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重背景下,结合耕地"非粮化"研究现状,基于社会调查和定量分析,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村镇尺度下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耕地"非粮化"及其影响因子的表征指标和分析框架,根据实地调研与农业普查数据,研究村镇尺度下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并给出管制耕地"非粮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杰 《河北农机》2023,(21):112-114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区的规划建设内容和建成后的效益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黄泛平原区由于盐碱、沙化土地较多,农田易旱易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定特殊性。本文以江苏省北部沛县鹿楼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研究黄泛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建设内容,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学前瞻规划、推广高效节水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近年来城镇化背景下贵州省的耕地压力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模型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贵州省2004~2013年的粮食生产变化、耕地压力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最近10年贵州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都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粮食生产与供给处于不安全状态,提高粮食生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贵州省的耕地压力与粮食平衡系数二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耕地压力的增大会以某种方式将其负的效应传导至粮食生产与供给平衡领域,从而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规范土地用途、加强耕地保护,探索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道路,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稳定粮食价格、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以粮食安全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措施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我国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汇 《农业工程》2017,7(5):98-101
通过计算湖北省目前以及近年的耕地压力指数,结合各市、州的粮食自给率来说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状况,并且寻找出影响湖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主要因素,阐明湖北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对降低湖北省耕地压力指数、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等方面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从动态角度,将湖北省与耕地压力指数相关的面板数据做纵向动态分析,观察各项数据的发展趋势。并且选用灰色系统模型和各种回归模型对2020、2025年的湖北省耕地面积、人口等与耕地压力指数相关的要素进行预测,从而预测出湖北省未来的耕地压力指数,然后充分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对湖北省未来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假设未来不同的粮食需求情况下,预测湖北省的耕地压力指数大小和粮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6.
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有限,科学技术进步无限。"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粮食丰收不仅要依靠土地,而且还要依靠科技。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我国13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不断创新的农业技术来保障。要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7.
权志军  文均  李鹏举 《南方农机》2023,(24):175-177
耕地是农业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保护好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笔者以宜宾市为例,通过分析宜宾市的自然资源和耕地资源特点,指出宜宾市耕地保护主要存在“非粮化”“撂荒”“农户耕地保护意识差”等现象,从经济收益、三大主体利益不一致性、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等方面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加强耕地监管和恢复、提高农户耕地保护意识等耕地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技术基础,在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相似文献   

9.
九台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地处世界第二大黄金玉米带,玉米生产对于发展经济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持续的高投入、高产出也导致了耕地资源的严重下降,保护耕地资源,推广玉米保护施肥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商品有机肥施用技术、高根茬还田技术都是国家作为增加粮食产量,实现“藏粮于土、粮食安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种粮大户已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但其规模扩张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通过分析江西省种粮大户的发展状况,对比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自然条件等方面因素对种粮大户经营规模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自然条件对大户规模扩张影响最为显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营规模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当固定投资规模较小时,通过增加投资可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但当投资额增加到一定值后,其拉动作用减弱;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近年来农业部重点推广的新模式,是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示范推广该项技术的前提是保障土地综合收益,而宜机化并尽快实现全程机械化是重要支撑。在总结襄阳市2023年实施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示范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政策·数字     
<正>国务院: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普及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综合配套技术,稳步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该文基于影响粮食生产的两大刚性约束——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在系统阐述中国农业水土资源状况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应遵循“寓粮于源、保粮于墒”的基本策略。并以海河流域为例,分析了不同灌溉条件下典型作物需水量、农田需水量的构成,从定量上说明“寓粮于源、保粮于墒”在维持中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是农机行业走过的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南方水灾等,使"粮食安全"受到高度重视,而加快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农业装备支撑。苏州久富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产品销量、市场占有率等各项业绩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公司自2015年搬迁落户苏州吴江区以来,一直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耕地质量事关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阐述辽宁省耕地质量基本情况,分析限制耕地质量和产能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大力推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开展土壤改良治理试点、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开展综合治理等措施,为改善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当前及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影响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和制约因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课题组以农产品红糯米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文献,分析红糯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培育优良品种,推广栽培技术;科学培训,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宣传力度。通过落实上述措施,促进红糯米产业发展,为中国粮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4—2019年中国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1%水平上显著,在区域分布上,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依旧存在正向影响,且依次在1%、10%以及5%水平上显著。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受到资源禀赋等条件限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有限,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李玉玲 《南方农机》2024,(3):100-103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的有效供给率、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大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此,笔者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实需求,并通过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时序不清、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耕地质量技术投入不够等衔接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涉农资金、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区域特色化建设等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策略建议,以期为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赋能、为农村生态环境添绿、为现代农业发展筑基,全面提升农田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以长株潭地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PSR模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长株潭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37.59增加到55.82,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压力指数由23.37下降到4.14,年均减少率为6.86%;状态指数从10.00增加到33.55,年均增长率为19.63%;响应指数从4.22增加到18.12,年均增长率为27.45%。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耕地环境质量指数、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单位耕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单位耕地粮食产量、环保投资额占GDP比重和当年造林面积。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所属的诸省区均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平衡区,沿黄省区粮食生产事关流域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从国家对黄河流域粮食安全定位出发,分别分析了现状和人口高峰时期流域粮食生产情况,研究了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粮食缺口的对策,提出了保障流域粮食安全必须立足流域自身解决的结论。从气候条件、水土资源条件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并利用遥感、GIS解疑与现状典型调查等技术方法,研究确定了不同高程条件下可新增耕地规模,为黄河流域未来一定时期土地资源开发和保障流域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