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云南省某电池厂遗留场地为例,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对其进行了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场地作为商业开发用地,土壤中镍对人体有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重金属锌对人体有非致癌危害,且均在可接受风险水平内;场地主要污染物为铅,土壤中铅的修复目标为400mg/kg,修复范围为场区车间内,修复面积160m2,修复深度0.56m,修复土方量89.6m3。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我国东部某沿海城市企业搬迁地块拟开发为商住用地,对该场地进行了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按照相关导则和指南布设土壤监测点23个、下水监测点5个,采集土壤样品共191个,地下水样品5个,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了场地评价。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检出的污染物中砷最大值超过筛选值,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和氯化物存在超标。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场地满足商住用地环境要求,属非污染地块,无需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以某化工厂场地PAHs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工程为例。综述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根据场地污染情况,将污染土壤分为中度及轻度污染土壤,通过现场中试确定活化过硫酸盐作为工程的修复药剂。现场施工中,采用筛分混合设备对土壤进行修复施工,修复后进行暂存养护。养护完成后,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取样检测,并评估了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工程土壤中PAHs总体达到修复目标值,修复达标。  相似文献   

4.
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现阶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土壤污染形式,由于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复合污染土壤的处理难度增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机物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以及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氧化修复和热脱附-土壤淋洗技术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协同处理技术提供参考,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洪阳  张卫国  何健  黄海峰 《绿色科技》2019,(16):237-238,241
针对减量化地块土壤环境调查采样工作转场频繁、场地复杂、采样深度较浅等特点,研发了一套具有重量轻、操作简便、施工进度快、转场灵活、采集土壤样品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场地环境状况的GK-1型钻机,应用结果表明:可对上海减量化地块土壤环境调查土壤的取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对其他地区的场地环境调查也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和《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的补充规定(试行)》(沪环土[2020]62号)等相关要求,土地储备、出让、收回、续期前,土地使用权人(含土地储备机构)应组织完成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并向环保部门申请备案。针对某汽车制造企业停产后的场地,通过分析场地用地历史、生产工艺和产污环节等,制定了调查方案,并开展了进一步的采样和检测工作,综合评了估场地环境质量状况,进而明确了该疑似污染地块是否属于污染地块,为后续的再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场地中高浓度残留的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难题。选取我国山西某典型焦化类污染场地,筛选化学氧化技术对场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为研究不同的化学氧化药剂对本工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后期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启动化学氧化修复试验。试验样品来自于现场两个不同地点,土壤中6种目标污染物总浓度分别高达24.43 mg/kg、74.96 mg/kg。试验分别研究了两种化学氧化药剂K药剂(主要成分为过硫酸钠和硫酸亚铁)及S药剂(主要成分为过氧化氢和硫酸亚铁)对轻度和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并结合工程修复目标值、现场土质特点等情况,确定采用S药剂修复本场地PAHs和TPH污染土壤,建议工程药剂投加比为2%且分批次投加。结果表明: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我国焦化类场地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除为山西某焦化类污染场地提供技术外,对其它场地多环芳烃和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也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时期,污染场地所引发的环境损害和民事纠纷等受到广泛关注,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刻不容缓。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起步较晚,相应的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当前污染场地的调查与修复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场地修复资金落实困难、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工程应用经验不足、场地资料整合困难等。在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的背景下,提出了只有深刻认识到问题现状并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才能更好地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铬污染场地的污染现状和铬污染的危害,讨论了固化稳定技术、化学还原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电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多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当前铬污染场地治理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无二次污染,电修复技术能增强土壤中的传质过程,两者联合作用可能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某工业地块为例,针对地块中超标污染物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超过可接受水平,建议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对本地块土壤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土壤的石油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在分析土壤石油烃污染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技术,包括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并对各种技术的修复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综述。其中,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修复城市保留建筑内的石油烃污染场地有效的技术之一,以上海市的工程实例对高压旋喷注射法在城市石油烃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生物有效性是评估污染物迁移性和生态影响的关键参数,概括阐明了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对环境风险和场地修复有着重要意义,可为土壤特别是修复后土壤的管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月冬 《绿色科技》2023,(10):182-186
对上海市某电镀公司地块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重点对地块内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介质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包括pH值、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和石油烃等在内的多种污染物,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上海市标准等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地块内WS6采样点检出氯苯,WS7检出萘,这可能与公司电镀生产和污染物堆放有关,但这些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标;W5采样点地下水中的镍含量(60.70μg/L)和W4采样点的地下水中的钴含量(55.40μg/L)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地下水对应金属的含量,这可能与镀铜、镍、铬生产产生的废水下渗有关;地下水中所检测污染物的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Ⅳ类标准;地表积水中的镍含量(1.18~587μg/L)超出标准限值,同时,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水标准。综上,该地块地表积水应该采取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处理,该地块无须开展下一步土壤和地下水的调查,可按照相关规程办理地块转让。  相似文献   

14.
从修复技术、修复资金、修复标准等层面阐明了目前我国在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国办发[2013]7号文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及解读。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修复技术发展道路及"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两种筹集修复资金途径的可行性及我国污染场地亟需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从而为行业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提出了国内土壤修复企业面临行业风险与挑战时的发展方向,以推动修复企业乃至该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石油烃污染场地有显著不同于其它类型污染场地的特征,故以探讨石油烃类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一般方法为目的,选取某典型石油烃污染场地,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得出了该污染场地主要关注污染物为总石油烃。且土壤和地下水中总石油烃均存在超标现象,通过对超标点位进行分析判断原厂石油烃的排放源为生产车间、潜在排放源为罐区,场地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油罐发生泄漏;对土壤和地下水中总石油烃的非致癌危害商与非致癌风险控制值表征,计算结果表明:石油烃污染物已对土壤造成污染,并迁移至地下水,该污染场地可能对居住地人群造成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矿石开采遗留的矿山废弃地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石材矿山公园是1种综合开发模式下的矿山生态修复方式。笔者以太原市尖草坪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绿化工程慕云山地块为例,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修复原则和生态修复方法,从竖向规划、场地设计、交通设计、建筑及构筑物设计、植物设计和景观分区几方面阐述了石材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文 《绿色科技》2014,(1):18-20
从修复技术、修复资金、修复标准等层面阐明了目前我国在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国办发[2013]7号文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及解读。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修复技术发展道路及“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两种筹集修复资金途径的可行性及我国污染场地亟需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从而为行业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提出了国内土壤修复企业面临行业风险与挑战时的发展方向,以推动修复企业乃至该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卢楠  闫波  魏样 《绿色科技》2022,(4):33-36
指出了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期,通过场地环境调查,依据规划用地类型评估适用性,也可为制定环保策略、实施污染场地精准修复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采集了某开发建设项目研究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GB36600-2018中要求的基本45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属酸性-碱性,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吴娟  陈培斯 《绿色科技》2023,(2):107-111+116
污染土壤修复是一项专业的、复杂的环保治理工程。为保障修复质量、规范二次污染防治,以泰州市某化肥厂地块污染土壤水泥窑协调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细化分析了开挖、预处理、暂存、运输、下游处置等主体修复工程,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二次污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规范施工保障了修复质量,该地块修复后土壤污染物石油烃(C10-C40)检测值小于修复目标值(4500 mg/kg)、苯并[a]芘检测值小于修复目标值(1.5 mg/kg);施工阶段有效落实了二次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周边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同步思考了全过程管控及废气面源逸散两项工作难点,建议施工单位组建梯级团队,领导人员环保知识体系健全,经验丰富,确保施工过程合法合规;施工人员分工明确,定岗定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规范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洒水、雾炮等各项扬尘控制作业有效落实,污染较重的施工环节构筑封闭空间收集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处理后达标排放。为污染土壤水泥窑协同处置施工过程环境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阶段吉林省工业污染地块的数量、空间分布,污染地块的污染特征,并对污染地块进行了风险分析,以期为地块修复与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