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植物体的电解质透出率、电阻,植物体内抗冻性物质的积累水平、抗冻蛋白与冷激蛋白的诱导活性以及相关抗冻基因的响应机制等方面都将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就植物抗冻性在表型和基因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美洲星可增加作物体液中有机质含量,降低植株中水的结冰温度,增强植株的吸水保水能力,因而能有效增强作物的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冻蛋白是一种能抑制冰晶生长的蛋白质或糖蛋白,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研究对象从极区鱼类、昆虫转移到植物材料上。抗冻蛋白包括抗冻糖蛋白、抗冻蛋白Ⅰ、抗冻蛋白Ⅱ、抗冻蛋白Ⅲ、抗冻蛋白Ⅳ。简要介绍了植物抗冻蛋白的生化特征、抗冻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斌  孙骏威  李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085-6086,6094
低温能够诱导植物基因的表达从而合成新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具有增强细胞抗冰冻脱水能力、保护酶行使正常功能和代谢调节功能及稳定细胞膜等作用。植物低温诱导蛋白及其理化性质与抗冻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抗冻蛋白、脱水蛋白和热激蛋白3种低温诱导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与植物抗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大夜关门引种在不同地区种植环境下植株的定植成活率及抗冻能力。结果表明:该类植物较喜湿耐阴,但嫩梢抗涝能差。且抗冻能力与植株大小及周边的生存环境相关,表现为大树较小树抗冻性差,空旷种植较有高树遮荫的抗冻性差。  相似文献   

6.
温度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和地域分布界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每年因低温冻害造成的农 作物产量损失巨大,因此,研究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抗冻机理和抗冻人工调控具有现实意义。总结了近 年来植物抗寒生理机理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植物应对冷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及人工调控措施,介绍了主要抗寒基因 及其人工调控植物抗寒的应用研究,为植物的抗寒防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继娜  张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15-12916
概述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抗冻、耐盐、耐旱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精子低温保存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甘油作为抗冻剂,以海水或体液等为基础液,配制体积分数为6%、8%、10%和12%的抗冻保护液.将马氏珠母贝精液和抗冻保护液以1:2、1:5、1:10和1:20(体积比)混合后,置4℃中平衡30和60min,再于-18℃中冷冻4、24和72h,解冻后观察精子的活动状态和受精率.结果表明,抗冻剂种类、体积分数以及精液与保护液的比例对精子的活动状态有很大的影响;4℃的平衡时间对精子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受精率却有明显的影响.在-18℃时,精液和抗冻保护液体积比1:20,DMSO体积分数为10%和12%的两组保存效果较好.精子存活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但基础液的类型对精子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慧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33-34,138
低温是限制植物地域分布的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因此,研究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植物抗寒基因,植物抗寒的分子机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植物抗冻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纳滤膜技术应用于天然活性物质提取的优点。从发明专利角度综述了纳滤膜提取植物的果实、叶子及动物的体液、软骨、内脏中活性成分的国内应用。展望了纳滤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发展前景。第2期刘超锋纳滤膜在植物叶子、果实及动物体液、软骨、内脏的活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抗冻蛋白基因afp72的体外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黄粉甲脂肪体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克隆抗冻蛋白基因afp72,并构建克隆重组质粒pUCm-T-afp72。经双酶切后,将其与表达载体pMAL-p2X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TBI,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MAL-p2X-afp72。[结果]afp72 cDNA长度为216 bpa;fp72的测序序列与GenBank中编码84个氨基酸的黄粉甲afps序列的同源性为89.48%a;fp72基因可能来自其他黄粉甲抗冻蛋白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从蛋白水平上证实AFP72是一个抗冻蛋白,afp72是一个抗冻蛋白基因;表达重组质粒pMAL-p2X-afp72的构建是成功的。[结论]该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抗冻蛋白转基因植物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冻蛋白自 196 4年发现以来 ,就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它具有特殊的热滞活性 ,即使溶液的冰点低于熔点 ;它还能抑制冰晶的生长 ,特别是在较低的浓度下就有较高的重晶化抑制活性 ,保护生物免受冻害的影响。人们正试图分离和纯化高活性的抗冻蛋白 ,以应用于组织、细胞、胚胎和器官的低温保存 ;同时还进行抗冻蛋白基因工程的研究 ,期望能够改良某些生物的抗冻性能。介绍了已知抗冻蛋白的结构、抗冻机制和抗冻作用 ,并讨论了抗冻蛋白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抗冻蛋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光滑鳖甲是广泛分布于新疆荒漠地区的一种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昆虫,它能够通过抗冻蛋白的表达从而在长时间低温和剧烈的温度变化等环境条件下生存.研究光滑鳖甲抗冻蛋白基因(Apafp)在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差异和冷胁迫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对Apafp752和Apafp914两种抗冻蛋白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Apafps mRNA水平逐渐增加,至8~9龄幼虫阶段达到最高约为小龄幼虫的7~8倍,蛹期时则显著降低.血淋巴液的渗透浓度值也呈现相同趋势.[结论]发育阶段的变化是对光滑鳖甲抗冻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素.在低温胁迫下4~6龄幼虫afps的表达显著提高,说明冷胁迫能促进幼虫afps的累积.结合Apafps基因表达和低温存活率可以推测光滑鳖甲大龄幼虫可能是一种过冬虫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蛋白水平阐明牦牛抗寒性能机理,并进一步从营养学角度提高其代谢性能,为牦牛有效抵御外界恶劣气候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TMT蛋白组学技术对寒冷季节(1月)和温暖季节(8月)的牦牛抗冻蛋白进行挖掘,并对鉴定到的牦牛抗冻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构域、GO功能富集、KEGG信号通路注释、蛋白相互作用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牦牛耳组织中共鉴定获得21856个肽段(Peptide),其中特有肽段(Unique peptide)序列为18452个,定量获得4519个蛋白,最终筛选出144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89个、下调蛋白55个。144个牦牛抗冻差异蛋白亚细胞定位到7个条目上,分别是细胞核蛋白56个、细胞质蛋白51个、质膜蛋白24个、细胞外蛋白23个、线粒体蛋白18个、细胞骨架蛋白1个和溶酶体蛋白1个;共鉴定到194个结构域。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到细胞过程蛋白79个、代谢过程蛋白70个和生物调控蛋白42个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到结合功能蛋白75个和催化活性蛋白64个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到细胞部分蛋白89个和细胞蛋白89个等。144个牦牛抗冻差异蛋白在KEGG数据库中注释到205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核糖体、氮代谢、胞质DNA感受、动物体内生热作用、氧化磷酸化、白细胞介素-17及钙离子信号等通路。牦牛抗冻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L8IHE5的关联度最高,且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和HSP70结合蛋白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具有更多的相互作用关系。【结论】基于TMT蛋白组学对牦牛抗冻差异蛋白进行挖掘,结果鉴定获得144个抗冻差异蛋白(上调蛋白89个,下调蛋白55个),其中CIRP和HSP70在冷应激条件下呈上调趋势,能促使牦牛肌体适应低温环境,可作为牦牛抗冻性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王书平  孔祥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88-7890,7892
主要从结构特征、抗冻机制、生理功能、表达、起源和进化等方面,对近年来关于抗冻蛋白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地综述,以期为抗冻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偃麦草冬季非质体蛋白抗冻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野生偃麦草为试验材料,提取冬季偃麦草根茎的非质体蛋白,通过对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发现冬季偃麦草非质体蛋白有6条清晰的条带,分子质量为68.0、46.0、39.0、34.0、28.0、23.0ku的蛋白均有可修饰冰晶形态抗冻蛋白存在,其中分子质量为68.0、46.0、28.0、23.0ku的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冻活性,34.0ku的蛋白具有较弱的抗冻活性,39.0ku蛋白基本不具抗冻活性;冬季偃麦草非质体蛋白浓度越高,抗冻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18.
In winter,spring and summer,the rhizome of wild Elytrzgia repe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selected to extract the soluble which whole protein and the apoplastic protein,and analyzed by SDS-PAGE.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two specific polypeptides in two types protein from winter;their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were identified as 52 ku and 26 ku by analyzing software:the apoplastic protein from winter had the ability of modifing the growth of ice crystal which appeared hexagonal in shape observed with the phase-contrast photomicroscope.So the apoplastic protein from winter has the antifreeze characters and the 52 ku protein is more likely the antifreeze protein.  相似文献   

19.
梁娜  赵佳  赵洁  马纪 《新疆农业科学》2011,(10):1765-1772
【目的】将转化了小胸鳖甲抗冻蛋白基因的棉花内生菌回接棉花,检测转化菌在棉花的定殖及棉花的耐寒性,探索利用内生菌携带外源抗冻基因快速有效提高棉花耐寒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穿梭载体PBE2构建抗冻蛋白-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质粒;将重组质粒电转至内生菌,然后将转化菌回接棉花进行荧光检测;低温-1℃处理棉花后测定叶片电导率。【结果】重组质粒pBE2-Mpafp149-gfp转化内生菌M17可显著提高其抗冻性。转化的内生菌回接棉花后,在-1℃处理14 h的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棉花,表明抗冻蛋白对棉花有一定的抗冻保护作用。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化菌回接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回接转化了外源抗冻基因的内生菌能够使棉花快速获得一定的耐寒性。植物组织自发荧光现象使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转化菌回接情况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构建雪莲类PEB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并鉴定.将雪莲类PEBP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9k上,转化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细胞内,利用筛选到的Muts(methanol utilization slow)重组酵母株进行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置于低温条件下进行抗冻试验.结果在培养基上清液中含有一明显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大小为20 kD,与预期相符,上清液抗冻检测表明PEBP具有一定的抗冻性,表明该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中得到了表达.该研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PIC9k-PEBP,获得了表达产物,并为进一步研究雪莲类PEBP基因的抗冻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