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探究干旱胁迫后燕麦(Avena sativa)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响应变化,本研究选择‘青燕1号’(Avena sativa ‘Qingyan No.1’)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水分亏缺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燕麦株高、茎粗和叶面积随着胁迫程度和次数增加下降明显;干旱胁迫抑制了根、茎、叶和穗鲜重的增加,各处理以苗期-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开花-乳熟期持续性中度和重度干旱降幅最大;干旱胁迫后光合性能变化明显,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达4.11~10.35 mmol·m-2·s-1,净光合速率降幅达3.10~16.59 μmol·m-2·s-1,气孔导度降幅达0.03~0.34 mol·m-2·s-1;干旱胁迫后燕麦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以苗期-拔节期、开花-乳熟期轻度干旱处理最高(4.95),各器官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13C)有增有减,其中△13Csp与WUE呈极显著负相关,△13Cle和△13Cst与WUE呈显著负相关。整体水平来看,干旱胁迫程度和次数对燕麦形态特征、器官鲜重及光合性能的影响大小表现为:中度和重度胁迫、胁迫3次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甘肃省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研究了甘肃省草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生长季草地NDVI整体水平较低但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030·(10a)-1,草地NDVI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0年间生长季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甘肃省草地的19.08%,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生长季NDVI保持稳定,其中高寒草甸NDVI整体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生长季草地NDVI受夏季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主要促进了草地NDVI的增长。整体而言,甘肃省草地NDVI呈现增长趋势且稳定性较高,降水量对草地NDVI的影响较强。另外,生态工程也促进了草地NDVI增长,需长期实施。  相似文献   

3.
新疆狗牙根具发达的根状茎和细长的匍匐茎,在耐旱性方面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特性,对抗旱型C138和不抗旱型C32狗牙根两个基因型进行自然干旱7 d后复水3 d处理,明确2个基因型在干旱胁迫及复水下抗氧化酶系统生理响应及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狗牙根草坪表观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电导率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升高,且C32较C138下降或升高更为明显。随干旱时间延长,狗牙根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MDA含量均显著上升,且C32较C138升高更显著,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活性呈增加趋势。抗旱型C138对比不抗旱型C32表现为SODPODAPXDHARGPX等抗氧化基因高水平的表达,而不抗旱型C32较C138表现出高的脂质过氧化和低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在复水过程中,POD活性在提高抗氧化能力及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干旱胁迫诱导抗氧化酶及其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增强了细胞内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有助于狗牙根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延缓叶片的脱水,从而提高了狗牙根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包被蛋氨酸(coated methionine,CM)和包被叶酸(coated folic acid,CFA)对杜寒杂交二代公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代谢及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因素为按照试验动物体重添加CFA(0 mg,CFA-或4 mg·(kg·d)-1,CFA+)和CM(0 g,CM-或0.1 g·(kg·d)-1,CM+)。将40只体重相近((30.08±1.34)kg)的4月龄杜寒杂交二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M-&CFA-)、基础日粮+CFA 4 mg·(kg·d)-1(CM-&CFA+)、基础日粮+CM 0.1 g·(kg·d)-1(CM+&CFA-)、基础日粮+CFA 4 mg·(kg·d)-1+CM 0.1 g·(kg·d)-1(CM+&CFA+)。试验期8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在试验期结束前10 d开展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CFA显著提高了1~30 d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而添加CM仅显著提高了1~30 d饲料转化率(P=0.036),对1~30 d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CFA、CM显著提高了杜寒杂交二代公羔31~60 d和1~60 d平均日增重及相应阶段饲料转化率(P<0.05),二者对1~60 d饲料转化率具有显著互作效应(P=0.007);2)饲粮添加CFA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添加CM有提高有机物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66)及增加干物质消化率的趋势(P=0.095),二者对养分消化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添加CFA、CM显著降低了尿能排出量,显著提高了能量消化率和代谢率(P<0.05);通过显著降低粪氮、尿氮及总排泄氮(P<0.05),从而显著提高了氮的表观消化率和沉积氮水平(P<0.05),且二者同时添加对减少氮排泄、提高氮消化率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4)饲粮添加CM、CFA显著提高嘌呤衍生物的尿排泄量,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P<0.05)。饲粮添加CM、CFA提高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改善总能消化率和代谢率,增加氮表观消化率和氮沉积量,促进杜寒杂交二代公羔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逯玉兰  李广  闫丽娟  董莉霞  李杰  聂志刚  王钧 《草地学报》2021,29(11):2556-2565
为了探索甘肃农牧交错带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关键因素——降水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1971-2019年甘肃农牧交错带30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时间序列,研究了区域49 a来降水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区域降水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近49 a来,研究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42.24 mm,以5.39 mm·(10a)-1的速率增加,并分别于1973,1980,1984和2018年发生了突变;就季节而言,夏季降水量最多,但呈微弱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增加最明显,冬季降水量最少但呈微弱增加趋势,4季降水量均发生了突变;年内各月降水量变化不一致,3月和8月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5月降水量增加最为明显;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年降水量南多北少,自南向北逐步递减;而年降水量变化速率自南向北逐步递增。  相似文献   

6.
余淑艳  周燕飞  黄薇  王星  高雪芹  伏兵哲 《草地学报》2021,29(11):2399-2406
为明确干旱、盐及旱盐复合胁迫对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光合和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盐池’沙芦草新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正常供水,75%田间最大持水量)、干旱D(35%田间最大持水量)、盐S(75%田间最大持水量,土壤含盐量0.4%)和旱盐复合DS(35%田间最大持水量,土壤含盐量0.4%)4个处理,测定其生长、光合响应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结果显示:沙芦草株高、叶面积和根直径在S胁迫下比CK显著升高(P<0.05),D与DS胁迫下,根表面积、叶面积和根直径与CK均存在显著差异,但DS胁迫造成的伤害小于D胁迫;沙芦草的光合特性指标在S胁迫后升高,D和DS胁迫下呈现下降趋势,DS胁迫降低幅度小于D胁迫;D,S,DS胁迫下沙芦草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Na+/K+比、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游离脯氨酸呈现升高趋势,且DS胁迫下的POD、游离脯氨酸介于单一胁迫之间,MDA含量高于单一胁迫。结果表明,沙芦草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并且在DS胁迫下表现出一定交叉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为例,利用1960-2009年气象数据及牧户家庭调查问卷,研究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及牧户家庭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应对策略。结果表明:过去50年中,该地区气温显著升高(P<0.01),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413℃·(10 a)-1,降水总量呈降低趋势 (P>0.05),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12.29 mm·(10 a)-1;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存在差异,对气温感知的准确度高于降水;极端天气灾害中,干旱和沙尘暴对牧户生产生活的影响最大;而牧户的适应措施以圈养、适量购买饲料和处理家畜为主;在现有草原政策实施过程中,牧户希望得到畜种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和防疫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何源  李星锐  杨晓帆  唐海萍 《草地学报》2021,29(10):2274-2285
为了评价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固碳量及固碳潜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耦合CASA光合利用率模型、Shiyomi放牧模型、Raich土壤呼吸模型等模型,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库-流思路的碳循环模型,该模型包含3个子系统、4个碳库。结果表明:1998至2015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的背景下,净初级生产力呈现升高的趋势,典型草原土壤固碳量呈现下降趋势;放牧强度在3羊·公顷-1下净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最低,固碳潜力最大,分别为-16.2 gC·m-2和24.84 TgC。因此,建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西部(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站)的放牧强度不宜超过1.5羊·公顷-1;东部(多伦县、东乌珠穆沁、西乌珠穆沁、锡林浩特站)不宜超过4.5羊·公顷-1。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内蒙古草地生长季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及其与干旱的关系,本文通过趋势变化和相关性计算对2001-2015年内蒙古草地NPP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生长季NPP平均增长率为2.20 g C·m-2·a-1,其中草甸草原为3.73 g C·m-2·a-1,典型草原为1.69 g C·m-2·a-1,荒漠草原为0.30 g C·m-2·a-1。NPP均值整体上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其中草甸草原最高,其次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最低,年均NPP分别为387.90 g C·m-2·a-1,291.26 g C·m-2·a-1,133.70 g C·m-2·a-1。NPP整体上与SPEI-1相关性最强,其中,草甸草原与SPEI-1最强相关性最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与SPEI-3相关性最强。干旱对荒漠草原的影响最大,对典型草原的影响次之,对草甸草原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陈超  李秋月  郭斌  庞艳梅 《草地学报》2019,27(3):711-718
利用草地生态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高原的石渠和若尔盖为代表站点,基于试验站多年牧草观测资料,对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在川西北高原草地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模拟的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吻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85和0.48,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4 g·m-2和122.4 g·m-2,CENTURY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牧草地上部生物量,适用于气候变化对川西北高原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验证后的CENTURY模型对1961-2017年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模拟结果显示,近57年来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5.4 g·m-2·(10a)-1和17.2 g·m-2·(10a)-1。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新疆荒漠草地生物量反演模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Terra/MODIS,NOAA CDR NDVI,SPOT/VGT等遥感产品数据及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构建研究区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植被指数反演模型,分析新疆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规律,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等方法,揭示了生物量演变趋势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不同遥感数据源生物量模型中,指数函数反演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和估算精度分别为0.66和70.93%;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变化趋势发现,新疆荒漠草地以稳定和改善为主;研究区2000—2019年间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趋势,20年间荒漠草地平均地上生物量为38.92 g·m-2;2000—2019年气温与降水均上升,年平均升温率和降水率达到了0.32℃·(10 a)-1和2.18 mm·(10 a)-1,50%以上的地区荒漠草地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生物量与降水的相关性优于气温。研究结果可为新疆草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是否通过调节孕酮(progesterone,P4)、雌二醇(oestrogen,E2)和细胞凋亡参与影响绵羊子宫功能,以揭示其在绵羊生殖生理中的潜在作用。本试验以1.5岁左右的雌性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检测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子宫中DHT合成酶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变化。随后,体外培养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用DHT (10-10~10-7 mol·L-1)和AR拮抗剂氟他胺(Flu,10-8 mol·L-1)处理(n=3)。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4和E2水平、合成酶和受体表达。此外,还检测经DHT和Flu处理后,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凋亡因子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蛋白2(B cell lymphoma protein 2,Bcl-2)、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CASP3)和活化半胱天冬酶3(active-caspase 3,Act-CASP3)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绵羊子宫不同时期DHT的合成和AR的表达存在差异,妊娠期子宫DHT合成及AR表达显著低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10-10~10-7 mol·L-1DHT处理后,P4合成酶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10-8~10-7 mol·L-1 DHT时P4合成显著增加(P<0.05),在10-10~10-8 mol·L-1 DHT时孕酮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10-7mol·L-1 DHT时孕酮受体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10-8~10-7 mol·L-1 DHT时E2相关合成酶显著减少,并且E2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10-9和10-7 mol L-1 DHT时E2受体ERα蛋白显著下调(P<0.05),在10-10~10-7 mol·L-1 DHT时ERβ和GPER显著增加(P<0.05)。经Flu处理后部分解除DHT对P4和E2的调控。此外,10-10~10-7 mol·L-1 DHT显著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P<0.05)。本研究证实DHT至少部分通过AR调节P4和E2合成及受体表达,影响细胞凋亡,参与调节子宫功能,这为进一步阐明雄激素参与调节子宫功能提供了新的基础和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纳米硒作为治疗药物对腺嘌呤诱导急性肾衰犬肾组织离子转运体表达及凋亡的影响。20只体重约4 kg年龄1岁左右的贵宾犬在做基本健康检查并适应性喂养两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饲喂基础日粮30 d)、急性肾衰造模组[Model,15 d基础日粮+15 d腺嘌呤75 mg·(kg·d)-1]、常规输液治疗组[Infusion,15 d腺嘌呤75 mg·(kg·d)-1+15 d静注葡萄糖氯化钠60 mL·(kg·d)-1、呋塞米2~4 mg·kg-1]、纳米硒治疗组[Nano-Se,15 d腺嘌呤,75 mg·(kg·d)-1+15 d纳米硒0.5 mg·(kg·d)-1]、纳米硒预防组[Prevention,15 d纳米硒0.5 mg·(kg·d)-1+15 d腺嘌呤75 mg·(kg·d)-1],每组4只犬。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尿常规分析,肾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检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纳米硒治疗与预防有效降低肾衰特征指标CRE、BUN,恢复肾衰异常尿常规指标尿比重、尿pH,改善肾衰犬机体钙磷代谢;纳米硒治疗对比急性肾衰造模组可有效增加肾组织CaSR、WNKs mRNA与蛋白表达量(P<0.05),降低NKCC2 mRNA与蛋白表达量(P<0.05),从而减弱了急性肾衰中过度代偿的重吸收功能;纳米硒治疗较肾衰造模组肾组织促凋亡Bax、Caspase3/9 mRNA与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降低急性肾衰中肾的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以及气象条件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依据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系列卫星资料遥感数据,分析了近10年夏季全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 gC·m-2·a-1,内蒙古中部、甘肃东部、青海东部、西藏东部等地近10年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明显增加。近10年全国大部草原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较好的气象条件利于夏季牧草生长。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也较常年偏高,北方草原区草地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121.3 gC·m-2·夏季-1,为近10年偏好年份。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较好的气象条件对其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体外成熟(IVM)液中添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牦牛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及基因表达影响。本试验将牦牛1 025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为4组,分别在含不同浓度PAF(0、10-8、10-7和10-6mol·L-1)的IVM液中成熟后,与奶牛精子体外受精(IVF)和体外培养(IVC),比较分析各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以及COCs和胚胎中抗凋亡(BCL-2)、促凋亡(BAX)、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转录因子(OCT-4和NANOG)和c-fos等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IVM液中PAF浓度为10-7mol·L-1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92.16±0.19)%)、卵裂率((77.20±0.85)%)和囊胚率((46.71±0.68)%)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qPCR结果显示,在该组成熟的COCs中BCL-2、EGFEGFRc-fos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囊胚中EGFEGFR、OCT-4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各组间2-、4-、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中BCL-2、BAXNANOG表达量差异不显著,但桑椹胚和囊胚中BCL-2表达量均明显下调,而BAX表达量均明显上调。综上所述,IVM液中适宜浓度PAF(10-7mol·L-1)可以促进牦牛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调控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CO2浓度倍增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自然干旱胁迫的生长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人工气候培养箱控制不同CO2浓度(400μmol·mol-1(CK)和800μmol·mol-1(DCO2)),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每隔2d(共8次)测定幼苗生长特性和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CO2倍增缓解了干旱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同时促进其主根的生长;CO2倍增提高了干旱胁迫下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抑制了丙二醛合成,降低了相对电导率。综上所述,CO2倍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达乌里胡枝子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延缓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提高达乌里胡枝子幼苗对干旱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师微柠  苏世平  李毅  张䶮  席杰 《草地学报》2023,31(3):777-784
本研究以大田环境内的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对象,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1)的脯氨酸(Proline, Pro),以各处理的第0 d为对照(CK),测量第1,3,6,9 d的叶片气孔特征(气孔长、宽、面积和气孔密度),以揭示红砂气孔对外源Pro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各Pro处理、作用时间和Pro处理与作用时间的交互作用下,对叶片的气孔特征都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下,气孔长与宽度、气孔面积和密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0.680,-0.626,-0.690),其余指标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0.883,0.778,0.769);对各Pro处理下的气孔特征进行拟合,气孔密度与面积、气孔长度和宽度、气孔长度和密度间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具有相关性。因此,喷施外源Pro可减小红砂叶片气孔长,增大气孔宽、面积和密度,显著影响气孔特征,可缓解干旱胁迫的不利影响,其中以100 mg·L-1浓度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红砂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的神经肽P物质(SP)刺激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干细胞BMP2、BMP4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0(对照组)、1×10-6、1×10-7、1×10-8、1×10-9 mol/L 5个浓度梯度的SP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干细胞进行刺激处理,并分别于第0、7、14及21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BMP2和BMP4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10-6和1×10-8 mol/L的SP促进BMP2、BMP4的表达;在7和14 d时,SP 1×10-8 mol/L组BM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P 1×10-6 mol/L组(P<0.05),SP 1×10-6 mol/L组BMP4的表达量与SP 1×10-8 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21 d时,SP 1×10-8 mol/L、SP 1×10-6 mol/L组BMP2、BMP4的表达量都明显降低,其中SP 1×10-8 mol/L组BM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10-6 mol/L组(P<0.05),SP 1×10-6 mol/L组BMP4的表达量与SP 1×10-8 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P 1×10-6和1×10-8 mol/L不仅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干细胞BMP2、BMP4基因的表达量有影响,而且为皮肤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