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Zea mays L.)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影响,2017-2019年以‘北农青贮368’、‘冀青贮1号’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农艺性状、饲用品质,并利用Milk2006对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吨干物质产奶量和公顷产奶量均影响显著。6月5日播种时,3个青贮玉米品种平均生物产量和公顷产奶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9.29 t·hm-2和27.57 t·hm-2。不同种植密度下青贮玉米吨干物质奶产量在7.50万株·hm-2时最高,饲用品质最优。综合评价认为: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播种期在6月5日左右,种植密度为7.50~8.25万株·hm-2,为降低成本,减少倒伏风险,建议适宜种植密度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L.)适宜的播种日期,本研究以青贮玉米‘德美亚1号’、‘院军1号’、‘巡天3号’、‘德美亚2号’4个品种为材料,设置S1(5月2日)、S2(5月7日)、S3(5月12日)3个播期,开展播期试验,探究3个播期下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株型适中、适合密植、生育期短,在5月7日播种,株高、茎粗最高,为208.95 cm,2.67 cm,叶面积指数为3.93,干草产量可达17.53 t·hm-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达159.7,草品质达国标二级;‘德美亚2号’秆矮、早熟、抗逆性好,在5月7日种植产量为17.24 t·hm-2,相对饲用价值达205.9,草品质达国标一级;‘院军1号’、‘巡天3号’含水量过高,不适宜制作青贮玉米。综上,‘德美亚1号’为最适宜在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播种期为5月7日。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冀西北农牧交错区种植的耐瘠薄、耐干旱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品系)。本试验选取12个早熟的青贮玉米品种(品系),对其株高、穗位高及茎粗等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其中‘21RW118’‘德美亚3号’‘21RW66’‘巡天816’‘D1-2’‘德美亚1号’‘D1-1’‘20H-101’含水量在65%~75%之间,符合青贮玉米收获标准;‘20H-101’‘D1-2’‘德美亚1号’的生育期为103 d,且在收获时达乳熟期,鲜草产量分别为53.91 t·hm-2,44.22 t·hm-2,56.63 t·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6.20 t·hm-2,15.09 t·hm-2,11.88 t·hm-2;‘20H-101’‘D1-2’‘德美亚1号’的每吨干物质可产生牛奶的重量分别为1 748.0 t·hm-2,1 803.5 t·hm-2,1 800.0 t·hm-2...  相似文献   

4.
席杏媛  闫慧颖  李春喜 《草地学报》2019,27(5):1400-1409
为探索青海水、旱地覆膜种植甜高粱(Sorghum dochna)的增产栽培技术,将2个甜高粱品种‘九甜杂3号’和‘吉甜5号’与3个豆科品种‘草原224’,‘西牧333’和‘1741’分别在水地和旱地进行混播、刈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生态区不同品种各性状差异显著,综合表现为水地优于旱地;在旱地与豆科混播对甜高粱‘九甜杂3号’和‘吉甜5号’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吉甜5号’不刈割混播的鲜草产量比单播增加0.42%~21.44%,干草产量增加14.63%~32.24%;‘九甜杂3号’不刈割混播比单播干草产量增加16.74%~43.30%。生长中期刈割对‘九甜杂3号’影响显著,其水地和旱地鲜草产量分别增加9.57%和9.91%。‘九甜杂3号’适宜与豆科品种‘草原224’混播,在生长中期刈割1次,两茬鲜草产量高达147.33 t·hm-2和112.40 t·hm-2;‘吉甜5号’适宜与‘西牧333’混播且不刈割,两者鲜草产量达129.55 t·hm-2和104.01 t·hm-2,干草产量达29.57 t·hm-2和22.15 t·hm-2。因此,甜高粱品种与豆科植物的混播及刈割能够增加其草产量,这对生产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伟强  刘晶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20,28(6):1626-1634
本试验以‘甘农4号’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品种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CK1)和‘中饲1048’(CK2)为对照,通过研究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湟中、平安)的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评价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从单因素看,‘甘农4号’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4.07 t·hm-2)显著高于CK1和CK2;海晏点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CP含量(10.54%)显著高于湟中和平安点;2018年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2.98 t·hm-2)显著高于2019年(9.23 t·hm-2)。2因素间,品种×试验点交互作用中,‘甘农4号’在海晏试验点的平均CP含量(11.0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品种×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甘农4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6.26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平安点2018年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5.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因素交互作用中,2018年平安点‘甘农4号’小黑麦的干草产量(20.45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评价表明,‘甘农4号’小黑麦更适宜于在青海省低海拔且水热条件丰富的地方推广种植,这是获得小黑麦高产优质饲草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侯湃  陈彩锦  张静妮  范龙  丁旺 《草地学报》2021,29(10):2346-2354
为了筛选适宜固原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本研究对16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北农青贮208’的株高达到328.80 cm,显著高于除‘豫青贮23’之外的其他参试品种(P<0.05);‘大京九26’和‘科玉188’的干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35.76 t·hm-2和35.2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P<0.05);参试品种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淀粉、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介于6.20%~9.19%,2.11%~4.08%,20.90%~35.54%,5.78%~8.63%,16.10%~27.44%,44.69%~59.71%,36.00%~59.27%和21.86%~32.90%之间,相对饲喂价值的变化范围为96.52~158.68。从产量、品质和能量产出等方面综合评定,‘大京九26’、‘SN211’和‘蒙青贮1812’表现最好,适宜在固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品质对密度调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冀承单3号籽粒产量高于真金青贮31号的籽粒产量,而冀承单3号的秸秆产量及全株产量低于真金青贮31号,冀承单3号及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籽粒产量的密度均低于其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8.25×104株·hm-2,全株青贮产量达21 364.69 kg·hm-2;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1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35.13 MJ·d-1;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7.31×104株·hm-2,产量达25 254.82 kg·hm-2;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0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24.12 MJ·d-1。综合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推荐冀承单3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11×104株·hm-2~8.25×104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01×104株·hm-2~7.31×104株·hm-2。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青贮玉米栽培中性状改良、产量升高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在贵州松桃县九江乡试验地以青贮玉米(郑青贮1号、豫青贮23)和拉巴豆为研究材料,于青贮玉米行距间套种不同行数的拉巴豆,共设3个处理玉米不套作、一行玉米+一行拉巴豆、一行玉米+两行拉巴豆,研究多行拉巴豆套种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行间套种两行拉巴豆时青贮玉米产量最高,郑青贮1号产量达55350.00 kg·hm-2,豫青贮23产量达75410.71 kg·hm-2;套种一行拉巴豆时株高最高,但豫青贮23的产量、株高均优于郑青贮1号,分别高达62013.89 kg·hm-2和298.99 cm;随着套种拉巴豆行数的增加郑青贮1号农艺性状指标叶长增大,叶宽和穗数减小,而豫青贮23的农艺性状指标变异正好相反;郑青贮1号套种两行拉巴豆时穗长最长达37.24 cm,而豫青贮23不套种拉巴豆时穗长最长达43.57 cm;变异分析中,两个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和穗数均是变异较大,达到17%以上;套种两行拉巴豆时的郑青贮1号收入最高可达29335.50元·hm-2,豫青贮23收入最高可达38664.76元·hm-2,豫青贮23的经济效益要显著优于郑青贮1号。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比较了31个玉米品种全株青贮的农艺性状和产能,以期筛选出适合在关中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青贮品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农艺性状和产能均差异显著,其中生长时间最长的107 d,最短的87 d;叶片数最多的16.5片,最少的11.3片;株高最高的281.3 cm,最矮的199.5 cm;青贮产量最高的6.2吨·亩-1,最低的2.1吨·亩-1;干物质产量最高的1.8吨·亩-1,最低的0.6吨·亩-1。对产量最高的4个品种(‘DB08’、‘DK625’、‘JKQZ932’和‘HY36’)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除灰分之外,与对照粮饲兼用品种DZ12相比,它们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青贮产量和奶牛饲喂价值的需求,本文建议专用青贮玉米‘DB08’和‘DK625’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在关中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许留兴  武丹  张建国 《草地学报》2022,30(6):1525-1533
全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已经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粗饲料资源。为筛选出适宜广东冬闲田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取24个小麦品种种植到华南地区的冬闲田,研究其全株产量、营养成分、青贮品质以及青贮品质与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参试的24个小麦品种干物质产量在5.20~9.81 t·hm-2之间,粗蛋白产量在0.40~0.85 t·hm-2之间,其中‘石麦1号’、‘川麦61’和‘衡观35号’的干物质产量高于其他品种,‘石麦1号’的相对饲用价值最高,‘川麦61’和‘衡观35号’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低于‘石麦1号’。干物质产量与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粗蛋白和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效分蘖数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干物质含量与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乳酸和丁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NDF和丁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基于对24个小麦品种产量和营养的评价,‘石麦1号’和‘衡观35号’适合广东冬闲田种植。  相似文献   

11.
晋中盆地15个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在晋中盆地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本试验应用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粗饲料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GI2001)、模糊概率法对从河南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种的15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5个青贮玉米品种间株高、穗位高、干草产量、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雅玉988’株高和穗位高最高,分别为336.0 cm和181.4 cm,抗倒性最差,NDF含量最低(43.97%),但保绿性突出;‘雅玉79491’干草产量最高(31.53 t·hm-2),株高适中,无倒伏;‘新科910’干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8.28%和24.28%,ADF含量最低(24.47%);‘雅玉04889’干草产量较高,保绿性较好,株高较高,抗倒性强。根据田间表现和综合评价结果,在本试验选取的15个玉米品种中,‘新科910’、‘雅玉79491’、‘雅玉04889’为最适宜在晋中盆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河南地区的粮饲兼用型玉米(Zea mays L.)品种,对21个玉米品种的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抗倒伏等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京九26’、‘华牧3号’、‘先玉1366’、‘伟科601’、‘大丰30’在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其中‘华牧3号’干物质产量达到了21.34 t·hm-2。但是‘大京九26’平均黄叶数达到4.70,绿叶数只有7.51,持绿性差,‘华牧3号’倒伏现象严重,不适合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推广。‘伟科601’和‘大京九26’有着最高的淀粉含量(>35.5%)以及最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8%)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7%),属于营养品质较佳品种。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1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综合比较发现,‘伟科601’、‘大丰30’、‘先玉1366’与理想组合较为相似,适合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在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我国谷子测土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谷子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谷子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47,128~247,66~128,34~66,18~34和<18 mg·kg-1;土壤全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3,1.7~3.3,0.9~1.7,0.5~0.9,0.3~0.5,0.2~0.3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9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3.7~81.4,14.0~33.7,5.8~14.0,2.4~5.8,1.0~2.4,0.5~1.0,0.2~0.5和<0.2 g·kg-1。当氮肥利用率40%时,目标产量3~7.5 t·hm-2籽实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30~75,60~150,90~225,120~300,150~375,180~450,210~525和240~600 kg·hm-2;目标产量6~15 t·hm-2干草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依次为0,30~75,60~150,90~225,120~300,150~375,180~450,210~525和240~600 kg·hm-2;目标产量15~45 t·hm-2青贮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26~79,53~158,79~236,105~315,131~394,158~473,184~551和210~630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谷子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我国谷子测土施氮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复播早熟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青海444’(A1),‘青引1号’(A2),‘领袖’(A3)和‘青燕1号’(A4)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设施氮量为主区,分别为0.00 kg·hm-2(B0)、80.00 kg·hm-2(B1)、160.00 kg·hm-2(B2)3个处理;设种植密度为副区,分别为168.00 kg·hm-2(C1)、240.00 kg·hm-2(C2)、312.00 kg·hm-2(C3)3个处理。对各处理燕麦干草产量、株高、营养品质[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燕麦DM,CP,ADF,NDF和EE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乳熟期随种植密度增加,DM,CP,NDF和ADF含量不断递减,随施氮量增加不断递增。综上,石河子地区4个饲用燕麦均适合在乳熟期收获,且‘青海444’为最佳种植品种,其最佳施氮量为80.00 kg·hm-2,种植密度为312.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