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分析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过程中的优缺点。基于农村污水来源以及特点,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探究了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人工湿地对TN、TP去除率为例,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N的去除率可达90.7%,TP的去除率可达86.39%。从处理效果、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等方面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适合应用在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的我国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贵州典型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对净化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湿地系统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30.3%,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31.8%,对化学需氧量的平均去除率29.8%。总体而言,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水质的效果优于河流湿地系统,然而河流湿地系统检测的水质指标明显优于人工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人工湿地是一种正在不断进行研究、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水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研究表明:人工湿地用于污水的处理.对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固体悬浮物(SS)等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0%,对总氮(TN)也能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潘龙 《绿色科技》2014,(5):175-179
选取了自然曝气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3种湿地系统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测试了水力停留时间、植物收割对湿地系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运行21周系统对CODcr、TP、PO3-4、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5d,并且经常对植物进行收割,将会提高湿地系统的处理效率;自然曝气人工湿地对于各个污染物指标都有极强的处理能力,各项指标均可到达90%以上的去除率;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N的处理效果较好,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含P和有机质处理效果较好;自然曝气人工湿地更适合对于校园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该文模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太湖西山岛上某农庄营建了1个柳树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3级慢渗带(垂直型)和1级表流湿地组成,总长度100 m,平均宽6.5 m。模拟农村实际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NH+4-N)等富营养盐浓度,人工配制污水累计290 t,在5 d内陆续灌溉到处理系统中,观测结果表明位于系统末端收集池中富营养污染物TN,TP,COD和NH+4-N(铵态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5.4%,99.2%,89.9%和95.4%,其中TP,COD和NH+4-N含量均优于或达到五类水标准。净化效率总体呈现出随着柳林处理级数的增加,污水的净化效率也增加;同一天同一级柳林湿地不同时间段出水中TN,TP,COD和NH3-N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桐  唐晶  赫英哲  甘露 《绿色科技》2023,(2):112-116
我国乡镇和农村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收入等现实条件,使得传统的市政集中式污水处理工艺难以适应分散式农村污水治理要求。基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理念,研制出一套新型人工土壤滤池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系统、立体多层式滤池系统、出水回用系统及辅助模块。该系统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显著,避免了传统滤池堵塞现象,同时节约占地面积、降低运营成本,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循环净化杭州植物园玉泉观鱼池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采用中一欧合作设计的新型人工湿地循环处理杭州植物园玉泉养鱼池水,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6.43%;对总氮去除率为12.10%;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差;总磷的去除率为32.28%,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46.5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为59.65%。湿地出水溶解氧浓度和入水相关不大;出水浊度和电导率比入水有明显降低。初步表明湿地出水可以代替地下水进行鱼塘水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中利用盆栽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结构,种植绿萝和紫边碧玉椒草两种植物,测定进水、出水、填料、植物中的总氮总磷含量,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去除水体中总氮、总磷时,植物与填料的去除作用所占的比例,探究紫边碧玉椒草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水中总磷的去除主要为填料吸附作用,去除效率占80.01%~82.02%,还有植物吸收作用,去除效率占13.62%~14.20%;对于总氮的去除,填料吸附作用占68.26%~71.57%,除填料吸附作用外,微生物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占很大比例,约24%,植物吸收所占比例较小。紫边碧玉椒草在湿地中的应用达到了与绿萝相当的效果,可尝试应用于人工湿地中。实验结果可为人工湿地的植物筛选以及氮磷降解规律方面提供可行的建议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3年,净化能力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温期,系统在高温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各单元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反硝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表面流人工湿地相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项水质指标值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重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厌氧系统、一级稳定表流湿地(SSFW)、一级潜流人工湿地(SFCW)构成的低成本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在进水流量为5、15、30m~3/d的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进水条件下,工程出水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当进水流量为5m~3/d的条件下,工程对COD、NH_3、TN、和TP的处理效果最佳,去除率均值为79.27%、93.09%、82.38%、90.88%和89.25%;SSFW在COD、NH3-N、TN、SS和TP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在进水浓度改变的情况下,SFCW均能保障稳定出水水质,表明工程稳定性好,抗冲击负荷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粒径两级填料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去除具有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特征的流经城市的微污染河水中的CODcr、TN、TP和SS,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8.8%、69.7%、69.2%和95.3%;随着HRT时间的延长,CODcr、TN、TP的去除率均不断增加,而SS的去除基本不受HRT的影响;温度对TN的去除有较大影响,而对CODcrTP和SS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格栅-隔油池-1#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2#表流人工湿地的方法处理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100m~3/d,进水水质COD为200~250mg/L、BOD5为100~125mg/L、NH_3-N为25~30mg/L、SS为100~150mg/L、TP为2~3mg/L。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河南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DB41/1820-2019)一级标准。该工艺具有投资小、出水水质稳定、具有景观效果等优点,同时减少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污水在组合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对比分析了湿地各单元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贡献和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T N、N H4+-N、NO3--N、T P去除率分别为65.8%、96.4%、99.5%、92.9% 和97.14%.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总氮出水要求,增强市政污水厂应对总氮负荷冲击能力,同时进一步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在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新型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设备的脱氮效果中试试验。通过在厂区内新建"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中试装置,检验了在不投加碳源条件下该装置的工程应用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该反硝化滤池的作用,无需外加有机碳源,其中总氮和硝态氮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低于5mg/L和3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3%和72.6%,保证了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可持续的净水模式,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运行工况(进水时间、间隔时间、运行周期、水力负荷、湿地结构出水口高度及湿地植物)对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对COD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随运行周期增加和间隔时间减小,TN的去除效率增加4.5%和13.59%;随水力负荷减小,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体各项污染物能力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出水口由0m提高到1m,TN去除率提高超过50%;湿地植物对湿地系统净化水体氮素、磷素污染物去除率的提升贡献较小。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最佳去除效果运行工况条件运行,TP、NH3-N和COD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相似文献   

16.
帽石沟小流域净化污水人工湿地建设在地势平缓的流域出口处,填料为粗砂、豆石、砾石及当地表层土壤,过滤植被为金丝柳。分析了该人工湿地在帽石沟流域污水净化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去除了污水中的一部分营养物质,在该湿地现阶段的运行当中,以磷的去除率为最高,达到25%。同时,为使该湿地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由沸石、碎石、火山石等3种填料和风车草构建了4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d ,间歇进出水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火山石单元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碎石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栽种有风车草的碎石单元对磷去除效果得到了提高。当进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2.5mg/L、3.5mg/L、4.0mg/L时,沸石、碎石、火山石单元的总磷去除率大于47.2%、73.2%、89.8%。当总磷的质量浓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去除率开始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卜发平 《绿色科技》2012,(7):170-172
采用预曝气-人工湿地处理了小城镇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对COD、BOD5、NH3-N、TN、动植物油和大肠菌群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5.7%、66.6%、70%、55.4%、76.4%和57.2%,且出水达到一级B类排放标准(GB18918-2002),运行成本仅0.2元/t,预曝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可用于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小黑三棱+杉叶藻+荇菜、水葱+睡菜+荇菜、菰+荸荠+荇菜和香蒲+睡菜+眼子菜等4种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作为试验材料在净化槽中进行水质净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TP(总磷)和COD(化学需氧量)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各植物群落对TP和COD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组(P<0.05);但不同群落之间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水葱+睡菜+荇菜群落对TP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群落(P<0.05),去除率达到94.72%,与该群落挺水植物水葱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植物群落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各群落对TP和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2.73%~49.63%和14.76%~20.46%;湿地运行过程中,COD的去除效果存在不稳性和波动性。在湖滨带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适当增加挺水植物的比例,能有效促进湿地对TP和COD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左云县十里河水质改善工程主要处理左云县污水处理厂尾水、上游生活污水散点排放口排放生活污水及少量渗流河水,综合考虑技术的生态安全性、效果持久性、经济可行性和自然生态性,主体工艺采用“植物塘+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通过植物塘预处理后,再经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强化处理,然后排入下游十里河。结合实例介绍了水质改善工程的工艺设计、运行情况及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等。运行实践表明:工程进水的各项水质指标经过“植物塘+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工艺的处理均有一定程度削减,提升了进入下游表面流湿地的进水水质,具有一定的参考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