而福建柏林落枝、落果和其它组分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则比杉木林的低。福建柏林凋落物总量在 5月 (2 0 0 0年为 2月 )和 11— 12月出现两次峰值 ,且第 2次峰值远比第 1次高 ;杉木林总凋落物量 1年出现 3次峰值 (4或 5月、8月和 11月 ) ,且峰值较为接近。福建柏林凋落物年养分和能量总归还量分别为 13 96 1g·m- 2 和 14 6 36 5 8kJ·m- 2 ,杉木林的则分别为 12 0 0 5g·m- 2 和 12 2 91 17kJ·m- 2 ,前者分别是后者的 1 16倍和 1 19倍 ,其中福建柏林通过落叶归还的养分和能量则分别是杉木林的 1 6 3倍和 1 2 9倍。福建柏落叶N、P浓度和易分解物质 (水溶性物、半纤维素和粗蛋白 )含量高于杉木 ,而难分解物质 (如纤维素、木质素 )的含量低于杉木 ,且C N、C P、木质素 N及木质素 P的比值也比杉木落叶的低。说明福建柏林凋落量比杉木大 ,落叶质量亦比杉木的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阴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氮添加与凋落物管理对表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加速凋落物分解和地力维持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氮添加水平为不施氮[0 kg/(hm~2·a)]、低氮[50 kg/(hm~2·a)]和高氮[100 kg/(hm~2·a)],凋落物管理方式为保持原状、堆积和搅拌。结果显示:(1)单独氮添加,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H显著下降,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氮处理显著提高速效钾含量,高氮处理显著提高有效磷含量。(2)单独凋落物管理,堆积和搅拌可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凋落物堆积处理显著降低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凋落物搅拌处理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3)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pH和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氮添加可促进表层土壤中有机物的矿化,提高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搅拌处理可加速凋落物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因此,高氮+搅拌处理土壤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含量最高,对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地力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深入了解N沉降对滇中高原地带性植被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为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平县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模拟N沉降和凋落物原位分解试验,测定CK(0 g·m-2·a-1)、LN(10 g·m-2·a-1)、MN(20 g·m-2·a-1)和HN(25 g·m-2·a-1)下常绿阔叶林凋落叶、枝分解过程的基质质量指标。【结果】1)经过1 a的分解,凋落叶和枝质量残留率分别为52.0%~57.4%和74.2%~77.9%,分解系数分别为0.475~0.595和0.119~0.152 kg·kg-1·a-1,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变化幅度分别为54.5%~66.2%、66.8%~77.8%和37.9%~48.5%、64.2%~74.2%;2)分解1 a后,N沉降处理使凋落叶、枝木质素残留率和纤维素残留率均显著增加,其中,木质素残留率增加3.2%~11.7%(凋落叶)、1.9%~11.0%(凋落...  相似文献   

20.
以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的种植形式,研究模拟氮沉降下桢楠幼苗在生理上的响应。结果表明:氮沉降处理下有效促进植物光合色素的合成量;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氮沉降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光合日变化量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在19.0 g/(m2·a)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胞间CO2浓度出现最小值。研究表明,在对桢楠幼苗进行氮沉降处理时,以施氮浓度为19.0 g/(m2·a)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