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构建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现实问题情境中充分调用已掌握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并通过师生互动与讨论不断修改完善方案,最终建构新的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复合型研究创新人才的目的。因旅游资源范畴广泛、涵盖类型多样,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开发策划与保护都需要综合运用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旅游资源学"课程适宜采用STEM教育理念下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完整的5E探究式教学过程、及时调整考评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宗旨。近3年的教学实践证实,5E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其对跨学科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的科研探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家具表面装饰”是一门系统地介绍各种家具表面装饰工艺的专业基础课程,所以寻找一种更易被学生接受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践与互动教学模式在“家具表面装饰”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家具表面装饰”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讨了实践与互动教学模式在“家具表面装饰”课程的表现形式,即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将专业综合实验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尝试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紧密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重视不足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4个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上学习平台日益完善,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管理模型与决策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应用”是风景园林、园林等专业本科核心课之一。针对“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教材内容陈旧,无法与园林行业的实际发展接轨”以及“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问题,探讨了五位一体科教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是指把科研成果、优秀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互动、综合性项目设计引入课堂教学,目的是全方位培养学生园林植物应用的综合能力。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林火生态学"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消防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目前,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少综合实践教学等问题。近年来,"林火生态学"课程教研组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林火生态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实践教学方面,利用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引导学生开展基础和创新实验。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强化综合实习训练。实践表明,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构建“双主教学模式” 推进农林院校双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该文探讨了农林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构建“双主教学模式”,以期对双语教学实践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合作方式,自主学习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注重能力培养、重视教学过程,在小学、中学、大学都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中共党史研究专题"教学中引入这一方法,将有助于营造出灵活宽松的授课环境和方式,焕发该课程的生机与活力。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应首先具备3个前提条件: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相契合;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存在探究的可行性;课程教学要有灵活宽松的授课环境和方式。同时,在人数少、成果真、选题准等保障措施下,通过设置并提出问题、自主或协作学习、共同探究、凝练观点、触类旁通等教学环节达到"中共党史研究专题"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既定教学目标。此外,在"中共党史研究专题"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师思想上不能因循守旧,要有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敢于改变教学观念;硕士研究生要虚心钻研,求真务实,善问多思,积极主动。通过探究式教学法的引入,硕士研究生对"中共党史研究专题"课程的认同度不断提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等林业院校“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气象学》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从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转向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气象学”课程的兴趣,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以探究式教学法为基础,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既是对大学精神的回归,也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制定计划、指导阅读、专题讨论、总结交流等环节,完成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澄清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误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有助于因材施教,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新文科建设赋予了大学英语教学新内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混合式教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而传统的"视听说"教学由于陈旧的教学内容、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单一的考核方式等问题不利于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实用英语视听说"是2019年外语学院为适应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建设需求为非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模块课程中的一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的输出,从而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国际交往中具备较强外语竞争力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能力。为此,在"实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借助互联网课堂派在线平台,以TED为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将"立德树人"内化于整个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出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吴智华 《绿色科技》2020,(3):229-230,247
指出了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培养自身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高校对于绿色植物叶绿体DNA提取的实验,从丰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强化实验技能及综合能力培养,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姜书纳  刘福林 《绿色科技》2019,(17):286-287
分析了针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案,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梳理了景观设计探究式教学改革框架,并综合从教案、课件、课程网站建设等多方面探索了具体实践方案,以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林业科技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体系和教学方法等综合改革与实践,创建“专业基础+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两个体系,搭建三个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完善大学生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搭建实践实习、科技竞赛和宣传奖励三个创新平台.这一系列综合改革与实践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卓有成效,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慧 《绿色科技》2020,(5):229-230
针对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目前在环境监测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考核标准及理论和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对环境监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设置合理的课程方案、考核标准及教学方法等改革措施,以期提高环境监测教学质量,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南方水土保持现状,开展了研讨式教学在"水土保持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调整"水土保持学"教学内容、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改善教学综合考核制度、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学双方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has experienced profound challenges due to long-term and sustained declines in federal and state funding, coupled with rapid and innovative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Concurrently, employers are increasing their expectations and outputs from their employees and as a result, working professionals are seeking affordable opportunities to upgrade their skills for career advancement while maintaining full time job responsibilities. Responding to these challenges,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developed innovative online courses and curricula creating fully accredited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often at lower cost than in campus-based degree programs. These courses and programs enable working professionals and other non-traditional learners to realize their aspirations for advanced training, and breach the traditional barrier for those disadvantaged by limited time or distance. Agroforestry, the intentional mixing of trees with crop and/or animal production systems to creat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is gaining recognition 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multifunctional working landscapes. While gradually gaining attention, widespread agroforestry illiteracy remains and the need for a cadre of well trained professionals is essential to support its continued growth. Short courses and workshops are helpful, but professionals and landowners alike across the U.S., Canada and overseas are seeking more comprehensive graduate degree or certificate programs. A web-based, asynchronous M.S. degree and/or a graduate Certificate will help to fill this void. Presently, there are no comparable comprehensive graduate programs in agroforestry elsewhere in the U.S. To meet the current and future needs of the agroforestry profession, The Center for Agrofore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has created an online graduate certificate and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n agroforestry. Initial student evaluation data reveals that online agroforestry courses compare favorably with face-to-face courses. This program will serve as a model for other institutions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online programs in agroforestr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7.
薛伟  辛颖  王悦 《森林工程》2011,27(6):81-84
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总体规划,是高等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结合教学计划制定原则和各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课程间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制定出森林工程专业新的教学计划,新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我国森林经理学科发展道路曲折,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学科面临被弱化的困境。因此,必须加强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文中简要回顾了我国森林经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森林经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我国森林经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和当前的重要科研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模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介绍非专业测量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方面,正确处理经典内容和新技术的关系,达到基础宽厚,内容先进的教学目的。授课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课件的支持下,使学生在"讲授-自学-讨论"的教学形式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建立较科学合理的试题库,能从不同角度及不同侧面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掌握测量学知识的情况。建立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全天候地开放测量实验室,增加技能考核项目,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辛颖  薛伟  杨铁滨  狄海廷 《森林工程》2012,28(1):81-83,86
慧鱼组合模型提供了机器人结构和软件设计平台,是机器人实验教学的良好载体。采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构建气动机械手,阐述总体结构方案与工艺流程,采用ROBO Pro软件编程实现对气动机械手的控制。该方案可运用到机器人课程创新实验等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