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陆鸿渐。茶,弥漫于人间,融合于生活,升华为文化。它既不是饮食文化,又不是娱乐文化,而是纯正的、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和茶人追求着一个至高无尚的理想,就是政通人和,国富民强。这是出于茶的本质。陆羽《茶经》一本正经;茶之德行,俭是本性。政通人和“政通”。就是政治清明,“人和”,就是人民团结。“政通人和”出自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正是茶文化所追求的。陆羽《茶经》,反复强调了一个“俭”字,在“一之源”中,谈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五之煮”中,提出了“茶性俭…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84-285
中国茶道文化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并盛于宋代,人们在饮茶中创造并不断完善了以泡茶饮茶为根本的茶道礼仪文化。古人给予了茶多个词汇以体现茶的精神内涵,其中以"和、清、俭、敬"较为突出。唐朝的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将中国茶道文化传递到了国门以外的地区,将其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茶道文化蕴藏了极其深厚的为人与处世的哲学道理,即使是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优秀的传统茶道文化也没有失去往日的色彩,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以茶育人,以茶醒己,以茶明志应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3.
茶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礼敬重情、俭而有德、高雅美好、和静恬淡等美德的载体.尽管茶也有吝啬、势利等消极内涵,但主要体现了中国人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隐逸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合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同处特定历史时空,共存共融、互动互构:一方面,隐逸文化重心向“生活之隐”转向,其物化载体的选择、社交需求,促进了茶诗、茶礼、茶事等茶文化的全面发展,使得茶成为真正的国饮;另一方面,茶以“南方之嘉木”的自然物质属性、“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人格化精神属性,成为推动“生活之隐”的最佳媒介,最终使得隐逸精神沁入国民人格之中。  相似文献   

5.
唐代陆羽以其《茶经》奠定了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茶圣"的地位,并第一次在中国文化史上提出了茶人的品格要求,即"精行俭德",成为一千多年来中国茶人的品格标准。同样,陆羽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其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人。陆羽的价值取向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品格和人格上"精行俭德"的价值取向,二是精神上的独立自由的个性取向。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宁波保税区干部徐国青撰写的《徐国青文集——谈茶说事议政》,最近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清代书法大师梅调鼎再传弟子、浙东书风传承人、著名书法家沈元魁先生题签。全书分五辑计27篇,分别是茶事论文、茶文小品、随感随笔、人物小记、政论文辑。其中第一辑精选了作者近5年来公开发表的6篇茶文化论文,是作者探索茶文化的一个跋涉过程记录。第二辑是近10年来以茶为主  相似文献   

7.
"同敬茶圣,同修茶学,同学茶事,同游茶地,同考茶迹,同研茶史,同读茶文,同吟茶诗,同说茶人,同享茶福……"这是笔名"湖州老茶"的湖州茶人,留在网上的精妙茶语。诚如斯言,笔者深有同感。意犹未尽,加上两句:唯茶是饮,唯茶是爱。笔者不饮酒,而缘于爱茶和养身,已十多年不喝其它饮料。  相似文献   

8.
茶,纳天地之灵秀,钟山川之灵气,茶的清雅、清香、高洁,已成人们美好精神的寄托。以"茶神"培育人生情操,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把茶韵、茶品、茶德、茶俭、茶廉、茶风融入弘扬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使之成为精神上的一种动力、一种风范、一种抗拒歪风邪气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有价值、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来玉英 《农业考古》2012,(2):323-328
茶,揉合了中国人中庸、俭德、谦和的特性;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作用融合,深入到道德、礼仪、修养、信仰的范畴;茶能够建立人与本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在150多年前,山西晋商就从福建闽北武夷山的下梅村,连接起了一条通往中俄边界贸易城恰克图的武夷岩茶贸  相似文献   

10.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5,(2):184-190
陈文华才华出众有陈君,大块文章见解新。专号包罗茶万象,茶中刊物独称尊。余悦江西余悦大名人,文化弘扬最用心。立说著书知几许?一千八百万雄文。龚建华余悦先生是导师,龚君茶学有深知。细心广集茶中事,三典成书富妙思。周志刚南昌铁路局中人,茶事研究颇用心。深探鸿渐年谱事,详明精细务求真。连振娟芳茶征服小连心,从此芳茶爱得深。博览古今资料富,撰成《茶馆》献茶人。柏凡学文柏氏爱芳茶,二十万言茗饮佳。数月成书高速度,弘扬文化令人夸。曹望成望成立志为茶业,机械研究有大成。揉捻机中研转速,采茶机器细传经杜觉民初到茶场学种茶,辛勤…  相似文献   

11.
韩国茶礼     
正韩国的饮茶历史悠久。公元7世纪时,从中国传入了饮茶习尚后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并流行于民间。中国宋元时期,韩国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形成了以韩国"茶礼"为中心的茶文化,那时韩国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中国元代中叶后,中国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形成了众多以"茶房"、"茶店"、茶食、茶席等为内容的韩国茶礼文化。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茶文  相似文献   

12.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12,(2):230-238
最近几年,笔者一直在研究茶史。让笔者深感惊讶的是,《茶经》、《续茶经》、《茶经述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等权威文献从未提及的吴理真,怎么一下子成了茶祖神农之后的"西汉茶祖"和中国植茶始祖了呢?这是中国茶史和佛家茶事的重要事件,值得广大茶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现和利用茶叶历史悠久,先秦典籍已有关于茶事的记载,一些有价值、有影响、有生命力的茶书辉映着前行的茶叶之路。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林林总总的茶书之中,还没有一部包容量大、复盖面广、系统反映古代茶书和古籍中茶文化资料的大型权威性著作。由中国华侨茶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美国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长陈彬藩教授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观》编委会主编、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教授和香港著名实业家、中国华侨茶业发展基金会第一副理事长关博文先生任副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正是顺应世纪之交茶文…  相似文献   

14.
茶人和为贵     
茶人本是精行俭德之人,茶人应该具有宽容、平和之心。我们的茶德有许多说法,从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的“廉、美、和、敬”到茶界泰斗张天福提出的“俭、清、和、静”,“和”字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茶导和,陈香白先生说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他认为“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老和尚在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上提出: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是“正、清、和、雅”,也可以理解为“茶德”。陈文华先生说:佛学主张“慈悲为怀”、“宽容”和“与人为善”等等,都是与“和”字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产物,融儒、释…  相似文献   

15.
茶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生活资料很早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明清小说中,对品茶生活及其含蕴的文化事象描写比比皆是.《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都记载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对此已有论者写文章进行多方面的阐释.李绿园创作的《歧路灯》是反映中原地区十八世纪中下层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108回,涉及茶的就有97回,"茶"字在书中出现381次.小说中居家饮茶、待客献茶敬茶、醒酒或提神用茶、治疗感冒等疾病也用茶……茶事活动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之一.但是,至今尚无人论及《歧路灯》中丰富的茶事活动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本文立足小说文本资料,进行细致梳理,以探究书中的茶事描写及其含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陈耀铭 《农业考古》2003,(4):202-205
陆羽《茶经》,“一之源”:有人断句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又有人断句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中又看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  相似文献   

17.
一、茶具陈列二、乐起三、各就各位(其中两人各执收卷茶旗一面)四、主持人上场五、呈展茶旗六、茶艺师净手七、主持人宣讲茶事:各位嘉宾,大家好!茶缘使我们有机会欢聚一堂,共品佳茗。这“茶缘”就是中国茶道之缘。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为陈香白《中国茶文化》作了如下题辞:“茶文化乃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必弘扬茶文化。”中国茶道正是茶文化的核心。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涵盖着七种义理:第一是茶艺,包括烹茶的规范程式和有关茶事的诗、词、书、画等。第二是…  相似文献   

18.
《农业考古》2021,(2):89-89
《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由云南茶文化学者周重林撰著,岳麓书社2021年2月出版。此著共30余篇,细致讲解了唐代陆羽《茶经》,好读又严谨,全方位说透了茶圣陆羽的饮茶智慧:唐代好茶的标准有哪些?不要随便"约吃茶"?"精行俭德"便是君子之茶?喝茶的好处是什么?茶祖是谁?茶不如奶吗?等等。茶,从喝到品,始于陆羽《茶经》。  相似文献   

19.
虫屎茶和猫屎咖啡都是饮品文化中的奇葩。"屎"给人的印象是臭,甚至恶心,人们往往避而不谈,然而,虫屎茶和猫屎咖啡却让所谓的"臭屎"变得不同。虫屎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而猫屎咖啡是咖啡文化中的奇葩,虫屎茶和猫屎咖啡分属于不同的饮品文化,从虫屎茶和猫屎咖啡中可以看到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内涵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