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管道中伴有液柱分离的气液两相流动的常用分析方法有均质泡状流模型和集中空穴模型 ,其中集中空穴模型由于计算简单 ,易于和特征线法结合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Streeter Wylie的蒸汽 液体模型进行改进 ,得到了新的集中空穴模型。模拟计算表明 ,集中空穴模型由于考虑了管道中气体空间的存在使液柱的长度和自由液面高度发生变化 ,以及出现气体空穴的截面与上、下游截面间的质量守恒 ,能够更有效地反映气液两相流动的真实状态 ,优于蒸汽 液体模型  相似文献   

2.
预测水平管中气体—非牛顿液体段塞流的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非牛顿液体两相流动中的段塞流是常见而十分复杂的流动型态。世界各国过去对水平管中气体-牛顿液体的段塞流做过不少研究,但对气体-非牛顿液体的段塞流研究甚少。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观察,结合非牛顿液体的特征,在假设①整修管路由相同的流动单元LU组成;②一个曲型的LU单元中含有液柱LS、气柱LF和液膜三部分,液柱和液膜中均有气体;③液柱前面形成一个旋涡区Lm的前提下,提  相似文献   

3.
某原油处理厂的伴生气增压后输送到天然气处理厂,接收端气液两相分离器仅能处理正常运行时管道内产生的液体,不能接纳清管时产生的液塞。为了使接收端分离器可以在清管时正常运行,采取清管前管道减压、增加气量吹扫的方法减少管道内积液量,由于操作压力和气量选择不合理,清管前后分离器未能正常工作。利用OLGA软件模拟了管道内积液量、分离器进液量随管道压力和入口气体流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得到了合理吹扫方案:降低管道操作压力,待管道内积液量平稳后提高入口气体流量,管道内积液量小于分离器处理能力时开始清管,该方案保证了清管前后接收端分离器的正常运行。(图2,表1,参10)  相似文献   

4.
分子蒸馏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蒸馏亦称短程蒸馏,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分离技术,其应用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一液分离技术,它依据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能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质的分离。分子蒸馏进行时,液体混合物被加热,能量足够的分子逸出液面,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较小,若在离液面小于轻分子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冷凝面,轻分子达到冷凝面后被冷凝,从而使其不断逸……  相似文献   

5.
对憎液表面的水力摩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中憎液表面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试验工质采用水和7号机械油。试验结果表明,内衬聚四氟乙烯管较普通钢管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对工质水而言,其减阻效果大约为12%,对7号机械油而言,其减阻效果为6%左右,减阻效果取决于壁面材料对介质的憎液程度,即聚四氟乙烯对水的憎液性能比对7号机械油的好。通过对憎液表面流动机理的理论分析表明,表面经憎液处理后,由于降低了表面能级,使得固壁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壁面部分流体产生滑移现象,从而达到了一定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6.
管道阻火器是安装在输送或排放易燃气体管网上用来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气的火焰蔓延的安全装置。管道阻火器可以使用在明火设备的管道上,以防止回火事故,但它不能阻止敞口容器中燃料的易燃气体和液体的明火燃烧。应该指出的是安装管道阻火器的管道内一般均有流动介质,并在压力下进行操作。另外,管道上点火位置各异,回火距离亦不同。因此,产生的回火速度也不同。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产生爆燃,爆炸压力可增大为原始压力的40倍。  相似文献   

7.
井下节流工艺是苏里格气田低成本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气井产水后井下节流油嘴是否利于携液这一生产技术难题,建立了带井下油嘴的产水气井压力、温度模型。在井下一级节流方面,对比分析了节流前后气液流速、持液率、液体体积流量、举升压降等参数,井下节流后气体流速增幅远大于液体流速,使液体持液率下降,但液体体积流量增大,即携带相同体积流量的液体所需的临界气量更小,证实了井下节流对携液有利。据此在卡瓦安全的前提下推荐井下一级油嘴位置为距产层顶部300~500m。在井下二级节流方面,从节流压降、温降入手对比分析了"下小上大"和"下大上小"两种二级节流技术方案,推荐采用"下小上大"和节流压降等分的设计方案,并根据温度恢复度来确定两个油嘴的间距,完善了井下二级节流技术方案。该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完善井下节流携液的基础理论,为类似气井采用井下节流低成本高效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3,3’-二氯联苯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为致孔剂,乙腈和氯仿混合溶液为溶剂,合成了3,3’-二氯联苯胺分子印迹整体柱。考察了3,3’-二氯联苯胺分子印迹整体聚合物的结合性质及其在3,3’-二氯联苯胺分子聚合物上的选择性分离富集特性。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整体柱,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能力,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3,3’-二氯联苯胺与类似物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张义同 《油气储运》1990,9(3):39-43
本文把储液罐罐顶简化为固定剪切梁端部一集中质量,根据变分原理,用黑兹法求出其固有振型,按地震谱理论计算了液动压力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罐顶质量对储罐中液体的液动压力分布和大小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薛伟  辛颖  方海峰  郭德禹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28-8629,8686
开展落叶松原木楞堆的细水雾灭火试验,对施加细水雾前后的雾罩内、外典型位置的烟气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细水雾前,原木楞堆产生的CO、CO2与空间残留的O2之间的体积变化在雾罩内外典型位置存在显著相关性;施加细水雾以后,雾罩内O2和CO2体积变化具有高度负相关性、CO和CO2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雾罩外O2和CO体积变化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铁路油罐车液力清洗加热过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松圣  周明来 《油气储运》1999,18(12):22-23,45
分析了在铁路油罐车液力清洗过程中利用水、空气、蒸汽三种介质缓热铁路油罐车的传热特性推导了铁路油罐车的温度变化公式,在设计用移动式清洗设备来清洗铁路油罐车的加热工艺流程时,可参考该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铁路卸油系统采用真空虹吸引流上卸方式过程中易产生真空泵尾气和高温时的气阻断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卸油系统的改造方法。在试验和调研的基础上,对卸油系统的改造方案进行了设计。实践表明,卸槽潜油泵法是火车槽车负压卸油系统改造的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杜振华  李著信 《油气储运》1995,14(2):25-26,28
国内目前铁路油罐车轻质油品的装卸多数采用上装上卸式,此方式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气阻,蒸发损耗超标准,操作程序复杂,劳动量大,不安全等。为此,设计了气隔式油脂密封下部卸油装置。它是由密封活塞,传动机构和活塞缸组成。密封活塞又和活塞缸共同组成油脂室和空气室。油胆内装满密封油脂,两端由密封密封,空气室则把油品与油脂隔绝开来。该装置与阀门内装满密封油脂,两端由密封圈密封,空气室则把油品与油脂隔绝开来  相似文献   

14.
真空辅助轻油卸车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离心泵接卸铁路轻油槽车出现管路气阻和泵抽空的原因,介绍了通过采用真空辅助轻油卸车工艺控制集气罐内真空度、调节卸油管路最高点和离心泵入口两处绝对压力、消除管路气阻和泵抽空的过程。对真空辅助轻油卸车工艺与压卸车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安全性高、能耗低、操作方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铁路轻油罐车装卸工艺中,采用轻油泵房辅助卸油装置可以替代现有泵房工艺流程中的真空系统。在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实际使用的基础上,对辅助卸油装置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轻油泵房辅助卸油装置工艺流程比真空系统工艺流程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是对轻油泵房真空系统的技术创新,对石油化工企业轻油泵房的改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周斌 《油气储运》2002,21(1):56-59
原油损耗直接影响着炼油厂的经济效益,针对兰州石化公司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原油储运过程中产生损耗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针对原油卸车损耗,储存脱水损耗,交付装置损耗等主要损耗,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美娜 《油气储运》1994,13(2):34-37
铁路轻油罐车的卸油管路系统,在夏天作业时常发生气阻气蚀现象,根据这一事实,调查了我国诸多油库,从大量的生产数据中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进而分析了恶劣工况下促使气阻的气蚀提前形成的各种原因,如烃类汽化特征、溶解气和夹带气泡、气泡窝存、罐内液体温度不均匀、管路漏失等加以考虑,并对过去的计算理论作了补充。为了增加管路系统的剩余压力,确保卸油安全,还提出了向罐车内输入压缩空气,  相似文献   

18.
李祥宾  魏洁  王凯濛 《油气储运》2013,(12):1376-1378
目前,铁路罐车装卸油品方式主要以上装上卸为主,采用上卸方式易产生气阻,卸车效率低,且损耗大,易产生静电。已经成熟的汽车下装下卸技术,特别是无残油留存新型阀门技术的发展为铁路轻油罐车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无残油留存新型阀门技术的工作原理,论述了铁路罐车实施下装下卸的可行性。同时,在底卸方面成熟的安全措施经验和管理规定可为铁路罐车下装下卸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铁路罐车下装下卸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气阻、静电等问题,降低损耗,节约投资,产生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图3,参6)  相似文献   

19.
大型拱顶钢油罐抽瘪后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宏 《油气储运》2001,20(5):37-40
以石家庄炼油厂T-202罐的修复为例,探讨了大型拱顶油罐抽瘪后的修复问题,介绍了修复中采用的注水加压法,分析了T-202罐承压环在内压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对不举内压力,罐顶承压环的强度进行了校核,通过对T-202罐的修复,说明大型拱顶油罐抽瘪后的采用注水加压法进行修复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靳明松 《油气储运》2003,22(1):43-45
将俄罗斯与国内的铁路原油罐车做了详细对比,在现有的国内罐车原油卸车设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俄罗斯铁路原油罐车下卸的现行办法,为铁路罐车进口俄罗斯原油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