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欢  杨正勇  赵琼 《南方农机》2022,(8):153-155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施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要素.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农情,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熟练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等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项目小组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乡村工匠培养对策,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亟需人才的有效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加强...  相似文献   

2.
卢静  史志刚 《南方农机》2023,(21):132-135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重要使命。为了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有必要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以探索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研究小组从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出发,分别论述了高职院校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然后,从院校层面、乡村层面、政策层面三个角度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统筹机制不健全、乡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政府政策保障缺少协同联动等。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谋划布局,拓展路径,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文化服务、强化协同治理等方式,真正为乡村人才、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3.
黎缘  宋建群 《南方农机》2023,(7):108-1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该以基层农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课题组结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对高职院校在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高职院校面向基层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为提升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结果表明,该人才培养策略突破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瓶颈,有利于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卓越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4.
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双高”计划建设的政策环境下,肩负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在分析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凝聚共识、精准定位、育训结合、拓展办学空间,构建科研及服务平台,形成服务模式,打造多元融合“双师”队伍、完善校内长效保障机制,探索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若要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新型乡村治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分析了农村农产品电商的涵义及现状,研究了高职院校培养农产品电商人才模式,阐述了高职院校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认为只有强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弥补农村人才供给短板,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6.
王文明 《南方农机》2024,(6):102-105
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乡村振兴工作起着引领作用。基于此,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深入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发挥职业院校技术支撑作用、推动产学研融合、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与文化引领作用等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方法,并介绍了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际案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在乡村振兴、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党建工作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尝试充分彰显了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可为其他院校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效参考。高职院校通过合理设置专业、明确目标、选择有效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有助于提升育人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人才,促进乡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莉 《南方农机》2023,(21):101-104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推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职业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作用,笔者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党总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了该基层党组织党建赋能区域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成效,并探讨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研究发现,该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微学习”武装师生,“微宣讲”引导群众,“微培训”强化服务,“微公益”汇聚爱心,“微创业”夯实基础,通过“党建+五微一体”的工作机制赋能区域乡村振兴。当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实践育人成效显著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该明确党建引领目标,增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切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现代农业实现的关键,培养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乡村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意义,研究了我国涉农高职院校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人才供需不契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乡村发展需要、学生服务乡村意识淡薄、师生服务乡村生产实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重构课程体系、增强农类办学活力、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助推高校改革与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9.
王文明 《南方农机》2024,(7):88-90+110
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涉农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进行介绍。然后指出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学生农村就业率偏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涉农高职院校资金拨款较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乡村振兴实际环节脱钩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政府引导,统筹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优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合适的农业技术人才;加强与乡镇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创建高质量师资团队,优化专业设置。为涉农高职院校如何高效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南方农机》2024,(2):119-122
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农业技能人才的任务。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属性,不仅是培养知农爱农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涉农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以农业特色劳动教育内容为引领、以系统化课程体系为支撑的涉农专业特色劳动教育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强农兴农本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能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扩招是实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助力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课题组结合广东省高职扩招的具体政策,指出涉农专业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学生管理服务工作难、教育教学工作新、保障高质量就业要求高等主要难题,进而对高职院校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信息化混合式教学,多模式、多类型开发课程体系;强化技能实践,聘请企业实战教师,组织开展“1+X”证书培训;建立完全学分制,实现校内、校外学习贯通;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多元考核方式;发挥行业办学自身优势,深入开展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魏彦梅  丁燕  肖敏  贾建英  赵仁娜 《南方农机》2023,(24):113-115+130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实施力量,具有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重要作用。基于此,课题组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位;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包括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引进和留住难度大、培训资源不足、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等;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人才引进和留住政策、拓展培训资源、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措施。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才能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农业农村部将推进100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今年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实施"双百计划",推进100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打造100所人才培养优质校,探索涉农院校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加大政策宣传和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手段开展农民学历教育政策宣介,提高农民  相似文献   

14.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针对高职院校《作物栽培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与方法,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批农业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张华  刘小龙  孙伟  李红岭  李辉 《农业工程》2021,11(4):114-117
2020年12月全国各省市均已宣布脱贫,各地在巩固脱贫攻坚优秀成果的同时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帷幕。甘肃农业大学北方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秉持公益性原则,探索性地开展“高校科研基地+农业科研单位+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多方共建模式,坚持政府对基地实行合同管理、注重交流与合作、完善设备共享使用与管理、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并实施评估监督的运行机制,通过潜心研发机具、科学试验、人才培养、产业带动及技术引领等方式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兼备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方法】课题组以九江学院材料成型专业获批江西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契机,以新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九江学院校企“二八合作”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党建+天生我‘材’”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果】九江学院材料成型本科教学实现了八个转变,在同类型的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和示范作用;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考研率逐年升高,就业率达到99%。【结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坚持OBE理念下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校企、校地、校所协同创新,强化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全面决胜脱贫攻坚之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遏制返贫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民生主题之一,它将会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对脱贫攻坚战略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方法论基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略实践中应解决好扶贫对象的“所需”与扶贫主体的“所能”之间不能实现精准契合的问题,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智力与技术支持、校企合作引导地方产业发展等为突破口,建构职业教育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体系。  相似文献   

18.
赵宇 《现代农机》2023,(5):30-34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蓄水池”,应培养一批精通乡村治理、农艺工艺、宣传报道、绿化美化、科学技术等“多元”人才来服务于乡村振兴,培养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亦即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时代大潮发展过程中要拥有正确的行动认知。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逐步打造“产教融合、学用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文探讨了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共生模式,提出了产业学院的设置、产教融合的实现和高校企业合作机制的建立共三个关键点,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不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产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共生模式的实现需要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积极配合,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袁文华  曾周亮  周东一  伏军 《湖南农机》2013,40(3):177-178,180
对目前产学研合作中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方院校机械动力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建立产学研模式的必要性,对机械动力类专业的产学研培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构建了地方院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模式。实践表明,地方院校机械动力类专业产学研模式切实可行,为今后地方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