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沿海防护林对农业减灾增产的初步研究及价值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海防护林对农业减灾增产的效益明显,通过对其作用机制的分析研究,核算出沿海防护林对文旦、柑桔、水稻的减灾增产价值分别为26 600、3 124、585元.hm-2.a-1,台州市沿海防护林对农业减灾增产总价值为9 934万元.a-1,平均单位面积农田的增产价值为1 834元.hm-2.a-1。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温岭县柑桔防护林效益观测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 言 果园防护林是防风、防冻、防旱、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措施。我省柑桔面积在解放初为3.9万亩,到1984年已发展到80万亩左右,其中海涂沙滩占18%,为了保障柑桔生产的稳产高产,沿海各地在发展柑桔生产时,对建立柑桔园防护林已有一定经验,并已营造了一大片防护林。1984年我们在玉环县解放塘农场对文旦果园木麻黄林网防护效益进行了观测,1985年又在我省的  相似文献   

3.
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漳浦县近年来在建设保护沿海防护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沿海防护林的发展与保护。为此,必须从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的机制体制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沿海防护林“拿地难、造林难、管护难”等三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沿海防护林经营档案管理工作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着重阐述沿海防护林经营档案如何建立、管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是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文中概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介绍了沿海防护林遥感的主要技术系统组成, 包括遥感数据源选择、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精度评价等;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病虫害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沿海防护林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及3S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指出目前存在的沿海防护林原始影像数据的选取、遥感分类精度以及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选择等问题, 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以余姚市泗门镇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建设规划为例,在总结该重点区域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重点区域建设规划的思路、营造技术、保障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部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温岭市海岸线长,营造防护林时间早,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2005年10月,温岭市被列入国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分析了温岭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沿海防护林体系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并以福建省为例说明沿海防护林体系带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加快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二、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准确把握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国家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沿海地区林业建设的力度,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乐东县沿海防护林现状及特点,提出发展该地区沿海防护林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木麻黄防护林现存的主要配置模式进行了筛选。选取对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大类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在综合效益上,各配置模式排序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并根据海岸带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各模式的梯次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海岸带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紫花海棠(Malus‘ Purple’)3个树种在萧山区海防林建设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弗吉尼亚栎和木麻黄这2个树种生长良好,保存率分别为95%和94.5%,可以在萧山围垦地区作为营造沿海防护林的新优树种加以推广;紫花海棠成活率(保存率)仅为40%,缺乏良好的耐旱抗涝习性,不能盲目引进造林,还有待进一步试种而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木麻黄种,对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的抗性有所不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感病种;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和粗枝木麻黄(C.glauca)的抗病性较强。我省“崇武”以北地区木麻黄林木枯死率高,气候不是主要限制因子,与树种的抗病性和所占面积比例有关。沿海沙地有粘土间层的林地,其保水、保肥力较好,二代更新的林木生长良好。不同种的木麻黄其结瘤特性有明显的差异。于8年生的幼林中,木麻黄的根瘤固氮酶活性低于其他二个种。不论是木麻黄或细枝木麻黄,施肥区林木的生长均超过对照不施肥区。  相似文献   

14.
沿海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带多树种配置改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麻黄分别与刚果 12号桉树、厚荚相思单行配置 ,木麻黄纯林为对照 ;湿地松分别与刚果 12号桉树、厚荚相思单行配置 ,湿地松纯林为对照进行木麻黄基干林带改造试验。对 2年生幼林观测表明 ,防风固沙能力大小依次为木麻黄与刚果 12号桉树混交林 >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林 >木麻黄纯林 ;湿地松与刚果 12号桉树混交林 >湿地松与厚荚相思混交林 >湿地松纯林。木麻黄的生长量表现为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 >木麻黄与刚果 12号桉树混交 >木麻黄纯林 ;湿地松的生长量表现为湿地松与厚荚相思混交 >湿地松纯林 >湿地松与刚果 12号桉树混交。湿地松与刚果 12号桉树单行配置受到刚果 12号桉树的挤压  相似文献   

15.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木麻黄更新难的问题,在福建省平潭县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2号无性系具有水培易生根、抗木毒蛾虫害强、营建农田林网和防护片林生长快、早成林和短时间内能发挥防护作用的特点。木麻黄2号是平潭县木麻黄更新中理想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木麻黄防护林带对改善农田小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木麻黄防护林带庇护下的农田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木麻黄林带的防护功能,结果表明: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背风面20~100 m,风速比对照点降低27%~67%,且随着风速的增大,降低风速的效果越明显;林带对气温和地温具有调节作用,背风面各点白天增温,夜间降温;林带能够减小蒸发量,林带背风面20~100 m范围内日均蒸发量比对照点降低16.2%~24.2%。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沙荒风口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木麻黄无性系的防护效能和速生丰产性能为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沿海沙荒风口6种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沙荒风口造林的6种木麻黄无性系中,粤501最抗风,其防护效能最高,平18次之;平18最速生丰产,粤501其次;莆20在6种无性系中无论抗风性还是速生丰产性能均最低。综合评价指标以平18最高,粤501次之,莆20最小。平18和粤501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但需适时适量疏伐;木麻黄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湿地松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木麻黄与刚果12^#桉处于同一林层,厚英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而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平潭岛岩质海岸带裸露山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除迎风坡台湾相思和夹竹桃的保存率为85%和88.33%外,其他树种的保存率均达到了94%以上。主要乔木树种侧风坡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迎风坡;除迎风坡及风障外的木麻黄和台湾相思受风沙危害,有部分长势较差,出现基干干枯之外,其他树种60%以上均长势优良;肯氏南洋杉受风害影响最小,其次为台湾相思、木麻黄和夹竹桃。风障对造林树种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风障内的木麻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生长均显著高于风障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