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现状,结合河南省土地利用特征,构建了6个因素层、24个因子层的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因素因子的权重,根据这些因子在各县(市、区)指标的差异性和相似性,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土地利用分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对分区方案做对比分析与定性分析,最终将河南省划分为6个土地利用区。  相似文献   

2.
金儒成  梅再美  蔡广鹏  周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15-8118,8171
根据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要素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目标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由于聚类分析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定量分析的条件下,同时在进行理论分区的基础上,要利用分区原则、重点项目、主要的规划、未来发展预期等对数学方法下的分区结果进行修正,使分区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更好地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忻州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忻州市为例,研究了基于GIS方法的层次分析法和统计聚类法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首先建立分区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GIS的统计、分析功能获得原始数据,并进行SPSS聚类分析;最后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和图形输出功能,得到较科学的分区结果,将忻州市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一级区、12个土地利用亚区,为土地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巫山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明泓  廖和平  彭征  王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42-5343,5375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重庆市巫山县土地利用进行功能分区,分析各区特点,确定土地利用合理方向,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焦意 《甘肃农业》2014,(9):36-39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是实现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目的首先在于对土地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区域差异的客观方面的规律,其次是要在土地开发时更加明确方向、潜力、途径和措施,最后为土地开发利用的决策提供指导,更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提供必要的服务。本文在列举常规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处理、公式计算,研究如何以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为研究区,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法,构建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建立土地利用分区定量分析模型,结合2002—2009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土地变更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情况,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10个县市划分为城镇工矿发展区、河谷现代农业综合经济发展区、生态旅游综合经济发展区等3个土地利用功能区。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分区的思想,采用系统聚类方法,以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地丘陵地区的丽水市为研究靶区,选择土地利用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的相关指标,对丽水市进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结果表明,丽水市划分为东部河谷盆地与低山土地利用区、中部河谷盆地与中山土地利用区、西部水系源头和中山土地利用区三大土地利用区;主体功能分区与功域分区相衔接。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更好地指导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推进我国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型建设,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和灰色星座聚类法将研究区进行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77个分区单元可以划分为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半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和人文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3种类别,并根据各分区的自然属性、土地集约利用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整治发展方向。说明湖北省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能够为区域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淑杰  窦森  王利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46-848,882
首先,根据自然环境条件把吉林省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土地利用区,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社会、经济指标把3个区细分为6类土地利用区。其次,针对各分区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措施。最后,探讨了协调区域间土地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县区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星座聚类数学模型分析和指标综合值求取相结合的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县区土地利用分区,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分析各土地利用区特点,确定土地合理利用方向,以提高县区土地的利用率,保持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SPSS的长三角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围绕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以长三角各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为主导因子,充分考虑各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结合区域发展战略,确定了区域土地利用分区原则、分区依据、分区指标体系。应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土地利用分区进行了初步探讨,把该区域划分为6个土地利用区。通过分析各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及问题,提出了各区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兴城市为例,根据兴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区域差异,选取了适合兴城市土地利用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兴城市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控制开发4个功能分区。运用GIS软件制作了兴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专题图,针对各个区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为实现兴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特点、整治工程措施特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质量等5个指标所组成的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云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土地整治类型区:滇中中山湖盆高原整治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整治区、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整治区、滇西北高山高原整治区和滇东北中山山原整治区。  相似文献   

14.
王振宇  付梅臣  胡利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48-11151,11259
以2009年唐山市汉沽农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资料,在ArcGlS软件支持下制作研究区景观类型图,运用景观分析软件Patch Analyst4.0提取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1组能够充分描述景观特征且不存在冗余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指数,经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类型及各斑块面积差异性较大,部分景观斑块形状复杂,景观异质性强,有一定优势案观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赵映慧  郭珍洁  齐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28-9729,9794
以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为研究单元,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各县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差距较大;各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7.
将绩效评价的概念引入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中,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与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依兰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为实例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依兰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果,规划实施绩效评价为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转移矩阵、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基于1990和2008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对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黄淮海平原区的其他地类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分区具有一定规律性,城镇用地的动态度最大,表明其扩张速度最快;3)各地类的相互转化中,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是主要的转化方式,快速下降区最为突出。耕地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4)水田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呈负相关,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度与之呈正相关,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扩张对地下水位下降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建议在不同地下水位下降程度区域内,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强度进行适宜的调整、优化,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县域土地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以贵州省大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功能区划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贵州省大方县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与方法,将大方县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确定不同生态功能分区的土地开发保护对策,并就其在毕节试验区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