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果无公害栽培是指在合乎一定产地环境标准的条件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能产生公害,生产的果品卫生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与其它果品无公害生产相比,南方葡萄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是葡萄生产的次适宜和非适宜区,生产上病害严重,年用药防治病害达20余次,对葡萄果品的污染大,造成了极大的果品安全隐患,防治病害用药过多,是产生公害和果品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葡萄无公害栽培成功的关键是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同样,葡萄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于2014-2015年定期采集露地和避雨2种栽培模式下的葡萄霜霉病菌菌株,利用6对SSR引物对该病菌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大于0.14,香农多样性指数大于0.31,2种栽培模式下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避雨栽培模式可显著降低群体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露地栽培模式下该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呈现中等水平无性繁殖,2年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26.1%和73.9%;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则呈现高等水平无性繁殖,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4.3%和95.7%。卵孢子的形成对于葡萄霜霉病菌种群遗传变异和有效越冬起着关键的作用。2014-2015年露地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流行基因型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为44.5%和51.8%;而其在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贡献率分别可达84.2%和87.1%。同一年份的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基因型种类相同,2个群体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且二者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源自于避雨设施附近的露地栽培病株上再侵染形成的飞散传播孢子囊。  相似文献   

3.
葡萄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湖北植保》2010,(3):22-23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水果,也是湖南湘中地区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由于湖南湘中地区气候夏季炎热多雨,葡萄很容易感染病害,有些病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成为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一些葡萄种植者在葡萄病害防治的实践上,尤其在利用农药防治病害方面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影响到病害的防治效果。为了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对葡萄几种常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做了调查与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避雨栽培和套袋技术对葡萄病虫害发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于2015年4—9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了葡萄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技术对葡萄侵染性病害黑痘病、霜霉病、大褐斑病、穗轴褐腐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及非侵染性病害日灼和裂果均有控制效果。同时,可防除鸟害。避雨栽培与果穗套袋技术集成使用,其控害、提质效果优于单一技术,能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黔东南州葡萄栽培面积逐年上升,但由于春夏季气温高,雨量大,有利于葡萄病害的发生,加上防治措施不力,延误最佳防治时期,葡萄病害特别严重,常造成低产、劣质葡萄,商品价质不高.据多年对州内葡萄病害的调查研究及防治实践,总结出黔东南州葡萄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南方葡萄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八保 《植物医生》2009,22(1):16-17
水果无害化栽培是指在符合一定产地环境标准的条件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能产生公害,生产的果品卫生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与其他果品无害化生产相比,南方葡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是葡萄生产的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生产上病害严重,防治病害年用药达20余次,对葡萄果品的污染大,造成了极大的果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兴安县葡萄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2005年,总面积已达到3 800hm2,总产量6万多t,年产值达2亿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成为兴安县一大农业支柱产业,是广西乃至华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但是巨峰葡萄在南方种植,受春夏季节温湿多雨气候的影响,特别是病害为害,造成葡萄产量、质量下降或减产,使兴安县这一新兴的产业受到严重挫伤。这是南方葡萄种植的一大技术难题。通过近几年实践证明,巨峰葡萄推广简易避雨栽培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技术措施。1兴安县葡萄栽培气象因子分析兴安县地处华南、广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区域,年平均温…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不同连作年限对黄瓜主要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害是温室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生物灾害,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和栽培年限的延长,病害发生加重,土壤连作障碍加剧.本研究旨在揭示日光温室土壤连作病害发生的机理,为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何建群  王程  张玲 《植物医生》2011,24(2):16-17
通过2006—2010年对鲜食葡萄病害的调查,诊断出宾川县葡萄发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房枯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大褐斑病、葡萄小褐斑病、葡萄穗轴褐枯病。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总结出:新建果园,强化苗木选择;适时清园,遏制病源传播;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清理副梢,以利通风透光;预防为主,及时喷药;避雨栽培,控制病害;果穗套袋,减轻病害等技术应用于葡萄生产,达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节本增效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栽培模式的改变和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广西兴安县葡萄病害发生情况及为害程度发生变化。基于对当地葡萄病害发生种类及为害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病害为害程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农药防治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设施葡萄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葡萄设施栽培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是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锈病等,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综合的、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无核黄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德  黄栩 《广西植保》2006,19(3):12-14
无核黄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新兴优良果树,它具有优质、高产、味佳、营养价值高等特点。1994年我区引种栽培成功以来,开始以零星种植为主,现多为成片或果园栽培,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栽培经验不足,管理粗放,病虫害的发生不断加重,给无核黄皮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无核黄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已成为无核黄皮栽培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1·1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Penz.)无核黄皮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果园严重封行,株行间交叉密闭,…  相似文献   

13.
陈益海  陈合 《植物医生》2006,19(1):32-33
近年来,由于栽培措施不当、菌源积累等原因.导致黄瓜病害在宣汉县逐年加重。2004年调查.全县黄瓜病害以枯萎病和霜霉病危害最重,病田率达976%.产量损失在25%以上。对黄瓜病害的防治,瓜农主要采取多次大量施用农药.甚至不考虑安全间隔期.造成黄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试验.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露地黄瓜的防病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刘美兰 《植物医生》2004,17(5):16-16
近几年,随着设施栽培的蓬勃发展,莱西市的果树设施栽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棚栽葡萄的发展,为莱西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果农栽培技术的参差不齐,葡萄病害发生比较严重,尤其是霜霉病、幼穗轴腐病、黑痘病及缺素、烫伤等引起的生理病害在各个园片几乎都有发生.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针对棚栽葡萄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5.
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 避雨栽培措施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然而2020年, 在广西地区避雨栽培的葡萄上也发生了较严重的炭疽病, 田间调查发现, 炭疽病病穗率高达70%~80%, 造成产量损失50%?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西南宁市的‘阳光玫瑰’葡萄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得到4株炭疽病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 ACT? TUB2? GAPDH 和CAL)系统发育分析, 将4个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viniferum?这是在广西首次发现C.viniferum引起葡萄炭疽病?  相似文献   

16.
蕹菜别名空心菜、竹叶菜、通菜、藤藤菜,属旋花科1年生或多年生植物,食其嫩叶和嫩茎,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夏秋季重要的绿叶蔬菜。由于蕹菜耐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供应期长、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成本低,深受菜农和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在南方得到广泛种植,北方一些地区亦有栽培,并逐渐增多。随着南方栽培面积的扩大和北方保护地种植的普及,蕹菜病害也日趋严重,2003-2004年我所蔬菜研究室对吉安、泰和、永丰等地的蕹菜进行了病害调查,发现吉安市蕹菜病害主要有沤根、猝倒病、白锈病、褐斑病、轮纹病及花叶病等,现将这些病害的识别与防治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葡萄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葡萄病害也日趋复杂、多样.本文着重阐述了湖北省主要葡萄病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森 《植物医生》2002,15(4):22-23
原产于美国的“提子葡萄”以个大、色艳、肉厚、味甜、质优、耐贮等优良性状而著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在多雨的年份或栽植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的几种病害发生严重,造成许多果园丰产而不丰收,甚至面临毁园的危险。其中以霜霉病、白腐病、褐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的危害最为严重,严重的阻碍了提子葡萄的栽培效益。为此,我们结合葡萄的栽培经验,对提子葡萄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供葡萄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病虫害防治的策略是"预防是基础、防治是关键、救急是保障、安全是前提",防治中要坚持"保健栽培、化学防治、绿色防控"的原则,采取"选用无病虫苗木、实施保健栽培、提前喷药预防、抓好各生育期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病害暴发的救急、强化冰雹灾害或大暴雨后的应急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关键技术措施。1.选用无病虫苗木  相似文献   

20.
温室葡萄在种植时由于管理和天气等因素会出现许多生理性病害及缺素症状,为了帮助广大果农更好地种植和管理果园,笔者简要总结几种常见的温室葡萄的生理性病害防治技术及缺素症状的处理方案,为葡萄的种植及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