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聚乙二醇(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彩色和常规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以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了在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对照处理下(不含PEG-8000)培养50 d后组培苗生长生理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PEG浓度下,马铃薯茎叶中色素含量变化复杂,彩色马铃薯品种色素相关指标较常规品种对干旱更敏感。叶绿素a较叶绿素b对干旱的反应更为敏感,类胡萝卜素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较叶绿素更敏感。叶绿素b/a值较其他指标在干旱胁迫下更稳定。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彩色马铃薯较常规马铃薯增幅更大,因此在进行抗旱评价时不宜单采用色素指标。干旱影响导致的色素变化由强到弱为‘D613’>‘东农303’>‘200902’>‘渭薯1号’>‘春薯2号’>‘青薯9号’。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冬马铃薯栽培。为探明干旱胁迫对冬播马铃薯现蕾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对马铃薯品种抗旱性进行鉴定,试验以云南省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合作88’、‘丽薯6号’、‘宣薯2号’和‘会-2’)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及对照(正常供水CK)条件下测定马铃薯各品种现蕾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对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幅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较对照增加。除脯氨酸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外,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4个马铃薯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是:‘会-2’‘宣薯2号’‘合作88’‘丽薯6号’。干旱胁迫下4个马铃薯品种的生理响应存在差异,即品种抗旱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隶属函数法评价马铃薯组培苗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马铃薯组培苗抗旱性评价体系,以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了在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对照处理下(不含PEG-8000)培养50 d后组培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PEG浓度,随着胁迫处理PEG浓度的增加,所有材料的组培苗表现出受干旱胁迫越严重的现象,生长指标下降,干物质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升高。不同品种(系)对干旱的反应不同,当固体培养基中PEG浓度为5%时,供试品种(系)间的差异最大。单采用某一胁迫强度下的生理指标数据不能准确评价植物的抗旱性。以生长指标和丙二醛含量在不同浓度PEG下的变异系数为抗旱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6个品种(系)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为:‘渭薯1号’>‘青薯9号’>‘春薯2号’>‘东农303’>‘200902’>‘D613’。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择内蒙古推广种植的10个马铃薯品种,采用防雨棚盆栽设计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测定产量和植株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根系的α-萘胺氧化力3项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品种处理的变化程度,并结合产量测定的抗旱系数,分析品种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蒙薯13’、‘蒙薯12’和‘蒙薯19’抗旱性最强,‘费乌瑞它’、‘蒙薯21’、‘蒙薯10’和‘大西洋’抗旱性中等,‘蒙薯14’、‘蒙薯20’和‘内薯7号’抗旱性最弱。水分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表现升高趋势,根系的α-萘胺氧化力表现降低趋势,且这3项指标与抗旱系数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均可作为马铃薯抗旱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马铃薯抗旱品种‘克新1号’在干旱胁迫下光响应曲线的变化,在光合作用方面探讨‘克新1号’的抗旱机理。试验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品种‘克新1号’和‘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两个品种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下各光和参数-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两个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大幅度降低,但‘克新1号’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大西洋’,在中强光下,‘克新1号’叶片的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高于‘大西洋’。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水分十分敏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对农业的危害不断增加。为了丰富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抗旱新品种,以18个马铃薯品种作为供试材料,测定干旱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对单株结薯数、平均薯重、大中薯数等10个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1.293%。根据综合得分值,‘中薯31号’‘华颂7号’和‘华颂56’为相对抗旱的马铃薯品种。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8个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值0.66为基准,将18个马铃薯品种分为4类:‘中薯9号’‘中薯28号’‘中薯31号’‘内农薯2号’‘大西洋’‘中薯18号’和‘中薯668号’为一类;‘中薯27号’‘中薯19号’‘V7’‘华颂56’‘希森6号’‘华颂58’‘内农薯1号’和‘华颂34’为一类;‘华颂7号’和‘Innovator’为一类;‘冀张薯12号’单独归为一类。此研究结果为今后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抗旱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8,(2):74-80
以云南省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会-2’、‘宣薯2号’、‘丽薯6号’及‘合作8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冬种的方式,研究干旱胁迫与复水对冬种马铃薯苗期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4个马铃薯品种的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胞间CO2浓度(Internal CO2 concentration,Ci)、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sis rate,Pn)均较对照低,但气孔限制值(Stomatal limitation,Ls)、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nstant water use efficiency,WUE)增加;复水后,植株产生补偿生长效应,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较干旱处理增加,但均未高于对照,胞间CO2浓度、气孔限制值与干旱处理数值几乎一致,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综合各光合指标表明,干旱胁迫下,供试的4个马铃薯品种光合响应有差异,‘会-2’可维持较好的光合效率,‘宣薯2号’次之,‘丽薯6号’及‘合作88’光合效率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应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需求的高产多抗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以定西市主栽品种‘新大坪’、‘陇薯6号’为对照,对10个引进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综合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和营养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陇薯10号’3个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55774,46904和45982 kg/hm^2,较‘新大坪’分别增产21280,12410和11488 kg/hm^2,增产率分别为61.7%,36.0%和33.3%;较‘陇薯6号’分别增产21042,12172和11250 kg/hm^2,增产率分别为60.6%,35.0%和32.4%。这3个品种抗旱抗病性强,商品性、营养品质较好,符合马铃薯主粮化品种要求,具有良好的主粮化开发前景,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丰产性和商品性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于张掖市种植的优质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104~141 d,均在当地无霜期之内,能够正常收获。‘青薯9号’和‘青薯2号’产量表现较好,块茎产量分别较‘大西洋’(CK)增产57.2%和38.8%;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 091 kg/hm2和1 615 kg/hm2。经试验初步筛选出‘青薯9号’和‘青薯2号’可作为该地区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掖市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丰产性和商品性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于张掖市种植的优质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104-141 d,均在当地无霜期之内,能够正常收获。‘青薯9号’和‘青薯2号’产量表现较好,块茎产量分别较‘大西洋’(CK)增产57.2%和38.8%;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091 kg/hm2和1615 kg/hm2。经试验初步筛选出‘青薯9号’和‘青薯2号’可作为该地区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的晚疫病抗性,利用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优势生理小种(1.2.3.4.6.7.9.10.11)和超级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对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0个品种中,没有对2个供试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的品种;对优势生理小种,‘云薯304’、‘云薯401’、‘镇薯1号’和‘紫云1号’4个品种表现抗病,‘合作88’和‘云薯505’表现中抗;对超级生理小种,仅‘云薯304’和‘云薯401’分别表现抗病和中抗。云南省种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中‘会-2’、‘丽薯6号’、‘宣薯2号’和‘青薯9号’对优势小种均已丧失抗性,‘合作88’仅表现中抗。生产上迫切需要晚疫病抗性强且抗性持久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减少晚疫病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西吉县引进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与主栽品种‘青薯168’、‘庄薯3号’和‘陇薯3号’做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生育期最长为128 d,比‘青薯168’延长5 d成熟,且生育前期生长弱,但中后期生长势强,结薯较晚,在盛花期才开始结薯。所以在栽培技术中‘青薯9号’要尽量早播种、可以比其他品种适当迟一点追肥培土以便提高肥料利用率、延长中后期生长时间才能多结薯、长大薯,增加商品薯率,提高产量;‘青薯9号’外观品质好,深红皮黄肉、芽眼少而浅、口感好,淀粉含量较高(19.76%),既可作为鲜薯外销品种种植,又可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种植;‘青薯9号’商品薯率最高达96%、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2 888 kg/667m2,比‘青薯168’增产38.2%。因此,可以引进‘青薯9号’新品种,在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不断推进,筛选适宜旱作雨养农业区种植的马铃薯主粮化需求的新品种(系),并探索其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个马铃薯主粮化品种‘陇薯7号’、‘陇薯9号’原种为材料,以露地种植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黑膜、大垄、氮肥减施10%、氮肥减施20%对马铃薯植株叶片生理参数、田间枯萎病发病率、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氮肥减量10%处理对‘陇薯9号’与对照处理相比,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差异显著。栽培措施显著影响2个马铃薯品种田间枯萎病发病率。在高寒阴湿旱作区,与露地种植、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采用黑膜覆盖、氮肥减施处理(最高可减施20%)与黑膜覆盖、大垄双行栽培有利于实现马铃薯主粮化品种‘陇薯7号’、‘陇薯9号’绿色栽培与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标志着马铃薯已经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研究不同功能的马铃薯对于马铃薯产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总锌和有机锌在两个富锌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陇薯14号’和普通品种‘青薯9号’不同部位的分布和熟化方式对总锌含量的影响。在3种供试马铃薯品种中,‘陇薯7号’内髓部和外髓部作为主要可食部分总锌含量最高,达18.7μg/g DW,比‘青薯9号’高20.4%;其内髓部有机锌含量达10.7μg/g DW,比‘青薯9号’和‘陇薯14号’分别高4.8%和57.8%。5种熟化方式中,烤制对富锌马铃薯可食部位的锌含量影响最小,蒸制、水煮、煎制、油炸均使3个马铃薯品种可食部位锌含量大幅损失,损失量排序为水煮>蒸制>煎制>油炸。研究结果表明,‘陇薯7号’内髓部总锌含量以及有机锌含量丰富,可用作富锌马铃薯产品生产的原料,在对富锌马铃薯的加工过程中为降低锌含量的损失应尽可能选择烤制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叶面喷施海藻提取物对干旱胁迫下甘蔗叶片生理参数及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以‘YT159’和‘ROC22’两个品种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设置正常灌溉组(C)和干旱胁迫组(D),分别通过喷施不同用量(SE1、SE2)海藻提取物,测量分析植株形态指标株高、茎径、植株鲜重以及叶片生理参数,包括水分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正常灌溉组喷施海藻提取物的处理(C+SE1、C+SE2)甘蔗叶片生理参数以及形态指标与不施用海藻提取物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组喷施海藻提取物(D+SE1、D+SE2)与不喷施海藻提取物的C相比,叶片脱水速率、电导率、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相对含水量、植株鲜重显著增加,同时抗旱系数显著提高,2个品种中‘YT159’提高幅度较大,‘ROC22’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因此,叶面喷施海藻提取物能显著改善干旱胁迫下甘蔗叶片生理参数和植株形态指标,提高植株鲜重,从而缓解干旱胁迫对甘蔗造成的伤害,提高甘蔗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旱作农业的特殊条件,开展了旱地马铃薯品种不同栽培模式品种适应性研究,试验以不同覆膜方式、不同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含水量、产量和产值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生产适宜选用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从产量和产值考虑,以全膜ב冀张薯8号’为主,全膜ב青薯9号’或半膜ב青薯9号’次之。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筛选出抗旱性强的马铃薯材料,在常规灌溉与干旱胁迫下,对20份参试马铃薯材料的单株产量、株高、SPAD值、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离体叶片电导率和离体叶片失水力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抗旱能力的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及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马铃薯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各指标间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258~-0.958。主成分分析表明,两个主成分因子可涵盖20份马铃薯材料6个指标84.709%的数据信息。根据抗旱性度量值做聚类分析,当λ=10时,把20份马铃薯材料分为3个类群(抗旱性较强、抗旱性中等和抗旱性较弱材料),抗旱性较强的材料包括‘GMY129’‘GMY041’‘GMY155’‘GMY141’‘GMY139’‘GMY151’和‘GMY114’。该研究为马铃薯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为对照,评价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陇薯6号’和‘青薯9号’田间生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分别为7个和8个,芽眼浅,抗病性强,产量表现好,商品率高,较对照增产分别为22.99%和9.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在种植当家品种‘新大坪’的同时,扩大推广‘陇薯6号’和‘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陇中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为对照,评价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陇薯6号’和‘青薯9号’田间生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分别为7个和8个,芽眼浅,抗病性强,产量表现好,商品率高,较对照增产分别为22.99%和9.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在种植当家品种‘新大坪’的同时,扩大推广‘陇薯6号’和‘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22,(1):45-54
为探明除草剂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选用甘肃省目前主要种植的13个马铃薯品种,系统研究3种茎叶喷雾除草剂砜嘧磺隆、嗪草酮和灭草松以及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甲戊灵、利谷隆和精异丙甲草胺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砜嘧磺隆WG 2 g/667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苗期茎叶喷雾对‘青薯9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3个马铃薯品种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黑金刚’‘LK99’‘荷兰15号’‘冀张薯8号’‘丽薯6号’‘新大坪’和‘陇薯10号’10个品种有严重药害(4级药害)。70%嗪草酮WP 56 g/667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苗期茎叶喷雾对‘青薯9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3个马铃薯品种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黑金刚’‘LK99’‘荷兰15号’‘冀张薯8号’‘丽薯6号’‘新大坪’和‘陇薯10号’10个品种有严重药害(4级药害)。70%嗪草酮WP 56 g/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陇薯7号’‘黑金刚’和‘新大坪’3个品种具药害或毁灭性药害(3级或5级药害),对‘费乌瑞它’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丽薯6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LK99’‘陇薯6号’‘陇薯10号’‘荷兰15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9个品种安全(1级药害)。480 g/L灭草松AS 120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陇薯7号’‘黑金刚’和‘新大坪’3个品种具药害或毁灭性药害(3级或5级药害),对‘费乌瑞它’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丽薯6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LK99’‘陇薯6号’‘陇薯10号’‘荷兰15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9个品种安全(1级药害)。480 g/L灭草松AS 120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1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很安全或安全(0级或1级药害)。330 g/L二甲戊灵EC 99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1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很安全或安全(0级或1级药害)。330 g/L二甲戊灵EC 99 mL/667m2、50%利谷隆WP175 g/667m2、50%利谷隆WP175 g/667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92 mL/667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92 mL/667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对13个品种均很安全(0级药害)。研究结果对指导马铃薯田除草剂科学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