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侃  曹嘉佳  徐宇 《南方农机》2023,(8):131-133+144
【目的】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气压传动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其中,龙门式气动机械手模拟了现场搬运工作过程,主要运用在一些小巧轻便且不易变形的工作环境中,有效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然而却面临着继电器控制拓展困难的问题。【方法】课题组对龙门式气动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龙门式气动机械手以压缩空气为传输介质,以三菱FX1N系列PLC为控制器,运用三菱的编程软件GX Works2来实现无杆滑台气缸横向运动,双轴气缸和超薄气缸的升降运动以及气动手指的夹取动作,模拟了生产过程中工件的搬运夹取工作。【结果】通过用PLC控制有效克服了继电器控制拓展困难的问题,用软触点取代了硬触点,提高了龙门式气动机械手的可靠性。【结论】本研究可为PLC控制系统在龙门式气动机械手中的应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福仁 《南方农机》2024,(7):132-136
【目的】实现对变频器实时运行参数的采集,降低工程人员对变频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难度。【方法】采用MCGS软件与三菱FR-D700变频器直接进行485通信的方式进行试验与研究,通过对变频器主要控制方式进行对比,最终选择RS485协议网络通信控制模式来控制变频器。任务实施主要包括硬件选择、硬件通信线的选择及接线方法、MCGS画面构建、通信寄存器变量的配置等。【结果】在485通信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MCGS软件对变频器的正转、反转、停止控制,并采集到了变频器的实时频率、电压、电流、状态等数据。【结论】整体设计稳定可行,省去了PLC的控制环节,极大地降低了编程难度,节省了经济成本,能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川  丛东方  黄秋梅 《南方农机》2023,(15):88-90+110
【目的】现代化农业迅速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精确化需求也日益增强。为了满足需求,亟需对PLC技术在农业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基于PLC功能强大、可靠性高和易于维护的特点,本研究通过介绍其在灌溉控制系统、耕种机械、施肥机械和收割机械四个常见的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功能运用,展示其基本的工作原理与功能。【结果】通过使用PLC技术,农业机械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实时监控、数据记录等,从而提高机械的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实现数据化管理和远程控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结论】随着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PLC在农耕机械中的应用将呈现以下趋势:1)与物联网技术融合;2)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3)与无人驾驶技术融合;4)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1.巡航(CCS)系统操纵开关 丰田汽车巡航系统的控制开关采用推杆式,位于转向柱开关的手柄上。其中主开关(MAIN)位于巡航控制操纵杆的末端,而指令开关分为5挡位置:设定(SET)、滑行(COAST)、恢复(RES)、加速(ACC)和取消(CANCEL)。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滴灌施肥的基础上设计与之结合的磁化装置,并实现以IPC+PLC为中心的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线圈产生可调的稳恒磁场,在外加磁场环境下使肥料与水融合,提高水肥耦合效应,在此基础上由操作人员通过上位机人机界面实现对滴灌施肥过程的全程实时监控。能够实现控制量的输入,控制过程状态变量的采集,显示和保存(时实曲线、历史曲线、数据库操作等),数据处理结果的输出、打印及数据查询。  相似文献   

6.
谷志鹏 《南方农机》2023,(14):71-73
【目的】为了提高农业播种系统的控制效率,降低系统故障发生率,将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入小型播种机的系统设计。【方法】以基于PLC自动化控制的小型玉米播种机设计为例,提出了一种PLC联合控制的播种机自动化控制的硬、软件系统。联合控制主要由W77E58型单片机与西门子S7-200型PLC技术实现具体功能,采用1#、2#上位机系统和6.0版本组态仪表监控软件,配置仪表系统PLC,结合现场的监控状态主动发送请求信号,在PLC成功接收请求信号后启动分析处理程序,即可向单片机反馈控制指令,将其转变为控制电信号驱动装置完成播种作业。【结果】对应用PLC技术的小型播种机性能进行PLC远程监测控制及播种机性能测试,根据排种轮的转速监测情况,发现排种轮在调整转速之前能保持平稳运行,调整转速过程中的时间差整体较短,在调整之后依然有平稳转速。对播种机进行8次重播率测试,发现播种机有着比较稳定的漏播率与重播率,整体测试值均低于1%。【结论】运用PLC联合控制技术提高小型播种机的播种质量,可以满足小型播种机的精密播种要求,对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人们对绿色安全果蔬需求量的增加以及果蔬种植面积的扩大,及时高效采摘成熟果蔬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为实现对成熟果蔬的高效采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果蔬采摘机械手系统。这一系统的设计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果蔬采摘的效率和及时性。【方法】所设计的系统以PLC控制器为核心,利用程序命令控制机械手的移动、夹持、切割等操作。系统的自动化设计能够完成果蔬的采摘和储存工作,同时提供自动和手动不同的操作功能。为了确保系统高效运行,对果蔬采摘机械手进行了细致的调试和优化。【结果】相对于传统人工采摘方式,基于PLC的果蔬采摘机械手在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果蔬采摘机械手系统工作效率高,能够实现24 h不间断工作,及时采摘当季果蔬。【结论】高效的工作模式能够为果蔬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智能机械手在现代果蔬采摘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村电工》2003,(4):15-16
低压电网输出端的低压配电箱(屏)上安装的漏电保护装置,基本上是由空气断路器、漏电继电器与交流接触器三大件分体组合而成。这种装置具有“安装接线较不方便、占用体积大”等缺陷。本次农网改造中,大量推广的低压配电箱,要求价格低,体积小、耐用。在体积很小的配电箱中安装漏电保护器装置就显得拥挤和维修不方便。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体积小、集过载短路、漏电保护于一体的综合保护器,来代替目前这种分体式结构。1产品设计思路1.1我们认为一体化综合保护器不是一只普通的产品,因为它承担了配电箱所有的保护功能及供电任务,如…  相似文献   

9.
设计采用威伦MT506MV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通过串口与PLC交换数据,实现输入操作与数据显示;采用PLC控制气动系统电磁阀并向伺服系统输出运行脉冲,实现系统的烟量运行控制;采用交流伺服系统实现阀门位置控制进水量;采用独立的温控仪(PTl00结合FX2N-4AD温度控制模块)实现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0.
楼梯照明电路有单控、双控和三控三种。单控有一只开关控制一盏灯、声(光)控开关控制一盏灯和定时器控制一盏或者几盏灯;双控主要是利用两只单联双控开关控制一盏灯,有三种接线方式;三控是利用两只单联双控开关和一只双联双控开关,进行三地控制一盏灯。下面介绍各种控制网路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1.
杜嘉豪  赵洪丹 《南方农机》2024,(4):120-123+143
【目的】基于数字化普惠金融的优越性,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农户增收的关系,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加有效地在农村地区深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居民。【方法】研究小组基于吉林省8个地级市(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情况。【结果】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为5 513元,最高为16 636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为4.972,标准差为0.52。2)被解释变量Ln Y与解释变量Ln DIF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5,为正向影响,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3)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并不会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结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在1%的水平上显著。随着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上升,农民收入也将随之提高;政府通过提高农林水事务的财政支出增强了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帮扶力度,从而提高了农业相关人员的收入水平;较好的金融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经济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对农民增收产生负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四川省作物虚拟水流动对农业水资源压力产生的间接影响及其时空演化格局。【方法】以四川省内种植的16种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AquaCrop模型模拟2000—2018年四川省各市(州)作物生产水足迹,基于每年作物产品供需平衡和最优运输成本法量化省际间作物贸易格局,分析各市(州)主要作物虚拟水流动平衡格局,解析作物虚拟水流动对四川省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2000—2018年,四川省多年平均作物生产水足迹为284亿m3/a,各市(州)作物生产总水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乐山市作物生产总水足迹变化幅度最大。四川省为作物虚拟水净输入地区,虚拟水净输入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西部作物虚拟水净输入量高于东部。作物虚拟水流动缓解了各市(州)农业水资源压力,因虚拟水输出导致水资源压力小幅度增加的地区由2000年的4个市(德阳市、资阳市、遂宁市和绵阳市)减少至2018年的1个市(资阳市)。【结论】根据各市(州)水资源分布现状与作物耗水规律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田间管理优化和虚拟水贸易调控,综合考虑实体水配置和虚拟水贸易可有效缓解四川省农业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河源生态系统WUE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定量估算了2000—2014年黄河源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并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生态系统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和植被因子的响应。【结果】2000—2014年黄河源WUE平均值为(0.59±0.35)g C/(m2·mm),空间上由西向东呈增加趋势,时间上呈不显著增加趋势(p>0.05)。其中,WUE显著增加区域的空间比例为30.29%,主要分布在黄河源西部和北部,覆盖类型为中、低覆盖度草地和耕地。黄河源生态系统WUE对水热因子和叶面积指数的敏感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在气候暖湿化影响下,水热和植被条件较差的中、低覆盖度草地WUE对植被改善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护盾式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掘进大埋深山岭隧道时,平面式刀盘存在直接掘进的岩爆风险高等问题,亟需对地应力释放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一种使地应力稳定释放的刀盘方案。【方法】课题组聚焦一种地应力逐级释放的两级螺旋式刀盘方案,进行两级刀盘开挖围岩过程的大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盘面间距和一级刀盘直径对围岩变形和应力释放的影响规律。【结果】1)当盘面间距为30 m时,即一级掘进完成后再进行二级掘进,可以避免两级刀盘同时掘进过程中所引起的地应力交汇现象。2)一级刀盘直径为2 m时,两级螺旋式刀盘在隧道掘进中两刀盘释放的应力值都约为平面式刀盘的50%。3)盘面间距统一为3 m时,在隧道末端,一级刀盘直径为2 m时隧道变形量在X方向仅为0.7 mm,Y方向为2.7mm;一级刀盘直径为5 m时隧道变形量在X方向为0.9 mm,Y方向为4.7 mm。【结论】1)螺旋式两级刀盘的盘面间距对隧道形变的位移量影响不明显,一级刀盘直径对隧道形变的位移量影响明显。2)两级刀盘二级掘进可显著改善地应力的释放状况,降低单次释放的地应力值,提高隧道稳定性,降低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电磁兼容性是保证电子设备或系统使用安全可靠的重要指标,探明并提高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对于农业机械电子系统设备来说十分重要。【方法】课题组根据植保无人机电磁兼容性标准要求,对植保无人机电磁兼容性能(辐射发射)测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针对植保无人机电源和电机供电端口,使用磁环进行骚扰源预定位整改,为植保无人机电磁兼容性能缺陷提出消除或降低安全风险的方法。【结果】整改前,该款植保无人机辐射发射测试在30 MHz~80 MHz、2.380 5GHz~2.527 0 GHz和4.784 7 GHz~5.054 0 GHz越过限值,考核频段中最大超限点在46.15 MHz处超限5.32 dBμV/m;整改后,30 MHz~1 000 MHz范围内的最大准峰值为49.5 dBμV/m,小于50 dBμV/m的限值。【结论】整改后的测试结果符合要求,能够提升植保无人机产品质量。为了进一步确保植保无人机产品具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在产品设计初期还应充分考虑输入与输出影响、传导影响和互耦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政雨  白玉婷 《南方农机》2023,(13):134-135+142
【目的】不确定复杂动力学系统难以实现最优控制。太阳能光伏系统由于其外界环境不确定,导致其最优稳态模型不确定,需要一个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器确保在任何环境下太阳能电池都保持最大功率工作。【方法】课题组介绍了一种基于改进布谷鸟算法的极值搜索控制方法(ICS),通过改进算法迭代过程提升其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并提出了离散-连续控制方法,实现了离散算法在连续物理系统中的应用,并通过数值仿真的方式验证了ICS算法性能。【结果】与传统CS算法相比,ICS算法大幅度优化了调节时间、振荡次数和极值搜索能力,其调节时间仅为0.025 5 s,算法收敛前仅大幅振荡两次,且该算法找到的极值输出功率也大于传统CS算法,即更接近全局最优值。【结论】ICS算法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均远优于传统CS算法,其在调节时间、振荡水平和极值搜索能力等方面均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袁隆平水稻试验基地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5~20 cm(H1)、20~25 cm(H2)和25~30 cm(H3)3种土层厚度,设置控制灌溉(K)、常规灌溉(CK)2种灌溉方式,共计6个处理,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K处理下的水稻株高相比CK矮,根长、茎粗、每穴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相比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H2和H3土层厚度下的水稻产量相比H1增加30.49%~32.91%和63.74%~76.33%,K处理下的总灌水量相比CK减少55.04%~56.84%,K处理下的灌溉水生产率相比CK增加1.55~1.86倍,H2和H3土层厚度下的水稻灌溉水生产率相比H1增加35.61%~38.62%和73.07%~94.14%。【结论】25~30 cm土层厚度下采用控制灌溉的水稻节水增产效果最优,适宜当地水稻种植,研究结果可为寒地水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膜调控润灌在不同土壤类型和滴头流量下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确定不同土壤类型下的技术参数。【方法】基于室内试验数据建立HYDRUS-2D模型,设置4种土壤类型(砂土、壤土、砂质黏壤土、粉土)和3个滴头流量(0.9、2.1、3.2L/h),探究膜调控润灌在不同土壤类型和滴头流量下的技术参数。【结果】HDYDRUS-2D模型可以准确模拟膜调控润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移及分布,相对误差在5%以内,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偏差(RMSE)分别为0.97和0.007;砂土因其饱和导水率大易造成渗漏,在膜调控润灌系统下需要进一步调整滴灌管埋深和流量,膜调控润灌能较好地适应其余3种土壤,灌水结束时膜上水量占总灌水量的比例高于70%,大大减少了灌溉水渗漏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壤土膜上水量的占比逐渐减小。【结论】砂土条件下,需要调整滴灌管埋深以减少水分深层渗漏;推荐在砂质黏壤土和壤土条件下采用2 L/h的滴头流量进行灌溉;随着流量的增加,粉土膜上水量占比不会降低,推荐采用3 L/h的滴头流量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9.
孙德鑫 《南方农机》2023,(20):53-57
【目的】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测量土壤含水率的识别准确率低、泛化性能差。为了满足重大工程扰动下的含水率测量需要,需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且不受深度制约的探测方法。【方法】笔者搭建了室内实验平台,采集了延安、兰州和蓝田三个地区间隔等级为2%的8类不同土壤水分下的图像,构造了用于神经网络训练和测试的数据集。然后,基于对抗域适应算法(CDAN),比较了ResNet、MobileNetV2、Xception和ViT四种网络,选取识别准确率最高的模型作为其特征提取器,构建基于对抗域适应的土壤含水率识别模型,对比分析含水率识别模型在不同迁移任务上的识别效果。【结果】域适应模型CDAN的测试准确率明显高于MobileNetV2、Xception和ViT等模型,对不同地区土壤含水率的测试准确率均达到68%以上,最高识别准确率为84.3%。【结论】使用域适应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识别精度,能够为开发土壤地质信息探测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提供算法支持。然而,目前的土壤含水率识别算法仅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所搭建的土壤含水率数据集,若想实现实际的工程应用,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含水率图像数据集,使室内搭建的算法实现...  相似文献   

20.
梁帅  朱加兰 《南方农机》2023,(14):37-40
【目的】农业发展是民生大计,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研究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和耦合协调具有重大意义。【方法】研究小组基于贵州省2013—2019年数据样本,将农业划分为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具体选取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7个指标;再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应用和数字经济产出三个方面选取长途光缆长度、移动电话交换密度和互联网宽带端口密度等共计12个指标来综合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情况,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贵州省农业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在2019年已经达到高度协调,但农业发展明显滞后;2)就耦合度而言,2013—2019年耦合度得分均在0.95以上,处于较高耦合水平;3)就耦合协调度而言,耦合发展类型由数字经济滞后到2018年开始转变为农业滞后,耦合协调等级经历从低度失调到高度协调的变化,即总体趋势是一直向着更高的耦合协调度迈进。【结论】贵州省要持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搭建数字平台、培养专业型人才,助力数字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