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尖食植瓢虫为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新纪录种,危害大叶白蜡,多年来为人忽视,鲜见对其报道。近年来在徂徕山林场大量暴发,给林业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为端尖食植瓢虫的防治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试验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内端尖食植瓢虫进行防治,并以2%阿维菌素乳油及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端尖食植瓢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2龄幼虫的防效基本能达到95%以上,对3龄幼虫的防效可以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应用嗅觉仪测试了端尖食植瓢虫对分布在山东境内木犀科常见植物,近缘科黄杨科、槭树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常见植物,以及发生地常见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木樨科的白蜡树对其有明显的招引,表明端尖食植瓢虫有可能会对其取食、危害;小叶女贞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危害对象,其余木樨科、黄杨科、槭树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的山东省常见的树种,以及瓢虫发生地周围林木则对排斥有明显的排斥作用,表明这些植物不会成为端尖食植瓢虫的危害和寄主对象。这一结果表明其寄主扩散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3.
信息文摘     
端尖食植瓢虫[Epilachna quadricollis(Dieke)]为山东新记录种。危害大叶白蜡(Fraxinus vhynchophylla Hance)。据文献记载,在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北、福建和广西。我们于1984—1986年在泰山后石坞、鲁山大涝洼和崂山木瓜园的大叶白蜡林内发现此虫。  相似文献   

4.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白僵菌、千胜Bt、25%灭幼脲Ⅲ号和1.8%阿维菌素等4种生物杀虫剂的单一药剂和复合生物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单一药剂以阿维菌素的毒力效果最佳,而复合生物杀虫剂以阿维菌素4000倍液+千胜Bt2 000倍液+灭幼脲Ⅲ号8 000倍液+白僵菌1.3×105n/ml为最佳组合,毒力效果达90%以上.应用该复合剂防治不同世代的松毛虫,以第1代的效果最佳,迭93.3%,而越冬代仅为73.5%,用其防治越冬代松毛虫幼虫应选择11月之前.  相似文献   

5.
采用滤纸接触法于室内测定了六种农药对六种农药对异色瓢虫幼虫和成虫的毒力。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药剂的效果差别显著,按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虫螨灵〉世绿〉吡虫啉〉爱禾〉绿园〉辟蚜雾。其中辟蚜雾和绿园对异色异色瓢虫毒性小,选择性高,而爱禾和吡虫啉对异色瓢虫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这四种农药均可在蚜虫防治中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释放异色瓢虫和喷施化学药剂2种方法对杏球坚蚧进行了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异色瓢虫防治杏球坚蚧,虫口减退率为91.28%,防治效果达到92.25%;药剂防治杏球坚蚧防治效果为94.98%.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噻虫啉杀虫剂防治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噻虫啉3种剂型不同稀释倍数对松褐天牛的毒杀作用和持效期。林间比较该3种剂型与其它药剂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噻虫啉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触杀能力,触杀效果明显。林间实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一致,且防治效果优于试验采用的其他药剂。噻虫啉杀虫剂3种剂型中,微囊悬浮剂(CS)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悬浮剂(SC),再次为微囊颗粒剂(CG),且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2016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毛竹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上的豆芫菁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野外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桉油精可溶液剂、4%鱼藤酮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豆芫菁成虫的LC50分别为3.9、1.32、0.583、0.279 mg·L~(-1),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豆芫菁成虫均有毒性,以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豆芫菁成虫毒性最强。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药3 d后,4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其中2种苦参碱类药剂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倍数均为1500倍;5%桉油精可溶液剂林间防治最佳使用倍数为1000倍;4%鱼藤酮乳油林间防治最佳使用倍数为1200倍。供试的4种药剂均可以作为防治豆芫菁成虫的无公害药剂。  相似文献   

9.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的一种专性食叶害虫。为筛选出防治黄野螟的理想药剂,该试验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商品药剂对黄野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4.5%高效氯氰菊酯(EW)对5个龄期幼虫的LC50为4.354mg·L-1~56.071mg·L-1,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为12.670mg·L-1~22.760mg·L-1,5%氯虫苯甲酰胺(SC)为13.267mg·L-1~203.893mg·L-1,18%杀虫双(AS)为66.209mg·L-1~702.261mg·L-1,0.3%苦参碱(AS)为0.279mg·L-1~2.080mg·L-1,30%敌百虫(EC)为38.003mg·L-1~401.750mg·L-1。6种药剂对黄野螟幼虫的致死率均与药剂浓度成正比,对低龄幼虫的致死率明显高于高龄幼虫。其中,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0.3%苦参碱两种生物型药剂对黄野螟各龄期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以作为田间防治黄野螟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药膜法,对蓝绿象进行11 种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辛硫磷、敌百虫、万灵4种杀虫剂药后1d,蓝绿象校正死亡率达79.32% 以上,药后7d 达96.46% 以上,与其它处理药剂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李立 《河北林业科技》2012,(5):10-10,17
在室内条件下分别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5种药剂对刺槐蚜的杀伤.结果表明:刺槐蚜虫对5种杀虫药剂敏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胺菊酯、仲丁威、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刺槐蚜的敏感性最高,毒力最大,LD50为0.000212滋g/头,仲丁威的LD50居中为0.001190滋g/头.敌敌畏的LD50最大为0.037400滋g/头,毒力最弱.刺槐蚜虫对3类杀虫剂敏感性顺序依次为: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刺槐蚜的敏感性最高,防治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短须突瓣叶蜂是近年来危害柳树的一种新害虫,选用7种杀虫剂对短须突瓣叶蜂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5种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短须突瓣叶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1.8%阿维菌素乳油>10%阿维·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丙溴磷乳油>4.5%联菊·啶虫咪微乳剂>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施药24h后,1.8%阿维菌素乳油、10%阿维·毒死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是防治短须突瓣叶蜂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9种低毒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高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印楝素和绿僵菌对高龄若虫没有触杀活性,其余6种药剂的毒力大小依次是甲维盐>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鱼藤酮>三唑磷>敌百虫,建议使用甲维盐、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和鱼藤酮进行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14.
室内测定4种药剂对松沫蝉Aphrophoridae flavipes Uhler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松沫蝉若虫的校正死亡率随着4种药剂浓度的增大而增高;3.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3%苦参碱水剂,2%高渗苯氧威乳油,3%阿维菌素乳油对松沫蝉2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309 7,6.516 9,11.006 4,13.564 7μg/mL;4种杀虫剂对松沫蝉若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在丽江市林科所的云南红豆杉良种采穗圃和种植示范基地,设立6块10 m×10 m的样地,通过1年观察,确认东方食植行军蚁是红豆杉的主要害虫.并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敌百虫晶体毒饵防治效果最好,其校正死亡率达95.8%,且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6.
云南红豆杉蚁害调查及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在丽江市林科所的云南红豆杉良种采穗圃和种植示范基地,设立6块10 m×10 m的样地,通过1年观察,确认东方食植行军蚁是红豆杉的主要害虫.并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敌百虫晶体毒饵防治效果最好,其校正死亡率达95.8%,且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7.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是一种常见的食蚜和食蚧瓢虫,目前巳逐步用来防治农林害虫,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应用以虫治虫过程中,瓢虫的人工繁殖、贮存和适期释放,均与其个体发育的关系极为密切。只有搞清瓢虫个体发育的规律,才能切实做好饲育壮虫、安全贮存和适期放虫,并对探索提高瓢虫的利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赤松毛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程度,作者采用微量点滴法,选择溴氰菊酯药剂,对赤松毛虫进行了初步测定。测定结果表明,LD_(50=0.1134±0.00031;毒力基线关系式为y=3.5+0.73x(S_误=0.3126)。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草地螟对多种植物的危害,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通过采用敌敌畏、辛硫磷、氯氰菊酯进行3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效果最明显,对不同龄期的幼虫,杀虫效果达96%以上;敌敌畏乳油对幼龄期幼虫杀虫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4种无公害杀虫剂对杨卷叶象甲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吡虫啉1 000、2 000、3 000倍液的胃毒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84%、74%;苦参碱500、1 000、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次之,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2%、67%、39%;森得保3个浓度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校正死亡率低于55%;除虫脲3个浓度药剂的防治效果校正死亡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