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厦门同安区龙眼购销会上获悉,一种全新的龙眼保鲜技术目前已趋于研究成熟。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这种保鲜方法能够获得成功,那将是龙眼保鲜技术的一次革命。据了解,被称为“创新动态保鲜物流体系”保鲜技术是台商陈威廷与其合作伙伴提供的。它有两种保鲜方法,一种是湿式保鲜法。  相似文献   

2.
疾病费用预测的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肉自溶是影响龙眼采后果实贮运、货架寿命和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龙眼果肉自溶过程的组织结构变化、生理生化变化及微生物侵染与自溶的关系、果肉自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进展,探讨龙眼果肉自溶的机理和常用的保鲜技术,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龙眼果实采后贮运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调冷藏对龙眼保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龙眼果实保鲜质量为目的,采用可控气体成分调节方法,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全自动控制,以普通冷藏为对照对龙眼进行气调保鲜。研究了气调冷藏对龙眼果实保鲜效果、果实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贮藏环境中的O2含量,提高CO2浓度,可有效抑制龙眼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了果实的衰老与变质,保鲜效果好,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4.
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保鲜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施用浓度、贮藏方式和施用方法进行保鲜功能微生物短短芽孢杆菌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保鲜方法的优化,找到一种合理有效而又低成本的方法对龙眼进行保鲜。结果表明,随着稀释浓度的升高,龙眼果实保鲜率逐渐下降,脱粒率逐渐升高,稀释10倍施用时,保鲜率最高,为75%。保鲜功能微生物喷施龙眼后,采用纸包裹龙眼进行贮藏,其保鲜率明显高于用树叶直接贮藏的效果,为53.28%。从喷施方法来看,保鲜功能微生物采前处理龙眼果实,其脱粒率为24.42%,明显高于采后处理的12.96%,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采后处理的保鲜率最高,保鲜率为83.33%。  相似文献   

5.
生物抑制剂处理结合低温冷藏对龙眼保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提高龙眼的保鲜质量和商品率为目的,采用生物抑制剂处理龙眼进行低温气调保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生物抑制剂对龙眼果皮褐变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低温气调保鲜条件下,采用生物抑制剂处理,可更有效地抑制龙眼保鲜过程的呼吸作用,有效降低了酶活性的变化,延缓了龙眼果实的衰老与果皮褐变,保鲜时间长,且更好地保留了果实的营养成分,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属于热带水果荔枝、龙眼的主要产销国,产品的推广受到贮藏保鲜技术的制约。概述荔枝、龙眼的采后保鲜贮藏现状,分析果实容易腐败变质的原因,同时介绍了低温冷藏、化学药剂处理、热处理、气调保鲜等主要的、现行的以及其他新兴在研的贮藏保鲜技术,旨在为其采后贮藏保鲜以及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膜对龙眼保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膜对“乌龙岭”龙眼进行处理后,分别置于常温(29~31℃)和低温(3℃)下保鲜,并着重研究了其保鲜效果。试验表明:常温保鲜10天后龙眼的好果率达82.86%,失重率为2.56%;低温保鲜60天后龙眼的好果率达88.89%,失重率为2.03%。两者的祸变率均低于对照组,基本上防止了果皮失水、褐变,果肉长霉、腐烂变质,保持龙眼原有风味,延长了贮藏期和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包膜龙眼对其果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脱乙酰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研究其在常温下(28~37℃)对"乌龙岭"龙眼的保鲜效果及其对龙眼果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包膜的龙眼贮藏后,龙眼的褐变率、腐烂率和失水率明显降低,且可保持较高的商品率;此外包膜后,龙眼果皮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受到抑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包膜处理龙眼,可减缓其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减少,抑制龙眼果皮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当脱乙酰壳聚糖的体积分数为95%时,对龙眼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龙眼采后保鲜与加工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龙眼民间传统保鲜法、低温气调保鲜法、药剂防腐法与二氧化硫保鲜法,贮藏保鲜前要进行合理的采前与采后处理、选果及分级.同时还介绍了龙眼果实去皮脱核加工机具的研究,桂圆肉、龙眼干加工方法及龙眼果壳与果核综合利用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热带水果资源丰富,但其采收、贮藏、运输及销售全链路损耗严重,导致其商品价值降低,影响产业健康发展。梳理了国内5种产量较高的热带水果(香蕉、菠萝、荔枝、龙眼和芒果)的产业现状,分析其生理特性,并对现阶段热带水果的贮藏保鲜技术特点、保鲜效果、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和评价,提出未来热带水果采后保鲜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热带水果采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2月8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在福州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龙眼微生物保鲜剂工程化技术及其示范应用"进行了验收。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一致认为项目组全面完成合同任务指标,同意通过验收。项目组完成了龙眼微生物保鲜功能菌株-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生产配方研究、生产工艺设计及中试生产等,实现了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12.
介绍巨峰(Kyoho)、玫瑰香(Muscat Hambury)、龙眼(Longyan)和泽香(Zexiang)四个环渤海湾产区主栽软肉型品种葡萄的果穗果实特征特性及贮运特征特性,提出这四个品种葡萄的规范性贮藏工艺技术和独特保鲜技术,旨在为我国环渤海湾产区主栽软肉型品种葡萄的产业化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保鲜与加工》2009,9(3):57-57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禄康果菜保鲜研究所拥有“果蔬保鲜袋(专利号:ZL03113758.X)”及“一种荔枝、龙眼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03140439.1)”两项发明专利。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一种荔枝保鲜方法(申请号:200710030209.2)”,3项发明专利技术构成“保鲜袋+保鲜剂+自然对流式冷藏库(柜)”黄氏荔枝保鲜法3大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宾玉兰 《种子世界》2021,(12):0036-0038
龙眼是具有良好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果作物,我国很多地区依靠龙眼种植实现了农业新发展,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建设。本文主要研究龙眼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龙眼栽培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针对博白县龙眼栽培现状进行了总结,也总结了龙眼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对龙眼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龙眼葡萄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葡萄,穗粒呈紫红色,皮薄而透明,果汁糖分含量高,吃起来味甜甘美,广泛分布于河北张家口、山西清徐等地,龙眼葡萄因其果粒似龙的眼睛而得名,素有“北国明珠”之美誉。采用适当的贮藏保鲜措施,即可延长龙眼葡萄的市场供货期,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禄康果菜保鲜研究所拥有"果蔬保鲜袋(专利号:ZL03113758.X)"及"一种荔枝、龙眼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03140439.1)"两项发明专利,井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一种荔枝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采后极易腐烂变质,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从生物保鲜技术、物理保鲜技术和化学保鲜技术三个方面对猕猴桃的贮藏保鲜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从天然提取物保鲜技术和微生物保鲜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猕猴桃采后生物保鲜技术研究,展望了猕猴桃未来贮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收成熟度、预冷技术、物理保鲜技术、低温贮藏、冰温贮藏、变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臭氧保鲜、化学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并对桃果实贮藏保鲜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草莓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洲 《保鲜与加工》2017,17(2):133-138
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三个方面综述了草莓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展望了草莓贮藏保鲜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草莓贮藏保鲜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冯凯卿 《种子科技》2023,(16):99-101
龙眼又叫桂圆,龙眼果实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奉为名贵的补品,它的滋补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龙眼是华南地区的一种水果,农民也非常关心龙眼的产量和品质。一般来说,龙眼的品质和产量与其种植技术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种植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研究了龙眼的种植技术,分析了龙眼的生长状况,探讨了其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我国龙眼栽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