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赵晓静  李秀璋  王萍  李春杰 《草地学报》2015,23(6):1272-1277
以带Epichloë内生真菌和不带Epichloë内生真菌的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种子为试验材料,在58±1℃和100%相对湿度条件下设置0,5,10,15,20,25,30和35 min人工老化时间,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活力变化以及内生真菌对种子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胚根长和活力指数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降低;浸出液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和活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种子其老化生理反应变化明显有所减缓。研究认为,与未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种子相比,内生真菌可促进野大麦的发芽,促进芽长根长的生长,降低膜的损伤,减少浸出液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降低种子的劣变程度,延长种子贮藏时限。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对羊茅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溶液作为渗透胁迫剂,对羊茅属Festuca 4种牧草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PEG浓度(5%)促进中华羊茅F.sinensis和西北羊茅F.kryloviana胚根的生长,较高PEG浓度(10%~15%)显著抑制4种羊茅植物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提高,PEG浓度对胚芽生长的抑制效应比胚根大.各植物胚根(芽)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PEG浓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变化(P<0.05).胚根/胚芽比、发芽率、发芽势可作为羊茅属牧草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初步评定的鉴定指标.4种植物的抗旱性顺序为中华羊茅>西北羊茅>毛稃羊茅F.kirilovii和法恩苇状羊茅F.arundincea.  相似文献   

3.
不同活力种子的萌发与出苗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娟  胡小文  何学青  王彦荣 《草业科学》2011,28(6):998-1003
摘要:研究测定了老化处理后几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幼苗以及出苗期的相关指标,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除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外,老化处理显著降低其他参试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胚芽以及幼苗长度,出苗率、出苗速率;2)牧草种子的耐老化能力因种而异,休眠可显著提高种子自身的耐老化能力,如羊草;3)除羊草种子外,其他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胚芽以及幼苗长度与出苗率、出苗速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4) 相比其他萌发指标,发芽率用于种子活力批次的划分在所有物种中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旷宇  南志标  田沛 《草业学报》2016,25(2):160-168
本试验以带Epichloё内生真菌(E+)及不带内生真菌(E-)中华羊茅种子为研究材料,研究其水引发后,在NaCl胁迫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降低中华羊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干重。除对照处理外,相对于不带内生真菌的中华羊茅种子,内生真菌能显著提高不同NaCl浓度胁迫条件下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力及幼苗生长。水引发与内生真菌可产生互作,在引发时间为20 min时与内生真菌的互作效果最为明显,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中华羊茅种子各萌发指标及幼苗生长情况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对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华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干重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低温(4℃)胁迫下15种紫花苜蓿种子在萌发期的抗寒性差异并筛选抗寒品种,试验以15种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低温(4℃)胁迫处理各品种紫花苜蓿种子,并以25℃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培养第10天时,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5株苗测量胚根长和胚芽长,重复测量3次,统计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每个紫花苜蓿品种的3对指标(发芽势和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的隶属函数值,研究低温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WL168HQ、WL363HQ、巨能2和斯贝德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15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胚根长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5种紫花苜蓿萌发期的抗寒性表现为大富翁>沃苜1号>斯贝德、驯鹿>巨能2>巨能201>WL440HQ>皇冠>SR4030>要塞>佰苜202>可汗>SK3010>WL168HQ>WL363HQ。15种紫花苜蓿分为强抗寒型(大富翁)、中等抗寒型(WL440HQ、驯鹿、巨能201、巨能2、斯贝德、...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处理4种雀稗种子,以研究不同盐浓度对各种雀稗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相对胚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处理对部分雀稗种子萌发、胚芽、胚根的生长和发芽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盐处理浓度增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胚芽、胚根的生长也受到抑制,但也有例外。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雀稗种子的适应情况不同,同一雀稗种子在萌发时对不同盐浓度的适应情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处理4种雀稗种子,以研究不同盐浓度对各种雀稗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相对胚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处理对部分雀稗种子萌发、胚芽、胚根的生长和发芽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盐处理浓度增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胚芽、胚根的生长也受到抑制,但也有例外.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雀稗种子的适应情况不同,同一雀稗种子在萌发时对不同盐浓度的适应情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选用醉马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0℃、70℃、75℃高温处理5d、10d、15d、20d、25d、30d对内生真菌和宿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70℃处理15d、20d和75℃处理5d、10d能有效杀灭醉马草种子内的内生真菌,使种子带菌率从91.82%显著降低为0(P0.05),所有检测幼苗均不感染内生真菌。与对照相比,75℃处理5d的种子发芽率提高18.64%,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分别提高38%、66.71%、88.89%和18.59%(P0.05);70℃处理15d显著提高了种子活力指数(P0.05),75℃处理10d显著提高了幼苗鲜重(P0.05),而两者的发芽率、发芽势等其他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70℃处理20d在完全杀灭种子内生真菌的同时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及生物量、芽长和根长均无显著影响。故70℃高温处理20d是一种理想的构建醉马草无菌种群的组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融雪剂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早熟禾(Poa annua L.)、紫羊茅(Festuca rubra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进行胁迫处理,研究融雪剂对4种草坪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和胚芽长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融雪剂胁迫下,除紫羊茅的发芽率在融雪剂浓度为3g(L-1时呈升高趋势外,其余草坪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随融雪剂浓度的升高而下降。4种草坪植物种子的融雪剂耐受性大小为紫羊茅白三叶紫花苜蓿早熟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腺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和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var.affine C.A.mey)种子萌发耐盐性特征,用玻璃培养皿采用暗发芽的方法,在恒温25℃种子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NaCl浓度(0,50,100,150,200,250,300 mmol·L-1)胁迫下两种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日均发芽率、日相对发芽率和种子胚芽、胚根的长度。结果表明:在同等盐胁迫下,腺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宽叶独行菜种子的。在不同盐胁迫下,随NaCl浓度增大,腺独行菜种子发芽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发芽势呈持续下降趋势;宽叶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显著下降特征,且NaCl浓度达到150 mmol·L-1后,失去发芽能力;种子胚芽、胚根生长始终表现为腺独行菜优于宽叶独行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Na+浓度为10、30、90、27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下进行白羊草种子萌发试验,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白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白羊草幼苗的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变化规律,揭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不同盐碱种类、Na+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胚根长及胚芽长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随Na+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发芽时间则随Na+浓度的增加而延长。不同Na+浓度对白羊草种子的幼苗活力指数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其幼苗活力指数随N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盐碱种类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仅有显著(P<0.05)差异,而盐碱种类与Na+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无显著(P>0.05)差异。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能力会随N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要高于Na2CO3和NaHCO3胁迫时。[结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可耐受Na+浓度为1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对中性盐的耐受性要高于碱性盐,且盐碱胁迫对白羊草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对胚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NaCl、Na2SO4、NaHCO3、Na2CO3单盐溶液对长穗偃麦草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芽长和根长等指标,研究长穗偃麦草种子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用蒸馏水培养的对照相比,随着NaCl、Na2SO4、NaHCO3、Na2CO3单盐浓度的增加,长穗偃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NaCl、Na2SO4、NaHCO3、Na2CO3对胚芽长和胚根长的抑制规律一致,表现为随盐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且胚根比胚芽对盐浓度反应更敏感;但是低浓度NaHCO3对胚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种单盐对长穗偃麦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总体表现为:二价盐>一价盐。  相似文献   

13.
何龙  师尚礼  康文娟  刘旵旵  王文娟  武蓓 《草地学报》2022,30(11):2892-2898
为探寻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有效灭菌方法,试验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9’)种子为材料,设置DF(碘伏浸泡6min),DS(碘伏浸泡5min→无菌水冲洗→ST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和0.5%吐温80浸1min),SH3(3%次氯酸钠浸泡6min)和SH10(10%次氯酸钠浸泡6min)4种灭菌方法,分别以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种皮、子叶、胚、子叶+胚、子叶-胚连接处、幼苗为研究材料,以无菌水浸泡相应时间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灭菌方法对供试材料内生根瘤菌的灭菌情况以及对种子萌发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紫花苜蓿种子的子叶+胚(52.7个·粒-1)中,种皮有少量分布(16个·粒-1),而在子叶+胚组织中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子叶-胚连接处(38.33个·粒-1),其余分布数量依次为子叶(9.67个·粒-1)、胚(4.17个·粒-1);DS处理可对种子完全灭菌,且DS处理下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长与CK差异不显著。综上,子叶-胚连接处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主要存在部位,DS处理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最佳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等渗的NaCl和PEG溶液模拟盐分和水分胁迫条件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选取5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对其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5个品种受2种胁迫后,其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变化趋势相似,即NaCl能显著降低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P<0.05),PEG4000则影响不大;其胚根长度变化趋势为:受NaCl胁迫后胚根较粗短,PEG4000胁迫后细而长。对受2种胁迫影响较小的中苜三号发芽后其电导率、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发现,胁迫后电导率均增大,但受NaCl胁迫处理的差异极显著(P<0.01);游离脯氨酸积累均增高,其中PEG4000胁迫处理后,脯氨酸的积累极显著增高(P<0.01);中苜3号受等渗NaCl胁迫后,叶绿素含量最低,对照是其含量的2.3倍(P<0.01),受PEG4000处理后叶绿素含量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等渗胁迫条件下,盐胁迫比干旱胁迫对中苜三号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下5种牧草种子萌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李昀  沈禹颖 《草业科学》1997,14(2):50-53
对碱茅、黑麦草、野大麦、盐爪爪、碱蓬等5种耐盐及盐生牧草种子在浓度为0、21、66、110、155、200、267、334和445mmol/LNaCl溶液中的萌发进行了研究,分别观测盐溶液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子叶长和胚根长等萌发指标扔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5个种的发芽率均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5个咱在NaCl溶液中萌发的临界浓度分别为267、220、80、267和16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赖草种子萌发及其胚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NaCl、Na2CO2和二者混合盐溶液6个不同浓度胁迫下,对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初始萌发时间、发芽速度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情况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50 mmol/L NaCl、5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 赖草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最早,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混合盐溶液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其浓度的增大,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进程的影响为混合盐>Na2CO3>NaCl。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断加大,其影响为Na2CO3>混合盐>NaCl。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控制试验探究醉马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埋藏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醉马草出苗速率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1cm和2cm埋藏深度时出苗速率最大,同时发芽势(86.67%、72.22%)和萌发指数(1.83、1.66)均显著高于其他埋藏深度(P<0.05);醉马草种子在0~8cm埋藏深度范围内萌发率均在66.67%以上,但是出苗率在1cm和2cm埋藏深度时最高,分别为90%和88.78%,当埋藏深度≥4cm时会抑制出苗,埋藏深度9cm时不再萌发;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醉马草茎长、幼根长和幼苗总长都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总茎长在4cm埋藏深度时最长(116.71cm),幼苗总长在2cm埋藏深度时最长(192.23mm),幼根长度在1cm埋藏深度时最长(97.37mm),而根茎比则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总之,醉马草种子萌发出苗最适埋藏深度为1~2cm,当埋藏深度为9cm时种子不再萌发。  相似文献   

18.
以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花序不同部位的种子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水势(0.0,-0.2,-0.4,-0.6,-0.8 MPa)研究种子萌发期光照需求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序各部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等指标随着渗透势的降低而减小。适度的干旱胁迫促进胚根生长,然而干旱胁迫对胚芽生长则始终起到抑制作用。无芒隐子草花序各部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均需要光照条件,在黑暗环境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均显著下降,胚根长度与胚芽长度亦显著低于光照条件。用模糊数学隶属法综合评价各部位种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其抗旱性自高至低依次为:中部下部上部顶部,鞘藏小穗中种子的抗旱性远高于顶穗中的种子,在无芒隐子草的建植中应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