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将“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教学中。通过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等优点,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策略。因此,“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可为工科其他课程采用该教学模式提供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的机械类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容易理解成型理论、工艺设备的问题。微课是一种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在高校机械类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机械类实验课程中,涉及到很多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通过制作微课,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机械的应用流程。文章以"3D打印技术"为例,分析在机械类实验课程中设计和应用微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复杂,且综合性及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效率低下;教师课堂授课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课题组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主要涉及课程内容优化、案例教学实施、多种教学形式的灵活运用、模具CAD/CAE技术辅助...  相似文献   

4.
机械设计课程的微课设计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个性。微课教学的建设关系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教学的创新决定了微课的内容范围。文章的目的是加强利用微课设计与应用方面的探索和教学创新的实践,发挥微课教学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包括微课教学结构的设计、微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微课平台的设计和学习风格的建设等。通过创新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可以节省知识传递的时间、课堂时间,并发挥出课堂实践的作用,这就要求构建微课堂教学,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背景下,笔者以“电子技术”课程为分析对象,详尽分析了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积极推动“互联网+”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混合式金课;删繁就简,发挥工程主导,突出专业导向;以赛促教,积极提高学生创造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等一系列教改举措。教改结果证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上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过硬、思想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有利于打造“金课”。  相似文献   

6.
季德静 《南方农机》2019,(12):85-85
随着微课时代的到来,微课正逐渐改变高职课程的教学模式。文章主要根据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转炉炼钢生产》课程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微课的教学优势,提出利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机与电力拖动》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也不断加强与深化。文章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一次课教学设计为例,依托清华网络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微信、QQ、微课和录播等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板带钢轧制工艺操作"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设计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利用虚拟仿真轧钢操作系统、微课、视频和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以达到课程目标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混合式教学能够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课题组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结果表明,通过课程持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线上线下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最终以“金课”标准和OBE理念为依据,提升了学生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伴随教育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不能狭隘的只注重学生技术能力培养,还需重视学生身心同步发展。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一种新颖教学手段,其应用于高职教育领域,有助于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教改,优化培养体系,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基于此,先概述微课教学,再分析微课在高职体育课程教改中应用面对的问题,最后提出微课教学应用于高职体育课程教改的策略,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应用型"农机工程材料及延寿技术"课程理论讲授枯燥、实践环节缺乏、课堂效果欠佳等问题,采用了案例分析和项目教学双驱动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协同机制,提出了双驱动教学螺旋曲线。案例分析和项目教学在"农机工程材料及延寿技术"课中的应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利于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锋霞 《南方农机》2023,(6):180-182
为了解决传统线下教学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等问题,笔者以基于“超星学习通+钉钉在线课堂”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线上教学模式为例,开展线上教学设计,提出了选取教学资源、选取教学平台、课前准备、课中讲解、课后督察等流程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笔者据此认为应构建精准客观的评价体系以展开公平、公正的教学活动。教改结果表明,“超星学习通+钉钉在线课堂”有效地促进了线上教学课程的建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整体分数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该方案能够为后续的线上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调整了课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模式在很多课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工程测量课程学习中,展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微课得到各大院校的认可,微课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其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必须加大机械设计基础微课开发和实践研究力度,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科专业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应用广泛、学习难度大的特点,在互联网与教学不断融合的趋势推动下,将力学微课融入教学,降低力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与仅进行课堂教学相比有显著提高。微课形式融入教学的过程以及取得的良好效果,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观念的正确性,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工科专业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彭精立 《南方农机》2019,(13):202-202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通过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分析,提出课堂讲授与微课辅助教学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微课给高校课程的思政教学带来了便利。课题组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了微课与"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的融合,提出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和手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温成卓  刘红  郑虎  赵艳妮 《南方农机》2023,(14):166-169
【目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双高”建设深度融合,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课程内在素养要求,合理设计和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基于项目化教学思路,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点设计了包含6个教学项目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方案,并以项目五“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与调试”为例,设计以“中国太空站灵活的机器人手臂展科技实力”为主题的课程教学,通过课前咨询预习、课中导学汇报、课后巩固拓展等环节全方位展示了教学实施过程。【结果】“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切实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成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治学严谨、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型课程的教学理念是目前一线教学的新宠,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热点之一。"微课"作为微学习的一种,以微小、精细和针对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目前,中职学生自主学习数控车工实训知识、自主学习技能的兴趣呈下降趋势,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毋容置疑,微课教学是提升中职校学生实习兴趣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资源已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阐述微课的定义及特点,总结在环境微生物课程教学中设计制作微课的心得,介绍微课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