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荷(Zingiber mioga Rosc)别名阳藿、襄草、野姜、名荷等,属姜科姜属中以嫩芽、花轴、地下茎供食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食用部分为花轴.食用时,可将其洗净后用沸水焯至半熟,加盐或酱油凉拌或泡菜,香味浓郁、质地脆嫩、风味别致,营养丰富.每100 g新鲜嫩茎和花轴含蛋白质约12.4 g、脂肪2.2 g、纤维28.1 g、维生素C和维生素A共约95.8 mg.襄荷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及纤维素、芳香酯等,有解毒、散寒、温胃、止呕、止咳、止泻的功效.襄荷抗病虫能力极强,基本上不施农药,堪称绿色食品,在日本市场上非常畅销.  相似文献   

2.
茗荷俗称芽荷,原产我国长江沿线及以南地区,在我国已有上千年栽培历史,目前在长江下游的江苏南通地区的通州、海门等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并逐步向大棚及露地大面积栽培方向发展。茗荷的嫩芽、花轴、地下茎带有特殊的芳香味,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但以花轴食用为多,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清热解毒、防癌抗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棚茗荷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军 《蔬菜》2007,(5):20-21
茗荷又称蘘荷、野姜、阳藿、蓑草,原产中国南部,在江苏省栽培较多。中国自古就将茗荷作菜用,采食其嫩芽和笋状花轴,其根茎也可入药,  相似文献   

4.
<正>茗荷属姜科姜属,又名野姜、蘘荷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穗颜色分为红、白两种,又称红茗荷、白茗荷,均为野生种。红茗荷比白茗荷采收早,味比白茗荷辣,白茗荷味较淡。开有黄花和白花两个类型,可用种子繁殖,但生产上多在春季采用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一般一生总叶片数为26片左右。茗荷喜温怕寒,不能忍受0℃以下的低温,晚秋遇霜,地上茎叶凋萎;地温在10℃以上时,开始萌芽出土;气温升达20℃以上,生长加速,并随温度升高抽出花轴,开花、结实。土壤干旱,嫩茎及花轴均减少,肉质薄,产量低。茗荷生长需要一定的阳光,在半阴地生长不良,抽出花轴少而小,鳞片肉质薄。  相似文献   

5.
南通蘘荷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蘘荷又称茗荷,为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主要采收花轴食用,有特殊芳香味,是极具南通地方特色的多年生蔬菜。在南通地区一般在屋后阴湿处零星栽培,在7月份开始采收上市。我们经过研究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大棚蘘荷栽培技术,可提前到6月份上市,现介绍如下。1整地筑畦  相似文献   

6.
高宇  王成晏  吕恒昕  高艳 《蔬菜》2002,(5):13-13
茗荷(学名Zingiber mioga Rose)又称    荷、野姜、  草等,原产我国南部,栽培历史悠久,以嫩芽、花轴和地下茎为食用部分,味芳香微甘,营养丰富。分布在皖、苏、浙、鄂、赣、粤、黔、贵等省(区),其中江苏栽培较多,日本也有种植。1996年锦州农科院从日本引进一黄花型品种,经几年试种取得成功。一、特征特性茗荷为姜科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为须根系。地下茎匍匐生长,其上发生大量须根,向下抽生肉质根,向上抽生紫红色嫩芽,日照后呈绿色,叶鞘紫色,紧裹嫩芽,叶鞘散开后,茎叶生长。茎高0.…  相似文献   

7.
莲藕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莲藕及其栽培技术255011王光明山东省淄博市农科所255011刘元新淄博市园艺场莲又名荷、荷花,古称芙蕖、水芙蓉、水芝、菡萏等,属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其根状茎即为通常食用的莲藕,因其供应期长,是调节市场淡季的重要蔬菜之一。一、食用及药用价...  相似文献   

8.
花椰菜又名"菜花",是甘蓝的一个变种,以短缩肥大的花轴、花枝和花蕾为食用器官.花椰菜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适应性差,耐寒、耐热能力远不如结球甘蓝.栽培上由于品种选择、自然环境影响和田间管理不当均能引起花椰菜的散花(花球过早的出现松散,个别花蕊突起)和结小球现象,主要是由于苗期缺水、定植时伤根过重、莲座期缺氮、结球期肥水供应不匀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枇杷筒斑螟的初步观察枇杷筒斑螟(EurhodopetokiellaRaget,经江酉农业大学章土美教授和沈光普教授鉴定)俗称“隧道虫”。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枝梢嫩茎、花蕾及花轴表皮,引起叶片早落、花轴折断、花蕾枯死、枝梢生长受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96-1扁豆     
96 - 1早熟扁豆是无锡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扁豆新品系。在江苏、安徽中南部地区春季大棚或露地栽培较为适宜 ,并且可以象长豇豆一样搭架成片栽培。由于其采收始期比一般品种提早 30~ 50d(天 ) ,故经济效益较为显著。1 特征特性植株属于无限生长型 ,下部侧蔓长出后 ,主蔓长势减弱。侧蔓着生节位较低 ,单株平均有侧蔓 3~ 4个。一般着生于主蔓的第 2~ 5节位上 ,以侧蔓结荚为主。从侧蔓的第一节位和主蔓的第六节位开始产生花轴。每一花轴着生 2 2~ 2 6朵花 ,结荚 6~ 10个。叶为三生复叶 ,叶片呈阔卵形 ,长 12cm (厘米 ) ,宽10 6cm。…  相似文献   

11.
荷,花中君子也。春秋时期《尔雅》记载:"荷,芙蕖(已开化者,或菡萏,未开花者),其茎(叶柄,地下不膨胀小茎称蔤)茄,其叶蕸,其本密,其华(花)菡,其根藕,其中(种子)菂(莲子),菂中苡(中心胚),其实莲(蓬)……"荷还有水芝、泽芝、水芙蓉等名称。  相似文献   

12.
文摘集萃     
蔬菜新秀———荷针香从东欧引进的新型蔬菜荷针香,形态奇特,有特殊香味,富含维生素A、C、E及蛋白质、糖、氨基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食用时清香提神,爽口健胃。用它烩制的荷包针、针丝肉、针香鱼等尤为鲜美,成为高级宴席上的佳肴。荷针香不仅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而且抗病、抗灾能力强,易种易管。据试验资料,荷针香株高1~1.4米(m),单株最重达3000克(g),亩收5000~6000公斤(kg),经济效益可观。此外,由其作原料生产的增香剂,还是国内外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供不应求。(《广东科技报》1999.11.20)国际市场芦笋俏销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  相似文献   

13.
枇杷腐烂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枇杷腐烂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侵害枇杷的主干、主枝、侧枝、花轴和花梗等 ,据调查一般果园发病率为 5%~ 1 0 % ,严重的达 60 %以上 ,给枇杷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 症状主杆和主枝受害时 ,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椭园形瘤突出 ,直径 0 .2 5~ 0 .5cm,中央呈扁圆形开裂。病部和健部的交界处产生裂纹 ,病皮易脱落而留下凹陷 ,未脱落的病皮则连接成片 ,呈鳞片状翘起 ,病皮粗糙红褐色 ,临近地面处的主干韧皮部变褐色。随后皮层坏死腐烂 ,严重时可达木质部并引起树干枯死。花轴花梗受害时形成黄褐色的圆形斑或不规则形病斑 ,严重时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14.
沈夏淦 《花卉》2008,(3):10-10
凤尾兰(Yuca glorlosal)又名厚叶丝兰,是百合科多年生丛生常绿植物。茎高2米以下,叶坚厚,边缘光滑无丝线。浓绿色。夏秋间开花,花轴自叶丛抽出,总状花序直立成圆锥形.花白色,下垂.花瓣6片,每个花序着花200~400朵,花期15—20天。花朵凋落后,仍能抽生新花轴,继续开花。  相似文献   

15.
正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为甘蓝的变种,又称花菜、菜花或椰菜花。花椰菜的头部为白色花序,与西兰花的头部类似。花椰菜富含维生素B群、C群。这些成分属于水溶性,易受热分解而流失,所以花椰菜不宜高温烹调,也不适合水煮。原产地中海沿岸,其产品器官为洁白、短缩、肥嫩的花蕾、花枝、花轴等聚合而成的花球,是一种粗纤维  相似文献   

16.
龙眼角颊木虱 (cornegenapsyllasinieaYangetLi)属同翅目、木虱科。是为害龙眼新梢和花穗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在龙眼嫩梢、芽、花轴、叶上吸食汁液 ,导致枝梢、花轴及叶片皱缩干枯、脱落 ,影响当年龙眼正常开花结果。初孵若虫在幼叶上经一段时间爬行后 ,口针插入叶片吸食为害 ,若虫期仅在钉状穴内为害 ,不迁移。卵散产于嫩叶背、顶芽、叶柄。龙眼产区发生普遍 ,局部地区为害严重。该虫又是传播龙眼鬼帚病的媒介之一 ,对龙眼生产威胁很大。目前防治龙眼角颊木虱的药剂种类较多 ,但防治效果表现不一。为寻求…  相似文献   

17.
荷苞牡丹为罂粟科、荷苞牡丹属别名铃儿草、兔儿草,叶似牡丹,花像荷苞,故名荷苞牡丹,其栽培品种有红花荷苞牡丹、大花荷苞牡丹、白花荷苞牡丹,黄花荷苞牡丹与美丽荷苞牡丹,本文所述为常见红花荷苞牡丹,原产我国河北及东北诸省。  相似文献   

18.
侯沛  张显 《中国蔬菜》2009,1(12):53-58
通过对新疆龙蒿整个生长周期的动态观测,发现新疆龙蒿在5月下旬~7月初进行花芽分化,其过程可分为花轴分化期、花序 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顶生花芽和侧生花芽均由营养锥分化而成;舌状花为雌花,管状花为两性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龙蒿整个生长周期的动态观测,发现新疆龙蒿在5月下旬~7月初进行花芽分化,其过程可分为花轴分化期、花序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顶生花芽和侧生花芽均由营养锥分化而成;舌状花为雌花,管状花为两性花.  相似文献   

20.
黄秋葵及其高产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秋葵又名秋葵,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其嫩荚风味独特,可炒食、煮食、凉拌或腌渍食用;其叶、芽、花均具食用价值;干种子炒熟磨成粉后可代替咖啡冲饮,别具风味。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