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硬件设施。以朝阳为例,阐述其建设的必要性和对农业的意义,提出补齐种植业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遵循农产品生物学属性和冷链物流发展规律等实施路径,以期为全省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流通渠道是连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桥梁,渠道建设影响着农产品流通成本、流通风险和流通效率。中国典型地区农业发达并具有成熟的流通渠道建设经验,对山西农产品渠道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对中国8个省份在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构建的对比与分析中,结合山西发展特点,以生产区域化、特色化定位为目标,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对山西农产品渠道建设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对建设山西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捷 《河北农机》2020,(2):72-72
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是优化农产品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足、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不高及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基于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此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吉寅 《农业工程》2018,8(12):20-23
针对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的需求,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该文结合物联网和冷链物流的定义,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推断出基础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断链严重,同时缺乏统一标准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一套农产品全流程的冷链物流运输与配送体系,并提出了保障该体系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工程,是保障农产品安全消费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是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有效途径。2020年,四川省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5.3亿元,支持10个"菜篮子"仓储冷链物流推进示范县和700余个乡村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建设。1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亟需加强四川是全国的农业大省,生猪、油菜籽、肉类产量等多项农业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还是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优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2010年6月18日颁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受到空前重视。它的颁布,对于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顺畅运行,改变目前农产品生产销售较为分散、复杂、不顺畅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德清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有关部门多方努力,近几年德清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纷纷上马建设农产品冷链项目,为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作出了较大贡献。1德清县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1.1基本概况目前,德清县有大中型冷库17座,其中企业自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生鲜农产品损耗,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产品冷链数字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巨大需求,生鲜农产品每年的产量都在不断增加,由于生鲜农产品鲜活易腐的特点,加上冷链物流在产、供、销各个阶段容易脱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生鲜农产品损耗巨大。基于此,笔者针对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前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助推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我国8个典型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结合山西省发展现状,提出了重构山西省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切实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加快特色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促进电商快速崛起、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以山西省特色小杂粮有机生产为突破口的政策建议,对建设山西省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冷链物流行业还难以有效满足现阶段生鲜农产晶销售需求,特别是跨区域以及反季节销售难度较大,并且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损耗大,影响物流企业的经济收益。本文首先阐述当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并分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旨在为提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及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农产品流通体系连接生产和消费,是稳定市场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建立绿色农产品的流通体系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低碳、低耗、循环和高效的加工流通体系。落实《意见》的部署和要求,从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产地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产地市场信息服务功能,推进农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冷链物流行业还难以有效满足现阶段生鲜农产晶销售需求,特别是跨区域以及反季节销售难度较大,并且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损耗大,影响物流企业的经济收益。本文首先阐述当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并分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旨在为提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及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瑜 《农业工程》2018,8(6):143-145
近几年来,我国生鲜市场的发展比较迅速,冷链物流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相关的规定与管理还不够完善,解决跨区域以及反季节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成为了一大难题。并且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高,损耗过大等因素导致了市场流通的生鲜产品价格提高,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一定压力。该文主要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现状以及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的特点,并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网络优化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广泛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生产工具,积极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带动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个方面体现出重要作用,但仍面临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增值链条短,产业链条带动和承载力不强,中介服务组织不适应形势要求,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结合辽宁实际,提出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促进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等9项具体措施,以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现代农村物流系统,完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以及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评价体系,对于农业走向规模化,农民的增收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对农村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和绩效评估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晋中市是一个农产品种类多、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早、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全市现有耕地38.5万hm2,农村人口205万,是全省的肉、蛋、奶和蔬菜主产区.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就开始探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引导培养了一批具有合作社性质的农民专业协会,并出台了奖励政策,省农业厅在晋中市召开了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场会.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的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二产经济”。其中,保鲜技术是农产品进入流通流域和市场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果蔬产业是科技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其经济潜力巨大,社会效益明显。为此,介绍了果蔬保鲜技术在本地实验应用情况和现状,指出了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培育人才激励机制,促进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冷链全程关系居民消费安全,其重要性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以实现冷链物流监管与追溯为目的的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了系统主要功能实现的流程,探讨了实现平台关键技术,基于SOA构架设计了山东省农产品区域冷链物流监管与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实现了生产企业端的产前管理、产中管理、产后管理、仓储企业的仓储温湿度、仓储期管理、运输企业的运输温湿度监管、车辆实时定位、车辆轨迹回放等功能。该系统有利于增强了消费者的农产品的冷链监管意识,提出了一套从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和追溯模式,为冷链实现全程监管与追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量。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在农产品发展战略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几年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农产品缺乏一个良好的流通渠道则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耗损过大、效率较低、物流机制滞后,从而造成了成本过高的局面。因此,加强城镇化背景下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产量,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