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各类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厂矿企业排放的含硫、氯、氟等有害成分的废气也大量增加,致使一些地区的桑蚕废气中毒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对桑蚕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及时诊治桑蚕废气中毒,尽量减少蚕业生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废气排放量日益增多,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1999年5月18日,草堰镇合新村三组桑园受窑厂废气污染,造成83张春蚕发生氟中毒,经过镇村蚕桑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有80张中毒蚕上蔟结茧,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3.
蚕病的防治是养蚕生产过程中夺取蚕茧、蚕种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要做好蚕病防治工作,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蚕病发生的规律,传染途径和消毒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蚕病防治中发挥主动作用。家蚕的病害很多,有传染性病,如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原虫病等,也有非传染病,如蝇蛆病、壁虱病、螫伤症等。还有因农药、废气而引起的中毒症。现在,着重谈谈传染病发病规律,常见的几种主要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和识别;壁虱病的发生和防治;  相似文献   

4.
废旧塑料在回收加工成颗粒的过程中和在用加工成的颗粒进行拉丝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刺激性废气,造成空气污染,直接导致蚕儿中毒,给蚕业生产造成较严重的损失。归纳总结了家蚕塑料废气中毒后的症状表现,简述了家蚕塑料废气中毒的依据,提出了有效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蚕桑生产是海安县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厂废气及农药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蚕期中因工厂废气及农药污染导致大规模蚕儿上蔟不结茧或诱发蚕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群众利益和社  相似文献   

6.
<正> 工厂排放废气,污染桑叶,经蚕食下后引起中毒,称工业废气中毒。工业废气对桑叶的危害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了解工厂废气中毒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采取各项合理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对稳定和提高蚕桑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一、危害蚕桑的几起重大污染事件工业废气是近半个世纪随工业发展在蚕桑上出现的一种新毒害,它是通过污染大气对蚕桑进行危害的。建国以来,由于防治科技的普及、养蚕技术的提高和工业的发展,传染性蚕病虽逐年减少,但工业废气所引起的蚕桑毒害却有所上升。五十年代初期浙江某些蚕种场桑叶受到造纸厂、绢纺厂的煤烟  相似文献   

8.
1982年春,我国主要丝绸产地之一的杭嘉湖地区,由于受工业废气为害,发生大面积春蚕中毒。从春蚕中毒症状和桑叶、蚕体的分析判断,主要为氟中毒。污染大气中的氟化物,被桑叶叶面吸收、吸附,使得桑叶含氟量增加。蚕食下氟污染桑叶后,经过消化作用,一部份随蚕粪排出体外,一部份残留在蚕体内,导致蚕中毒。这就是说,桑叶作为大气污染的中间介  相似文献   

9.
<正> 一、分布和危害农药中毒与工业废气中毒是当前非传染性蚕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大田农药使用、新农药问世以及乡村工业的兴起发达,工农布局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一般规律春茧生产的丰欠取决于大气污染和桑、种平衡,蚕病威胁不起决定作用。但1979~1982年夏秋茧生产却受蚕病威胁较大,甚至一向防治有效的家蚕真菌病(fungal disease)也会多发流行。现就发生特点和流行要因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家蚕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地说,蚕得病后是很难治愈的,故对蚕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尽管在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较为严格的消毒,然而蚕在饲养过程中,或多或少还会食下和接触一些病原物,或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致使蚕儿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在养蚕期间务必加强蚕病的防治工作.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的常见病有10多种,属于病毒性的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属于细菌病的有败血病、细菌性肠胃病和卒倒病;属于真菌病的有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节肢动物寄生引起的病害有蝇蛆病和壁虱病;另外,还有农药、煤烟及工厂废气引起的中毒症等.现将这些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年四季收茧,调查好蛹率时,每季都发现有不同数量的曲霉病蚕和病蛹,这说明曲霉病菌分布的广泛性和曲霉病对生产危害的严重性。所以,在桑蚕生产中,对曲霉病的防治应引起高度重视。下面谈一谈其识别和防治方法。1 曲霉痨蚕的识别曲霉病蚕较难识别,1~2龄蚕发病时,病程较短,不易被觉察或被误认为中毒症。3~5龄蚕发病时,群体发育大小不齐,常与中肠型脓病、细菌性胃肠病、工厂废气中毒等病蚕混淆,影响了对该病的及时防治,给  相似文献   

13.
白僵病属真菌病的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蚕病,一般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然而2006年春、夏蚕期,嵊州市郑亚兴户在蚕儿饲养期间有大面积白僵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该蚕户2006年春、夏蚕蚕茧产质量.为找出发病原因,确保下期蚕作安全,杜绝该蚕病的蔓延,笔者特地对该蚕户2005年冬天以来的蚕作生产进行了生产调查,现对其春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砖厂及城乡的玻璃厂、铝厂、陶瓷厂、水泥厂、磷肥、冶炼厂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煤作燃料和用粘土、冰晶石、及含氟的磷矿石和助融剂等原料,排出大量的含氟的废气,污染附近桑园,蚕食了受害的桑叶后,在体内积累而发生慢性或亚急性的中毒症状,而影响蚕业生产。特别是一九七九和八○年两年的秋蚕,珠江三角洲蚕区大批家蚕大毒死亡,使蚕茧生产遭到很大的损失。经调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砖厂生产时,大量排  相似文献   

15.
蚕病述要     
蚕病种类很多,但大致可分成:(1)因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原虫病;(2)因昆虫或螨寄生而引起的寄生虫病;(3)由烟草、各种农药、从工厂排出煤烟中的有毒物质造成的蚕中毒症,广义上也是蚕病,但特别称这些为障害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16.
氟化物污染是困绕蚕桑生产的一个较严峻问题。家蚕氟化物中毒属工厂废气中毒的一种。由于工厂使用了含氟材料,经高温后,其中氟化物就变成氟化氢、四氟化氢等有毒气体,随着烟雾微粒发散出来,逸散在大气中,造成桑与蚕的危害。笔者三年来对乐安县蚕区内的一砖厂排出的含氟废气污染的桑园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分析,并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3):56-56
一、蓖麻蚕病的种类与识别蓖麻蚕(木薯蚕)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两大类。生产上常见的传染性病有微粒子病、核多角体脓病和软化病。非传染性病有中毒症(农药中毒和工厂废气中毒)。蚕病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化学因素(农药、废气)、物理因素(创伤)、饲料因素(不良叶)和环境因素(高温、多湿、闷热)等。蚕病的发生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微粒子病:蓖麻蚕微粒子病是蓖麻蚕微粒子原虫寄生蚕体内的一种原生动物病。微粒子孢子是微粒子原虫的滞育体,大小为3~5×1.4~2.4μm。在光学显微镜下,成熟的微粒子孢子通常…  相似文献   

18.
<正> 83年春期我场桑园受到邻近砖瓦厂排放的含氟废气的污染,使杂交种部分批次蚕儿中毒死亡。蚕种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我们在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蚕病理生理研究室和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环保组的协助下,进行了分析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19.
陈坦  杜鸿 《四川蚕业》2013,41(1):13-14
本文根据不同品种的蚕种在500倍DDV农药室外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催青、收蚁,其农药对蚕卵和饲养中的小蚕没有影响;但对孵化的蚁蚕在长时间不给桑的情况下却有轻微中毒现象。这对蚕种生产中如何做到蚕区周边野外昆虫的防治与蚕作安全两不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真菌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常见病,目前许多蚕区真菌病的防治已不再是蚕病防治的重点,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真菌病危害又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宜兴、溧阳等蚕区进行了调查,每年曲霉病、白僵病、绿僵病造成的损失达5%-10%,有的蚕农在夏秋季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了蚕农经济收入,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