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汉中市农业生产中存在施肥措施不当,致使部分地方土壤微量元素养分供给能力失衡,限制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的提升等问题。本研究在汉中市11个县区共采集土壤样品6142个,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法统计分析了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和分布。结果表明:汉中市土壤有效锌含量主要分布在0.51~1.0 mg/kg和1.01~1.5 mg/kg这2个区间,占总量的34.80%和30.80%,而有效锌含量低于1.5 mg/kg的土壤样品占总量的78.3%,即汉中市78.3%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下,47.4%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低和很低的水平。水稻、玉米产区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1.11 mg/kg,其中水稻耕作区为1.15 mg/kg,玉米耕作区为1.07 mg/kg。水稻耕作区土壤有效锌含量高于玉米耕作区,略高于平均值。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与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都呈现负相关。综上所述,汉中市耕作土壤有效锌总体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但在部分缺锌地区,建议加强锌肥、有机肥的施用,减少土壤缺锌对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9年对取自浙江省宁波市郊14个酸性水稻土有效锌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用DTPA和0.1mol/L盐酸提取的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3.64mg/kg和2.67mg/kg,前者要比后者高。其原因是DTPA提取的有效锌包含了有机络合态锌;但两种方法测定的有效锌含量呈线性相关。(2)两种方法测定的潴育型水稻土有效锌含量均低于脱潜型水稻土,因前者有机质和黏粒含量以及灌溉水中含锌量要比后者低。(3)由于DTPA测得的有效锌含量高而临界值标准低,0.1mol/L盐酸测得的有效锌含量低而临界值标准高,同一土壤有不同的分级级别,因此对水稻土有效锌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标准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锌、铜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3a定位试验后的红壤性水稻土土样,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性水稻土锌、铜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水稻土锌、铜形态有明显的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提高土壤锌、铜储量及有效性方面有效作用;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锌、铜形态的影响不同。铜有效态和全量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主要水稻土供锌特性与施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湖北省主要类型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及模拟试验,从锌的土壤吸附、解吸、扩散及生物效应等方面研究了几种水稻土的供锌特性,阐述了土壤某些供锌特性与作物施锌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信阳土壤锌的现状及杂交水稻施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土壤类型有黄棕壤、黄褐土、潮土、水稻土等。通过土壤普查,发现全区土壤表层速效锌含量普遍偏低,土壤缺锌已成为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障碍因素。1994~1996年我们在对信阳土壤锌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杂交水稻施锌技术作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锌肥耖口基施30~45kg/hm2和蘸秧根3~9kg/hm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酸性土壤有效砷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采用0.5mol·L-1NaHCO3(pH8.5),0.5mol·L-1NaH2PO4和0.1mol·L-1HCl等3种浸提剂,对福建省酸性水稻土和酸性菜地土壤有效砷的提取效果以及相关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浸提剂所提取的土壤有效砷与作物可食用部分砷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0.5mol·L-1NaH2PO4提取的有效砷与糙米和蔬菜地上部砷含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是0.628和0.824,是三者中最佳的浸提剂。对NaH2PO4的提取条件的研究表明,在15∶1的液土比条件下以250r·min-1的速度振荡120min是最佳的酸性土壤有效砷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吸附态磷的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温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吸附态磷的释放规律。磷的等温吸附研究表明: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浙江金华市的20个代表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特征,相关系数在0.970~0.999之间;Langmuir等温方程的参数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的水稻土的参数Xm、K、MBC和X0.2值都明显高于其他发育于冲积物的水稻土;在淹水条件下,溶液中P可能较易得到土壤固相P的补偿,和旱地作物相比,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平衡磷浓度(EPC)可能远低于0.2 mg.L-1。磷的解吸研究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的磷量与土壤吸附态P总量成正比,不管是冲积型水稻土还是红壤性水稻土,这种直线关系都成立(r=0.941~0.999);在淹水条件下土壤磷的释放与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饱和度,即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能大小紧密相关。在水稻土的P肥管理实践中,维持适当水平的土壤总P量与维持适当水平的土壤有效P含量同样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依据水稻作物的需肥特点和盐碱土壤的供肥特性 ,配制和使用锌钾专用肥料 ,较一般的施肥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也拥有更高的经济价值。试验、示范表明 ,可使水稻增产 15 .4%~ 2 0 .9%,投入产出比值达 1∶ 6 .2~ 11.3,对提高缺钾少锌地区水稻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中微量元素硼、锌对水稻的增产作用,进一步完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并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特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基肥分别施加折存量为1.5kg/hm2的锌肥和折存量为1.65kg/hm2的硼肥增产效果不明显,籽粒全硼和全锌含量变化也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在柳城县进行了水稻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水稻肥料利 用率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区水稻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区氮肥、磷肥、 钾肥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区。  相似文献   

11.
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对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稻糙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共同作用对镉污染土壤中种植的水稻稻糙米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组合设计进行了土壤盆栽试验,在水旱轮作的两种土壤(稻田土和菜田土)中添加0、0.1、1.0和10.0 g/m2的腐殖酸,测定糙米中重金属镉元素以及微量营养元素铁、锌、镁和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和菜田土中分别添加10.0和1.0 g/m2腐殖酸时,糙米中镉含量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了40%和14.8%;添加腐殖酸处理的水稻,其糙米中必需元素Fe、Zn、Mg和Ca的含量均比未添加腐植酸处理的高,且差异显著;尤其是当腐殖酸添加量为1.0 g/m2时,糙米中Mg含量增加了50.42~72.60 mg/kg;另外,水旱轮作降低了糙米中的镉元素含量,也提高了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这说明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糙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酸性土壤有效汞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更好地评价酸性土壤中汞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风险,以酸性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比较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土壤有效汞的浸提剂的提取效果,筛选适合于酸性土壤的有效汞浸提剂并优化相应的提取条件,从而建立酸性土壤有效汞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在0.1 mol·L-1 HCl、1 mol·L-1 NH4OAc、0.005 mol· L-1 DTPA、0.03%TGA-1/15 mol·L-1 Na2HPO4这4种常用浸提剂中,0.03%TGA-1/15 mol·L-1 Na2HPO4是最佳的浸提剂,因为它具有最高的提取率,且其所提取的有效汞与相应稻米中Hg含量的相关性最好.0.03%TGA-1/15 mol·L-1 Na2HPO4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土液比1∶10、振荡时间120 min、振荡速度250 r·min-1,浸提出的有效汞量与油菜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相关,能较好地指示田间条件下土壤汞对作物的可给性.  相似文献   

13.
施锌量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水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水稻土为试验土壤,研究了锌对晚熟粳稻品种“农大3号”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锌水平在300mg/kg以下时,水稻株高增加2.4~6.9cm,单株分蘖数增加1.7~9.7个,叶片数增加17.6~48.3片,最多叶片数出现的时间提前约5d;施锌水平大于500mg/kg时,水稻株高降低11.2~13.4cm,分蘖数减少4.6个,叶片数减少17.6~48.3片,最多叶片数出现的时间晚约10d,产量降低4.91%~43.40%,而且穗分化推迟,使水稻的生育期延长约5d。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黄庄洼土壤缺锌原因及施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分析表明,天津市土壤全锌、阳离子代换总量和pH值是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重要元素。其中,全锌与有效锌呈正相关,pH值和阳离子代换总量与有效锌呈负相关。黄庄洼土壤富含铁氧化物,阳离子代换总量相对较高,对锌形成束缚。另外,土壤pH值偏高,降低了锌的有效性,因而土壤有效锌常常呈现亏缺状态。在该区进行的水稻补锌试验表明,补锌可显著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如何降低水稻中镉(Cd)的含量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湖南省衡阳县某地受轻度镉污染的农田上种植两季水稻(早稻、晚稻),随机采购市场上销售的阻控剂(石灰、硅肥和叶面锌肥),研究这3种类型阻控剂对水稻富集镉及稻谷中镉含量的影响,这3种类型的阻控剂的施用方式是石灰和硅肥作为基肥施于土壤,叶面锌肥通过叶面喷施。结果表明:与没有施加阻控剂相比,除石灰和晚稻锌处理之外,其他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在3种类型的阻控剂中,叶面锌肥对籽实富集镉的阻控效果最佳,分别使早稻Y俩优792和晚稻农香130降低了51.28%和50.92%,基施硅肥阻镉效果次之。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施硅肥和喷施叶面锌肥可作为当地的水稻镉污染阻控剂,但叶面锌肥与稻谷中镉的交互作用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镉提取方法预测稻米富集镉性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筛选土壤镉(Cd)有效态提取方法并建立其与稻米Cd污染之间的累积模型,采用大田协同采样方式收集了土壤-水稻140对样品,分别研究了土壤Cd总量及土壤溶液Cd含量和化学浸提(醋酸HAc、复合有机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CaCl2)、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提取的Cd含量与水稻糙米Cd含量的相关性,以评估不同提取方法预测稻米Cd累积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所在的长株潭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土壤及稻米Cd污染风险,EDTA提取Cd含量与土壤Cd总量显著正相关,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达到0.908 4,以总量预测稻米Cd污染存在37.2%~39.8%的误判率,0.01 mol·L^-1CaCl2提取的土壤Cd有效态含量存在明显的适用范围限制,在0.04~0.13 mg·kg^-1范围内,效果明显差于其他数据区域,模型决定系数R2仅为0.006。DGT技术能较好地预测稻米对Cd的吸收富集性能,且能区分土壤库供给能力差异对稻米富集Cd的影响,与传统化学浸提方法比较,DGT技术提取的土壤Cd有效态含量与稻米Cd含量具有更好的相关性(R^2=0.585 4,0.900 9),是预测稻米富集Cd较为理想的土壤有效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锌对水稻锌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水稻灌浆初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锌(1~5 g·L-1Zn SO4)对水稻(株两优189)产量、各器官镉锌含量和镉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5 g·L-1Zn SO4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叶面喷施1~5 g·L-1Zn SO4水稻各器官Cd含量降低、而Zn含量提高。糙米Cd含量降低9.0%~47.8%,Zn含量提高31.7%~55.6%。喷锌后根到第一节Cd转运系数(TF第一节/根)、旗叶向第一节Cd转运系数(TF第一节/旗叶)和穗轴到糙米Cd转运系数(TF糙米/穗轴)分别降低5.8%~43.7%、1.0%~30.3%和4.7%~26.7%。糙米Cd含量与TF第一节/根、TF糙米/穗轴和根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锌降低糙米Cd含量主要是由于抑制根Cd吸收和降低根和旗叶向第一节及穗轴向糙米的转运引起的。喷施3~5 g·L-1Zn SO4显著降低糙米Cd含量,是叶面调控稻米Cd含量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米、老白酒、土壤及肥料消解方法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最佳仪器条件的研究,确定了上述样品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实践。该方法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10 ng/mL,检出限为0.6 ng/g,各样品回收率均在75%以上。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应用于大米、老白酒、土壤及肥料中硒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