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顾渚,地名也。紫笋茶,以其色紫而形似笋得名。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已成为有名的贡品茶。据唐朝陆羽著的《茶经》(公元780年)中提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唐朝时由陆羽等人的推崇,成为皇朝的贡品。元代《牟(山献)陵阳集》中有旬“唐中叶以后,顾渚茶岁造万八千斤,谓之贡焙”。可见当时顾渚茶不仅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08,(4)
紫笋茶史称顾渚紫笋,也称顾渚石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茶。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毗陵(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今宜兴)督造贡茶,适逢一位山僧献上长城(今长兴)顾渚山产的茶叶,茶圣陆羽尝后认为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紫笋一名,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源远流长,茶叶产品的品种类型繁多,但由于品牌经营理念落后,政府保护力度不足,消费群体老龄化,导致湖州紫笋茶虽拥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如今却逐渐被人遗忘。在此背景下具有地域特色的顾渚紫笋茶应该如何重振风采呢?本文以长兴顾渚紫笋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田野考察方法对顾渚紫笋茶文化内涵与发展现状,分析顾渚紫笋茶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从顾渚紫笋茶的营销策略、视觉形象、传统工艺、创意产业链的五个角度深入分析紫笋茶文化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助力顾渚紫笋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打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品牌,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助力湖州长兴顾渚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徐巧英 《中国茶叶》2005,27(2):33-34
浙江省东阳市产茶历史悠久,《山越史》载:“会稽山脉延升入境的东白山一带,三国时已产茶。”陆羽《茶经》称:“婺州东白山与荆州同。”唐李肇《国史补》将婺州东白与蒙顶石花、顾渚紫笋等列为唐代名茶。1966年东阳县被列为全国五万担茶基地县。1983年磐安建县,将东阳的岭口、玉峰、尖山、胡宅等重点产茶乡划入磐安。本文通过对东阳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长兴县富硒资源区及富硒农产品的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淑英  邬新荣  徐平  施济人  宋明义  杨贤强  王岳飞 《茶叶》2010,36(4):221-226,231
本文通过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查明了浙江长兴水口地区的地貌地质背景、土地和水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顾渚一带土地和水的环境质量、农产品品质和卫生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由于顾渚紫笋茶产区座落于该区,致使茶叶等农产品的必需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十分有利于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也从另一方面解读了顾渚紫笋茶优异品质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东白春芽和太白顶芽东白春芽是历史名茶,太白顶芽是创新名茶,产于东阳县之东白山。东白春芽历史上有过兴盛的年代,唐朝时曾与蒙顶茶、顾渚紫笋、睦州鸠坑茶等十四种大名茶同列贡品。东白春芽的品质、产制、饮用、运销在古籍中均有记载。宋·张公泽《禅林院重建记》说:“土产春芽,名在古人茶谱,与壑源顾渚  相似文献   

7.
“说茶”     
茶味芳香隽永,兼有提神消暑之功,询称佳品。“客散茶甘留舌本”句,韵味深长,可为茗之本色。宋史:“茶之产于东南者,云川顾渚,生石上者,谓之紫笋。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隆双井,皆绝品也。”东坡有韩秉文惠日铸茶诗: “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珠。”顾渚在浙江长兴。茶谱云:“陆龟蒙嗜茶,置酒于顾诸山下,岁入茶租,自为品题。”茶以其收采之早晚而异其名。陆羽茶经别之:日茶,日槚,日蔎,日茗,日荈,非热于斯者不能辨。昔人煎茶有用姜者。薛熊诗:“盐损添常戒,姜宜着更夸”可知。又放翁亦有:“姜宜山茗留闲  相似文献   

8.
王融初 《茶叶》2005,31(3):191-193
《茶山诗》是一首真实地反映顾渚紫笋贡茶生产者和进贡役工辛劳而悲惨的情景。从中也发现顾渚茶是我国众多贡茶中生产历史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进贡额最多。影响最火的御用特产。文中对顾渚紫笋茶何时被帝王命作贡茶。《茶山诗》作于何时。都提出了新的考讦。  相似文献   

9.
林金木 《中国茶叶》2002,24(2):27-29
陆羽在何处著《茶经》?多数认为 ,陆羽在上元元年(760年)抵达浙江 ,在湖州苕溪隐居 ,史称“更隐苕溪”、“阖门著书” ,完成《茶经》。但有少数学者根据有关史料记载 ,认为浙江余杭苕溪是陆羽著《茶经》之地 ,并有“陆羽泉”为证。发表此文 ,旨在对这一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能进一步考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紫笋茶     
紫笋茶,名驰遐迩,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763—764年)就被列为贡茶。是我国最早享有盛誉的名茶。 (一) 紫笋茶原出僧门,安史之乱后,陆羽南下江南,子公元760年抵达瑚州,与诗憎皎然同住湖州杼山妙山喜寺,课余品泉别茶,五年中往来长兴各地,进行茶事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09,36(1):33-36
本文以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历史结论为主题,简述神农氏时代其人,对饮茶起源中心、传播及途径,神农精神对湘茶源远流长的影响,并根据史料、传说结合现实情况,对中国茶文化“摇篮”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简要介绍了江苏历史名茶“阳羡紫笋”的茶化特色,并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对紫笋茶树种质的典型性状以及现存孓遗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将为“阳羡紫笋”的恢复与开发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圣陆羽隐居过的顾诸山,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北四十五里。据史书记载,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漫游东南,结庐顾诸,观茶色紫而形似笋茶。也许是有好茶就有好水的缘故,顾诸山上的金沙泉与紫笋茶相媲美,名闻遐迩,源远流长。我有一位朋友,就住在顾诸山附件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欢迎你来作客,请你到陆羽茶庄品尝金沙泉水冲泡的紫笋香茶,那才叫地地道道的贡泉、贡茶呢!”我从大丰经无锡、环太湖、过长兴,于当日下午傍晚时抵达这位朋友家。晚间,他为我接风洗尘……翌晨,细雨霏霏,春意融融,远处起伏的山峦影影绰绰,近处摇曳的翠叶墨绿欲…  相似文献   

14.
李玉富  傅秋燕 《茶叶》2011,37(3):176-178
唐朝陆羽《茶经》所载浙江省长兴县茶叶产地,今故址依然清晰可考。十处产地分布于以顾渚山山脊为中心的两条山谷间。考证显示,唐朝时全国所有产茶之地,陆羽对浙江长兴最为熟悉,其既是陆羽曾长期旅居长兴、培植品鉴茶叶、著述《茶经》、肯定长兴茶叶品第的有力证据,也暗示顾渚山山谷作为两浙联系中原的陆路走廊,是天成、便利的交通方衍生陆羽...  相似文献   

15.
唐·陆羽《茶经·十之图》指的是挂图吗?这值得研究。陆羽《茶经·十之图》文字不多,抄录如下:“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偶,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7.
陆羽与湖州     
朱乃良 《茶叶》2003,29(3):128-129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8.
戴盟 《茶叶》2003,29(3)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