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指出了煤炭型城市城区水污染较为严重,然而当今学者对三四线煤炭型城市城区河流的水质状况关注较少。以煤炭型城市宿州市城区河流沱河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水体中的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高锰酸指数(CODMn)等指标,运用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同时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沱河中TN浓度整体处于Ⅴ类水,NH3-N、TP、CODMn平均浓度水评处于Ⅱ类、Ⅳ类、Ⅲ类水;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法显示沱河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Ⅳ类水目标水质,但临近宿州火车站T21、T22点位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分别为5.211、5.121,未达到Ⅳ类水质目标,呈轻度污染状态,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
以浏阳河8个常规监测断面2016年监测水质数据为基础,运用单因子评价法、水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5种评价方法对其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在浏阳河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单因子评价法无法进行水质定量评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无法进行水质类别的评价,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秀山县境内酉水河流域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态,选取隘口水库、钟灵水库、宋农水库、石堤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了4个水库水质特征及富营养化状态。研究结果表明:4个水库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均处于中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在33.4~44.6之间,其顺序为宋农水库石堤水库钟灵水库隘口水库;5个研究因子的营养状态指数顺序为TLI(TN)TLI(chla)TLI(SD)TLI(TP)TLI(CODMn);TN是研究水库富营养化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汤溪水库是粤东最大的水库,也是饶平县居民和工农业用水重要水源,但近年来年水库水质不断恶化,水体呈富营养化。通过对水库及其支流的水质进行采样分析,运用单因子评价法、营养状态指数法、藻类丰度指数法等方法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汤溪水库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禽畜养殖污染。部分段面水质已达劣V类,应尽快治理。  相似文献   

5.
褚阳  张鑫 《绿色科技》2021,(6):34-37
为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水体富营养化,2020年9月布点采样设计6个采样点,通过对单因子指数法的利用,并结合以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状态指数法,进一步实现了对水质的评价,运用ArcGIS10.2分析了其富营养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鸣翠湖水体整体达Ⅱ类水质标准;鸣翠湖水体综合污染指数位于0.7~1.0之间,整体水质为“轻污染”级别;鸣翠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位于30~41这一区间之中,为贫营养到中营养状态;鸣翠湖水体富营养指标呈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分别对圭塘河香樟路与木莲冲路中间河段的木莲东路的排污口上游500m处、香樟路的排污口下游500m处的基本情况和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对圭塘河水样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砷、汞4项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发现入河污染物不断增加是圭塘河富营养化加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以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对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最为显著。提出了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推广城市内城河水质污染防治和治理措施,同时加强对圭塘河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保证其水质达标。分析了解圭塘河水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长沙市内城河水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典型城市河流深圳河流域及新洲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分析了2017~2019年河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借助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对流域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河及新洲河流域水体中CODCr、NH+4-N和TP浓度在不同水期,即丰、平、枯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年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浓度呈现降低趋势。深圳河流域CODCr、NH+4-N和TP浓度在丰水期空间变化幅度大,在平、枯水期空间变化幅度小。新洲河流域CODCr、NH+4-N和TP浓度在不同水期空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流域水质从上游到下游逐渐恶化。深圳河流域的富营养化程度高于新洲河流域,且富营养化程度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污水排放逐年增加,白洋淀水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作为白洋淀上游最重要的入淀河流,科学合理地评价府河水质,对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以大清河流域府河段水质中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TP)5项水质监测指标为对象,运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了水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断面中焦庄断面污染最严重,随河流流动方向,水质污染程度逐渐降低,水体中氨氮污染最重,总磷次之,溶解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百花湖上游河流2019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湖泊上游水质污染的原因是浮游藻类和有机污染物的结合;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因子为COD、高锰酸盐指数、温度、水体透明度和叶绿素a;水质变化有明显的时间性:2019年上半年水质好,而下半年水质不如上半年,水质最差的是第三季度;污染物来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物和生活废水有机污染。为了更好地对百花湖治理成效期的水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2019年全年百花湖水质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百花湖水体富营养状态的主控因子,限制因子及驱动因子,探索了富营养状态变化规律,为百花湖水质及富营养化、过程进一步污染防控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山仔水库5个点位浮游植物和水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了浮游植物6个门63属108种。结果表明:山仔水库在种群数量组成上是蓝藻-硅藻类型。浮游植物周年变化规律表现为:冬、春季以硅藻为主,夏、秋季以蓝藻为主,藻类爆发的季节蓝藻通常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空间分布规律,总体上呈现从上游至下游、从进口到出口依次递减的情况。根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指示法评价水体营养状况,表明山仔库区常年存在富营养化风险。库区各点位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等级比较,总体趋势为:皇帝洞七里日溪库心坝前,监测期间库区大多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九洲江干流8个断面水质为目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在2014~2018年间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九洲江干流各水质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九洲江干流有7个断面水质在各个时间均达标;各类水质污染物中,氨氮和总磷是影响九洲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且氨氮和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九洲江干流沿程污染程度从上游至下游总体呈现减轻趋势;为改善九洲江水质,应将陆川污水处理厂上游来水及周边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的轮虫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了解湿地内轮虫的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特征,并对湿地公园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2015年5—10月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设置11个采样点,使用浮游生物网于春、夏、秋季采集轮虫样品,显微镜下鉴定计数,并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采用轮虫的指示种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水体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质。【结果】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共采集到轮虫16属37种;春、夏、秋季共有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月形腔轮虫和月形单趾轮虫;丰度变化在52~264个·L-1之间,生物量变化在0.042 4~0.212 9 mg·L-1之间;在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在1.698~3.262之间,Wargalef指数变化在0.590~1.480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583~0.927之间。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水体的平均营养状态指数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在11个采样点中,平均营养状态指数最高的是沟渠进入公园入口的7号样点,各采样点平均值为51.08。【结论】基于对轮虫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综合分析,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2015年处于中营养或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深圳坝光银叶树湿地水环境状况及其污染程度,在坝光湿地设置了20个采样点,于2017年10月、12月和2018年4月、6月进行水样采集,对地表水盐分、pH、化学需氧量(CODCr)、生物需氧量(BOD5)、营养元素(TP、TN、NO3--N、NH4+-N)含量、氟化物(F-)及重金属(Cu、Zn、Cd、Pb、Cr6+、As)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灰色关联法、变权欧式距离模型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园地表水总磷含量(TP)普遍偏低,达到地表水Ⅲ类等级以上,而地表水总氮含量(TN)偏高,水质等级为Ⅱ类与V~劣V类;湿地园地表水重金属(Cu、Zn、Cd、Pb、Cr6+、As)含量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等级,而汞(Hg)含量介于Ⅲ类~Ⅳ类等级之间,存在Hg重金属污染。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与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地表水环境等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湿地园坝光水库(SKS)地表水水质为Ⅱ类等级,而淡水水塘(STD)与咸淡水水塘(STX)、银叶树沼泽湿地(ZZS)、海边(LHS)地表水水质较差,介于Ⅲ类~Ⅳ类水质等级,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的地表水水质等级优于水质标识指数法。主成分分析可知,坝光水库(SKS)地表水水质最好,淡水水塘(STD)和咸淡水水塘(STX)地表水次之,而临海(LHS)海水与银叶树群落沼泽湿地(ZZS)地表水最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分一号影像光谱指数识别火烧迹地的决策树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火灾发生后,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受灾情况,利用高分一号卫星(GF-1)16m宽幅影像各波段反射率信息,结合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过火区识别指数(BAI)、阴影植被指数(SV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全球环境监测指数(GEMI)等5种光谱指数,构建森林火烧迹地识别决策树模型(CART);在选取的研究区对该模型方法进行验证,并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和非监督分类(ISODATA)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CART模型的决策树方法对火烧迹地识别结果精度较最大似然法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4.38%,Kappa系数提高了0.102 4,制图精度提高了14.96%,用户精度提高了8.50%;而采用ISODATA方法识别的火烧迹地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都较低,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都没有达到1%。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和农村年鉴数据,采用PSR模型,建立了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归一化法、均方差赋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研究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1)1986-2011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标中生态环境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3大指标中,状态指标平均贡献率为37.28%,响应指标平均贡献率为21.43%,压力指标的变化趋势最明显,对生态安全指数的相对贡献率也最大,平均贡献率达到41.66%;(2)1986-2011年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26年来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的总体变化态势为从风险态向较安全态转变,生态安全度由1986年的0.36增加到2011年的0.70,增加了49%;(3)26年间甘肃黄河流域的平均生态安全度为0.46,整体上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处于Ⅳ等级,安全状态处于风险态。所以对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刻不容缓,应该在当前的基础之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区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大型室内园林造景是人们试图将自然环境引入室内,使之与建筑空间和谐共处的一种尝试。“缤纷雨林馆”正是这类尝试中一个较成功的例子。“缤纷雨林馆”是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中的一个室内景点。它以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热带雨林景观,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主题。在大约8个月的展期内,“缤纷雨林馆”的总体景观保持了良好的状态,迎接了数以万计的各方游客,并且获得了本届园博会室内园林造景大奖和设计、施工金奖。象这种在室内大面积、高密度地运用植物材料并结合假山、水体、置石、亭、桥的造景工程,以往在广州并不多见。笔者特将有关创作体会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园博会”会址位于广州市珠江北岸的珠江新城内,地势平坦开阔,展场南大门的西侧辟有室内展区,而“缤纷雨林馆”景点就选址在室内展区西南角的1号展馆。展馆前身是某机械厂的一座生产车间,长66.4m,宽16.4m,房顶为两面坡屋顶,室内离地面最高高度11.5m,厂房东西走向,西、南两面开阔无遮挡,东、北两面则与同类型的厂房相邻,间隔约9m左右。景点总占地面积约1650m2,其中室内(厂房)面积约1056m2,室外(厂房北面地台)面积约594m2。室内造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Landsat TM影像,采用遥感指数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出一种识别火烧迹地面积与林火烈度分析的新方法,并结合坡度、坡向、海拔等地形因子对过火区域火烈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和林火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呼中林区为研究区,以2010年9月火后TM影像以及2007年9月火前TM影像为基础数据,以DEM影像、林相图为辅助数据,利用NDVI、NDSWIR、MNDWI和dNBR等遥感指数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对呼中林区2010年10场火烧迹地进行识别,根据dNBR阈值法将过火区域火烈度分为4级,并利用Arcgis软件将火烈度图分别与坡度、坡向、海拔图叠加分析。【结果】利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所提取火烧迹地面积的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7.97%和0.943 2,与平行六面体法和ISODATA法的分类的精度相比分别提高了7.56%和17.32%,Kappa系数也相应提高。决策树模型提取火烧迹地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97.51%和97.54%,而平行六面体分类法分别为90.43%和96.52%,ISODATA法分别为94.35%和95.68%。利用dNBR阈值法将已提取的过火区林火烈度分为:未过火、轻度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4个级别,其中中度火烧和重度火烧分别占总过火面积的46.6%和33.2%。叠加分析后,海拔在1 000~1 500 m的地区过火面积共4 177 hm~2,占总过火面积的64.4%。Ⅲ级坡(6°~15°)过火面积最大,占总过火面积的45.9%。南坡过火面积最大,为1 391 hm~2,约占总过火面积的21.4%。【结论】本文所使用的决策树分类模型能够准确地识别过火区域,在精度上相较平行六面体法与ISODATA法有显著提高,且过火面积也更接近目视解译判读所得到的过火面积,精度均达到82%以上。dNBR阈值法可将过火区域火烈度分为4个等级,结果表明过火区域中度火烧和重度火烧占总过火面积的比重较大,林火烈度与海拔、坡度、坡向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