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为探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两种酶组合添加对水稻秸秆青贮过程中结构性、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组分含量及体外消化特性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组:1)0.3%蒸馏水(对照组,CO);2)0.3%纤维素酶(CE);3)0.3%木聚糖酶(XE);4)0.15%纤维素酶+0.15%木聚糖酶(组合酶组,CX),分别于青贮3、7、14、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CO相比,CE、XE和CX组显著提高了乳酸、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减少了干物质损失(P<0.05)。酶制剂显著提高了水稻秸秆青贮饲料24、48和72 h时的累积产气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P<0.05)。青贮末期CX组有最高的乳酸含量(34.13 g·kg-1 DM)、体外产气量(68.27 mL)、干物质体外消化率(61.31%)和最低的pH值(4.36)。与CE和XE相比,CX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更高。综上所述,添加酶制剂可促进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与CE和XE相比,CX组发酵品质、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转化和体外消化特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酶制剂对水稻秸秆和白酒糟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酶制剂对水稻(Oryza sativa L.)秸秆和白酒糟(m︰m=1︰1)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设置CK(对照)、CEL(250 U·g-1纤维素酶)和XYL(250 U·g-1木聚糖酶)3个处理,青贮120 d后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CEL处理的感官评定等级为良好;CEL和XYL处理的干物质、粗脂肪、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的粗蛋白和磷含量显著高于CK(P<0.05);CEL和XYL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且CEL处理显著低于XYL处理(P<0.05);CEL和XYL处理30 h的养分消化率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48 h的养分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K(P<0.05);CEL和XYL处理的饲用价值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显著高于XYL处理(P<0.05)。综上所述,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能够提高水稻秸秆和白酒糟混合青贮的营养品质、养分消化率和饲用价值,且纤维素酶的添加效果优于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酶制剂组合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共设4个组:对照组(CK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C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PL组(添加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CPL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每组5个重复。青贮60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水稻秸秆青贮后,PL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C、CPL组(P<0.05);CPL组的粗脂肪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总可消化养分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C、PL、CPL组24 h累积产气量、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快速部分产气量显著低于CK组(P<0.05);PL、CPL组的慢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CK、C组(P<0.0...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副产物(amino acid by-products,ABP)对全株红高粱和全株甜玉米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探讨ABP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无添加剂的对照组和添加2.0% ABP的试验组Ⅰ、2.0% ABP与饲用菌混合添加的试验组Ⅱ,分别进行红高粱和甜玉米的发酵试验,检测其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结果表明:①试验组Ⅰ红高粱和甜玉米青贮pH降至3.90和3.28,感官评定均属于优质青贮饲料。②对于红高粱青贮,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物质(DM)含量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纤维成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对于甜玉米青贮,各试验组干物质和纤维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试验组Ⅱ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而各试验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养分消化率均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未发酵原料,其中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④SEM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ABP通过破坏红高粱表面蜡质层促进饲用菌的黏附,并降解其细胞壁纤维成分而改善了青贮发酵品质并提高消化率;但ABP对青贮甜玉米蜡质层及细胞壁纤维结构破坏作用不明显。综上,添加ABP可提高红高粱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养分消化率,但对甜玉米青贮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苎麻(Boehmeria nivea)木质纤维素含量过多的问题,本试验设计了4个处理,在每千克混合青贮(80%苎麻+18%麦麸+2%蔗糖)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液(添加50 mL黑曲霉菌液+150 mL无菌水为处理Ⅰ、添加100 mL黑曲霉菌液+100 mL无菌水为处理Ⅱ、添加150 mL黑曲霉菌液+50 mL无菌水为处理Ⅲ、添加200 mL黑曲霉菌液为处理Ⅳ、添加200 ml无菌水为对照组(CK)),发酵30 d后开包取样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添加黑曲霉菌液显著提高了青贮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干物质、乳酸和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青贮中pH和氨态氮/总氮比值(P<0.05);处理Ⅱ、处理Ⅲ和处理Ⅳ组显著降低了青贮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酸性不溶木质素含量(P<0.05);对处理Ⅱ组样品进行酶活检测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和木聚糖酶4种酶酶活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处理Ⅱ组是进行木质纤维素降解、青贮品质提高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四川牦牛常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燕麦干草、青贮燕麦、天然牧草,对其进行营养成分和体外产气分析。体内消化试验于四川省红原县进行,选取9头初始体重为(150±10) kg的麦洼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牛。试验结果如下:1)天然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显著高于青贮燕麦和燕麦干草(P<0.05);天然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低于青贮燕麦(P<0.05);2)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动态评价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 CNCPS)中,青贮燕麦的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PA)部分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天然牧草(P<0.05);天然牧草的快速降解蛋白(rapidly degraded protein, PB1)、慢速降解蛋白(slowly degraded protein, PB3)含量最高,且不可降解蛋白(undegraded protein, PC)含量最低;青贮燕麦的不可利用纤维(undegraded fiber, CC)含量显著高于天然牧草和燕麦干草(P<0.05);可利用纤维(available fiber, CB2)、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含量显著低于天然牧草和燕麦干草(P<0.05);3)天然牧草的NDF、CP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青贮燕麦(P<0.05);天然牧草ADF消化率显著高于青贮燕麦(P<0.05),与燕麦干草差异不显著(P>0.05);4)天然牧草牦牛瘤胃液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青贮燕麦和燕麦干草组(P<0.05),而其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l crude protein, MCP)产量显著高于燕麦干草组,与青贮燕麦组差异不显著;燕麦干草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TVFA)产量最高;5)天然牧草组的产气量显著高于青贮燕麦组(P<0.05),与燕麦干草组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降解方面,燕麦干草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n vitro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 IVNDFD)、体外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n vitro acid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 IVADFD)最高,其中,IVDMD显著高于青贮燕麦(P<0.05),与天然牧草差异不显著(P>0.05);IVNDFD、IVADFD与其他两种饲草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CNCPS分析的各组分含量所反映的瘤胃发酵状况、体外产气法所测定的结果与牦牛体内消化试验测定的各养分消化率和瘤胃代谢产物结果基本吻合, 3种饲草的营养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牧草>燕麦干草>青贮燕麦。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青贮剂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稻头季全株为青贮原料,在青贮中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60%)+纤维素酶(30%)+木聚糖酶(10%)、植物乳杆菌(70%)+粪肠球菌(2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植物乳杆菌(30%)+粪肠球菌(6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等量水为对照(依次记为N1、N2、N3和CK组,各组添加量为500 g·t-1 鲜重)。青贮45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青贮结束后,N1、N2和N3组的总能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且N2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N1和N3组(P<0.05),N1、N2和N3组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N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和快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N2组的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且N1组显著高于CK组(P<0.05),N1和N2组的pH显著低于N3和CK组(P<0.05),N2组的乙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N1和N2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N3和CK组(P<0.05),N2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N3和CK组(P<0.05),N2和N3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高于N1和CK组(P<0.05),N2组的有机物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青贮剂在以植物乳杆菌为主要添加剂的前提下,辅助添加粪肠球菌、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有利于获得营养价值较佳的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木质纤维素过多的问题,本试验设计了4个处理,在混合青贮(80%苎麻+18%麦麸+2%蔗糖)中分别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各处理发酵30 d后开包取样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显示,4个处理组都显著提高了青贮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干物质、粗蛋白和乳酸含量(P<0.05);都显著降低了乙酸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H和氨态氮/总氮比值(P<0.05)。添加黑曲霉菌液处理组和添加黑曲霉菌液+纤维素酶处理组酸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木质素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个处理组(P<0.05)。添加黑曲霉菌液可有效进行木质纤维素降解,提高青贮品质,并且节约成本,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和消化率的差异,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典型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原、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和消化率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间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含量差异显著(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DMD与C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NDF,ADF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海拔高度(Elevation,ELE)与DMD,CP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NDF和ADF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不同类型草地间牧草CP,ADF,NDF和DMD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ADF和NDF逐渐降低,而CP和DMD逐渐增高,牧草品质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棉花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采用裹包青贮技术,在不添加或添加纤维素酶的条件下分别设置对照(CK)、添加植物乳杆菌(LP)和干酪乳杆菌(LC)共6个青贮处理,发酵60 d后取各处理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贮处理可有效降低棉花秸秆中的游离棉酚含量;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pH、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P <0.05),添加乳酸菌则显著增加棉花秸秆青贮饲料中的乳酸、乙酸、丙酸和V-score(P <0.05);乳酸菌、纤维素酶和乳酸菌的互作效应可显著增加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体外粗蛋白消化率、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和产气量(P <0.05)。综合各指标来看,以添加纤维素酶的植物乳杆菌处理获得的棉花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好,且48 h累积产气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茬次和一天内不同收获时间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其饲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两茬紫花苜蓿于现蕾期同一天08:00(AM),13:00(M)和18:00(PM)刈割并调制青贮饲料,室温下保存45 d后,取样分析并采用体外发酵法评价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第1茬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及体外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产气量均显著高于第2茬(P<0.05)。下午收获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有更高的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及IVDMD (P<0.05)。因此,在实践生产中,要抓好第1茬的苜蓿生产,推迟刈割时间至中午或下午,可获得更高品质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纤维素酶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麸皮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麸皮对台湾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对照组(CK)、纤维素酶组(0.5 g·kg-1鲜草,A1)、纤维素酶(0.5 g·kg...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单宁酸和乳酸菌单独以及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晾晒至含水量约为55%的初花期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设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单宁酸(Tannic acid,TC)、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和单宁酸+乳酸菌(Tannic acid+Lactic acid bacteria,TL)为添加剂处理组。青贮60 d后开袋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剂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乙酸和非蛋白氮含量(P<0.05),干物质和真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剂处理组均能促进瘤胃丙酸生成,提高微生物蛋白产量(P<0.05);与TC处理组相比,TL处理组能够减轻TC处理组对青贮饲料干物质降解的抑制作用。综上,单宁酸和乳酸菌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调控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蒸汽爆破、复合菌发酵及其联合处理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在开花期(4月)、结实期(7月)及落叶期(11月)采集全株柠条,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按照试验内容分为3个部分:1)研究3个不同压强(0.8、1.1和1.4 MPa)下蒸汽爆破处理对柠条粉纤维组分的降解作用;2)研究复合菌剂发酵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3)研究蒸汽爆破+复合菌剂发酵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每项试验内容中柠条的3个生育期均作为固定因素,所有处理仅与同期未处理柠条做比较,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每个处理柠条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及发酵底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方面综合判断,结实期柠条饲用价值较高。2)与未爆破组相比,随着蒸汽爆破压强的增大,开花期与结实期柠条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仅开花期)及纤维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5),半纤维素线性降低(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先降低后升高(P<0.05)。3)与同期发酵前相比,复合菌发酵后柠条中性洗涤纤维(P<0.01)、酸性洗涤纤维(P<0.01)及纤维素(P<0.01)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开花期与落叶期半纤维素显著降低(P<0.05),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显著增加(P<0.01)。4)与同期未爆破发酵组相比,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进行复合菌剂发酵的开花期和落叶期柠条,随着爆破压强的增大,其中开花期与结实期纤维素(P<0.01)含量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P<0.001)、酸性洗涤纤维(P<0.05)、半纤维素(P<0.001)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显著升高(P<0.001),开花期及结实期柠条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P<0.05),落叶期柠条木质素含量显著下降(P<0.01)。5)与同期未爆破发酵组相比,蒸汽爆破预处理后发酵的开花期和落叶期柠条,随着蒸汽压强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P<0.001),而结实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P<0.001);开花期、结实期及落叶期柠条发酵基质中木聚糖酶活性随着蒸汽压强增大呈线性升高趋势(P<0.001)。结果表明,通过蒸汽爆破、复合菌剂及其联合处理能够显著降低不同收获期柠条的纤维组分含量,其中蒸汽爆破和复合菌剂联合处理的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有效评估不同处理对柠条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陈堞  林凯程  林沁  陈霞  陈鑫珠 《草地学报》2020,28(2):565-57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中耐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大米草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大米草青贮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传统培养法筛选出耐盐浓度为10%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法综合鉴定筛选的菌株,并将其添加到大米草原料中进行青贮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2株乳酸菌菌株,耐盐溶度最高为10%的4株乳酸菌均为同型发酵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C1、C2、C3和C4。4株乳酸菌均能提高大米草的青贮发酵品质,其中C4显著提高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P<0.05);另外,C4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菌株处理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和丁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菌株处理组,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庄苏  丁立人  周建国  王恬 《草业学报》2013,22(1):315-322
试验通过分别添加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0,10.0与50.0 mg水平,0与24 h两个预处理时间,每个处理3个重复,体外法评价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复合处理羊草后与瘤胃液共培养对木聚糖酶与葡聚糖酶活性及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纤维水解酶能提高0与8 h培养液中木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以及0 h培养液中外切葡聚糖酶活性,且具有添加剂量效应。当培养至24及48 h,添加外源酶制剂并不能提高培养液中相关酶活性。外源酶制剂显著增加培养24与48 h发酵液中乙酸含量,8,24与48 h 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 (P<0.05)以及48 h累积产气量(P<0.05),但对培养期内戊酸与异戊酸含量没有影响(P>0.05)。结果提示添加外源酶制剂能提高早期培养液中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活性、增加VFA产量和改善体外瘤胃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