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朱朴义 《南方农机》2023,(20):20-23
【目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笔者从理论上探讨了创业韧性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主要从创业者个体层面分析了年龄、婚姻状况、人力资本等要素对于创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韧性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可以通过培育与激发创业者创业韧性,来增强创业者面对各种创业困境时的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提升。【结论】后续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的研究除了可以继续探讨创业者的其他个体特质等影响因素外,还可以兼顾对企业层面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考虑,进一步丰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创业环境是影响返乡创业的关键因素。目前农村面临严重的“空心化”问题,虽然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创业环境有所好转,但是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阻碍返乡创业的步伐。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创业环境的调查,乡村返乡创业环境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乡村的创业氛围、乡村的基础设施环境、金融服务环境、返乡创业保护环境以及农村地区创业政策支持环境,逐一分析了返乡创业环境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并针对相关环境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慧 《农业工程》2018,8(9):148-15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壁垒、创业机制和创业环境有待优化。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可为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率,带动农村人口就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尧  张如侃  白金峰 《南方农机》2024,(2):135-137+15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对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高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质量和效率,研究小组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从不同方面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和创新引擎。乡村振兴,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在当前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应该关注青年人才如何服务乡村以及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项目小组从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着手,剖析了青年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困境。要破除青年人才引不进、留不下的难题,建议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培训、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为青年人才返乡就业清扫障碍,提升农业人才整体素质,助力乡村人才更好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孙纯  马肖曼 《南方农机》2024,(7):111-113+122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学生群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为了破解当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困境,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吉林省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等方面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缺乏吸引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父母传统思想偏见等因素,均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产生不利影响。对此,从政府、大学生、高校、社会这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和生活情况,选取以外出务工为主的贵州省毕节市放珠镇为范例,采取定性调查研究方式,探索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意愿强烈、收入期望值较低,仍面临返乡就业创业难度大、适应能力不足等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强化培训针对性、拓展就业渠道、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为做好有关服务和指导帮助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人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基础,有利于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优秀乡村人才可以激发农村的建设活力,越来越多的农民敢于尝试创新创业。这些人才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和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推动了乡村的快速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由此可见,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乡村人员的创业技能,刺激乡村经济,进而带动农村振兴。但由于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程缓慢,缺乏专业的农技人才,农村人才空心化问题愈发明显,农村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引进农业专用型人才、留住人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举措,农村电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电商与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公路、网络、物流等农村电商配套设施的改善,带动农村地区致富,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笔者介绍了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农村电商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作用;然后以湖北黄冈农村电商实践为例,梳理了现阶段农村电商面临的障碍,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实现思想破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结构升级等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优势明显,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无疑为乡村输入了大量人才。然而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仍旧面临农村岗位结构不协调导致就业创业人才与岗位空缺错位、返乡就业创业实现路径缺乏高校教育和社会引导、家庭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束缚以及大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观念和能力存在偏差等四重困境。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构建农村创业环境;形成“政策导向+高校教育+社会实践孵化地”完整的人才供应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返乡就业创业氛围;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创业观念,注重自身能力培养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应树立拒绝躺平、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精神理念,积极克服在就业创业中面临的困难,拥抱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青年本应该是振兴乡村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返乡就业或者创业的青年群体越来越少。常州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经济一直是常州经济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吸引着部分农村青年返乡就业。通过调研常州地区农村青年就业的真实情况,为乡村振兴战略吸引青年返乡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题组以西部农村大学生帮扶工作为研究对象,站在扶智促成长的角度,从乡村振兴战略格局出发,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部农村大学生精准帮扶平台的科学构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概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西部农村大学生精准帮扶平台的意义,结合现阶段西部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以及具体的精准帮扶平台构建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要继续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部农村大学生精准帮扶平台构建的支持力度,在深入挖掘帮扶平台构建所需的各类资源的同时,协同好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工作职责,聚集社会多方力量,共同为西部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搭建科学平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株洲职教学生的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教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比较高,他们希望在创业资金、创业技能、创业项目、返乡渠道等方面得到帮扶,希望乡村基础创业条件得到改善。课题组以株洲市为例,提出了"四位一体"促进职教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国"互联网+"应用为大背景,对乡村发展现状和返乡青年群体就业困境进行分析,深度剖析了"互联网+"与农村特色产业的关系,结合多种电商模式,提出"互联网+农村特色产业"的电商模式,为农村青年留乡、返乡创业提供了支持平台,并探索构建了以"平台支持、政企合作和资源整合"为主的混合式创业电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到一定时期后出现的一种现象,亦即农民进城务工积累了资金,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管理,又返回家乡创业。为了掌握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势、创业分布、创业特点和创业规律,山西省农业厅组织各市、县对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建议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关系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到一定时期后出现的一种现象,亦即农民进城务工积累了资金,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管理,又返回家乡创业。为了掌握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势、创业分布、创业特点和创业规律,山西省农业厅组织各市、县对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建议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关系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的农村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愿景与蓝图。其中,普通农村地区通过发展第一产业逐步带动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笔者以广东省四会市石狗镇兰花产业为例,分析了石狗镇通过发展兰花产业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全面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并从中得出如下经验启示:实施乡村振兴,关键还是产业兴旺。普通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产业融合,方能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要有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文用详实的数据,从对乡村振兴支撑能力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农业科技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返乡下乡创业人才、农业经营主体骨干人才、乡村社会治理人才等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吕丹  马歆  江朦朦 《农业工程》2020,10(6):98-101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向,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电商的广泛开展,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在提升农村地区数字化水平的同时,还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然而,农村地区人才短缺的现状,严重制约着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电商的发展。通过梳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明晰农业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培养谁-谁培养-如何培养”的问题。提出以地方院校为培养主体,面向地方大中专院校在校生、农村地区有意愿的创新创业人员和城镇中计划返乡创业人员,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开展涵盖农业电商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等内容的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