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晖  庾雪 《南方农机》2023,(14):119-122
为了基本建立云南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解决“城市病”“有新房无新村”等问题,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课题组首先重点对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况、云南省目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其次,找出了云南省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区域特色不明显、区域发展受限制、区域发展失调等;最后,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提出强化区域品牌建设、加强科学指导规划、强化人才综合培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探索推进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办法,以期为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各联合村庄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乡村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广东省的农村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广东省西北部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乡村发展差距十分明显。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可有效解决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低效粗放、乡村产业规模小且同质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新思路,通过资源整合将多个具有资源相关性的村庄进行联合协同发展,实现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乡村经济水平,建议从构建土地资源整合机制、构建乡村资源信息数据库、构建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机制等方面着手,为广东省农村实现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的生态宜居建设,各方面积极创新发展绿色金融。贵州省拥有优秀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基于此,笔者以贵州省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形势下贵州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指出了贵州省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存在涉农资金规模不足、绿色农业与数字技术金融契合度不高、生态环境效益不够、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绿色信贷标准、开发新型绿色技术、发展绿色农业、积极融合绿色金融与数字化技术等对策建议,以助推贵州省绿色金融的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李瑞敏 《南方农机》2023,(11):113-115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金融的发展无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可选路径。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湖南省绿色金融的供需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有发展绿色金融的意识,应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配套体系,健全法律配套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大力培育优质的专业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号更加鲜明,苏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亟须被推进。课题组从国内外乡村振兴现状与对比分析切入,阐述了生态振兴的意义,分析了苏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中存在的产业与生态发展不协调、农民参与生态治理较少、生态振兴的文化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并探究了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如促进生态振兴与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农民参与生态振兴的积极性、推进生态振兴与数字化结合发展、重视乡村文化意识传承工作,为有效改善苏南乡村生态环境、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指明方向。苏南地区应树立大局观、长远观,团结起来,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文化意识或机制作用,共同努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以维护和打造苏南地区乡村良好宜人的生态环境为本,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协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相似文献   

6.
陈玉涵 《南方农机》2023,(10):114-116
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助力乡村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乡村宜居环境建设以及新型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等方面。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存在着绿色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绿色金融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不够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通过树立新的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丰富农村绿色金融的种类、加大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以及完善绿色金融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等举措来解决绿色金融问题。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可以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风险保障以及战略指引等,政府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为绿色金融以及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张薇 《南方农机》2023,(23):129-13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是依法治国的最薄弱环节。目前,乡村还存在法治建设不够重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公共法律服务供需不平衡以及法治宣传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乡村的建设进程。基于此,笔者从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以白银市乡村的具体情况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主要路径如下:着力提高法治乡村建设水平,增强法治信仰;提升村民的法治观念,增强其维权意识;大力增加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优化服务质量;持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等。研究结果表明,顺利推进乡村地区法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而且能够有力保证乡村振兴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春丽 《南方农机》2023,(15):111-1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河南省肩负着稳定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责任,并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聚焦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建设美丽乡村,河南省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河南省的乡村发展也面临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建设特色不突出、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建设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基于此,笔者提出建设数字乡村、提高乡村振兴的领导力和内生动力、实现“三链同构”、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育和导流机制等乡村振兴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不仅对于我国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意义非凡,它能够为世界农业农村的发展树立中国样板,为世界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2020年贵州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摆脱千百年来的人口绝对贫困问题。紧接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工作,走有贵州特色的脱贫致富道路。对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贵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性成果,如,贫困发生率降低,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对二者衔接机制认知不足、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基层人才短板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更好衔接,提出要增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识;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驱动乡村振兴;实行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和储备机制,激活农村内生动力;提升衔接进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韦克蒋 《南方农机》2023,(22):99-1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破除农村发展困境的关键一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中坚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导者”,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主心骨”,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助推器”,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压舱石”。课题组介绍了T县推进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了T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人才短缺、制度建设滞后、服务意识滞后和创新意识不足等现实困境,并提出了乡村振兴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的路径:内育外引,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乡村振兴实干家;发展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的经济基础;健全运行机制,构筑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制度保障;转变思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传导功能;注重服务,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1.
陈秀云 《南方农机》2023,(9):118-121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托和举措。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白山市进入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基于此,笔者分析了白山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阐述了白山市农业现代化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转变、产业结构从传统分割型向联动型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的发展走向,并提出了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坚持绿色食品原则、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开展规模化经营、提升白山特色农产品品质、创建完善的绿色营销管理渠道等白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白山市仍需大力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民创业增收体制机制,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和政治引领作用,推进涉农项目建设,构建农村特色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以推进白山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滚学凯  梁龙 《南方农机》2023,(9):100-10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乡村社会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时期。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之一,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黎平县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但现阶段其文化产业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课题组在实地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和介绍了黎平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发现黎平县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文化产业化成效不显著、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产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建设等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可行建议,以期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可选择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当前中国乡村地区存在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农村需求严重不足等问题,探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方法】课题组概述了国内外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现状,从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切入,对乡村信息缺乏管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乡村建设缺乏资金、村民受教育水平不高、数字化设备研究落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整合利用信息、增加财政投入、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研究等解决对策,探讨通过数字乡村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结果与结论】只有加强数字化农村建设,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才能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从而为构建数字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产业融合,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环境保护整治、建设美丽农村;有助于挖掘乡村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嵩县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业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当前嵩县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重点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嵩县乡村旅游的现状、嵩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以及嵩县乡村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旨在为促进嵩县乡村旅游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谢安平 《南方农机》2023,(4):105-108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笔者在乡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文化传统等方面探讨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治理路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改革乡镇管理体制,理顺乡村权力配置关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村民主治理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力度。落实上述乡村治理路径,有利于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动农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掘起,“一源多用”的提出是解决新能源电动农机季节性闲置、利用率低、无法与农网新型电力系统互动融合等问题的创新发展模式,具有用能清洁环保、数智化程度高、易于组网的现代化技术特征。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农机“一源多用”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电气化发展进程,促进乡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利用,有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新型微电力系统。因此,创新“一源多用”共享技术发展模式不仅是新能源农机电气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其多维利用效能涌现机制更是方兴未艾的产业技术问题,具有共享化、绿色化、集约化的优势。本文针对新能源电动农机“一源多用”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实施路径、商业模式等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面向国内农机、农业、电力、电网等相关相关从业人员开展网络问卷调研,从“一源多用”技术发展潜力和农网农机融合认知态势等视角,基于调研结果,研究了“一源多用”赋能农网农机融合的农机电能替代潜力、应用场景、综合效益等,分析了“一源多用”的实施路径和商业模式,提出了“一源多用”创新供能模式赋能农网农机融合的关键技术和扶持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新能源电动农机“一源多用”作为农业现代化新技术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其技术发展、应用场景、实施路径、商业模式等均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2)设施农业等凭借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相对完善设施基础条件,最具有率先实现全程电动化发展的可能,新能源电动农机“一源多用”可以提高乡村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促进农机农网的融合互动和乡村新型微电力系统的构建,加速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对落实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等战略具有积极意义。(3)未来仍需开展新能源电动农机和电网融合互动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加快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可持续且多方共赢的良性商业模式、加大力度引导建立适用且可操作的扶持政策等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浪潮,特色小镇文创产业的发展对实现产业特色化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课题组通过实地考察广州市从化区罗洞工匠小镇引入的非遗传统技艺和特色工艺产业发展现状,采用调研访谈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探索小镇在构建文创产业时适宜的发展路径,经分析研究发现罗洞工匠小镇文创产业存在类型单薄、自主研发欠缺、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非遗+文创”商业模式、构建衍生工作室、进行品牌特色产业链打造等系列优化路径,为小镇文创产业发展提质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广元市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农产品供给地的成效,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立足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坚持绿色引领、全链融合、从严监管的对策,全面推进广元绿色农产品供给地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根本遵循。基于此,课题组通过查阅期刊文献、政府工作报告、涉农职能部门政策文件和统计资料等,系统梳理了兰考乡村建设路径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兰考农业产业、乡村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研学旅游等方面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产业服务、功能品质、社会治理等方面促进兰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兰考根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前景,持续推进“一村一品”,采用“公司+农户”“支部+农户+合作社”等形式,形成了当地特色产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艳红 《南方农机》2024,(4):128-131+143
当前,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土壤污染等问题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压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为促进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协同发展,应该建立一系列协同机制。基于此,笔者通过文献调查法探索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与途径,先从农业生产模式创新、绿色农产品生产和营销、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二者的协同发展机制;再从政策引导与制度法规建设、增加资金技术投入并推动多产业融合两大方面,综述了二者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政策导向、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提升,最终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