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汽车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安全气囊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目前市场上汽车安装的安全气囊是被动安全气囊,即当汽车撞到障碍物时才能被动打开,安全气囊安装位置是汽车方向盘上、副驾驶、座椅侧面、车顶及侧面,对车内的驾驶员及乘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对所碰撞的人、物体及汽车车体不具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秀丽 《南方农机》2023,(10):158-160+178
副驾驶安全气囊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其是否能正常打开并保护乘员安全。笔者分析了H型撕裂线副驾驶安全气囊的设计要点,包括气囊框焊接筋的焊接深度及布置距离、V型铰链的厚度、圆角半径及深度等相关参数,同时阐述了H型副驾驶安全气囊撕裂线的形式及撕裂线位置如何定义,并介绍了安全气囊在高温、常温以及低温条件下的爆破试验,试验合格判断依据以及爆破时常见的失效模式。通过飞溅物及撕裂线形状确定调整焊接工艺及弱化线处仪表板剩余残余厚度,可确保安全气囊试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为后续车型副驾驶安全气囊的设计开发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显式有限元方法在汽车碰撞仿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显式有限元算法、碰撞头部伤害评价指标、假人模型、安全带模型和安全气囊模型等,提出了碰撞仿真中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实例对整车碰撞和乘员保护系统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4.
从汽车被动安全性角度出发介绍了有关人体损伤指标、现有的假人。利用MADYMO软件对某车型轿车在正面碰撞时的乘员约束系统进行建模,并参照相关正面碰撞试验法规进行了碰撞模拟研究。计算所得的乘员伤害指标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增加,为了减轻车内乘员及驾驶员在碰撞事故中受到的伤害,安装安全带,安全气囊、转向机构吸能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但仍有局限性,本文提出一款具有更高性能,基于测速和测距的汽车碰撞倒退座椅。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保护驾乘人员及电池箱,在被动安全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车身前部吸能机构设计方案,提高了小型电动车的车身的正面抗撞性。通过分析、验证结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从而使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性能符合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及GB/T 31498-2015《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中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汽车安全交通事故中致伤率和致死率较高的两种碰撞形式,主要研究40%重叠可变形壁障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并按照中国新车评价规程2015版进行整车试验,通过试验后车身变形量和假人伤害值进行分析,得出两种类型碰撞对应车身结构损坏和乘员重点损伤部位,为后续新型车辆被动安全保护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侧面碰撞事故中头部的撞击往往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安全气帘是专门针对头部保护的安全装置,在侧面碰撞事故中能有效地避免乘员头部受伤或减小其受伤的程度,安全气帘的设计与研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总结了侧面安全气帘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其中包括: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安全气帘的设计内容和安全气帘系统的匹配方法,总结了一套安...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乘员体型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MS(Body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系统是针对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的辅助系统。本系统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对座椅压力传感器信号的分析处理,识别出车内乘员的体型特征,从而辅助控制车辆安全气囊的爆发。BPMS系统由试验台架设计、座椅压力采集、数据预处理、乘员体型识别系统等部分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乘员体型特征,为准确控制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发生低速碰撞时,保险杠吸能盒通过褶皱变形,从而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以此减小乘员受到的伤害和保护车辆。首先以现有保险杠吸能盒尺寸为依据,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法,以碰撞过程中最大的加速度为考核指标,对吸能盒截面进行尺寸优化。最后,对正交试验优化前后的吸能盒进行多工况有限元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的吸能盒较优化前缓冲性能更优,能更好地保护乘员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张峻 《河北农机》2016,(5):64-65
安全气囊系统是设计用来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缓冲的设备。本文着重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构造与运行、气囊检修方法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在交通安全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尽管如此,仍然不可避免地发生意外情况,此时,汽车的被动安全技术将是避免乘员受伤的唯一保障。汽车的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转向柱及安全座椅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降低研究成本,本文结合台车试验对安全气囊的起爆过程进行试验,以降低人体头部伤害值为目标,对气囊排气孔的尺寸、拉带尺寸以及点火时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气囊安全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汽车安全带的功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司乘人员受到撞击伤害的情况,分析了安全带的被动安全作用和保护效果,介绍了安全带的基本维护知识。  相似文献   

15.
倪丹 《湖南农机》2015,(2):20-25
侧面帘式安全气囊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发挥着保护人体头部,避免或减轻对人体伤害的作用,如何最优的发挥侧面帘式安全气囊的保护功能,是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真车模型以及相关实验数据,对侧面帘式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以轿车侧面帘式气囊仿真实验以及气囊实验数据为基础,对侧面帘式气囊的各个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以上研究结论达到了安全气囊的优化目的,通过实验计算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小后排乘员在侧面碰撞中受到的伤害,运用LS-DYNA软件,按照2018版C-NCAP侧面碰撞试验方法建立包括移动可变形壁障、部分车身组件、车门、内饰件、座椅、后排SIDIIs假人及三点式安全带的某款汽车后排侧面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实车试验碰撞结果和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标,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有无安全带两种工况下座椅侧气囊和气帘的不同匹配方式对后排小个子乘员损伤防护效果的影响。该分析结果为其他车型约束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面约束系统是主驾驶乘员保护的重要装置,考虑到实车正面碰撞费用高周期长的问题,利用仿真技术在MADYMO中建立某国产轿车主驾驶乘员约束系统模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通过分析其运动响应,初步考察该车辆对主驾驶乘员的保护效果,同时将仿真计算得到的假人各部位伤害值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正面约束系统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为约束系统之后代入其他种类气囊以及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某轻卡驾驶室正面碰撞安全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碰撞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显示,驾驶员和乘员生存空间充裕。同时结合实车碰撞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驾驶员和乘员生存空间充裕。因此该轻卡驾驶室正面碰撞安全性能满足法规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保证驾乘人员的腿部具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并保护驾乘人员腿部不受到事故的伤害,本文设计了一种专门保护汽车驾乘人员的腿部安全的装置。该装置采用阻尼弹簧和气压支撑杆及安全气囊等的多重保护作用,让驾乘人员及时安全地脱离危险区域,从而对驾乘人员的腿部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头部受汽车仪表板撞击损伤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没有普及汽车安全气囊及规定乘员系安全带的国家和地区,开发安全的驾驶室内饰组件,研究人的头部在碰撞中的机械响应特性对于减少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常见仪表板的吸能特性和头部撞击仪表板后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撞击结果的影响规律,并设计了符合头部碰撞安全性的仪表板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