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为对照,评价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陇薯6号’和‘青薯9号’田间生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分别为7个和8个,芽眼浅,抗病性强,产量表现好,商品率高,较对照增产分别为22.99%和9.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在种植当家品种‘新大坪’的同时,扩大推广‘陇薯6号’和‘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
陇中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为对照,评价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陇薯6号’和‘青薯9号’田间生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分别为7个和8个,芽眼浅,抗病性强,产量表现好,商品率高,较对照增产分别为22.99%和9.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在种植当家品种‘新大坪’的同时,扩大推广‘陇薯6号’和‘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7,(5):283-289
为研究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尿素(N 46%)为氮源,分别设置0,45,90,135和180 kg/hm25个氮素施用处理,利用方差分析及GGE双标图分析了产量与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有一定影响,当氮肥施用量为T2(N 90 kg/hm2)时,在2014~2015年试验马铃薯的产量以及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量,商品薯率表现最好。其中产量,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量,商品薯率相比对照CK分别增加67%、30%、63%、30%;而氮肥施用量为T4(N 180 kg/hm2)时,尽管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而且株高较T2处理增加4%,但是相比T2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下降18%,商品薯率降低12%;产量、单株薯块重量对各试验处理差异的区分力和对目标农艺性状的代表性较好。因此,试验结果表明,精准合理的施用氮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方差分析与GGE双标图结合能够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加客观、有效地分析肥料施用量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脱毒试管薯打破休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 3个优良品种为不同基因型材料 ,采用 7个处理 3次重复试验设计 ,进行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脱毒试管薯打破休眠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处理内不同基因型试管薯的发芽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处理打破休眠的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 7个处理中 ,以GA3 浸泡 30min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高山、二高山区中晚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在湖北省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优良品种是保证其产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为筛选出适合湖北高山、二高山地区种植的中晚熟、高产、优质新品种,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试验以‘鄂马铃薯5号’为对照,研究8个无性系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农艺性状与产量、比重以及商品薯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与生育期、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比重和商品薯率的构成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单薯重、单株块茎数和单薯重;无性系‘HB1105-1’和‘HB1125-1’产量分别为2 034,1 900 kg/667m~2,较对照‘鄂马铃薯5’号分别增产17.6%,9.8%,建议在700 m以上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会宁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我们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熟性、产量和抗病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达极显著,特别是庄薯3号、河薯3号、陇薯6号的产量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品种青薯168,且在薯型、商品薯率、抗病性等方面优于对照,可做为会宁半干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质量和水平,为马铃薯种薯扩繁和商品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8个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原种和常规种3个级别种薯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种薯对马铃薯生育期、卷叶病病情指数、单株大薯重量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以原种做种薯马铃薯生育期最长、产量最高。单株大薯重量为原种常规种原原种。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施用磷肥和采用整薯播种都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本试验选用同等大小的马铃薯品种‘夏波蒂’脱毒二级原种小整薯和切块作为种薯播种,研究在不同施磷条件下马铃薯产量情况。结果发现,高磷整薯的平均单株结薯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0 g以上块茎高磷整薯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低磷整薯的产量则显著低于低磷切块。  相似文献   

9.
在马铃薯微型薯诱导实验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考察它对结薯的影响,实验证明赤霉素能显著降低微型薯的产量。通过对微型薯α-淀粉酶活性分析表明:赤霉素能显著提高α-淀粉酶活性。微型薯的产量与α-淀粉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的关系,赤霉素的浓度与α-淀粉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晋西南山区川水地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晋西南山区川水地覆膜种植的马铃薯主栽品种费乌瑞它进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每公顷密度在53 892~89 820株范围内,其单株商品薯数、单株薯重、单株商品薯重、小区产量、小区商品薯产量存在显著与极显著差异;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差异;小区产量以每公顷76 989株最高,小区商品薯产量以每公顷67 365株最高,而在生产实际中,追求更多的是商品薯产量,所以,该区域的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覆膜种植以每公顷67 365株的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11.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生长及微型薯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培法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是一项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甘肃省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生产中存在品种数量较少、多样性程度较低的问题,阻碍当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筛选出适宜雾培法生产微型薯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选用4个马铃薯品种,以当地雾培主栽品种‘庄薯3号’为对照,采用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及微型薯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株高、茎粗、根长、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匍匐茎数量和微型薯产量方面存在差异。从单株结薯数来看,‘庄薯3号’(CK)微型薯产量最高,‘庄薯4号’和‘天薯11号’次之,‘陇薯10号’和‘冀张薯8号’产量最低。通过比较研究,‘庄薯4号’和‘天薯11号’品种生长性状好、微型薯产量高,适合雾培繁育微型薯。  相似文献   

12.
基施有机肥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及二次结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马铃薯‘早大白’为供试品种,在防虫温室内进行了有机肥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二次结薯影响的试验,旨在探索提高微型薯产量及试管苗利用率的途径。试管苗移栽70 d后收获微型薯并尽量保护好根系,继续使其结薯,进行多次收获。结果表明:多次收获微型薯的产量远高于一次性收获的微型薯产量,因此二次结薯可大大提高试管苗的生产效率。全部追施处理二次结薯单株结薯2.3粒,而基施有机肥33 kg/667 m2条件下单株结薯3.8粒,因此基施有机肥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种种植密度、4种施肥量,比较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马铃薯单株性状、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以667m2施基肥尿素20.67kg、二铵17.36kg、硫酸钾30.62kg、追尿素9.95kg时,植株长势最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均以该处理效应最佳;在该施肥量水平下,每667m2种植密度为5000株时产量最高,达3526.1kg,而每667m2种植密度为4000株时形成的商品薯率最高,为84.3%。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种植,比较了马铃薯二倍体与四倍体的长势、叶色、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芽眼深浅、单株产量、单株块茎数、平均块茎重等植物学和农艺性状,并对二倍体马铃薯的花粉育性以及2n花粉的频率进行了鉴定。根据单株产量、块茎数、薯形、2n花粉频率等综合性状,筛选出DY14-4-25、DY4-30以及Q49-1-9,为进一步开展马铃薯分解育种工作打下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旱作区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天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有较大的种植面积,而优良品种是保证其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为了筛选适宜天水旱作区种植的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试验引进11个马铃薯品种,以‘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晋薯16号’和‘陇薯13号’产量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32%以上,且产量差异极显著,综合农艺性状好,建议在天水旱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992—2003年12a间,对2个木薯品种(华南205和华南124),进行氮、磷、钾和火烧土等4种肥料各4个不同施肥水平组成共16个施肥配方的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木薯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质量分数与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株高、茎径及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与株高、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列出它们的相关回归方程。推荐木薯最佳N,P2O5,K2O的施肥质量配比为2~4:1:2~4,其中,N,P2O5,K2O的施肥质量配比在连作初期以2:1:2为佳,而连作后期则以逐渐过度为4:1:4为佳。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马铃薯幼芽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Headford(1962和1978)指出,某些品种每个块茎幼芽的总长,与从打破休眠至播种期间块茎所经受的温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O'Brieu和Allen(1978)以及Wurr(1978)都发现,早熟种和主栽种的产量都与种薯发芽期间所累积的日度有关。这表明测定贮藏期间累计的温度可作为商用薯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白糖浓度与马铃薯试管苗长势及试管薯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健壮的试管苗及高质量的试管薯,采用两个品种(早大白和克新13号),通过设定不同的白糖浓度,调查试管苗长势、试管薯均粒重、每瓶粒数,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白糖浓度与马铃薯试管苗长势及试管薯均粒重之间显著正相关。若要生产健壮的试管苗和较大的试管薯,可以通过提高白糖浓度来实现,本研究中较适合的白糖浓度为5%~6%。试管苗长势与试管薯均粒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健壮试管苗是生产较大试管薯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马铃薯》2015,(3):129-132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新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会宁半干旱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薯‘青薯168’、‘庄薯3号’和‘黑蛋’产量较当地大面积种植常规品种‘青薯168’(CK)增产32.19%以上,产量差异极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做为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7个优良马铃薯品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组合,分析了群体主要性状与生产力的遗传相关及其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群体平均单株结薯数、平均块茎重、商品薯数量和产量及小薯数量和产量与群体产量的遗传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平均块茎重、商品薯数量和产量是筛选商品价值较高的优良群体的重要相关性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平均单株结薯数、平均决茎重、商品薯产量、小薯产量和数量几个性状上对模型Ⅰ差异显著,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显著差异.特殊配合力方差为总方差的61.47%~147.52%,表明该群体的生产力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控制.相对配合力总效应值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_(3.4)=0.99).综合评定亲本801-5,Katahdin和Baraka在马铃薯群体和品种选育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