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的理论基础、影响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的因素和条件,指出了茎尖培养脱毒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梨树茎尖培养及其在病毒脱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梨树茎尖培养的方法和在培养过程中诱导分化、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各个环节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茎尖培养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茎尖培养在梨病毒脱除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樱桃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着重介绍了茎尖、茎段培养在樱桃上的应用,茎尖、茎段培养的技术要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以及樱桃叶片、不定根和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并对樱桃离体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紫丁香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紫丁香的茎尖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分别进行诱导培养,结果表明茎段作为紫丁香组培的外植体是适宜的。通过对带腋芽的茎段进行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筛选出了腋芽萌生、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旨在完善葡萄试管苗土壤支撑生根培养技术.分别对使用含糖与否的培养基、接种两种状态的试管苗茎段及两种培养环境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含糖的培养基中试管苗根长与茎长显著高于含糖培养基,茎段枯死率和叶片变色率显著低于含糖培养基;接种新壮茎段试管苗 的生根率、根长、茎长及叶数均显著高于老弱茎段;6月份露地环境中培养的...  相似文献   

6.
对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关键因子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论述了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影响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因素和培养条件的控制,并针对脱毒难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脱毒率诸如结合化学处理等的有效措施,指出了茎尖培养脱毒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草莓茎尖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操作简便、脱毒效率高的病毒脱除技术,促进草莓脱毒苗产业化发展,采用感染草莓斑驳病毒的草莓母株为材料,通过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法、热培养处理后茎尖组织培养法、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等方式进行脱毒技术研究,比较几种脱毒技术手段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草莓组培苗的脱毒率虽然比直接茎尖培养有所上升,但其成活率却下降。而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与直接茎尖培养法、热培养处理后茎尖培养法相比,在相同茎尖长度时,脱毒率和生存率更高,且茎尖长度为0.8~1.0 mm时,其存活率和成活率达到93.3%和96.4%。因此,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对草莓脱毒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马铃薯茎尖材料的选取、消毒、剥离和培养的方法,总结了茎尖培养和继代扩繁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脱毒试管苗的温室内炼苗和移栽技术。  相似文献   

9.
百合病毒脱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生产脱毒百合种球的最佳途径,通过对5种百合进行茎尖切块大小、热处理方式以及病毒唑浓度三方面的试验,探茎尖培养、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茎尖培养结合病毒唑、茎尖培养加热处理结合病毒唑4种方法对LVX,CMV,LSV 3种病毒的脱除效果。结果显示:综合考虑存活率和脱毒率,单纯的茎尖培养难以脱除病毒,3种方法结合脱毒的效果最好。即茎尖培养(0.5~0.8mm)加热处理(变温热处理)结合病毒唑(10mg/L)的方法脱除病毒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脱除菊花体内3种病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脱除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黄瓜花叶病毒(CMV)及烟草花叶病毒(TMV)3种病毒的最佳方法。【方法】以菊花品种"墨菊"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法、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及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对脱除CMV、CVB、TMV的效果进行研究,其中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茎尖长度、病毒唑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进行筛选,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热处理采用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结果】茎尖培养法中以长度为0.4~0.5mm茎尖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6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61.9%,63.2%,55.0%;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茎尖长度为0.4~0.5mm、病毒唑质量浓度为10mg/L、处理时间为42d组合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3.3%,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8.2%,86.7%,81.3%;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试管苗热处理60d后,剥取长度为0.4~0.5mm的茎尖进行培养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100.0%,100.0%,94.1%。【结论】3种脱除菊花体内病毒的方法中,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的脱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罗汉果胚轴培养再生植株及其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汉果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对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再生不定芽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胚轴在改良的MS+4 mg.L-16-BA+1 mg.L-1IAA的固体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平均每瓶高达7.6个;单芽段一步生根成苗.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起源于胚轴形成的愈伤组织表层;不定根起源于愈伤组织内部.  相似文献   

12.
罗汉果叶片培养及其不定芽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罗汉果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培养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对不定芽的形成进行了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改良MS较为适宜,在附加6-BA1.0mg/L+NAA0.5mg/L+2,4-D0.5mg/L的固体培养基中,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再生芽高达5.6个。叶片正面接触培养基的培养方式芽分化率达到90.3%。芽苗在1/2MS+NAA0.2mg/L+IBA0.5mg/L+蔗糖20∥L的固体培养基中诱发生根效果最好。硝酸银对不定芽分化具明显效果,分化率达到86.7%。细胞学观察发现,不定芽起源于叶片紧密愈伤组织表层。  相似文献   

13.
以罗汉果试管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生根方式的比较试验,并对其生根过程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试管苗茎段基部不定根起源于韧皮部与束中形成层交叉的部位,节部不定根主要起源于髓射线与束间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属于内起源。节部不定根靠近叶隙,也与叶迹有关,根原基形成早。节部比节间生根早、根多,根分布结构好。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鲜花粉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复配液,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罗汉果鲜花粉进行不同时间的组织培养,测定萌发率。【结果】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基为:蔗糖15%+硼酸200 mg/L,pH 6.5。该培养基培养的鲜花粉在常温27~32℃下萌发率达77.6%,适合当天授粉使用;在冰壶或冰箱5~8℃下冷藏15 d,萌发率仍有52.8%,适用于应对花期不遇和异地调粉。【结论】罗汉果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相对低温可使萌发率的下降显著减慢;硼酸可以促进罗汉果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伸长,提高花粉的萌发率;罗汉果鲜花粉不宜在碱性环境中培养。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鲜花粉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复配液,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罗汉果鲜花粉进行不同时间的组织培养,测定萌发率。【结果】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基为:蔗糖15%+硼酸200mg/L,pH6.5。该培养基培养的鲜花粉在常温27~32℃下萌发率达77.6%,适合当天授粉使用;在冰壶或冰箱5~8℃下冷藏15d,萌发率仍有52.8%,适用于应对花期不遇和异地调粉。【结论】罗汉果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相对低温可使萌发率的下降显著减慢;硼酸可以促进罗汉果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伸长,提高花粉的萌发率;罗汉果鲜花粉不宜在碱性环境中培养。  相似文献   

16.
苹果试管苗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苹果砧木M_7和栽培品种长富2、王林的无根试管苗为试材,对影响试管苗生根的一些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苗品种不同,生根效果有很大差异。M_7是一个较易生根的品种。诱导试管苗生根的生长素种类及浓度、生根培养基中糖浓度、培养温度和继代苗质量对试管苗生根率及单株生根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62-11763
在改良1/2WPM培养基中加入0.6mg/LIBA和不同含量活性炭(0.05%、0.10%、0.15%、0.20%、0.25%)诱导蓝莓组培苗生根,研究活性炭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含活性炭0.10%~0.20%时,培养30d左右有根发生,培养50d后生根率比对照(不加活性炭)增加66.0%~91.8%;培养基中加入0.10%活性炭可抑制组培苗落叶,促进组培苗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8.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 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 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光质、光周期对白桦愈伤组织生长和三萜质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培苗茎段为研究材料,在IS培养基上附加0.6mg/L NAA+0.8mg/L BA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观察不同光处理条件下白桦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及其三萜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个继代生长期中,白桦愈伤组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干质量积累呈上升趋势,其干质量增长率依次为:蓝光(48.95%)>黄光(40.24%)>绿光(23.28%)>黑暗(21.14%)>红光(18.37%);全光照(36.56%)>14h光照(24.69%)>黑暗(21.14%).白桦愈伤组织的细胞活力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愈伤组织的细胞活力在9~15d间达到最高值;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质量分数在0~9d呈上升趋势,9~18d呈下降趋势,18~21d略微回升,于第9d达到最大值.在第9d时,光处理下白桦愈伤组织中的三萜质量分数与对照(黑暗)相比的增长率依次为:蓝光(20.12%)>红光(17.03%)>黄光(9.35%)>绿光(-3.09%);14h光照(12.06%)>全光照(-3.01%).由此可见,光处理可以调节白桦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及其三萜等次生代谢物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