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千年来,人类由于对矿藏资源的开发,破坏了大量的土地,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日益成为各国倍加关注的热点.然而,矿业废弃地的自然恢复过程相当缓慢,其时间甚至要以百年计.因此,人工植被恢复或重建则成为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最佳策略.现选择广东韶关冶炼厂铅锌冶炼废气污染导致的光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采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比较其生长状况、保水、保土、改良土壤结构和养分等生态系统恢复的效果及相关变化,期望能为同类退化生态系统土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谈煤矸石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矿业废弃地系统开展的示范工程建设及关键技术攻关,在矿业废弃地基质材料配比技术、矿业废弃地植被调查技术、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对恢复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绿色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支柱,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功能。为了搞好毛乌素沙地南缘盐池中部沙地的生态建设,加快该区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速度,引进更适合当地植被重建的树种,营造合理的林分结构,对该地区的植被型与组成以及演替规律的探讨至关重要。本通过调查分析,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盐池中部沙地的植被类型及植被演替特征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认为林木受灾、珍稀濒危植物和名木古树受损、动物栖息地破坏和土壤生态系统受损等雪灾引发的生态问题影响巨大而长远。探讨了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措施:开展植被与生态环境受损情况监测与调查,受损生境及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受损植物物种的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与完善,以及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防灾减灾对策制定等。  相似文献   

5.
露天开采矿山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利用类型,此类地区已成为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大量矿山进行露天开采,使黄石市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对废弃采石场实施植被恢复与再利用已成为黄石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黄石市黄荆山北麓废弃采石场复绿工程为例,在对治理区现状及其造成负面影响的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与再利用的原则、不同坡度采取的植被恢复措施和土地再利用方法,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建平县矿山的开采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目前急需恢复。调查表明,矿山的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损毁和占用,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对植物多样性的剥蚀和破坏。文章提出了对矿山开发影响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营建技术,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水文与水土保持,抗逆生理与个体生理生态,植物营养与专用肥料、森林蔬菜有机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以浙江省较典型的地理、植被类型为对象,对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沿海防护林、千岛湖马尾松林、金衢盆地红土丘陵等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矿山废弃地是一种退化的生态系统。人为的采矿活动,打破了原有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土壤生态系统及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上所负载的生物群落间的能量、物质循环发生改变,表现出一系列土地退化特征甚至退化为裸地。2009年以来,文山州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开采锌、铟矿产资源所形成的损毁林地开展了植被恢复研究项目。至2013年,项目圆满完成了342.5亩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和任务,并于同年6月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现场查验。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地震对区域环境的干扰强烈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灾区灾害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构建了汶川地震区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样地法,对汶川地震区具有代表性的9个县典型损毁林地群落恢复特征、生物量恢复特征以及土壤恢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地震形成的不同灾害类型以及不同程度损毁林地类型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针对各自然地理区的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程度损毁林地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林草植被恢复,可以改善由于采煤破坏了的区域生态环境。介绍了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林草植被恢复技术指标以及植被恢复流程,提出了对林草用地植被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石漠化是一种制约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土地退化现象,其主要的表现为基岩裸露、植被退化。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从生态系统内因以及人为外因两方面对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气候、水源、人为破坏是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的建议,以期能为完善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以及植被重建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状况好坏是综合国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纵观我国众多采石场和生态恢复治理现状,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方面的棘手性难题。由于采石场遭受严重的损毁,形成特殊的困难立地生态环境,出现了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在裸露的岩石上进行植被恢复,施工难度大,投入资金多,管护成本高,存在着许多技术方面的治理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在调查研究采石场特征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采石场生态恢复的典型范例和资料,重点阐述了采石场陡坡和平台生态恢复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土地复垦方案和技术措施提供辅佐。  相似文献   

13.
封山育林类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上游,距省会石家庄35km,是省会石家庄西部的天然屏障,其植被盖度的高低、林木种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省会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搞好太行山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植被的恢复,促进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探索太行山生态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把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类型多样、具有干旱半干旱特性、石灰岩占主体、植被恢复难度大的井陉县作为研究试点,进行了多年的调查、试验。现将我们从1996~2002年对试区的观察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明确了承德市区周围阳坡、半阳坡瘠薄山地植被现状的基础上,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标出发,文章对山体植被退化、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在恢复山体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速公路沿线阳坡、半阳坡的生境条件,从恢复生态植被的设计原则,被损毁的边坡治理模式,山体坡面植被恢复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南缘植被类型及其演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支柱,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功能。为了搞好毛乌素沙地南缘盐池中部沙地的生态建设,加快该区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速度,引进更适合当地植被重建的树种,营造合理的林分结构,对该地区的植被型与组成以及演替规律的探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盐池中部沙地的植被类型及植被演替特征做了较详细的论述。1 研究区自然概况试验研究区赵家塘位于宁夏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位于37°05′~38°10′N,106°30′~107°39′E,属典型大陆性气候,风大沙多,气候干旱。年…  相似文献   

16.
水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敏感的环境因子,水资源的盈亏丰欠、质量品质、时空组合等将制约植被的空间布局、生态过程的顺畅运行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于2002年开始通过对湿地水量的调节来实施湿地恢复工程,至2004年底恢复区湿地面积增至5023.7hm2。本文通过对恢复前后土壤水分、土壤盐碱化程度和湿地植被特征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改良达到中、轻度盐化土水平,植被质量得到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以恢复湿地水文条件为核心措施的湿地恢复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流域为单元,采用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当前快速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生态系统最集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旱泉沟流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无序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其内的矿山被严令取缔关闭。文章对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矿山植被损毁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植被恢复的技术和经验,期望能对相似区域的矿山植被恢复工作起到技术示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辽宁大石桥市官屯镇大岭村滑石矿为例,分析了滑石矿未损毁和已损毁前后的土壤养分和物理性质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损毁后所剥离的表土堆场的土壤化学养分较之未损毁前明显下降,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因此,在土地复垦中可通过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借以提高植被恢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20.
冶力关景区生态系统是复合生态系统,依自然景观和植被将景区生态系统分为森林、草原、水域等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应采取相应的恢复与重建措施,才能达到植被和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