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观──读《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有感江苏省茶叶学会李荣林一、茶道文化的源流利发展日本原本没有茶,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约在九世纪初。那时正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  相似文献   

2.
蔡洞峰 《农业考古》2019,(2):239-245
中国禅宗的祖师禅推崇的"茶禅一味"影响日本茶道形式与内容,成为茶禅的终极精神追求。南宋时期,日本多名僧侣来径山寺参研佛学和茶道,从而形成日本茶道的最初形式问世,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茶道中体现的是冷寂的审美境界。在"茶禅一味"中呈现的是清寂之美,品味东方流传数千年的优雅和文明。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茶道     
原产于中国的茶,现在已成为遍及世界的饮料了。众所周知,据两千年以前的史料记载中国那时就已经有了吃茶的习惯,到了八世纪陆羽著《茶经》,把饮茶提高到一个精神文化的位置。正如下面将要叙述的那样,茶传到日本,开始是作为药接受下来的,后来又作为嗜好而推广,更进一步到十五、十六世纪,茶道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才最终被完成。也就是说茶起源于中国,在日本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而推广了。这次,受到日本茶道权威,获得了贵国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千宗室家元的援助得以在这里向中国朋友们介绍日本文化中的茶道,我感到非常茶幸。  相似文献   

4.
刘朴兵 《农业考古》2012,(2):282-289
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中的茶就是直接用中国汉语中的茶音(cha)。在日本茶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茶道。茶道是茶文化日本本土化的产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道已是日本人的心灵归宿和日本文化的象  相似文献   

5.
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悦 《农业考古》2005,(5):115-129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的茶和茶文化,追根溯源都与中国密切相关.2005年3、4月间,<江西社会科学>主编余悦研究员应邀到日本讲学和进行茶文化交流,以"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演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道家道教对"茶道"的影响;二、儒家对"茶道"的影响作用;三、佛教思想对"茶道"的影响;四、民众观念对"茶道"的影响;五、中国茶道精神的再认识.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一个分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状况下,中国茶道精神的走向也必然要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6.
高红 《农业考古》2008,(6):171-173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最主要代表.日本茶道集美学、宗教、艺术、文学及建筑设计等为一体,通过茶事活动来修身养性,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意境.本文拟从自然关的范畴、日本人与自然、茶庭与茶室等方面入手,探讨自然美在日本茶道中的具体体现.认为日本茶道中除"禅茶一味"的宗教美学思想之外,也体现了人与自然景物融舍为一,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欣赏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茶道文化以中国为母”──访日本茶汤文化学会副会长仓泽行洋教授太原日报王庆华茶之有道、世人皆知。所谓茶道,就是以饮茶为契机,高度艺术化的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方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精美结合;是饮茶技艺与文化思想的兼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彬藩...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84-285
中国茶道文化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并盛于宋代,人们在饮茶中创造并不断完善了以泡茶饮茶为根本的茶道礼仪文化。古人给予了茶多个词汇以体现茶的精神内涵,其中以"和、清、俭、敬"较为突出。唐朝的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将中国茶道文化传递到了国门以外的地区,将其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茶道文化蕴藏了极其深厚的为人与处世的哲学道理,即使是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优秀的传统茶道文化也没有失去往日的色彩,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以茶育人,以茶醒己,以茶明志应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十分悠久,并对东亚乃至世界的饮茶文化影响深远。日本茶道便源自中国,其中来自中国的茶道具被统称为“唐物道具”。在日本中世,唐物道具随着中国宋代的点茶法一起传入了日本。本文通过考察饮茶空间结构、样式分类、茶人鉴赏能力、和物道具等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唐物道具的影响力,认为其具体发挥了以下作用:促进了饮茶空间结构的革新;为日本茶道提供了各种分类的依据;培养了日本茶人们的审美能力;为和物道具提供了规范和模板。唐物道具在日本茶道形成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深刻印证了日本茶道以中国茶道为母体而形成的事实,亦是彰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0.
赵化 《农业考古》2001,(2):303-303
一、茶文化的日本化茶文化源于中国 ,在传入日本后形成了草庵茶道。草庵茶道是从客人步入茶室开始直到离开过程中一整套繁琐的接客、待客、点茶的仪式。它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 ,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草庵茶道无论在形式 ,内容还是精神内核上都与中国茶文化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也融铸了日本本土文化的性格。它的发展衍变的过程发生在两种文化碰撞、交织调和变形的文化整合的大背景下。茶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奈良至平安初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茶…  相似文献   

1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12.
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道的故乡。茶道起自中国,传至海外,与各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另外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之“道”,有多种含意: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二指事理的规律和准则;三指技艺与技术。茶道是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3.
茶筅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筅的起源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关剑平一、茶筅研究的现状在茶道中,茶筅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学者们为此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对于茶道的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再加上中日茶道的特殊关系,即使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14.
茶道 ,是茶文化之内核。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 ,体现中和之美 ;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 ,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自然美 ;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 ,体现规范之美。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 ,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对“道”的诠释 ,大别有两大类…  相似文献   

15.
沙宣  刘军芳 《农业考古》2006,(5):149-151,159
高朋贵友远方来茶,自古以来就和文化密不可分。由茶叶的加工、种类、品茶、茶道延伸出来的一系列茶文化,又和曲艺、诗画、宗教等文化相互融合渗透,使茶常常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据记载,第一个在中国学习饮茶,并把茶种带到日本的是日本学僧最澄。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道带到日本的是荣西禅师。而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韩国,在茶文化上的启蒙也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不无关系。因此,东方的茶文化十分发达并自成体系。上世纪末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国家的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茶。因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矿物质、氨基酸、茶多酚…  相似文献   

16.
日本草庵茶与中国文人茶艺术精神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云 《农业考古》2006,(5):249-255,269
日本茶文化源于中国,在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之最纯正者为草庵茶,它以禅宗思想为核心,在形式和精神上都与中国茶文化有了很大的区别。茶文化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奈良至平安初期,第二阶段是镰仓至室町时代末期,第三阶段是真正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草庵茶的形成时期。从国风文化开始的,日本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融合并获得独立,至16世纪日本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已摆脱了纯粹的中国模式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村田珠光在书院茶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茶汤简素的风格,提出了佗茶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应山西省人民政府的邀请,日本国琦玉县山西文化交流使节团于1999年6月初来到山西太原进行文化交流。1999年6月6日下午3时,由琦玉县茶道协会副理事长梅田宗京等八位茶道女士,在太原愉园大酒店为三晋茶友做了精采的日本里千家茶道演示。现由山西省茶人联谊会杨力先生将其演示过程实录介绍给中国茶友。 前言(主持人解说): “茶道”的第一目的是以茶待客,并且其中还蕴函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精神的、艺术的含义。 公元8世纪,遣唐使将茶从中国带回日本,从而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公元9世纪,东渡宋朝的僧侣们继而普及了茶…  相似文献   

18.
膝军博士在北京大学教授日语,这点很多人不知道,可是股博士对中日茶文化浸淫深厚,却是在茶界很有名声的。她有几个不务虚的头衔: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日本茶汤文化学会会员。在北大,博士开设茶文化课程,也讲授日本文化和美术史。她自己谦称为“习作”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是至今为止国内研究日本茶道最为深入全面的一部著作。8月底,博士只身南下福州,为她的主题为“日本茶道与中国文物”的新作搜集资料,我亦终于会到了这位心仪已久的“芬博士”。和一个茶人见面,应该在什么地方最好?不错,是…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饮茶之后很长时间后才产生的。那么什么是茶文化呢?王玲女士认为,中国茶文化包括茶艺、茶道、茶礼、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茶艺是点茶技法和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茶礼是在饮茶活动中表现人们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沟通彼此情感的一定形式。茶道是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20.
冯璐 《农业考古》2022,(5):180-186
日本茶道因其优美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审美意识而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人们认为,日本茶道蕴含着日本文化的特质,茶道的精神也被视为是固有的、恒常不变的。实际上,茶道虽然被冠以“道”之名,其内容和形式却是因应时代而不断变化的,这尤其体现在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茶道之中。日本近代茶道在精神内涵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将茶道作为以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