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不同外源性试剂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成果,综述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4-表芸苔素内酯、腐植酸、褪黑素等外源性试剂,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黄瓜种子萌发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麦种子吸胀萌发过程的核磁共振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核磁共振成像和T2弛豫检测相结合,对处于萌发过程的小麦种子进行了连续72 h检测。小麦种子核磁成像显示,吸胀阶段(0~6 h)种子皮层、胚和珠心突起的水分含量明显增加;萌动阶段(6~22 h)珠心突起的水分向胚乳扩散;萌发阶段(22~72 h),胚根和胚芽鞘陆续长出,吸水率增大,胚乳含水量升高并逐渐活化。T2弛豫检测显示,小麦种子吸水率存在快速吸水、平稳吸水及振荡吸水3个阶段,与成像显示的萌发3阶段相对应,体现了种子萌发对水分需求的动态过程。核磁共振技术能够直观且连续地反映小麦种子内部水分的变化和分布,为科学揭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合理调控萌发过程土壤水分状况提供了新的试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波斯菊种子为试材,研究了种子萌发期对Na2CO3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低浓度(≤5 mmol/L)Na2CO3盐溶液对种子的伤害程度较小,而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波斯菊种子受盐害程度加重;波斯菊种子在萌发期的耐盐适宜浓度、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9.57,15.71,26.06 mmol/L。  相似文献   

4.
二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2二氯苯、1、3二氯苯和1、4二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二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1、2二氯苯和1、3二氯苯浓度为200 m 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浓度二氯苯胁迫使小麦POD、M DA含量增加,小麦受害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5.
针对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收获方式不适用于牧草种子的收获,同时由于豆科牧草种子和禾本科牧草种子的物理特性不同,我国现有的自走式牧草种子专用收获装备主要适用于收获豆科牧草种子,对于禾本科牧草种子收获质量较差、损失率较高等问题,在9ZZ-2.4型自走式牧草种子收获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可与豆科采集台互换的禾本科牧草种子采集装置,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各项技术参数与原有收获机匹配良好,具有广泛转化和示范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和混合盐(NaCl和NANO3)溶液(5、10、15、20、25、30和35g/L)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复蒸馏水后的恢复萌发率。结果表明:单盐和混合盐处理后的沙冬青种子萌发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沙冬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根鲜重和干重以及根冠比(R/T)均呈下降趋势,并且高浓度(≥10g/L)的盐溶液推迟了种子初始萌发时间;沙冬青种子初始萌发时间、休眠率和死亡率与两种盐浓度均呈极显著二次抛物线正相关关系(P0.001);在0~10g/L盐溶液范围内,两种盐溶液均对沙冬青种子萌发起着轻微的促进作用,而盐浓度高于10g/L时,种子萌发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盐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严重,综合比较可知单盐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高于混合盐溶液。解除胁迫条件,未萌发的沙冬青种子复蒸馏水后恢复萌发率均达到37.6%以上,而高浓度(35g/L)的两种盐处理下的种子恢复萌发率极低,表明一定范围的盐胁迫下沙冬青种子仍具有较高的萌发潜力,但盐浓度过高导致种子失活,并且种子萌发恢复率与处理盐浓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P0.001)。  相似文献   

7.
氯苯、硝基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氯苯、硝基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苯和硝基苯均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氯苯和硝基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小麦对硝基苯和氯苯的胁迫敏感性为根>苗,当硝基苯浓度在50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发芽停止。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浓度为10mg/L硝基苯和氯苯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时所对应的硝基苯和氯苯浓度分别为25mg/L和50mg/L;丙二醛含量达到最高时所对应的硝基苯和氯苯浓度均为25mg/L。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NaCl为胁迫因子,设置0、2、4、6、8、12、16、20、24、30、36g/L等11个盐质量浓度,对梭梭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分析相对发芽率、幼芽及幼根长、幼苗鲜质量和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研究NaCl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质量浓度低于8g/L时,梭梭种子相对发芽率均在90...  相似文献   

9.
检测月见草种子大小指数、千粒重、种子萌发初期的生化组分含量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种子解剖结构。通过检测月见草种子的形态指标、生化组分、酶活性变化及种子解剖结构,研究月见草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化学变化及种子解剖结构,对月见草种子的种质资源保护及种植提供理论研究,对月见草这种营养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硝基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硝基氯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硝基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2,4-二硝基氯苯浓度为2.0 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硝基氯苯胁迫促使小麦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增加,在小麦幼苗受到轻微胁迫时,POD活性会有所提高,增加作物对胁迫的抗性作用;在低浓度下,硝基氯苯对小麦幼苗的伤害还突出地表现为丙二醛(MDA)的高度累积,其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生长初期。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为材料,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一定浓度的Ce(NH4)2(NO3)6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发现当用浓度为0.8%NaCl溶液对小麦种子进行盐胁迫时,溶液中含10mg/L的Ce(NH4)2(NO3)6能够降低盐胁迫下的小麦种子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说明稀土元素铈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盐胁迫对小麦种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高压静电场处理干湿黄瓜种子的生物效应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静电场对同一植物不同状态下产生的生物效应有所不同。采用强度为20kV/cm、时间为20s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干、湿两种状态的黄瓜种子。结果表明:在静电场(20kV/cm,20s)处理后,干、湿两种黄瓜种子在萌发期各项生理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而且高压静电处理吸胀种子比处理干种子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探索高压脉冲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优化电场作用参数,在提高杂粮品质及产量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的场强、时间和脉冲个数对晋杂D104高粱品种的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研究了高粱种子萌发期间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以及种子活力指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运用综合平衡法对各个生理指标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获得高压脉冲电场促进高粱种子萌发的优化工作参数,分析数据并探讨变化机制,选取最佳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翅果油树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由于翅果油树种子的发芽率较低,翅果油树的这些价值并未被充分开发。本试验尝试对翅果油树种子进行不同层积处理,并测量不同层积处理条件下,翅果油树种子萌发过程中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翅果油树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三类抗氧化保护酶活性,以及异柠檬酸裂解酶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土壤深度为30 cm的位置,翅果油树种子萌发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最高。这些结果为解决翅果油树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盐分胁迫对油菜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盐胁迫下油菜光合作用、碳酸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碳酸酐酶活性下降,油菜的光合速率降低,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盐胁迫抑制了碳酸酐酶的活性,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植物的光合机构,气孔关闭,碳酸酐酶对光合作用的调控作用使得碳酸酐酶活性降低的同时光合速率也下降;盐胁迫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NaCl能增强叶绿素酶活性,促进叶绿素分解。  相似文献   

16.
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氧与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萌发的主要过程是胚恢复生长和形成一株独立生活的幼苗。所有有生命力的种子,当它已经完成后熟、脱离休眠状态之后,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都能开始它的萌发过程,继之以营养生长。植物的生理活动与环境条件的依存关系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看得特别清楚。只在具备适宜的条件时,种子才能开始其活跃的生命活动。种子萌发的条件有4个:水分、温度、氧和光。本文中重点讲述氧和光的作用。1氧的作用不同类型种子萌发对氧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少数种子(例如水稻种子)能在水下发芽,而小麦和许多作物种子当半浸没水中时不发芽,就是能忍耐长期浸水的沼泽树木…  相似文献   

17.
在查阅国内影响黄瓜种子萌发因素的文献基础上,综述近几年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介绍浸种、种衣剂、光质、增氧灌溉、温度、重金属等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黄瓜种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与温度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前言。种子是作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对其萌发过程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种子萌发的主要过程是胚恢复生长和形成一株独立生活的幼苗。所有有生命力的种子,当它已经完成后熟、脱离休眠状态之后,在适宜的条件下,都能开始它的萌发过程。继之以营养生长。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很多,但主要有4种,即水分、温度、氧和光。笔者在此主要探讨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和温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水培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再生水对油菜、大白菜和萝卜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对萝卜种子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油菜种子无显著影响,而大白菜种子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再生水对各物种幼苗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根系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再生水灌溉可激活油菜和萝卜体内抗氧化因子,提高了油菜和萝卜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对油菜和萝卜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生水灌溉大白菜叶片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OD酶活力显著降低,指示大白菜受到一定程度的生理胁迫。各作物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外源性试剂对大豆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和研究,探讨大蒜鳞茎浸提液、丁香酸、阿魏酸、中药材浸出液等外源性试剂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大豆种子萌发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