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道胡蜂属Ve5pa Linnaeus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运用PAUP(SWOFFORD,1993)软件程序对胡蜂属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将胡蜂属分为2个大的类群,即树巢胡蜂类群(wood-nesting groups),地巢胡蜂类群(earth-nesting groups),各分为4个亚群.文中还给出了胡蜂属18种的系统发育和包括1个新种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2.
报道胡蜂属Vespa Linnaeus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运用PAUP(SWOFFORD,1993)软件对胡蜂属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将胡蜂属分为2个大的类群,即树巢胡蜂类群(wood-nesting groups),地巢胡|牵类群(earth--nesting groups),各分为4个亚群。文中还给出了胡蜂属18种的系统发育和包括1个新种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3.
首次记述胡蜂属和寿胡蜂在宁夏地区的分布,详细描述寿胡蜂的形态学特征,并给出蜂巢照.研究标本保存在宁夏大学农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报道云南黄胡蜂属Vespula一新种,即玉龙黄胡蜂Vespula yulongensis sp.nov.新种.  相似文献   

5.
报道黄胡蜂属Vespula一新种,即云龙黄胡蜂Vespula yunlongensis sp.nov.新种.  相似文献   

6.
报道黄胡蜂属Vespula一新种,即云龙黄胡蜂Vesptula yunlongensis sp.nov.新种。  相似文献   

7.
陕南地区3种袭人胡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南地区墨胸胡蜂、基胡蜂和金环胡蜂3种胡蜂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取食、取水习性、日活动规律、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胡蜂主要筑巢于乔木、灌木、杂草丛、石壁及居民房檐下等地方;日活动情况均呈"双峰"状,分别在8:00和18:00达到高峰,14:00左右取水频率最高;均有采蜜行为,8月份,墨胸胡蜂和金环胡蜂日捕食蜜蜂的高峰时间为11:00-14:00;墨胸胡蜂和基胡蜂的种群较大,金环胡蜂的种群小;8月份,3种胡蜂巢中各虫态数量所占比例相似,即蛹>幼虫>卵>职蜂.  相似文献   

8.
云南黄胡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胡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云南黄胡蜂属Vespula一新种,即玉龙黄胡蜂Vespula yulongensis sp.nov.新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摸清广泛分布德国黄胡蜂的资源状况并对其进行利用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北疆各地共124个采集点进行野外调查;在新疆大学校园和昌吉农业示范区建立固定的观察点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德国黄胡蜂广泛分布于北疆海拔450~1 600 rn阔叶林带、农田、和人类的生活区,最适海拔为500 ~900 m的区域;对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每年4~10月多在地下筑多层纸质巢;肉食性兼嗜食甜食,攻击性较强;日常行为包括捕食、取水、筑巢,最佳活动温度20~30℃;蜂后繁殖力强,1只蜂巢中成虫最多可达数千只,性别从春季至秋季按“完全雌性—雌雄混合—雄性居多”的规律演变;以交配后的蜂后越冬至来年4月,重新建巢并繁殖产生新的种群;[结论]德国黄胡蜂种群多、数量大,在北疆的分布区域与人类的生活区域重叠,因而在北疆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胡蜂之一,可通过定期在城市防除、在农、林区予以警示保护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怒江黄胡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胡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云南怒江的黄胡蜂属Vespula一新种:怒江黄胡蜂Vespulanuji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记述采自云南怒江的黄胡蜂属Vespula一新种:怒江黄胡蜂espula nujia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闽南、闽中和闽北捕杀蜜蜂的胡蜂常见的有6种: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黑盾胡蜂V.bicolor,基胡蜂V.basalis,小金箍胡蜂V.tropica baema-todes,黑尾胡蜂V.ducalis和黄腰胡蜂V.affinis,其中捕杀力最强的是前三种。本文介绍了这些胡蜂的生活史及其越冬、营巢、群体组成、群势、出勤、食性、出击劫巢和弃巢逃亡等生活习性。防除试验表明,将蜜蜂场上捕捉到的胡蜂,人工敷上毁巢灵粉剂1~2克,然后纵其回巢污染全巢,是防除胡蜂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采自云南怒江的黄胡蜂属Vespula一新种:怒江黄胡蜂Vespula nujia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熊飞峤  魏福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93-12594
[目的]防止胡蜂危害蜜蜂,同时保护生态系统。[方法]根据胡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设计1种微型无线电信号发射源固定在胡蜂身上,采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搜寻养蜂场附近的胡蜂巢穴。[结果]可以准确迅速地找到胡蜂巢穴,减少胡蜂造成的损失。[结论]使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既可以保护养蜂专业户的养蜂质量,又可以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胡蜂科的斑胡蜂、黑尾胡蜂的蜂毒、蜂巢、幼虫及全体是常用中药,主治风湿痹痛.因这类药用昆虫毒性大,常能蜇伤人、畜,故养殖者甚少.其实养殖胡蜂简便易行,只要掌握科学饲养方法,就是一条短、平、快的致富路.  相似文献   

16.
所有蜂类都是胡蜂资源,胡蜂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民间叫葫芦蜂、吊包蜂、土蜂、老土甲、马蜂、杀人蜂等不同俗名。全国各地的山区农户祖祖辈辈都会用火烧的方式获取山林中胡蜂的蜂蛹食用,用胡蜂泡酒喝。胡蜂蜂蛹是山区老百姓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胡蜂酒是山区老百姓预防治疗风湿病的中医药之一。近年来胡蜂蜂蛹的营养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在山区农贸市场形成了区域性产业行为;胡蜂保健酒、胡蜂蜂毒在预防和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等病痛方面的效果越来越明显,胡蜂资源系列产品的食用药用和保健作用已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文章主要介绍科学养殖胡蜂产业、胡蜂系列产品产业、胡蜂除虫和胡蜂旅游产业等几方面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池成林  李强  马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6):1139-1146
文章对胡蜂亚科昆虫的劳动分工、飞行节律、捕食行为、筑巢、交配与生殖分工、越冬习性、年生活史、天敌与微生物病害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农林业上控害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平衡对胡蜂亚科各属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实时与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信息分享,及时更新我国在胡蜂亚科昆虫研究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对利用胡蜂在农林业上进行控害的应用,应以胡蜂的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加强研究和更新胡蜂饲养管理技术和改进现有技术缺陷,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安排田间及林区内不同作物的种植模式,加强对胡蜂蜂群的合理管控与控害效果评价,从而促进利用胡蜂进行生物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为今后发展农业生态新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问号粉碎机:蜜蜂和马蜂从外观看很相似,但二者又有区别。比如,造成伤人甚至杀人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马蜂。那怎样区别蜜蜂和马蜂呢?其实,这个疑问我也曾有过。虽然小时候也曾被蜇过,但确实不知道"肇事者"是蜜蜂还是马蜂。要想区别蜜蜂和马蜂,我们先看外貌。一般而言,蜜蜂个子小,属于短粗型,体长8毫米~20毫米,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腹部近椭圆形。马蜂属胡蜂科,又称胡蜂、黄蜂,体型比蜜蜂大,一般为中至大型,身体细长,腰很细;蜜蜂  相似文献   

19.
中华马蜂属膜翅细腰亚目胡蜂科(Polises chinensisanlennalis),又名二纹长脚蜂,俗名草蜂. 1 分布与危害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特别是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二纹长脚蜂以成虫危害秋蚕的小蚕,其中又以处在眠期的小蚕被害最重.危害发生时,将小蚕咬死或螫伤,用口器咀成肉团衔走或直接拖走.因此,有些蚕场在蚁蚕期蚕就被其局部或全部吃光.  相似文献   

20.
胡蜂俗名大黄蜂,蜂尾针有剧毒,轻则毒害人体,重则危及生命。胡蜂属膜翅目胡蜂总科动物,目前全世界已知种类约6000种以上,在我国记载的已知7科15属143种。胡蜂总科常见的为胡蜂科、马蜂科和蜾赢蜂科共100多种,是和人们生活及农林生产有关的重要种类。近年来,由于城市大量绿化引来很多胡蜂在城区居民屋檐建巢繁殖,常报道胡蜂时有袭击居民中毒及致人死亡的事件。已报道有多处居民求助消防队大量毁巢灭蜂,殊不知胡蜂有捕食害虫、生物控制农林害虫的益处,还能提供蜂子、蜂成虫、蜂巢和蜂毒等。对胡蜂要扬益抑害,保护利用,不要盲目滥捕乱灭。将城区发现的胡蜂巢蜂群尽量转移山区放养,利用胡蜂在山区控制害虫,保护农林生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