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三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举世瞩目。而今,三农工作也遇到一些"成长的烦恼"。人们普遍关心: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位何在?路该怎么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新方向、绘就了新蓝图。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三农"发展又站在一个重要节点。过去五年,我国"三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也遇到一些新的"成长的烦恼"。人们普遍关心: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位何在?路该怎么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新方向、绘就了新蓝图。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烟草局制定<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施方案>,在郴州,衡阳,浏阳,常德,湘西进行了示范试验.结合各示范点的基本情况,综合分析了2008年湖南现代烟草农业取得的一些成就及存在的部分问题,总结了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年来对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的探索和研究,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路;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农村改革的经验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和途径,解决粮食问题的基本策略,新一次科技革命以及知识-生物经济的农业观。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是《农业现代化研究》创刊十周年。为总结我国十年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深入探索和发展丰富农业现代化理论并指导实践,活跃学术思想,借此机会,我刊特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领导,以书面座谈的形式,从不同角度畅谈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我国的农业形势、发展战略、科技兴农、焦点问题或人们共同关心的热门活题。从本期起,本刊将分期刊登部分专稿文章,以志纪念!欢迎有志于探索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确定后,中国农业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之需,必然为一个时代命题。必须在农业现代化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双重驱动下,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构建中国式农业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创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业大学形态,建立产教融合、大学与教学实验农(林)场匹配、基础与专业并重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为支撑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立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中国范型。  相似文献   

7.
发展持续高效农业 推进苏南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苏南地区近20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指出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效益低下等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持续高效是苏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探讨了持续高效农业的内容,包括提高土壤持续生产力,资源集约利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等。  相似文献   

8.
论“三高”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三高”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关系,并以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为例,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将进入深度调整期,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当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农业改革的"试验田"和区域现代农业"展示板",农业部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为打造发展先进、创新活跃、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板,示范引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初始阶段,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做了艰辛的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思想和观点。这是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对当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与进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基于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践,提出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内涵、目标与特征,探索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个维度,对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设计,采用层级等值赋权法与"目标一致性"评价法,综合评价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进程,探讨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制度保障。研究表明,北大荒农业现代化从2010年开始已领先全国其他地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进程综合实现程度已超过50%,即绿色发展进程已顺利推进一半。2010-2015年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进程综合实现程度进一步从50.46%上升至59.45%,其中,社会福利实现程度上升最快,其次是经济效益实现程度,生态财富实现程度上升较慢,但生态财富的实现程度已超过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益。2015-2020年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进程综合实现程度预计将从59.45%上升至67.23%。2047年北大荒将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全面绿色转型。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道路的探索,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缩影,既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绿色转型的历史责任,更是支撑中国现代化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发展智慧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建好智慧农业专业,培养智慧农业人才,满足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对人才的新需求,是高等农林教育的历史使命。文章分析了智慧农业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华中农业大学建设智慧农业专业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个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洪河农场也有梦:在黑龙江农垦百年垦区“三步走”中加快实现“第二步走”,率先在2015年建成全面小康。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洪河织就一个梦想:用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引领示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建设。洪河做到了,在它身后,三个同规格、同规模的现代化农场相继诞生;其“水稻种子智能化集中浸种催芽技术是全国发源地”的成就,彰显着它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归纳宁夏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实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的历程与成就,分析作为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样本,贺兰县的特点是什么,探索出了哪些可供示范推广的经验,并在分析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明晰贺兰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为整个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寻找一条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农业中的新老矛盾、内外矛盾交织显现,许多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保持农业发展好势头、高点护盘、高位爬坡的难度越来越大。新常态下,鄂尔多斯地区就如何搞好农业(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探索,以便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  相似文献   

16.
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对加快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示范引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25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之一,在介绍福清农业发展概况基础上,总结了福清市农业改革与试点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投融资体系、保险体系及生产体系等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是——缺乏实用人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进程的主人翁。但是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矛盾凸显,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高安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进度条"已过大半,"十三五"规划收官进入倒计时,"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又一个五年。作为农业三大基础肥料之一,钾肥是实现农业增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资。"十三五"期间,钾肥行业取得了哪些成就?"十四五"又将如何发力?近日,《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秘书长陈国福。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产学合作育人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农林类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联合知名企业,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专业产学合作育人模式探索,在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育人基地构建、校企合作课程打造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推进了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专业产学合作育人建设新工科模式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为农业实施产业化运作、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奠定了较好基础,也在建立和完善农业现代化生产方面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已经逐步成为推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