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炭对砂壤土节水保肥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砂壤土中施加不同含量生物炭对土壤节水保肥及提高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添加生物炭(CK),每1 kg干土加生物炭10 g(C10)、20 g(C20)、40 g(C40)和60 g(C60)。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中较高施用量的处理增幅明显。与CK相比,C60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增加560%;C60和C40的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110%和130%,速效磷含量增加410%和290%,速效钾含量增加290%和150%。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大土壤含水率呈现递增趋势,其中C60较CK提高170%。较高生物炭施用量可以有效增加番茄产量,C60和C40处理分别比CK提高98%和170%,其中C40处理的产量增幅最大。相关分析可知,水、肥因素对番茄产量影响显著,相关性超过80%,通过在砂壤土中施加生物炭可有效提高肥水利用效率,提高番茄产量。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对盐渍土理化性质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规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炭土质量分数0、0.5%、1%、2%、5%、10%)处理下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养分、结构、盐分以及紫花苜蓿产量、品质等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了生物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6.27%~246.65%和6.38%~58.51%,全磷、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变化相对较小;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低量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盐渍化土壤大于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水溶性盐总量降低了38.90%~46.17%,其中Mg~(2+)、Cl~-和SO_4~(2-)含量降幅较大;紫花苜蓿产量提高了8.19%~43.00%,品质无显著变化。整体而言,随着施炭量的增加,土壤肥力有所提高,团聚体稳定性降低,盐分含量和紫花苜蓿产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施用生物炭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了紫花苜蓿生长,生物炭用量0.5%时施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黑土中施加不同含量生物炭对大豆生长状况、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处理:不添加生物炭(CK),每1kg干土加生物炭10g(C10)、20g(C20)、30g(C30)、40g(C40)和50g(C50)。结果表明:适量生物炭可促进大豆生长并提高大豆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CK相比,C10处理苗期对株高、茎粗的增幅最大,C20处理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株高、茎粗及叶面积的增幅最大,C10、C20和30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1%、28%和11%,其中C20处理的产量增幅最大。施加生物炭处理可增大黑土pH值,并提高土壤肥力,随着生物炭含量的增大,土壤肥力有增高趋势,C50处理的有机质、碱解氮、有速磷、速效钾增幅最大,分别为42%、45%、285%和363%。综合看来,C20处理对大豆生长有利,C50对土壤肥力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在土壤中添加5种不同比例的生物炭,分别为10、30、50、70、90 t/hm~2,以不添加生物炭作为对照试验,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钾离子含量变化,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不同状态钾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杨凌地区,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结构发生变化,土壤0.5~0.25 mm、5~3 mm、7~5 mm粒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改变。生物炭提升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稳定性。但是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未见显著改变。生物炭施用量和土壤速效、有效、交换性、水溶性钾表现为指数相关关系。添加生物炭后,生菜显著增产,单棵植株重量增加了0.33~2.23 g。考虑到购买生物炭的成本,陕西杨凌地区,推荐在土壤中添加30或50 t/hm~2生物炭。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肥料对河套灌区耕层土壤肥力及含水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生物炭肥料对河套灌区耕层土壤肥力及含水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CK),分别采用与CK处理等养分(C3)、70%养分(C2)和40%养分(C1)的生物炭肥料处理,共计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有灌水的情况下,生物炭肥料对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显著。生物炭肥料的施用对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提高,而碱解氮含量随着生物炭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所下降,但未出现显著变化。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河套灌区施用生物炭肥料,能够减少肥料投入,对增加耕层土壤肥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集添加生物炭的土壤(标记为ABS)和不添加生物炭的土壤(标记为CS),获取其近红外光谱,通过预处理算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两种土壤氮含量预测模型。试验结果显示,CS和ABS分别经过Baseline和Smoothing预处理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定向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分别为0.913和0.753,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093和0.753,利用近红外光谱可对两种土壤氮含量建模预测。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光谱及建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会改变土壤成分含量,使近红外光谱和建模不同于普通土壤,而联合建模可减小差异的影响,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联合建模结果显示,经过Smoothing预处理的预测效果最好,R2为0.907,RMSEP为0.086。   相似文献   

7.
果园土壤生物覆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有机原料对果园地表进行覆盖。果园土壤生物覆盖后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最大限度地保存水分。据资料表明,400mm降水量只要不流失,全部保持在果园土壤中,基本可以满足果树生长结果的需要。同时,通过多年的生物覆盖后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集我国15个省份理化性质差异很大的耕作土壤,利用温室试验,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铬(Cr),研究Cr从土壤向植物的运移,探索影响Cr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总Cr含量、pH值和有机碳(OC)含量对小白菜吸收Cr有显著影响。小白菜Cr含量与土壤Cr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OC含量呈负相关。相比于土壤总Cr含量的单因素回归分析,将土壤总Cr含量、pH值和有机碳(OC)含量纳入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后评价Cr生物有效性时,相关性更高,决定系数由0.861提高到0.927。Cr在酸性土壤中生物富集系数(BCF)较碱性土壤中更大。利用合并CK、Cr1、Cr2处理3个处理的数据(n=45)得到Freundlich预测方程(R2=0.927,RMSE为0.12),较单独使用CK处理数据(R2=0.572,RMSE为0.25,n=15)和使用Cr1和Cr2处理结合的数据(R2=0.745,RMSE为0.17,n=30)得出的方程,能更准确地评估Cr在土壤中生物有效性,试验结果可用于预测Cr从土壤到小白菜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对设施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和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设施黄瓜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通过每hm2添加5、10、20、40、60 t不同生物炭量作为处理,研究黄瓜结果期养分和细菌群落变化规律,探讨生物炭调控二者间相互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炭添加量为5~60 t/hm2时,在黄瓜结果期可不同程度提高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和全氮质量比;在20~60 t/hm2时,可明显提高结果盛期根际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而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生物炭通过调控并提高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等细菌数量和比例,促进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比的提高;经综合比较,20 t/hm2的生物炭量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结果盛期可提高根际土壤碱解氮质量比39.86%、速效磷质量比135.95%、速效钾质量比81.35%、有机碳质量比82.89%、全氮质量比73.77%。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被称为世界农业的一次革命,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新技术。它通过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可将土壤蓄水量从占降水量的19%提高到40%,作物产量成倍增加。其核心内容是:以机械化措施为龙头,在尽可能不翻动土壤的情况下播种、施肥,尽可能多地保持茎叶残茬覆盖地表,使用化学药剂除草和防治虫害,生物、农机、农艺相配套,从而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1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主要区别:一是土壤不经翻耕;二是有大量作物残茬覆盖在土壤…  相似文献   

11.
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物质基础,不过土壤养分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成土过程、生物气候因素和施肥及农业利用方式,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其含量产生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青河县16个沙棘地块的田间采样分析,以0~10cm、10~20cm、20~30cm、30~40cm...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对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的持水能力,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微润灌累计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湿润体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能显著降低微润灌累计入渗量,抑制微润灌土壤水分的向上运移,促进微润灌土壤水分的侧向和向下运移。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后,提高了微润灌湿润土壤的含水率,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炭改良土壤后可以提高微润灌的节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物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据测定,湿玉米秸秆中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O.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为15%左右,1250公斤玉米桔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作物秸秆切碎还田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通气性提高,贮水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生物炭、水分调节措施对污染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从而为利用水分调节措施进一步提高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以施用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分调节对施用生物炭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可以降低施用生物炭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铜含量,促进可交换态重金属铜向可氧化态、可还原态铜转化;尤其是在10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供试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铜含量比对照低18.52%、可氧化态铜比对照增加17.48%、可还原态铜比对照高16.64%,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而残渣态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由此表明,利用水分调节措施可降低施用生物炭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含量,降低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旱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被称为世界农业的一次革命,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新技术:它通过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可将土壤蓄水量从占降水量的19%提高到40%,作物产量成倍增加?其核心内容是:以机械化措施为龙头,在尽可能不翻动土壤的情况下播  相似文献   

16.
在滨海盐碱化地区,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城镇化速度加快,村庄废弃宅基地越来越多,急需整理复垦为耕地。论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了村庄宅基地复垦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垦能明显降低耕作层土壤容重和增加宅基地土壤的入渗能力,特别是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明显减小,土壤饱和导水率比复垦前增大了约10倍;复垦模式I和复垦模式II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土壤肥力;复垦模式II中,种植玉米的复垦土壤盐分降低最为明显,土壤微生物含量增大程度排序为番茄玉米茄子,种植番茄和玉米的复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较多。该研究可为滨海地区的宅基地复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生物炭和氮肥互作对盐渍化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仅施用生物炭、仅施用氮肥、同时施用生物炭和氮肥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与矿质态氮量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炭可提升非盐渍化和中度渍化土壤pH值,但对重度盐渍化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施氮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非盐渍化土壤和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氨挥发总量分别相比仅施氮处理降低了18.06%和50.88%,氨挥发速率分别降低了14.57%和43.68%。【结论】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非盐渍化土壤与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8.
外源植酸酶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磷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有重要的影响,但只有在水解转化为无机磷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必须提高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植酸酶是一类特殊的酸性磷酸酶,被广泛应用于饲料中的添加剂并引入土壤,以研究其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机磷转化的影响,进而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对坡耕地土壤肥力和大豆产量的影响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东北黑土区不同坡度坡耕地土壤肥力和大豆产量影响的持续性,于2016—2018年在3种典型坡度的坡耕地上开展生物炭持续效应试验,分析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土壤养分指标、大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影响的持续性,并采用改进的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对大豆产量进行预测,进而确定生物炭一次性施入后的增产作用年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使土壤团聚体直径d 0. 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明显减少、d 0. 25 mm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施用生物炭使大于0. 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R0. 25、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加,使土壤不稳定团LT粒指数E_(LT)减小,即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该稳定性增强幅度随坡度增大、施炭后时间延长而减小;施加生物炭使土壤pH值、铵态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这4个指标显著增加(P 0. 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17. 88%、27. 23%、20. 31%、17. 51%,施炭后土壤养分等级有所上升,土壤肥力增强,增强效果与施炭后年限呈负相关,但生物炭对有效磷含量并无明显影响;施加生物炭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产量均显著提高(P 0. 05),增产率高达26. 29%,并且坡度越大、施炭年限越长,各指标增加幅度越小,各因素对大豆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施炭与否、坡度、施炭后年限;改进的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精度较高,预测单次施用生物炭后大豆增产有效时间为5~6年。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生物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配施沼液对淋溶状态下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生物炭添加量、淋溶强度、沼液施加量对土壤养分淋失及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淋失主要集中在前8次,后期淋失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并趋于稳定。各因素对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淋失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淋溶强度、生物炭添加量、沼液施加量,而对硝态氮淋失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炭添加量、沼液施加量、淋溶强度。添加生物炭能明显减少养分淋失,且添加生物炭的0~20cm深度土壤的养分明显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的20~40cm土壤,各因素对氨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含量影响差异显著,而对速效磷的影响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