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山西某养殖场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经序列比对,发现其与国外经典超强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9.6%,除222位点,其他位点均具备超强毒株的序列特征,结合临床发病特征,确定为超强毒株。用此超强毒株研制成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对健康鸡群三免,当卵黄抗体滴度达到27时,收集鸡蛋,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用此高免卵黄抗体治疗IBDV感染鸡群,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应用卵黄抗体稀释液先后对115群病鸡共68,315只作治疗试验,保护率为84.02%,其中效价在640以上的卵黄抗体稀释液,其保护率高达93.52%。使用卵黄抗体治疗新城疫病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制备鸡安卡拉病油乳剂灭活疫苗,多次强化免疫高产蛋鸡,采集高免蛋,制备卵黄抗体,该卵黄抗体的琼扩抗体效价达1:64,0.25、0.5、1.0 m L使用剂量对人工感染I亚群禽腺病毒的治愈率分别达30%、90%和100%。表明制备的安卡拉病卵黄抗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应用于临床安卡拉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作者制备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高免卵黄液,并对其口服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患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600只上海土鸡经投用抗生素药物治疗4 d无效后,采用口服高免卵黄液(2 ml/只)进行治疗,每天口服2次。1 d后,有12只发生死亡,其余鸡只逐渐恢复正常(治愈率98%)。表明高免卵黄液对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反映出口服高免卵黄液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1 基本情况调查根据该场技术人员介绍,该场的鸵鸟近年来发病死亡只数逐渐增多,其主要病症是幼鸟腿病多,不能持重、瘫痪、即而消瘦死亡。送病鸟到我处进行诊治。2 诊断实施 2.1临诊检查及剖检:病鸟不能自行站立,在人员辅助情况下可以站立很短时间。拉灰色带有粘液的稀便和少量干硬的粪球,食欲和饮水量均少,头颈抬举无力,极度消瘦,有的鸟腹部膨胀,最后衰竭死亡。剖检:多数幼鸟卵黄吸收不全,卵黄内容物有的稀呈水样,混有坏死凝固的卵黄块,有的呈粘稠,但不含有的黄色颗粒物质,并有异味,有的带血液。肠道粘膜水肿、出血,有的肠粘膜坏死、脱落;…  相似文献   

6.
1症状种鸭均进行了鸭瘟、鸭霍乱和鸭大肠杆菌病的免疫接种。病鸭精神较差,不愿下水,动作迟缓,爱蹲伏;食欲逐渐减少;部分病鸭出现下痢,粪便中混有数量不等的蛋清样、脓样或卵黄样物;产蛋率由85%~88%左右下降至55%~60%左右,并出现较多的薄壳蛋、粗壳蛋和畸形蛋(指无卵黄蛋、散黄蛋、“鸽蛋样”蛋以及外观形状异样蛋);种蛋孵化率亦显著下降(由85%左右降至30%~50%左右);部分公鸭阴茎肿胀发红、“脱鞭”不收,甚至局部溃烂。病鸭一般呈零星死亡,病程多在3~5d左右。2剖检卵巢病变明显,部分卵子变形(失去正常的圆球状)、变色(呈污灰色、污棕色、…  相似文献   

7.
从一群发病的珍珠鸡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PCR快速检测试验和病毒基因序列的测定,证实了所分离的病毒为IBDV。将该病毒制成灭活疫苗,接种开产的蛋鸡制备卵黄抗体。结果显示该卵黄抗体经免疫扩散试验测定抗体效价可达1∶256,符合无菌标准,对雏鸡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表明:该卵黄抗体对该养殖场珍珠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有效率达91%、预防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治疗效果,试验对3、5和7日龄健康易感雏鸭注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强毒RPVA1301-Z株,攻毒24 h后采用不同批次、不同剂量卵黄抗体进行治疗,同时设攻毒对照组(不接种卵黄抗体,但攻毒)和健康对照组(不接种卵黄抗体,也不攻毒),通过剖检试验雏鸭,观察病理变化,统计攻毒保护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显示,以0.5、1.0 mL卵黄抗体治疗3日龄感病雏鸭,治愈率为100%;以1.0、1.5 mL卵黄抗体治疗5、7日龄感病雏鸭,治愈率为100%,卵黄抗体使用剂量与感病雏鸭日龄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对于感染初期的雏鸭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不同批次卵黄抗体治疗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安卡拉病在我国多个省区暴发流行,给我国养鸡业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防控鸡安卡拉病,根据我国鸡安卡拉的流行情况,在徐州地区筛选了一株鸡安卡拉病病毒,制备了油乳剂灭活苗并制备卵黄抗体。对该卵黄抗体的安全性、抗体消长、预防效果、治疗效果进行了实验室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卵黄抗体安全性高,在鸡体内的有效期为10d左右,对安卡拉病毒感染的预防保护率可达100%,治愈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0.
鸡新城疫(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因尚无特异性药物进行治疗,所以采用高免卵黄抗体仍是临床上唯一特异性治疗措施。在使用高免卵黄抗体时,提醒广大养殖场(户)注意以下事项。1要明确卵黄抗体的治疗作用高免卵黄抗体属外源性特异性抗体,其使用为人工被动免疫,因此不能过分依赖高免卵黄抗体,而忽视疫苗的正确使用。高免卵黄抗体只是在确诊的情况下“万不得已”的一种补救措施,不能把其当“疫苗”频繁地注射使用。2正确诊断是关键抗新城疫和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只能分别中和新城疫和法氏囊病抗原。因此只有在确诊…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给我国养禽业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虽然经过多年来的预防,但是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其保护率并非100%。有时虽然接种了疫苗,但当遇到强毒攻击时,接种的鸡群仍会发病。因而成本低廉、治疗效果快速高效的卵黄抗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每只雏鸡肌肉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冻干卵黄抗体1羽份后,在雏鸡血清中2h就可以检出IBDV抗体的ELISA滴度,4h左右开始迅速上升,24h基本上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72h,之后开始下降,到144h后基本消失.因此,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冻干卵黄抗体在雏鸡体内有效抑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作用时间在4~72h之间.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是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通过胚胎免疫方法,强化健康鸡免疫、超强化免疫,然后从蛋中提取制成的卵黄抗体。笔者采用卵黄抗体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2007年至今,笔者用卵黄抗体对重庆市璧山县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卵黄抗体是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一种特效药,具有特异性诊断、治疗和预防作用。以当地典型病变法氏囊制备 IBD 油乳剂灭活苗免疫产蛋鸡,采用氯仿提取法制备卵黄抗体注射液,卵黄抗体效价应在51g2以上。分别在攻毒前6 h、攻毒同时和攻毒后24 h,按0.5 mL/只注射该卵黄抗体进行防治试验,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70%。对当地临床10群鸡共35 000只进行防治效果观察,预防效果为90%~97%,治疗效果为65%~80%。  相似文献   

15.
<正> 1 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卵黄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印子掉到腹腔,与肠系膜粘连,死亡增加。注意区别鸡输卵管炎,其输卵管炎:主要表现输卯管中出现白色的条状物。2 流行原因2.1 产蛋高峰期鸡群的饮水、饲料污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原因。2.2 产蛋高峰期得了慢性呼吸道疾病(支原体、农原体)以及散发性鸡瘟、传支诱导鸡群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病。2.3 产蛋高峰期鸡群的抗病力下降,也易发该病。2.4 临床使用的弱毒疫苗带有支原体、衣原体病原,会诱发大肠杆菌病。3 防治措施3.1 用自家菌苗进行预防。10日龄或14日龄皮下注射0.3毫升,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在使用疫苗时注意下列现象:注射油佐剂疫苗的同时发现鸡群正在流行大肠杆菌病,使用后出现疫苗效果不确实。处理后方法是先治疗后免疫。  相似文献   

16.
对郑州某鸡场两个父母代鸡群的种卵通过卵黄琼扩试验检测卵黄中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水平。结果证明,卵黄抗体效价与血清抗体效价基本相同,且以氯仿处理后的卵黄抗体效价与血清效价符合率最高,从而证实用卵黄琼扩试验替代血清琼扩试验监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抗体水平是可行的,对本病是一种经济、省力、省时并有实用价值的抗体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72年我们最初研究山羊流产病因时,用山羊流产的病料作成乳剂注射鸡胚卵黄囊而致死的鸡胚卵黄囊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中观察到紫红色大小一致的球形颗粒状物质,请有关学者协助观察,共同鉴定为疑似衣原体的原生小体。这些材料接种怀孕豚鼠能使50%的孕豚鼠引起流产,接种孕山羊能使少数孕山羊发生流产,接种鸡胚4—9天  相似文献   

18.
用高免卵黄抗体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必须注意应用时机牡丹江市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较多发的地区。近年来我较们应用高卵黄抗体治疗IBD收到一定效果,也发现其效果随应用时机不同而有大差别。1997年8~9月份,我们先后用高免卵黄抗体治疗了45批,经临床...  相似文献   

19.
对山东临沂某肉鸡养殖场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的病鸡进行了PCR诊断,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该病毒与NCBI中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毒株的同源性在99%以上,动物回归试验能够复制出禽腺病毒的典型症状,对发病动物进行病理切片发现肝脏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脏间质增大,出血。利用组织毒免疫商品蛋鸡,提取卵黄抗体分别进行该病原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0.3 mL/只的卵黄抗体可100%保护15日龄肉鸡不发病;感染发病鸡按照0.8 mL/只和1 mL/只剂量注射卵黄抗体进行治疗,其治愈率分别为86.7%和96.7%,说明制备的卵黄抗体对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提取卵黄抗体的安全性,防止其中混入外源病毒,为此使用了化学药品灭活的方法。试验对不同终浓度的甲醛和二乙烯亚胺(BEI)对卵黄抗体灭活效果进行了比对。将鸡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 H9型)、禽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和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分别混入到卵黄抗体中,混合后加入终浓度为0.03%、0.05%、0.1%甲醛和0.02%BEI于室温条件下,灭活24h,从试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0.02%BEI和0.03%甲醛只能灭活部分病毒,而0.05%和0.1%甲醛能灭活全部病毒,并且对抗体活性无任何影响。因此,综合以上结果选用0.05%的甲醛进行灭活,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