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喀什地区在植树造林中,采取“内保绿州、外攻戈壁”的战略,一手抓绿州内粮棉基地生态屏障的建设,一手抓戈壁荒漠的改造,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现在,全地区1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方向。贵阳市是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经验。梳理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并分析归纳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力图为其他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了国家及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及形式,根据乌拉特地区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等现状,依托乌拉特文化研究成果,挖掘草原文化中生态文化价值,发挥其在乌拉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实现文化—生态—经济多赢的绿色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湄洲岛示范基地的林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洲岛具有建设生态文明基地的林业基础和深厚的妈祖文化和谐底蕴,是中国第一个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林业建设作为湄洲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建设的排头兵,必须着力抓好.岛内林业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顺利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构成了阻碍.  相似文献   

5.
《云南林业》2012,(2):30-33
正第四章"十二五"主要建设任务(续上期)三、生态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宣传,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念。生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包括开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校园 提升高校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态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好的校园生态能给师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启迪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生态校园建设中,缺乏生态理念,只注重环境美化,忽略生态功能,因此,研究制定高校生态校园建设规范显得尤为迫切。全国高职院校首家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正"2021·爱绿一起"首都市民生态体验活动正式启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2021·爱绿一起生态新征程"。全市30家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将开展不少于300场各具特色的体验活动,在讲好生态文化故事的同时,展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今年是"爱绿一起"首都市民生态体验活动开展的第5年。据介绍,30家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将根据自身生态资源,设置生态导览路线,为市民生动讲述生态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8.
邸华 《中国林业》2012,(13):24-24
祁连山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会地带,是关系河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祁连山也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馆和天然实验室,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1988年成立以来,遵照生态教育、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原则,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管理局2008年被甘肃省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祁连山保护区2010年3月被命名为"甘肃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狠抓项目建设夯实教育基地管理局按照"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因地制宜进行抚育,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的经营方  相似文献   

9.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丰富生态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新疆林业》2011,(4):21-22
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明的主战场,是强化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的重要阵地。通过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深化和扩大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区走资  相似文献   

10.
8月1日~2日,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举办,省森林植物园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此次被授予该荣誉称号的共有10家单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可以说,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保护区作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直接、最具体的区域,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和基本作战单位,更是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生态文明素养,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运河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此,大运河沿线地区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融入大运河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元素,通过打造新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促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这样既可实现在地化教育又推动大运河文化普及。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客观需要。农民日报立足自身定位,通过剖析典型,向读者展现美丽中国的理想蓝图,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履行党报职责和绿色担当。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绿色发展农民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新定位的重要生态建设时期,通过对朝阳市生态现状了解,结合本地林业建设基础,分别从生态大工程建设、三大基地建设、林业产业发展、森林旅游业方面论证了朝阳地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可行性,为今后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全面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内容,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概念框架,即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内外循环制度体系。针对实际,分析了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所搭建的概念框架,对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了设计,以期为张家港市生态文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林业》2013,(4):20-2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七彩云南建设,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面向全社会的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窗口。第三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指具备一定的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价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湘潭市通过组织生态文化活动、搭建生态教育平台、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打造"互联网+生态文化"的模式,不断拓展生态文化空间,丰富生态文化传播载体,全市生态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搭建了全市首个中小学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建立了20个义务植树基地、20个秀美村庄示范村、10个森林旅游基地,湘潭县白石镇尹家冲村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湘潭市林科所、湘潭盘龙生态示范园成功创建"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也愈来愈被提上议事日程。今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贾治邦局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一要加强林业宣传,积极策划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林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二要推进生态文明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主题公园、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三要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作为北京林业大学重要的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同时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开展主体旅游、建立植物"二维码身份系统"、开展植物专题科普、建立林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循环经营机制、开放性实习课程和科研基地等途径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专门的科普教育经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生态文化建设及科普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了通过申请专项经费、组建专业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等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普教育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道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县、全国七大厚朴生产基地县之一,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道县的油茶基地建设、厚朴生产、松脂深加工等产业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全县林业用地16.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3.2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1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7%,湿地保护率78.8%。近年来,道县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