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文献回顾法和案例分析法,总结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优点和技术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制定了完善可行的修复方案,并对治理成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道水环境污染治理后,水源清澈、沿岸整洁,得到居民的一致认可,获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能有效治理污染,修复河道生态,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河道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是二个不同概念,生物修复是城市河道水污染控制的手段,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延续,而生态修复则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的城市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以此为切入点,逐一阐述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技术;河水化学处理技术、曝气复氧技术、底层疏浚和综合调水技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并对每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点评,指出:河道污染后采用修复技术,要视河水污染程度而定,要视治污达到的标准而定,目标决定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瑾 《绿色大世界》2009,(6):17-18,24
文章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以此为切人点,逐一阐述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技术;河水化学处理技术、曝气复氧技术、底层疏浚和综合调水技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并对每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点评,指出:河道污染后采用修复技术,要视河水污染程度而定,要视治污达到的标准而定,目标决定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介绍芒市城市河道概况、污染现状及原因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广泛成熟的三种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比较了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河道的不同污染处理模式,为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对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大,城市黑臭水体逐渐成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变为极为迫切。从城市黑臭水体的定义、水质特点和治理现状出发,综述了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实施措施及研究进展;结合当下国家对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工作的新要求,从人工曝气、微生物生态修复和水生植物修复3个方面梳理并总结技术的发展现状。组合生态修复技术能解决单一生态修复技术不满足治理需求等问题,为治理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提供整治思路,统筹推进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但目前组合生态修复技术仍存在周期长、运维成本高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7.
从水土保持、矿区、水源、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识别与诊断了延平区现存的生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水源地保护、污染水体修复、河道景观提升、农业养殖业污染源治理、生物多样性修复、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及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措施,探索出了特色化的闽江流域延平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中小河道生态治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河道生态治理集成技术包括污染源控制技术、生境条件改造技术、生物强化技术等。根据上海市河道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型河道生态治理的重点: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区河道形态宜遵循河道现有形态布局,生态治理重点放在河道内部的微地形构建、护岸改造、水质净化及生态绿化;新城新镇和大型居住区河道治理重点宜放在河道生境多样性的营造、水质净化、水生动植物的恢复及生态景观营造;农村河道生态治理重点宜放在生境多样性的保护及营造、水生动植物的恢复及生态绿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效果,总结了适合上海市不同类型河道生态治理的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莞市某河流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人工河道,通过采用河道生态补水、构建生态河床、构建深潭浅滩、营造生物栖息地等河流生态修复的设计方法,有效地改善了该河道的水体环境,使河流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及河流的连续性和开放性得到恢复,恢复了河道纵向的蜿蜒性和横向断面的多样性,同时,生境改善使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提高,也改善了河道小型动物栖息的生存环境,且能抵抗南方洪水水量波动大的特点。给出了该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及实施设计,以为当地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广琦  崔心红  张群  朱义 《园林科技》2010,(2):23-29,33
以上海市崇明生态岛的杜鹃河坡岸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岸技术在城镇生态型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岸、土壤生物工程护岸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3类植物护岸技术;对比了工程实施后河道坡岸10个月来的坡岸土壤剪切力、生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和示范工程表明,在生态型河道中采用植物护岸技术可以稳定坡岸、改善坡岸的栖息地质量、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生态型河道的植物护岸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某城市内河生态治理与修复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河道水质及污染原因调查,确定了造成河道生态破坏的污染因素,主要问题为生活污水违规排放、上游来水水质差以及沿河洗涤。为此,提出的治理措施为:河道清淤、修复受损的护坡、控制污染源、恢复河道生态自清洁功能、改善水质及透明度。对比治理前后的数据,河道水体COD、TP、BOD5、NH3-N 4项指标的最小降幅为56.3%,最大降幅为78.2%,该河道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河道排水防涝任务也在不断加重."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更是赋予了城区河道"生态修复、雨水调蓄"的新功能.以邢台市牛尾河治理提升为例,在研究河道现状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牛尾河在防洪排涝、水资源短缺、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具体的拓宽河道、多源引水入河、提升生...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护坡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三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年(2004~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坡岸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正矿业废弃地多以重金属污染和矿山酸性排水污染为主,治理内容以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为主。矿山污染修复受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条件、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征、表土条件、潜在污染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修复技术和实施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各因素的影响。过去矿山开采面积规模比较小,且都在远离居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地区,生态修复更多是植被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修复。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扩展,矿区开采离城市越来越近,其修复一定要  相似文献   

15.
以上位规划和现有河道条件为基础,提出了承载泄洪排涝、生态景观、城市水资源等多重功能的延溪河河道综合整治方案,涉及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等三项内容,主要包括护坡、堤防、水闸等水工建筑,人工湿地与稳定塘有机组合的生态修复,交通体系、种植设计等景观提升方案,以期实现河道防洪安全与生态景观优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北京城市河道兼具城市水景观和行洪的作用,河道雨后汇流明显,为保证河道行洪能力,河道多为人工修建的去弯取直的人工河,不具备完善的水生态系统,造成外界营养盐的输入和输出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物种分布失衡,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水体问题,比如:水华、单一水生植物(菹草、金鱼藻、水绵)快速增长,由于雨后或突发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水体黑臭、油污漂浮等均常给城市河道的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城市河道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连年的治理和补水水源水质的改善,水环境问题也逐渐开始从水华转化为其他问题,所以对于水环境改善技术措施的调整和拓宽是必要的。针对城市河道特点,从河道水质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对水环境改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究,在归纳技术措施的应用场合和对新的技术措施提出了设想,使水质监测、生物措施、曝气措施、鱼类放养等措施的应用在城市河湖水环境改善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采用底泥修复、植物浮床、沉水植物等技术措施构建生态自然的河道是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退塘还湿、入湖河段生态修复以及破碎化湖滨带治理、外来物种防控等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候鸟栖息地、食源地得到修复,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优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修复是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包括湿地建造、植被恢复和河岸生态治理等诸多与湿地紧密相连内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与城市湿地规划建设在目标、途径、措施和技术等方面均有着共同交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利用现有城市水系资源基础上,规划建设由城市水系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斑块融合构成的城市湿地网。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提出了针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的城市湿地规划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单点单面非体系式的治理思路与治理方式,是造成黑臭水体水质及生态无法得到长效性、系统性提升的症结之一。生态修复作为黑臭水体治理“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技术路线的重要环节,是维持黑臭水体底质、水质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最终实现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的关键。为此,对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集成策略进行了探索,将黑臭水体分成引排河道、连接河道、湖库水体及小微水体四类,分别针对性地提出了修复策略,旨在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集成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论述柔性生态袋在城市河道岸坡治理中的功能、施工技术、效果和造价实例分析,证实了生态袋在河道、湖岸护岸工程中发挥着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