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西安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1990-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软件,对西安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3大指标(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对其关系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模型进行验证,并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西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3大指标之间的关系都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增长与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的关系均满足倒“N”型曲线,与固体废物排放的关系基本满足“U”型曲线;② 废气排放与废水排放开始显示下降趋势,而固体废物的排放依然在不断上升,并且没有发现达到最高点的迹象;③西安市的环境质量变化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经济发展产生的能源承载压力和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利用近几年甘肃省GDP、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分析了甘肃省资源型经济增长因素、能源承载压力及环境污染排放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在甘肃省采取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后,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量没有随经济发展出现同比增长,证明甘肃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营造甘肃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局面还需积极地采取污染防治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吉林省1986—2004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了人均GDP与典型环境指标关系计量模型并分析了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GDP与环境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EKC关系;二氧化硫(SO2)浓度、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均浓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环境保护政策成绩显著和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及企业内部污染治理投资增加;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符合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理论。整体来看,吉林省的空气质量和工业废水控制政策相对较为成功,但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控制政策尚须加强。  相似文献   

4.
宁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1986-2005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与典型环境指标关系模型,并分析了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宁夏人均GDP与环境指标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均浓度呈线性负相关,与工业废水、工业COD排放量呈现倒U字型或倒N字型,有明显的EKC关系,原因是环保政策成绩显著和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及企业内部污染治理投资增加;而宁夏人均GDP与工业废气、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符合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理论,没有明显的EKC关系;而整体来看,宁夏工业废水、工业COD排放量控制政策相对较为成功,但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控制政策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新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1990-2005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建立了人均GDP与典型环境指标关系计量模型并分析了两者之间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段新疆人均GDP与环境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倒U"型关系;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产生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原因是新疆工业发展较快,还是粗放型为主,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主要用于提高污染物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仅有工业烟尘排放量呈现出随经济发展降低趋势;新疆目前现状符合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下降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榆林市工业”三废”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榆林市 1 989- 2 0 0 2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 ,分析得出近年来该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 ,废水排放达标率较高 ;工业废气排放量呈上升趋势 ,工业废气处理率呈下降趋势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 ,而综合利用率很低。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污染是榆林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也是妨碍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产生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工业水平低 ,公众环保意识差 ,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够 ,环境管理执法力度不强。榆林市工业”三废”污染处理对策主要有 :加强”三废”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废气处理力度 ,利用清洁能源 ,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再利用 ,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加强环境管理 ,实施”污染者付费”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交互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经济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付出了昂贵的生态环境成本。本文分别分析了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受特殊的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变动、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污染物排放及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交互耦合关系并非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而是呈三次曲线;2)甘肃省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内涵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避免倒"U"型峰值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20年来西安市工业发展与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了1985-200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3次非线性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经济转型期西安市工业发展与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近20年来随着西安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淘汰外迁重污染企业,工业发展与大气环境质量跨过EKC曲线的"高山"进入两者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以SO2、粉尘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指标,随着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三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出现下降趋势;以大气中SO2、NO和TSP为指标,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三类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逐渐下降,这反应出已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与措施发挥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有措施边际效率的递减,近年来三类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趋势,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提出新的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宁夏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关系验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取宁夏1990~2004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对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宁夏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研究表明:宁夏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废气与固体废物的环境质量改善转折点尚未到来。因此,应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资源环境绩效与变动态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改善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仍然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落后的地区之一。虽然综合绩效指数从2000年的53.9上升为2007年的112.3,但其在全国的25~29位徘徊。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的总体绩效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其他10省(自治区)平均水平。COD排放绩效指数变幅明显,SO2排放绩效指数却呈现"Ⅴ"型变动态势;内蒙古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下降态势不明显,环境绩效改善也不稳定。环境治理指数呈"N"型变动态势,区域生态脆弱性没有明显改观。提高内蒙古资源环境综合绩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该区域1990-2006年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并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区域生态安全变化表现出如下特征:系统压力指数明显下降,系统状态指数呈上升趋势,系统响应指数一直呈增长趋势,生态安全指数从1990年的0.4289增至2006年的0.5960,处于一种良性发展态势。主成份分析表明,区域生态安全是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评价单元内农民年人均收入逐年增多、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的增加、单位产值"三废"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使得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减轻,成为驱动甘肃生态安全度提高的主要动力。但同时,甘肃省城市化速度加快、资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加大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成为区域生态安全度提高的阻力。  相似文献   

12.
宝鸡城市工业三废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宝鸡市 1 980~ 2 0 0 1年的统计资料 ,得出近年来 ,宝鸡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直线增加 ;工业废水排放量虽然减少 ,但排放达标率低 ,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及综合利用率都很低 ,这些都制约着宝鸡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工业污染的原因很多 ,其中工业布局不合理和工艺水平较低是工业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与该市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和缺乏严格的环境管理有关 ,也与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不足和过多考虑了当前经济效益有关。宝鸡市工业三废污染的治理对策主要有 :加强三废处理设施的建设 ;加大废气处理的力度 ;提高废水排放达标率 ;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加强工业三废处理的立法工作 ,严格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1992~2008年陕西省总化肥投入密度、N肥投入密度、P肥投入密度、K肥投入密度、复合肥投入密度、农膜投入密度、农药投入密度、禽畜粪尿负荷和农作物秸秆负荷9个污染指标的时序数据,并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别验证这9个指标与全省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利用EVIEWS 5.0对参数进行估计。其中禽畜粪尿的排放通过排污系数法测算,农作物秸秆产量通过农作物经济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化肥总量投入密度、氮肥投入密度、磷肥投入密度、钾肥投入密度、复合肥投入密度和禽畜粪尿负荷与全省人均GDP成倒"U"形EKC曲线关系,而农膜投入密度、农药投入密度和农作物秸秆负荷与全省人均GDP呈现线性增长的关系。结论:陕西省化肥投入和禽畜粪尿排放随着经济发展有减小的趋势;而农膜投入、农药投入和作物秸秆排放随着经济增长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预防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50多年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文中以甘肃省为例,在国内外区域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1993、2000、2004和2007年各县区产业结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20年来甘肃省各县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同时选取1952-2007年产业结构数据,利用三角形图表法进行研究,从时空两个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各县区产业结构经历了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的发展演变趋势;2)1952-2007年,甘肃省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明显的五个阶段:1952-1956年建国初期产业结构初步优化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较快上升;1957-1960年产业结构畸形变化阶段,第二产业急速上升;1961-1978年,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和工农业产品匮乏阶段;1978-1995年改革开放以后产业结构快速优化阶段;1996-2007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阶段,各产业内部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3)曲线的路径沿着三角形的右下角→顶端→左下角逐步位移,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逐步走向优化;4)三角形内部若干的点位集中在三角形的顶端位置,突出了这些区域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比重,这正反映了这些县区(如玉门、白银、嘉峪关、金川等)资源开发型城市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建立典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经济增长与主要环境污染指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选取新疆奎屯市1991-2008年有关经济环境数据,并对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奎屯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没有呈现发达国家所描述的"倒U"(EKC)型关系,除了工业废水污染整体上有改善的趋势外,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SO2)、工业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16.
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借鉴已有成果,选取了工业"三废"排放及其人均GDP指标,运用二次回归计量模型,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银川市近10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显示:1)银川市工业"三废"与GDP之间的关系,三次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2)随着人均GDP的增长,银川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由加速度减小的减少状态变为加速度增大的增加状态,工业废气的排放量由加速度减小的增加状态变为加速度增大的增加状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基本一直呈加速度增大的增加趋势;3)整体上,银川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三废"的污染在经过轻微改善后,又都有所加重,经济发展质量呈下降趋势。进一步提出,在工业企业内部、工业企业之间以及工业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等各个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以扭转银川市经济发展质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相比2015年,202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15%的"节能"目标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减排"目标。建立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优化模型,分析其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优化是"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路径,可分别实现节能4.59亿t、4.94亿t和1.73亿t,实现碳减排9.99亿t、10.83亿t和8.06亿t,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最后,提出了增加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通过政策引导增加分布式能源在居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认清甘肃省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特征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在分析甘肃省1990~2009年能源碳排放量及其构成的基础上,利用IPAT等式分析了能源碳排放量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甘肃省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进行了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在人口、收入和碳排放强度的共同作用下,2009年的能源碳排放量达到了3684.54×104t,为1990年的2.54倍。能源碳排放量的构成主要取决于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根据"脱钩"理论分析表明,甘肃省的碳排放还处于弱减物质化阶段,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着力引进并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有利于甘肃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安空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0-2001年西安市空气污染物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其平均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空气总体污染较为严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的改进,近年来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西安市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比较明显,月变化曲线呈"U"字型,且冬春季节重于夏秋季节,这主要是由冬季取暖和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的。1、2、11、12月西安空气污染较为严重,6-9月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与月平均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反相关性。1996年以来,西安空气污染物呈现明显的时空转化特征,工业区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商业区和居住文教区的污染反而高于工业区,这反应了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变和区域发展速度的差异,应引起环保部门重视。从1999年开始的煤改气工程收到了明显的环保效益,各功能区的TSP浓度变化情况均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  相似文献   

20.
咸阳市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咸阳市 1 981 - 2 0 0 1年的统计资料可知 ,近 2 0年来咸阳工业三废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虽然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 ,但废水达标率却上下波动 ,处理率不高 ;工业固体排放量快速上升 ,且处理率很低 ,有大量固体废物未加处理、利用 ;工业废气排放量直线上升 ,工业粉尘去除率非常低。这些都制约着咸阳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工业污染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咸阳工业布局不合理及生产工艺低下 ,其次是人们环保意识低下和政府环境执法工作力度不大。治理咸阳地区工业三废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减少污染源的措施 ;污染者负担治理费的措施 ;大力加强咸阳地区环境治理设施 ;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率 ;严格推行除尘和烟气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