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染白粉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的抗性诱导、膜透性及表面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无病害侵染的草地早熟禾品种‘超级哥来德’的幼苗接种禾布氏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ex Merat),分别用不同浓度SA,ABA和JA处理后,分析其病情指数、抗病效果、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气孔和乳突特征。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A,ABA和JA诱导均可提高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性。其中JA为1.5 mmol·L-1时抗病诱导效果最佳,且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下降最明显。诱导后的气孔颜色加深且凹陷加剧,但抗白粉病性与气孔长度、宽度、长宽比及密度间没有相关性;乳突呈长圆柱状,向顶逐渐变尖,有效加大乳突投影面积,有利于提高草地早熟禾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叶片表皮特征、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点,试验选用6份草地早熟禾材料,包括美国引进品种:‘Blue Ghost’‘Comet’和‘Martha’,山西野生居群:应县和浑源,以及自主选育的‘太行’草地早熟禾品种,称重法控制后续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 rate, ET),设置2种水分梯度W1:60%ET,W2:100%ET处理,利用徒手切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表皮特征和解剖结构,并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W1处理下,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显著低于W2处理,而上下表皮气孔长宽比与W2处理无显著差异;‘Blue Ghost’的胞间CO2浓度最大,比最小的应县高出57.23%。相关性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和光合特征参数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促使草地早熟禾叶片变薄,维管束面积减小,草地早熟禾的光合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叶片表皮特征、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特性,本试验以6份草地早熟禾为材料,分别为3份美国引进品种:Merit、Jackrabbit和Park,2份山西本土野生居群:应县和浑源,1份由山西野生居群选育的‘太行草地早熟禾’品系,按照两个施氮水平N1:10 g·m-2(低氮)和N2:40 g·m-2(正常)进行处理,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下拍照并测定叶片上下表皮厚度、细胞长宽比、细胞密度、气孔指数、气孔长宽比、气孔密度,叶片厚度、厚壁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以及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N1处理下,草地早熟禾叶片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厚壁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N2处理,而气孔大小与N2处理无显著差异;N2处理下,Jackrabbit和Park的叶片厚度显著高于浑源和应县,其中Park的叶片厚度最大,为173.39μm,Jackrabbi...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叶片形态结构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7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比较、描述,并测定了叶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长、叶片宽长比、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和叶脉突起度等指标差异较大;叶宽、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其中叶宽长比小、气孔密度大,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叶脉突起度大者抗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李思达  刘文辉  张永超  秦燕  李文 《草地学报》2021,29(12):2827-2837
为了探究早熟禾混播草地种间关系与生产特征,使用‘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Tongde’)分别与‘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nd.‘Qinghai’)混播,在海北州西海镇开展了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混播草地养分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老芒麦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该处理相较于老芒麦单播草地的粗蛋白与总磷含量,分别提高7.51%与14.50%。相对饲用价值较早熟禾单播草地提高34.12%。因此,为解决青海扁茎早熟禾单播草地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选用老芒麦与早熟禾进行混播。使用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种间相容性,因此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群落稳定性与产量稳定性。选用碱茅与早熟禾进行混播可以用于建植以生态治理为目的的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叶片微结构特征与柑橘溃疡病抗性的关系。选用罗浮金柑、新生系3号椪柑、纽荷尔脐橙及星露比葡萄柚这四个分别被认为是对柑橘溃疡病具有高抗、抗、耐和高感特性的品种,通过涂抹接种法来在实验室验证其抗病性;采用扫描电镜及树脂包埋半薄切片等技术对上述品种的成熟叶片下表皮气孔及叶片显微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将健康叶片浸泡在菌液中,采用细菌分离法来观察同样条件下通过气孔进入不同柑橘品种叶片体内的活细菌数。结果:四个品种对溃疡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气孔密度、气孔大小、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皮层厚度也存在差异,其中气孔密度差异达到极显著;健康叶片浸泡接种溃疡病后,分离到的单菌落数的顺序依次是星露比葡萄柚>纽荷尔甜橙>新生系3号碰柑>罗浮金柑。因此,气孔密度对柑橘品种抗病性的解释量极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肃省燕麦(Avena sativa)产区白粉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张掖、甘南、武威和定西等市(州)主要燕麦产区进行了白粉病调查,同时采集病样对白粉病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除甘南州的合作市和碌曲县未发现白粉病外,其余调查县(市)均有发生,其中天祝县种植的‘甜燕麦’病情指数最高可达50.10,山丹县种植的‘牧乐思’和‘加燕2号’病情指数较低,分别为0.28和0.34;同一燕麦品种在不同调查区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甜燕麦’病情指数变化最大(3.40~50.10),‘白燕7号’在永登县病情指数高达43.29,在通渭县仅为1.22;不同品种在同一种植区的发病程度也有差异。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调查过程中采集的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甘肃省燕麦白粉病可能存在禾本科布氏白粉菌黑麦专化型Blumeria.graminis(DC.)f.sp.secalis和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graminis(DC.)f.sp.avenae共2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对重金属镉(Cadmium, Cd)的分配和耐受机制,以草地早熟禾耐Cd品种‘午夜’(‘Midnight’,M)和Cd敏感品种‘橄榄球2号’(‘Rugby II’,R)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施加600μmol·L-1Cd胁迫,研究Cd在草地早熟禾中的组织分布、亚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与R品种相比,Cd胁迫下M品种叶片失绿较少,生长抑制较小;表皮+叶肉、维管束及根表皮+皮层中的Cd含量显著低于R品种;另外,根系可溶部分Cd含量高于R品种。进一步分析发现,R品种含有更多毒性较高的无机态Cd及果胶和蛋白质结合态Cd,而M品种水溶性有机酸结合的Cd在根表皮+皮层、中柱等组织中含量较多,草酸盐结合的Cd在根系中柱含量显著高于R品种。因此,M品种通过减少Cd吸收、增加液泡区隔化、增加有机酸盐结合的Cd并降低Cd向地上的长距离运输来增强对Cd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3种禾草叶片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维管束鞘由一层厚壁细胞和一层薄壁细胞组成。3种禾草的叶片结构都随群落的恢复演替而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可塑性大小依次为:远东芨芨草(0.24)>黄背草(0.19)>荩草(0.17)。与混交林相比,灌丛和灌草丛群落中植物叶片更趋于旱生特征: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以及维管束厚度等显著增加,气孔变小。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荩草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远东芨芨草的叶片厚度和叶肉组织厚度,黄背草的上表皮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加,荩草下表皮气孔长度、黄背草的上表皮气孔长度逐渐变小,远东芨芨草维管束呈增大趋势。因此,叶片的解剖特征反映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可作为研究群落演替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菊苣航天诱变新品系叶片旱生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个菊苣空间诱变新品系叶片进行解剖,选取9项抗旱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各品系进行两两多重比较,得到各指标的灵敏度,以下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度、维管束厚度、叶片厚度4个指标为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菊苣新品系叶片的抗旱性解剖结构除表皮厚外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指标的灵敏度大小依次为:下表皮气孔密度>下表皮气孔长度>上表皮气孔长度>上表皮气孔密度>维管束>叶片厚度、叶脉厚度>下、上表皮厚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菊苣新品系可聚为3个级别:其中PA-95、PA-96、PA-11、PA-93、PA-49、PA-20、PA-82、PA-42具有较好的抗旱性结构;PA-36、PA-31、PA-57、PA-186、PA-54、PA-26抗旱性结构中等;PA-43的抗旱性结构较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盆栽单株种植方式,对甘肃境内11个不同生境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根茎扩展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根茎扩展能力强的材料。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草地早熟禾(肃南)单株分蘖数最多;草地早熟禾(榆中)根茎扩展距离、地上植物量、根茎植物量、根茎直径、根茎体积和根茎表面积最大,茎节最长;午夜草地早熟禾单株覆盖面积最大、根茎数量最多。地上扩展性与地下扩展性成显著正相关;根茎综合扩展性强弱依次为:草地早熟禾(榆中) > 午夜草地早熟禾 > 草地早熟禾(秦州) > 草地早熟禾(肃南) > 草地早熟禾(清水) > 草地早熟禾(灵台) > 草地早熟禾(渭源) > 草地早熟禾(康乐) > 草地早熟禾(西和) > 草地早熟禾(天祝) > 草地早熟禾(夏河) > 草地早熟禾(安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草坪绿地植物配置过程中草地早熟禾与花卉植物协同生长的问题,本实验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草地早熟禾叶和根茎浸提液对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百日草(Zinnia elegans)、孔雀草(Tagetes patula)3种花卉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为草坪绿地植物的配置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叶和根茎浸提液对二月兰、百日草、孔雀草种子的发芽抑制率分别为33%和48%,27%和39%,24%和48%,总体趋势表现出根茎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叶浸提液,3种供试植物对草地早熟禾根茎和叶浸提液的敏感性响应亦不相同,其中二月兰对浸提液的响应最为敏感。本研究表明,在进行园林草坪绿地植物配置中,二月兰应尽量避免与草地早熟禾组合,以免因化感作用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张韦钰  王春勇  杜红梅 《草地学报》2021,29(7):1436-1445
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Midnight II’为材料,采用50%的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HRW)叶片喷施及灌根的方法,分析HRW处理对200 mM NaCl胁迫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叶片干物质含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电解率外渗(Electrolyte leakage,EL)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RW处理显著增加了盐胁迫条件下细胞的持水能力,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EL值;通过分析0 d,5 d和20 d盐胁迫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叶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发现,在盐胁迫,尤其是长时间盐胁迫条件下,HRW处理显著降低了ROS含量,增加细胞膜稳定性,同时提高了长时间盐胁迫条件下部分抗氧化酶的活性,且诱导了抗氧化酶基因CAT2,APX1,MR的下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HRW对草地早熟禾耐盐性的影响中,ROS的含量变化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对草坪草耐盐生理以及氢气生物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青海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青海野生草地早熟禾抗旱材料‘10-202’和敏感材料‘09-61’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15% PEG-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和正常处理下的2份材料的叶片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0-202’处理间存在3 166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DEGs),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数目分别为1 979和1 187个;‘09-61’处理间共有314个DEGs,上调表达的有64个,下调表达的有250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2份材料的差异基因均显著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运用MapMan软件对‘10-202’干旱胁迫下与转录调控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发现bHLH,AP2/EREPB及C2H2锌指家族转录因子在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后续挖掘草地早熟禾耐旱相关候选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青海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青海省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材料‘10-122’和低温敏感材料‘09-126’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学测定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生理响应及代谢产物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敏感材料‘09-126’在低温胁迫下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和超氧根自由基离子生成速率均显著增加,氧化损伤程度高于‘10-122’;低温胁迫下,‘09-126’和‘10-122’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常温处理提高了1.91倍和1.97倍,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常温处理提高了4.83倍和2.81倍。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进一步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09-126’中差异代谢物有116个上调,30个下调,‘10-122’有66个上调,68个下调,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糖及糖醇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中,其中脯氨酸、亮氨酸、鸟氨酸和苏氨酸可以作为草地早熟禾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标志物,丙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的变化可能是‘10-122’抗寒性高于‘09-126’的主要原因。低温条件下‘09-126’中棉子糖含量的增加以及‘10-122’中海藻糖-6-磷酸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其适应低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草地早熟禾种子加速老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辉煌、兰月、普通3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比较老化温度(38、40、42、44和46℃)和时间(24、36、48、60、72、84和96 h)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筛选确定草地早熟禾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的适宜条件,并建立标准化的测定程序。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的升高,草地早熟禾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P<0.05),44℃和46℃老化处理效果明显,辉煌种子发芽率由71%降至4%,而普通种子发芽率由95%降至36%;在老化时间处理中,老化60 h至96 h可以使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P<0.05);老化温度与时间的互作效应与种子标准发芽率高低有关,老化温度是促进种子老化的关键因素,老化时间的作用效果受老化温度和种子标准发芽率的影响;草地早熟禾种子加速老化处理的适宜条件是44℃老化6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