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番石榴实蝇3龄幼虫辐照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起源于南亚,是一种为害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蔬菜的重要害虫,极易随寄主果实人为传播。为了寻求一种对该虫高效、安全的除害处理技术,本文应用钴60(60Co)对感染番石榴实蝇的番石榴果实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阻止番石榴实蝇达到机率值9的致死剂量LD99.9968为125.54(101.23~167.52)Gy,采用113Gy处理69 118头番石榴实蝇3龄幼虫,没有成虫羽化。该剂量可以作为检疫除害处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芒果实蝇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芒果等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报道了γ-射线对芒果实蝇的辐照效果。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和150Gyγ-射线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70Gy剂量辐照处理下芒果实蝇成虫不能羽化。通过机率值分析,获得芒果实蝇辐照处理的LD99.9968为107.10 Gy(97.09,123.08)。在0~60Gyγ-射线辐照处理下,芒果实蝇老熟幼虫虽然不能100%死亡,但其羽化百分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随辐照处理剂量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对竹制品中的竹绿虎天牛老熟幼虫进行辐照处理,并测定其化蛹率和羽化率,观察蛹、成虫的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使竹绿虎天牛幼虫发育迟缓;100%阻止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为60Gy;通过数据分析,推算出辐照处理后99.9968%阻止幼虫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为85.7 Gy,其95%置信区间为72.7 Gy~113.0 Gy。因此,86 Gy可作为竹制品中竹绿虎天牛的辐照检疫处理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4.
番石榴实蝇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为害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蔬菜,在我国仅局部分布,来自疫区的寄主产品需进行检疫处理。本研究按照国际检疫处理研究规范,以卵、各龄期幼虫开展辐照剂量—响应试验,确定老熟3龄幼虫为最耐受的虫态;经大规模验证试验,番石榴中104 274头老熟3龄幼虫经63.4~97.9 Gy辐照处理,无成虫羽化,因而,阻止羽化的处理效能为99.9969%(95%置信水平),满足机率值9准则的要求。因此,建议采用98 Gy作为番石榴实蝇检疫辐照处理的最低吸收剂量,制定我国标准和国际标准,以促进检疫辐照处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60Coγ射线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3日龄和5日龄卵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卵在苹果上发育的结果表明:20~140 Gy的亚致死剂量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卵发育为幼虫的脱果率和成虫的羽化率均随着剂量的提高而显著降低;100 Gy和140 Gy不能完全阻止3、5日龄卵发育为老熟幼虫;经60Gy辐照处理,3、5日龄卵羽化率差异显著,机率值分析也表明3日龄卵的敏感性大于5日龄卵。机率值分析预测出阻止5日龄卵发育出现成虫的剂量为161.4 Gy,5日龄卵为成熟卵,其辐照耐受性最强,建议将160 Gy作为桃小食心虫卵检疫辐照处理的最低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实蝇是菲律宾芒果上危害十分严重的检疫性害虫。本文以Co~(60)为辐照源,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菲律宾实蝇化蛹、羽化、成虫寿命、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10~150 Gy剂量γ-射线辐照处理下,菲律宾实蝇老熟幼虫化蛹率未显著变化,但蛹的羽化率随剂量升高而显著降低。受辐照处理的老熟幼虫,羽化出的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随处理剂量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辐照实蝇的鉴别方法,采用10~160Gy辐照桔小实蝇卵和不同日龄幼虫后,分别测定单条幼虫体内的酚氧化酶(PPO)、乙酰胆碱酯酶(ACh 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OD值,并观察虫体黑化情况。结果表明:80 Gy以上剂量辐照桔小实蝇卵、不同日龄幼虫后,能显著降低7日龄幼虫体内PPO、SOD的OD值;80 Gy以上剂量辐照桔小实蝇24 h卵和1日龄幼虫后,能显著降低其7日龄幼虫体内ACh E的OD值;因此通过测定SOD、PPP、ACh E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判定桔小实蝇是否经过检疫辐照处理的依据。最低以40 Gy辐照桔小实蝇卵、1日龄、2日龄幼虫后,其7日龄幼虫虫体不能黑化,而对照虫体黑化,因此观察虫体黑化亦可作为判定桔小实蝇辐照与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9MeV X-射线辐照处理云杉小墨天牛45、龄幼虫和雌虫,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发育和繁殖能力,导致幼虫期延长,幼虫不能化蛹或羽化1,00%阻止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分别为45~60Gy、35~40Gy;阻止田间雌虫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雌雄两性成虫同时辐照的不育剂量小于60Gy。为此,可分别采用60Gy和140Gy处理原木及木质包装中云杉小墨天牛幼虫和成虫,以防止其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使用9MeV高能X射线对松墨天牛的老熟幼虫、蛹和成虫辐照处理的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导致幼虫发育迟缓,幼虫期延长。对于老熟幼虫,100%阻止化蛹和出现成虫的剂量为50Gy,经机率值分析,死亡率达到99.9968%的检疫辐照剂量为61.4Gy(55.5~72.6);对于9日龄以下蛹,100%阻止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20Gy。辐照也导致雌虫和雄虫的存活时间缩短,100%阻止11日龄以下雌虫和雄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由此说明,辐照耐受性随发育的完善而增强。建议使用60~80Gy作为松墨天牛幼虫的检疫辐照剂量,140Gy作为蛹和初期成虫的检疫辐照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黑化反应和血细胞总数(THC)计数两种检测方法用于桔小实蝇幼虫辐照处理后活性检测研究中。黑化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经辐照,在-18℃,15 min处死后,室温条件下30 min内黑化程度不明显,但是用作对照的1龄幼虫从1.5 h开始、2龄幼虫从2 h开始、3龄幼虫从2.5 h开始虫体显著变黑,而经辐照的虫体变黑的时间比对照样至少延迟.0.5 h,且辐照剂量越大,黑化反应出现的时间越晚。表明辐照会抑制幼虫黑化,黑化反应可用于快速检测实蝇幼虫是否经过辐照。血细胞总数计数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处理的桔小实蝇幼虫血细胞总数显著减少,且同一辐照剂量下,龄期越高,血细胞总数越多。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可定性判定桔小实蝇幼虫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相似文献   

11.
桔小实蝇严重危害水果健康,是世界范围内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通常在贸易前需进行检疫处理,由于单一处理技术均有局限性,复合处理技术成为检疫处理的趋势。本文开展了常温磷化氢熏蒸和辐照复合处理对桔小实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5℃条件下,3龄幼虫为复合处理最耐受虫态,磷化氢熏蒸对辐照有增效作用,以ED99.9968测算,0.278、0.862和1.443 g/m3磷化氢复合处理协同比率分别为2.21、1.98和1.95。0.862 g/m3磷化氢和60 Gy辐照复合处理南丰蜜桔后5℃储存21 d,维生素C含量增加,转至25℃储藏7 d后对南丰蜜桔硬度、可溶性糖、酸度、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基于X射线辐照的害虫不育技术,以梨小食心虫2、5、8日龄的雄蛹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对其进行0(CK)、67、133和200 Gy剂量的辐照处理,明确其最适辐照蛹龄;并对最适辐照蛹龄的梨小食心虫进行X射线辐照,明确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的繁殖能力、寿命、飞行能力和交配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最适辐照蛹龄为8日龄;雄蛹经67 Gy与133 Gy辐照剂量处理后,与其羽化后成虫交配后的雌成虫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5.14粒和24.56粒,卵孵化率分别为18.21%和14.61%,寿命分别为16.80 d和15.60 d,均显著低于对照;梨小食心虫雄蛹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与雌成虫的交配次数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处理雄蛹羽化后的雄成虫与雌成虫交配后,雌成虫的日产卵量比对照明显减少,且辐照剂量越高,日产卵量变化幅度越小,产卵期也越短;辐照处理对雄蛹羽化后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与雌成虫的交配竞争指数下降为0.15。  相似文献   

13.
中国番木瓜出口蒸热杀虫处理研究,包括海南产日升番木瓜鲜果内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cucurbitae(Coquillett))的卵和不同龄期幼虫忍耐力比较试验,番木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试验,以及蒸热处理对番木瓜品质的影响等。结果显示,番木瓜鲜果内2种实蝇的耐热力由强至弱的发育期依次为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卵;其中,橘小实蝇的耐热力大于瓜实蝇,以橘小实蝇3龄幼虫的耐热力最强;完全杀灭番木瓜鲜果内2种实蝇的卵和幼虫(死亡率100%)的蒸热处理条件是番木瓜在蒸热室相对湿度60%~70%、约经3~3.5 h果心温度缓慢升温至41℃时,使用饱和热蒸汽(相对湿度90%~95%)25 min内快速升温至47℃后水淋冷却至常温。国产番木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处理进一步确认和验证,在上述蒸热处理条件下,鲜果内总计数量分别为10 000头和32 000头最具耐热力的供试橘小实蝇3龄幼虫全部被杀灭,超过美国采用的机率9(Probit 9)检疫安全水平(99.9968%死亡率),完全可确保检疫安全。同时,蒸热处理后第7天的番木瓜鲜果与对照鲜果品质(包括色泽、口感,以及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比较测定数据表明,除维生素C的含量有微量损失外,基本可保持鲜果的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14.
不育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会对某些昆虫的存活产生影响,为明确不育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昆虫的影响,以柑橘大实蝇蛹为靶标,以辐照剂量为100 Gy和110 Gy、剂量率为2 Gy/min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柑橘大实蝇雌虫和雄虫交配前期的死亡率较对照无显著提高;处理雌雄虫的第一死亡高峰与对照一致,均在成虫羽化后的1-3 d,雌虫的第二死亡高峰也与对照一致,但100Gy雄虫的第二死亡高峰比对照前移3 d,110 Gy雄虫的第二死亡高峰延迟时间较长(6 d)。100 Gy和110 Gy辐照雄虫的校正死亡率(24.53%和39.62%)显著高于辐照雌虫(7.63%和21.61%),两个不育剂量下雌虫存活能力较强。本文结果可为选择合适的柑橘大实蝇辐射不育剂量、确定辐射虫田间释放量和释放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观察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可划分为四个龄期,一龄幼虫具几质丁的坚硬头壳和镰刀状的颚,形态特征与行为习性与二、三、四龄幼虫完全不同。前裂长管茧蜂约需20天完成世代发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及四龄幼虫的历期依次为1.91、2.02、1.75、2.04和2.31d;蛹的历期介于8~10d,雌性个体发育时间长于雄性。前裂长管茧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3~5d羽化,雌、雄蜂在羽化后即能交配、产卵,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相似文献   

16.
来自越南的芒果感染桔小实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4月29日,越南商人运载2500kg 芒果进入我广西东兴边境贸易点进行贸易。我所驻点检疫人员在检疫时,截获寡鬃实蝇类幼虫38头。经室内饲养羽化成虫进行鉴定为桔小实蝇 Dacus dorsalis Hendel。在芒果上发现该虫属首次。该批芒果来自越南西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成虫,结果表明,处理剂量为500Gy时,当天死亡率达100%,处理剂量为350Gy时,成虫3d后全部死亡,而以300Gy剂量处理后7d,试虫死亡率亦为100%。处理后30d,200—300Gy剂量的处理未出现卵或幼虫。纵坑切梢小蠹存活和繁殖能力与辐照剂量之间符合剂量效应关系,7d理论致死剂量LD99.99为228.7Gy。  相似文献   

18.
辐照对谷物和豆类中谷斑皮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的检疫剂量应能使F1代没有繁殖能力,或阻止未成熟虫态的害虫发育为成虫.按照FAO推荐的辐照检疫研究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谷斑皮蠹不同虫态的辐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得出48 Gy的辐照可以阻止卵的孵化,60Gy辐照幼龄幼虫、100Gy辐照老龄幼虫和滞育幼虫可以阻止其发育成蛹,200Gy的辐照可以阻止蛹和成虫繁殖下一代.结果表明,蛹和成虫为较抗辐照的虫态,200Gy可以作为辐照检疫剂量.在进行了辐照谷斑皮蠹的大量验证试验,分析了200Gy辐照处理对小麦、豆类感官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后,认为200Gy可以作为谷物和豆类中谷斑皮蠹的有效检疫剂量.  相似文献   

19.
采自樟子松原木上的十二齿小蠹(Ips sexdentatus Boerner)越冬代和当年新生代成虫在人工饲料上进行短暂饲养后,分别使用9MeV高能X射线辐照处理,剂量为40、60、80、100、120、140和160Gy,辐照成虫在油松木段发育和繁殖的结果表明:40~160Gy辐照可影响成虫的发育和繁殖能力;100%阻止越冬代和当年新生代成虫繁殖产生具有危害能力幼虫的最低吸收剂量分别为80Gy和140Gy,表明当年新生代成虫的辐照耐受性更强,并可初步确定十二齿小蠹成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  相似文献   

20.
桔小实蝇复合种已记录达100种,其中近十种是国际重要的经济意义种类。桔小实蝇复合种分类鉴定复杂,其中以杨桃实蝇(B.carambolae DrewHancock)、桔小实蝇(B.dorsalis Hendel)、木瓜实蝇(B.papayae DrewHancock)、菲律宾实蝇(B.philippinensis DrewHancock)和入侵果实蝇(B.invadens Drew,TsurutaWhite)等5个重要复合种的分类鉴定争议最大。本文介绍了桔小实蝇复合种的演化历史、5个重要复合种的分类特征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生态等新证据表明,杨桃实蝇是有别于桔小实蝇的独立种,桔小实蝇、木瓜实蝇、菲律宾实蝇和入侵果实蝇等其他四种为同一生物种,菲律宾实蝇是木瓜实蝇的同物异名种,桔小实蝇是木瓜实蝇和入侵果实蝇的高级同物异名种。5个复合种分类地位的变化已得到大多数实蝇专家的普遍认同,对桔小实蝇复合种的检疫和国际贸易中的生物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