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04-1060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结构、布局、功能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目前由城市化带来的城乡素观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突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退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景观格局混乱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新旧景观不协调造成乡土特色消失,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生态问题强调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生态功能下降、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破碎度增加、城市布局缺乏规划引发空间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的解决应注重景观生态规划、调整布局,以整体性原则协调区域综合发展,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开展生态网络建设;城市景观生态优化应着重于合理规划景观结构比例,建立合理的景现格局,并有效地建设城市绿地,调控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热岛效应是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热岛效应进一步影响着城市气候变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现存大量研究证明了土地覆被改变导致的热辐射变化及人为热释放共同作用产生了城市热岛.然而,当前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要素的研究并不多见.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基于SPOT5影像的分类,提取了城市水域景观,再利用Landsat7的ETM+的热红外波段,定量反演了城市地表热环境温度,然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了城市水域景观对热环境的影响.研究揭示水域景观在城市热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低温效应,而面状水域景观的热环境效应要强于线状河流景观.面状水域景观对热环境影响随着与热岛中心距离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此外还受到周围土地覆被的影响.线状河流景观的宽度与流经区域共同决定了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能力.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出发,水域生态功能区的形态与空间设置可作为考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城市绿地数量和结构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城市绿地斑块和廊道连接的景观格局指数法和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交互作用以及可达性分析方法,比较了城市绿地沿城乡分布的梯度分析方法.并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空间显式表征和多尺度分析,以及格局的定量研究与规划的结合,并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城市绿地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较少关注城市公园内外部景观格局差异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调研,通过整合分析,从研究趋势、研究手段、研究成果三方面进行归纳,探讨了公园内部景观斑块,公园总体形态特征,不同研究区、研究方法、研究指标对于结果产生的可能性影响。分析发现,公园内部景观类型所占比例与公园总体形态特征对热岛效应缓解程度和辐射范围不同;其次研究区所处位置、不同研究方法和选取不同评价指标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已有的研究对于城市公园和热岛效应相关性关注较少,并且不同研究区在温度带和干湿区域方面的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呈现多样性,仍需对于不同条件下的城市公园开展本土研究,并分析其对热岛效应的缓解程度,为未来城市公园的规划布局,建设绿色宜居的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静 《农技服务》2009,26(6):119-121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空间异质性原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景观生态规划的总体格局原理等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意识的加以运用,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系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定量反演了兰州市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引入城市分彤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了城市的景观类型及其在不同空间格局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显示:LST和NDVI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中心城区LST表现出“热岛效应”,而NDVI则表现出“低谷效应”,城市植被对于缓解城市热岛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研究,为解决城市生态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利用景观生态学合理规划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对美化城市景观、防污抗灾、维护生态系统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环境、调节生态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构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城市绿地健康发展及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安顺市为例,在3S技术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情况,选取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安顺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顺市现建成区绿地为总面积的38. 15%,规划区现状绿地占总面积60. 10%。规划后建成区绿地占总面积39. 36%;(2)各类型绿地斑块边缘较为复杂,斑块比例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3)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斑块分离度及破碎化程度较大,未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4)绿地之间连通性差,容易形成生态孤岛,迫使生物多样性降低;(5)规划后建成区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面积大幅度下降,公园绿地面积增多。对安顺市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并针对绿地系统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安顺市绿地生态系统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能够改善城市的空间环境景观、反映城市的气质个性.阐述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特色营建的重要性,对特色营建的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规划过程分为宏观和微观2个层次,宏观层次上解决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定位,构建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结构,微观层次上对城市绿地景观风貌感知系统做以控制引导,并以武进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践分析.不同层面的绿地景观风貌塑造,目的在于强调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的特色营建,让绿地景观真正融入人们生活的同时,提升整个城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申亮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6-18037,18040
景观生态格局模式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方法去建立整体性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它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可应用于分析城市的景观生态基本特征、城市的景观安全格局现状,规划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静态分析法分析了西安的生态环境及景观生态格局构成,归纳出西安市生态基质、廊道和斑块的分布及其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基质形态破碎化、廊道人工化、建成区内斑块分散化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西安市生态格局研究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许昌市城市绿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理的城市绿道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以许昌市为研究区,以景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许昌市的城市绿道规划。结果表明,许昌市城市绿道由河流绿道、历史文化绿道、园林景观路绿道、防护绿道和隔离绿道等5大类型组成,各类城市绿道交织成网状,构成许昌市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通过城市绿道将许昌市中的主要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迹、文化教育场所、商业步行场所、体育健身场所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城市绿道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步行空间,连接自然、历史与文化,进而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杰  吴于勤  李健 《吉林农业》2013,(3):215-217
绿道(greenway)有着改善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缓解交通压力,为城市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低碳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大作用,本文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分析绿道与城市景观格局、城市各类绿地之间关系,探讨影响构建城市绿道系统的各类环境和社会因素,以求能够总结出一套能够满足指导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绿道系统的方法和原则,促进居民向低碳绿色生活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祁新华  陈烈  梁萦  程煜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3):173-175,188
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地系统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湛江市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分析和评价景观生态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域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战略,其中包括景观基质规划战略、斑块规划战略、廊道和节点规划战略,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寻求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城市绿地景观与城市总体形象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具体到城市的空间节点,如市民广场、公园、居住区等各个小型城市公共空间绿地景观的设计,则是以绿色植被为基础的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城市绿地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利用绿地景观的概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也将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景观网络结构侧重于反映景观功能,是描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参数之一。将景观网络结构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景观网络结构在淮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认为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城市绿地景观的多样性,还应注意发挥城市绿地景观网络结构的作用,以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真正发挥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城市公共绿地在缓解现代城市环境压力中的作用,针对城市绿地的现状,提出了部分绿地存在着景观价值与功能失调的问题。并以奉贤区文化广场的二期改造工程为例,探讨了对现有城市绿地如何进行合理改造,最终实现景观价值与生态效应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学及熵模型在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本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熵模型,在G IS支持下对承德市城市绿地景观斑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构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景观熵值的空间格局评价分析体系,得出了和实际一致的结果,为承德市生态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花境在城市微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追求以及对自然野趣的崇尚,花境在我国城市绿地景观营造的建设中越来越被重视。分析了我国城市微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花境的内涵、构成元素及其在城市微空间景观营造中应用的意义,并对城市微空间景观营造中的花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