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找出与玉米自交系种子活力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为玉米自交系种子活力测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5个玉米自交系新陈种子的不同生化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不同生化指标与田间出苗率的关联度大小为:SOD活性(r4)POD活性(r1)淀粉酶活性(r7)脱氢酶活性(r6)CAT活性(r3)MDA含量(r5)AsAPOD活性(r2)。[结论]SOD活性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活力测定一项较好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10份玉米杂交种及对应的19份父母本为材料,在播深5、10和15 cm条件下,对出苗率、苗长、根长、中胚轴长、芽鞘长、苗重、根重和中胚轴重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以及杂交种与其父母本出苗率的相关分析。在播深15 cm条件下,通过指标筛选出辽单588、辽单1211、辽单565和辽单575等4个玉米杂交种为耐深播品种;辽3313、辽6049、XL21、辽7980和辽2386为耐深播玉米自交系。在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中,中胚轴长和根长与田间出苗率均达到显著相关,说明中胚轴长和根长在玉米深播后对出苗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收获期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硬粒型先玉335、马齿型郑单958和吉祥1号3个杂交种,研究河西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授粉后不同采收期对种子活力影响影响很大,灌浆前期种子成熟度低,具有一定的发芽率,但种子抗逆能力差,低温冷害后的冷浸发芽率大幅度降低,田间出苗率更低;随着灌浆时期的延后,种子成熟度提高,抗逆能力逐渐增强,授粉后52 d采收3个品种冷浸发芽率达到标准发芽率的96.1%~97.6%,田间出苗率达到标准发芽率的80.4%~82.6%。授粉后57 d采收3个品种冷浸发芽率超过86%,达到标准发芽率的91%;田间出苗率达到最高(91%),是标准发芽率的95%。甘肃武威制种基地先玉335授粉后52 d以后(9月15日)收获,郑单958和吉祥1号授粉后57 d以后收获种子活力达到最高,比目前生产上收获期提前10~15 d,可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冻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玉米自交系新陈种子不同活力方法测定的比较,得出各测定结果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田间实验、发芽试验、四唑染色法、TTCH含量法、老化试验、电导率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测定结果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除活力指数Ⅱ,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活力指数Ⅱ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活力测定一项较好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种不同世代叶绿素含量变化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喜华  史振声 《玉米科学》1995,3(3):051-053
叶绿素合量是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本试验以不同玉米杂交种的不同世代研究了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杂交种间、世代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而不同世代内的叶片之间差异不显著.世代间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并不是随着世代增加而递减。有的杂交种F2高于F1,而有的杂交种F3高于F2,世代间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连续两年(1997~1998)的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试验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合理间作有利于高产和稳产。吐丝后叶面积指数大于相应的单作或增加幅度较大,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对穗粒数、粒重提高显著,而且田间株高整齐度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单穗粒重最为相关的性状是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关联度高的还有穗长、行粒数、粒深等,而其他几个穗部性状如轴粗、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秃尖、粒厚等与其关联度也较高。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及其双亲自交系耐盐碱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及其双亲自交系为材料,在4个浓度水平的Na2CO3溶液(12.5、25、37.5、50 mmol/L)和4个浓度水平的NaCl溶液(50、100、150、200 mmol/L)胁迫下,利用沙培法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胁迫试验,分别测定发芽率、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及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化指标,比较杂交种与双亲自交系之间的耐盐碱差异。结果表明:郑单958及双亲自交系耐盐碱筛选最宜浓度为25 mmol/L Na2CO3和100 mmol/L NaCl溶液,且Na2CO3对于质膜透性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玉米耐盐碱筛选适宜生化指标为SOD活性、MDA含量以及Pro含量,其中Pro含量是玉米耐盐碱筛选的重要指标,其含量随Na2CO3浓度的升高显著提高;郑单958杂交种的耐盐碱性优于自交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四川省丘陵区8个玉米品种在7个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下的出苗率、出苗时间、幼苗形态特征以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探讨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增加玉米出苗率逐渐下降,出苗时间逐渐延后,其中,播种深度为3、6、9 cm处理平均出苗率分别为91.3%、89.4%和62.1%,在此范围内苗长和中胚轴长逐渐增加,主根长和幼苗整齐度逐渐减小,苗干重和中胚轴干重逐渐增加,根冠比逐渐减小,根干重差异不显著,与玉米出苗率关联度最大的是中胚轴长和中胚轴干重。不同玉米品种对播深的忍耐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中单808、成单30和川单418的耐深播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膜方式下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内单314为试验材料,在行间覆膜(SPF)、行上覆膜(UPF)及不覆膜(NPF)3种处理下,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POD活性表现为下位叶>穗位叶>上位叶;CAT、SOD活性表现为上位叶>穗位叶>下位叶。灌浆期玉米不同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变化趋势表现为穗位叶>上位叶>下位叶;乳熟期不同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现为上位叶>穗位叶>下位叶。表明在玉米花粒期,行间覆膜处理可以提高玉米上位叶及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OD活性、CAT活性及SOD活性,减小气孔导度,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延缓叶片衰老,维持花粒期生理功能,保证子粒充分灌浆,提高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黑土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0~20 cm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休闲地(FW)单施化肥(NPK)不施肥(CK),21~40 cm土壤NPK+MNPKFWCK处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0~20 cm为FWNPKNPK+MCK处理,21~40 cm为CKFWNPKNPK+M处理。在玉米的生育期内,土壤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出苗后50 d(拔节期)达最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出苗后15 d(苗期)最大。施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气候变暖及极端气候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全球粮食安全。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对粮食需求的改变,玉米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高温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特征及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本文对高温胁迫对与产量相关的玉米器官的生理生化影响和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综述。高温胁迫对玉米细胞膜及抗氧化系统、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酶活性、雄穗分支分化及花粉活力、雌穗吐丝及花丝活力、子粒内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均有负面影响;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构成有不同程度影响,玉米生育期对高温胁迫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开花期灌浆期穗期苗期。同一生育期高温胁迫在不同玉米品种间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杂交种四单19及其双亲444和Mo17为试材,在Na2CO3溶液(25 mmol/L)和NaCl溶液(100 mmol/L)胁迫下,进行种子萌发和苗期胁迫试验,测定发芽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比较杂交种与双亲自交系之间的耐盐碱差异。结果表明,Na_2CO_3对于质膜透性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发芽率(GP)、相对电导率(R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等指标均可用于玉米耐盐碱筛选鉴定。玉米杂交种四单19及其双亲自交系的耐盐碱性强弱依次为四单19444Mo17,杂交种的耐盐碱性优于自交系。  相似文献   

14.
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花粉、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花粉饲喂家蚕3个龄期,分别从家蚕生长发育(存活率、体重、食物利用率)和生化反应(体内蛋白质含量、3种解毒酶活性和两种保护酶活性)两个方面进行指标测定,研究转植酸酶玉米的种植对昆虫家蚕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植酸酶玉米花粉喂食的家蚕与亲本玉米花粉喂食和空白对照两组家蚕相比,上述各指标总体无显著性差异,转植酸酶玉米对家蚕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未造成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15.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利用5个浓度(0、10、50、100、500μmol/L)的外源褪黑素进行叶面连续喷施3 d后,转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旨在探究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特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有利于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株高及叶片含水量特性影响,SPAD值升高,增强了叶片叶绿素合成能力,可显著提高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增加而增高,低温胁迫7 d后,对照组和处理组间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受到的伤害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分期播种,研究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筛选耐(抗)低温的玉米品种。结果显示,播期、品种及两者互作对生理指标影响效果差异显著(p0.05),产量互作不显著。在5月2日低温早播条件下,玉米苗期丙二醛(MDA)增加,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降低,可溶性蛋白质降低和可溶性糖增加,赤霉素/脱落酸(GA3/ABA)比值减小,产量相对适宜播期减产5.89%。5个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耐(抗)低温品种排序为郑单958京单28先玉335德美亚2号绥玉7。  相似文献   

17.
低钾胁迫下玉米逆境反应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低钾和正常供钾的液培方式,研究耐低钾玉米自交系Y8对低钾胁迫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J13相比,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Y8的SOD活性降低,CAT活性增加,Pro含量增加,MDA含量明显减少,POD活性和AsA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协同完成自由基清的变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内的SOD、POD、CAT的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均发生了变化.其中,POD同工酶谱的变化最为明显,谱带颜色深浅和条数均有变化,部分酶分子失去了酶活性而谱带消失,另一部分酶分子活性则明显提高或出现新的谱带.SOD、CAT同工酶谱的变化相对不强.同时POD、CAT同工酶谱在不同玉米基因型间差异较明显,SOD则无太大差异.说明从抗旱育种角度出发,可将其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POD、CAT、SOD活性及POD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478及其保持系478、恢复系H01为材料,对叶片以及雄穗小花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在生长过程中,不育系与保持系和恢复系叶片中的POD活性有明显差异;CAT活性在抽雄期相差不大;不育系每个时期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保持系。玉米雄穗发育过程中,不育系雄穗小花的POD活性高于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雄穗小花刚开始孕育穗长不超过5 cm(时期I)时CAT的活性显著高于保持系与恢复系,不育系雄穗小花孕育完全但没抽出(时期II)时SOD活性明显低于其保持系。玉米抽雄期和开花期的不育系与保持系、恢复系叶片中的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