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8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研究调查了2015年11月与2016年1月2次寒潮过后泰安市部分甜樱桃品种冻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冻害原因为降温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防寒意识差,最终导致甜樱桃花芽和枝条受到严重冻害,有些地区花芽冻害指数高达79.9,枝条冻害指数61.2。但不同砧穗组合与品种间的冻害发生程度不同。合理修剪、加强水肥、保花促果、冻害部位处理、预防"倒春寒"等预防与补救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甜樱桃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甜樱桃品种枝条电导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个甜樱桃品种1年生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过程中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被测甜樱桃品种1年生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品种间对于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推测供试科樱桃品种的枝条平均冻害半致死温度在-30℃- -35℃之间;10个甜樱桃品种中抗寒能力较高的品种为胜利、早大果和红艳。抗寒能力较低的品种为短枝斯特拉、红灯、拉宾斯,友谊和意大利早红。  相似文献   

3.
山西晋中甜樱桃主栽品种需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冠’‘雷尼尔’‘大紫’‘红玛瑙’‘先锋’‘龙旭’‘红灯’等7个山西省晋中地区主栽甜樱桃品种为材料,采用花枝田间直采水培及低温处理后水培2种方法,分别采用≤7.2℃模型、0~7.2℃模型、犹他模型对其需冷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叶芽需冷量均低于花芽,甜樱桃需冷量研究应以花芽需冷量为准;在3种计算模型中,≤7.2℃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最大,犹他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次之,0~7.2℃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最小;初步选用0~7.2℃模型计算7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龙旭’386 h,‘龙冠’‘雷尼尔’428 h,‘大紫’‘红玛瑙’466 h,‘先锋’481 h,‘红灯’493 h。  相似文献   

4.
以‘布鲁克斯’‘红灯’‘早大果’3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利用人工霜箱模拟春季霜冻害降温过程,研究了不同程度低温对铃铛花期和盛花期花粉活力、柱头可授率和子房冻害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子房和柱头的低温抗性比铃铛花期更强,-1℃时铃铛花期和盛花期柱头和子房开始发生冻害,并随温度的降低冻害程度呈显著上升趋势;-4℃时铃铛花期和盛花期子房冻害指数分别为71.3~73.9、28.8~48.9,柱头可授率为27.1%~56.4%、53.9%~60.6%,均已出现严重冻害。同时发现-4~-1℃低温对铃铛花期和盛花期花粉活力影响较小。综合认为,-1℃为春季甜樱桃开花期冻害的温度阈值,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低温天气对梨树花芽冻害的影响,以目前生产上主栽梨品种‘丰水’‘新梨7号’‘黄金’‘翠冠’为试材,对遭受冻害的花芽进行了形态调查,并对不同品种枝条木质部汁液山梨醇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期为梨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15℃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不同梨品种的花芽冻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4个梨品种中花芽冻害最轻的为‘黄金’,花芽冻害率在10%左右,‘丰水’花芽受冻最为严重,其冻害率为75%左右,腋花芽受冻率高于短果枝花芽;4个梨品种枝条山梨醇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休眠的推移,山梨醇含量逐渐增高,不同品种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黄金’‘翠冠’‘新梨7号’‘丰水’,以上结果表明,梨树枝条木质部汁液山梨醇代谢与品种花芽冻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枝条山梨醇的积累有利于梨树花芽抗寒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66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甜樱桃品种需冷量。【方法】2008—2013年应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对11个甜樱桃品种的需冷量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0~7.2℃模型作为需冷量的评价标准比较适宜,利用此模型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樱桃种质资源圃保存的66个甜樱桃品种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进行评价,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甜樱桃品种进行分类,K-S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供试的66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值介于516~852 h,51个品种花芽的低温需求量低于叶芽;聚类结果显示,≤549 h的品种属于低需冷量品种,573~716 h的品种属于中需冷量品种,≥740 h的品种属于高需冷量品种,其中中需冷量品种占比约为88%;K-S检验结果显示,需冷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结论】以0~7.2℃模型评价国内各甜樱桃栽培区广泛栽培的品种大多属于中需冷量品种,需冷量值主要集中于550~720 h,甜樱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为国内栽培区的引种以及设施栽培确定扣棚控温时机提供了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7.
丁少华 《落叶果树》1992,24(4):63-64
对桃花芽冻害研究已发现,低温对花原基的伤害与突然降温放热有密切关系。在杏、欧州李、日本李、甜樱桃和酸樱桃、葡萄等树种上,也发现花原基有低温放热现象,这是由深度过冷水结冰引起的。本研究旨在查明桃树花芽过冷与生存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 材料桃品种为‘西伯利亚C’和‘洛林’,前一品种稍耐寒。全部研究于冬季进行,从成龄桃树上采集具花芽的小枝,放入塑料袋中,于3~5℃贮藏备用。 显微观察将小枝以 5℃/小时的冷速降温冻结,至-5℃和-15℃为止,然后进行花芽切片观察(解剖镜和复式显微镜)。 放热记录每品种分别取:①带枝段的完整花芽…  相似文献   

8.
井冈蜜柚是以吉安地区多年选育的桃溪蜜柚、金沙柚、金兰柚3个优系为主导品种,以“井冈”为品牌的优质甜柚的统称。为了实现吉安地区井冈蜜柚低温冻害的预警,选取吉安地区2016年、2018年和2021年发生较明显冻害的3个年份为典型个例,利用冻害表现调查资料与对应的最低气温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一组预判井冈蜜柚冻害程度的量化气象指标,并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2007年6月12日中国气象局第16号令)划分预警等级。结果表明,极端最低气温-3℃是井冈蜜柚幼树发生冻害的临界值,-5℃是成年树发生冻害的临界值,随着温度降低或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冻害程度进一步加剧;按不同低温级别(-5℃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南亚热带广东果梅品种的自然休眠特性,采用插枝法对6个主栽果梅品种的自然休眠特性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品种可划分为较短休眠期和较长休眠期2个品种组,横核、大核青属较短休眠期品种组,花芽的休眠期为34.5d、叶芽的休眠期为44.8d;软枝大粒梅、白粉梅、李梅和桃梅属较长休眠期品种组,花芽的休眠期为46.7d、叶芽的休眠期为60.9d。果梅最早进入自然休眠在10月5日,花芽结束休眠最晚在11月30日,叶芽最晚在12月15日。果梅自然休眠期间的日均气温平均值是花芽22.1℃、叶芽21.5℃,日最低气温平均值是花芽18.4℃、叶芽17.6℃,果梅的自然休眠是在较高气温条件下通过的。认为可采用0~14℃低温模式来研究南亚热带果梅品种的低温需求量,在这个模式下,较短休眠期品种组的低温需求量为花芽55.8h,叶芽110h,较长休眠期品种组的低温需求量为花芽94.3h,叶芽180.3h。  相似文献   

10.
主要气象因子对核桃花芽抗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1号"和"礼品1号"核桃品种为试材,通过自然环境观察与人工冷冻试验,力图明确影响核桃花芽抗寒力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花芽冻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同时找出早实品种"辽宁1号"和晚实品种"礼品1号"的雌、雄花芽间抗寒力差异。结果表明:冬季极端低温、早春突然降温、连续阴霾等异常自然环境变化,都将降低核桃花芽的抗寒力;12月与3月是核桃花芽冻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各品种雌、雄花芽抗寒力间均存在明显差异,雄花芽抗寒力低于雌花芽,其中晚实品种"礼品1号"雄花芽的抗寒能力高于早实品种"辽宁1号",在温度≤-25℃时各品种雄花芽均发生严重伤害;"礼品1号"雌花芽-20℃低温时期雌花芽抗寒力高于"辽宁1号",低于此温度时抗寒力则明显下降;早实品种"辽宁1号"雌花芽的抗极限低温能力高于晚实品种"辽宁1号"。因此生产中在极端低温(-25~-30℃)发生的异常年份,更应该注意对核桃雄花芽及晚实品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宋莎  韩秀梅  吴亚维  杨华  冯建文 《中国果树》2020,(1):72-75,I0002
为掌握贵州省高海拔地区甜樱桃花芽分化特征,以‘桑提娜’‘布鲁克斯’‘斯帕克里’3个甜樱桃品种花芽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其形态分化进程,并利用温湿度记录仪收集试验地气温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高海拔地区甜樱桃花芽形态分化正常,分为7个时期,不同品种花芽形态分化特征基本一致;甜樱桃花芽分化时间自日最低气温大于10℃开始,至8月中下旬分化完成,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即旬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时花芽快速分化;全年气温最高的时间段是甜樱桃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不同品种间花芽分化速率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甜樱桃不同品种需冷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人工低温的方法,对12个甜樱桃不同品种的需冷量进行研究.采取甜樱桃不同品种的枝务放入4℃的冰箱中进行低温处理,然后将枝条放入组织培养室中培养,统计萌芽数.结果表明:不同的甜樱桃品种对于低温的要求不一样,并且差别极大.大部分的甜樱桃品种需冷量都是792 h,它们是先锋、金樱桃、斯坦勒、雷尼尔、佳红、最上锦、佐藤锦7个品种.拉宾斯、大紫的需冷量是624 h,红灯、南阳的需冷量是960 h,先锋的需冷量是1 128 h,沙密豆的需冷量是1 296 h.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河北顺平露地栽培油桃早红珠、曙光与瑞光5号枝条为试材,比较了不同低温累积量下的萌芽率,并采用7.2℃低温模型和犹他模型对3个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瑞光5号的需冷量最高,花芽与叶芽分别为7607、00 h;曙光需冷量最低,花芽与叶芽均为640 h;早红珠介于二者之间,花芽与叶芽需冷量分别为7006、40 h;同一品种需冷量年际间差异不大;通过对7.2℃低温模型和犹他模型作比较,发现在该地区7.2℃低温模型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苹果花芽遭受冻害时,通过甲基绿—派洛红的染色反应显示细胞核从嗜甲基绿性变为嗜派洛红性,反应DNA从高聚合状态降解到低聚合状态。以核的嗜派洛红性为标志,显示苹果花芽冻害最先发生在花芽基部的维管束,继而是髓细胞,花芽上部的花器官原基分生细胞相对比较抗寒。花芽在寒冬时期(12月中下旬~2月下旬)开始遭到冻害,到早春(3、4月)死亡。抗寒性较弱的‘金冠’花芽在日低温-17℃±开始遭到冻害;抗寒性中等的‘金红’花芽在日低温-20℃±开始受冻;抗寒性强的‘黄太平’在整个越冬过程中绝大部分花芽始终保持正常染色反应,不产生核的嗜派洛红性。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我国佛手柑种植地区,常因冻害而减产。有关佛手柑的冻害问题,一些科普编著则把其低温界限定力:4℃, -1℃,-2~3℃,-9℃等等,相差十分悬殊。为了比较准确地确定佛手柑的冻害指标,笔者试用电导法,就佛手柑绿枝的冻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和方法 选用金华市农业试验站1989年11月初进室越冬,树龄10年以上的盆栽佛手柑绿色枝条作试样,品种为南京种和大果种。取样时间为1990年1月8日。南京种在-1℃、-2℃和-5℃3种温度下设5个冻害时间,即3、6、9、12、24小时(-5℃处理的12和24小时没有测定),共13个处理组  相似文献   

16.
甘肃天水甜樱桃花期低温冻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低温冻害已成为制约甘肃省天水市甜樱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障碍。2001—2016年16年间,天水市发生较严重霜冻的年份有4年,花朵受冻率4.61%~36.67%;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冻害的年份有4年,全市甜樱桃严重减产或绝收。天水市每年4月6—15日正值甜樱桃花期,此时段出现低温天气是造成甜樱桃遭受早春低温冻害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地势低洼地带比背风向阳的坡地更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海拔相对较高的果园,甜樱桃开花时间相对较晚,可以避开春季低温霜冻的影响,受冻相对较轻,但在受系统性大规模冷空气寒潮入侵引起的剧烈降温降雪条件下,这种地形条件优势不明显,仅高海拔(1 600 m以上)甜樱桃果园由于开花很晚,无冻害或受冻较轻。综合多年调查结果,建议在甜樱桃花期,应把气象部门预报的近日可能出现的最低气温2~3℃,作为甜樱桃生产园采取预防低温霜冻措施的气温,及时做好防霜防冻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杭州和泰安地区甜樱桃在休眠前、休眠中、花芽萌动前花芽内营养物质含量与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对花芽萌动前两地区甜樱桃花芽内含物及其与花芽质量相关的综合分析,从生理水平揭示杭州地区花芽发育质量较低的原因。【方法】以低温需冷量不同的2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比较杭州和泰安地区相同甜樱桃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内含物水平差异,对花芽萌动前甜樱桃花芽内含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与花芽形态指标、花器官发育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地区甜樱桃在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内含物有较大差异。杭州地区甜樱桃在进入休眠后花芽内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大量增加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基本稳定,泰安地区甜樱桃花芽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在花芽萌动前,泰安甜樱桃(TS、TB)花芽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杭州甜樱桃(HS、HB)的1.16、1.13倍,还原糖含量分别是其的2.00、1.59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花芽萌动前,泰安地区甜樱桃花芽内含物水平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芽萌动前花芽内含物水平与花芽大小及后期花器官发育质量相关。【结论】花芽萌动前,杭州地区甜樱桃花芽内营养物质贮备较不充足,其内含物水平偏低,尤其是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含量较低,使后期花器官发育质量均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12—13日,甘肃省天水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强降温天气,13日下午天水地区降雪3~5 cm,气温变化剧烈,最低气温达到-7.2℃,平均低温-5.3℃持续了1小时,-3℃低温持续了4小时,致使该地区3 133余hm2正值萌芽期的山地葡萄受到严重的晚霜冻害,受霜冻面积90%以上。针对霜冻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提出冻害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寒富’苹果花芽为试材,设置梯度低温(-25-、30-、35和-40℃)处理,研究顶花芽和腋花芽的呼吸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顶花芽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下降表现出先升高后显著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30℃顶花芽呼吸速率降到最低点,且明显低于腋花芽,此后顶花芽的呼吸速率虽呈上升的趋势,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腋花芽呼吸速率在低温处理的前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30℃降到最低点,此后急速升高,在-35℃达到最高点后快速下降。2种类型花芽的SOD酶活性在-10~-25℃均是快速升高,此后顶花芽的SOD酶活性急剧下降并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腋花芽的SOD酶活性下降幅度较小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顶花芽的POD酶活性变化呈升高-下降交替出现的特点,在-25℃和-35℃出现峰值;腋花芽则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在-35℃达到峰值且高于顶花芽。顶花芽的CAT酶活性在低温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5℃出现峰值;腋花芽CAT酶活性则呈升高-降低交替出现的特点,在-25℃和-35℃出现峰值。此外,腋花芽的POD和CAT酶活性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顶花芽。由此认为,腋花芽的呼吸途径活性受低温抑制的程度低于顶花芽,以及其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高于顶花芽,都有利于减少低温胁迫引起的活性氧伤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梨品种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性水平,为杂交育种选择抗寒亲本及梨品种区域性引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 a生梨苗休眠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研究了7个梨品种在-20℃、-25℃、-30℃、-35℃、-40℃、-45℃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低温处理下的冻害指数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供试梨枝条不同低温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增加呈S形曲线,与相应的低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为:‘苹果梨’-41.1℃、‘甘梨早8’-38.4℃、‘中梨1号’-38.2℃、‘美人酥’-35.3℃、‘玉露香’-34.8℃、‘黄冠’-30.7℃、‘丰水’-30.3℃;半致死温度与其相近温度处理的枝条冻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处理下,各梨品种枝条冻害部位表现不同,且对其伤害有一个跃变过程。【结论】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梨品种的抗寒力;供试梨品种的抗寒力大小为:‘苹果梨’‘甘梨早8’‘中梨1号’‘美人酥’‘玉露香’‘黄冠’‘丰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