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改良了池塘水质环境,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避免了虾蟹相残,使以虾为主的虾、蟹、藻混养试验池与对虾单养对照池的对虾成活率大体接近。试验塘和对照塘均养两造,试验塘年亩均综合产量222.05kg;亩均产值6085.13元,亩均盈利2472.61元。  相似文献   

2.
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建立“863”对虾重点项目综合养殖基地的技术要求,以对虾清洁养殖和对虾分级多茬养殖两种模式为养殖工程工艺设计标准,进行对虾高健康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该基地占地19.2hm^2,包括两套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共有养殖试验水面13.33hm^2,并配备了较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可进行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式养虾,也可进行多品种综合生态养殖。2000年对虾养殖生产试验表明,该养虾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基本保证了该“863”项目各项试验的进行,取得良好的养殖结果。  相似文献   

3.
伍建昌  叶妃轩 《水产科技》1990,(2):20-21,17
斑节对虾(P.monoedom FABRICIUS)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广、食性杂、价值高等特点.1988年,湛江市共养斑节对虾2,277亩,平均亩产45公斤,虾农普遍有盈利。1989年,为了进一步掌握斑节对虾养殖技术,湛江市水产局与廉江县水产局在龙头沙对虾试验场,进行了高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中草药(0%、1.0%、2.0%),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的中草药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增长率,显著地降低对虾的饵料系数,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有极显著提高.能极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溶菌酶和SOD活性,能显著提高ACP活性,极显著提高对虾对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5.
与中国对虾相比,南美白对虾由于抗病能力强,生长周期短,近年在我国迅速形成一轮新的养虾热潮,为中国对虾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探索一条高产、高效、生态趋于平衡的养殖新路子,笔者在射阳扁担港河蟹生态养殖场对虾养殖区内,大胆地进行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缢蛏混养的试验。通过试验养殖,蛏蟹虾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池塘条件:池塘位于黄海之滨灌溉总渠下游,海淡水进排便利,盐度10‰~20‰,pH值8~8.5,水深1.5m,池塘面积30亩。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养殖试验的池塘并未…  相似文献   

6.
2000年我县承担了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赣榆对虾、梭子蟹混养标准化示范,2004年度实施标准化养殖面积达2万亩,收获三疣梭子蟹2206吨,中国对虾1138吨,平均亩产梭子蟹110.3千克,对虾56.9千克。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8±1)℃下,将体质量(1.89±0.26) g的墨吉明对虾饲养在1 m~3的玻璃钢桶中,密度分别为60、90、120、150、180尾/m~2,每个密度梯度设3个平行,常规饲养管理养殖15 d,研究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的影响。试验期间,各组对虾存活率均为100%。试验结果显示,密度为90尾/m~2时,墨吉明对虾的质量增加率最高(P0.05);密度大于90尾/m~2时,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墨吉明对虾的质量增加率随之下降;密度为180尾/m~2时,墨吉明对虾的质量增加率达到最低值。当养殖密度为90尾/m~2时,墨吉明对虾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肌肉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当养殖密度为180尾/m~2时,墨吉明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均呈下降趋势,而肝胰腺的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和肌肉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异常上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影响显著(P0.05)。当养殖密度为90尾/m~2时,墨吉明对虾代谢能力与免疫力均处于较高水平,结合养殖综合效益,其适宜的养殖密度应不超过150尾/m~2。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混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9-2000年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as)的混养试验。1999年的产量对虾为388.92kg/hm^2,梭子蟹为909.31kg/hm^2,纯收入和投入产出比为3.64万元/hm和1:1.98;2000年的产量对虾为412.50kg/hm^2,梭子蟹为722.25kg/hm^2。纯收入和投入产出比为2.55万元/hm^2和1:1.23,两个年度的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混养的纯利润比对虾单养提高了7-10倍,投入产出比提高1-2.5倍。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 ,研究水环境中Ca2 、Mg2 、Ca2 Mg2 总量及Ca2 /Mg2 比值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中国对虾在水环境中能够生存的Ca2 、Mg2 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 2 4 .92~ 2 80 .6 6mg/L、34.5~ 344.9mg/L ;(2 )Ca2 /Mg2 比值为 1∶10 ,对中国对虾的生存没有影响 ;(3)中国对虾的生长与Ca2 浓度有密切关系 ,其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中国对虾的生长 ,但中国对虾能够在Mg2 浓度低至正常海水 1/ 2的水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且因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笔者从2004年开始在福建莆田市后海垦区进行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花蛤混养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养殖模式在后海垦区试验成功后已辐射整个莆田市,养殖面积已超过1 333 hm~2(20000亩)。  相似文献   

11.
有益微生物对虾塘淤泥中有害物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斑节对虾池塘养殖.应用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改善养殖环境.控制池塘淤泥中有毒物质的试验,含活菌数为10%^9个/g菌剂,用量为7.5—15#kg/hm^2,经二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塘与对照塘相比,NO2-N、NH4-N分别降~E;99.54%—85.99%和16.29%—30.92%;硫化物降低66.44%—14.6%,而淤泥中有机物及有机氮相应也得到分解和缓解.使对虾生长迅速,生长速度达9.15mm/d。说明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的微生物制剂.能够起到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对虾健康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财 《水产养殖》2009,30(6):11-12
福建省福清市柯屿垦区现有高位虾池面积1.5万×667m^2,但均建于20世纪80年代,池塘老化淤积严重,完全不能适应精养高产的要求,经济效益欠佳。为了提升老虾塘的经济价值,调整养殖结构,促进渔民增收,2007年1月,利用3口6670m^2经稍加改造的老化塘,开展传统地方特色品种金鼓鱼、长毛对虾、青蟹、缢蛏立体生态养殖技术试验,探讨鱼、虾、蟹、贝健康养殖技术,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立鹤 《水产学报》2005,29(6):791-797
系统研究了饲料中添加0~5%不同水平的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螺旋藻能促进对虾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以0.8%、1.5%螺旋藻添加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较好,试验中期、末期增重率分别达到926.10%、959.78%和4382%、4353.3%,与对照组相比,虾体增重率分别提高2.82%、6.56%和3.45%、2.77%。结合饲料利用、虾体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8%水平螺旋藻为最佳。凡纳滨对虾肝体指数(HSI)随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2)在1%螺旋藻添加范围内,虾体EPA含量内(Y)与螺旋藻添加量(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EPA=2.4275X+4.5975,R0=0.9611),在0.8%范围内螺旋藻,虾体中DHA、ARA的含量与螺旋藻添加量呈显著线性相关(yDHA=4.668X+5.6545,R^2=0.9631;YARA=105.58X+0.3241,R^2=0.9749)。(3)从虾体DHA、EPA和ARA含量分析,0.5%大蒜添加量与5%螺旋藻添加量的对虾体脂肪酸改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采取L49(78)安排7水平Ca2+、Mg2+、盐度正交试验,开展60d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通过比较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日均增长值、日均增重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分析养殖水体中Ca2+、Mg2+、盐度三因子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采取L8(27)安排2水平Ca2+、Mg2+、盐度正交试验,分析养殖水体中Ca2+、Mg2+、盐度三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Ca2+、Mg2+、盐度对成活率和虾体鲜味氨基酸都有显著影响(P<0.05),Ca2+、Mg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Mg2+对成活率影响最大,Ca2+对生长影响最大,而鲜味氨基酸受盐度影响最大。Ca2+浓度为100mg/L和400mg/L,Mg2+为1200mg/L,盐度为10时,成活率最高;Ca2+≥200mg/L与Mg2+≥300mg/L时,生长速度无明显变化,Ca2+浓度为100mg/L,Mg2+浓度为150mg/L,盐度为10~20时,体长和体质量增加最快;Ca2+、Mg2+含量与盐度越高,鲜味氨基酸含量越高,Ca2+浓度为400mg/L,Mg2+浓度为750mg/L,盐度为35和20时,风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低盐、低钙、低镁水体显著降低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存活;Ca2+与Mg2+对成活率及体质量日均增长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Ca2+与盐度对成活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Mg2+与盐度对各试验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咸水水质对刀额新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刀额新对虾仔虾的急性中毒试验和水型生长试验,对刀额新对虾仔虾在不同类型咸水中的生存、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质中的碳酸盐碱度和pH值对刀额新对虾仔虾的致死作用存在着交互作用,碳酸盐碱度96h LC50值为15.45mmol/L;(2)刀额新对虾仔虾能生长在一些S^AaⅡ、Cl^AaⅡ、Cl^MaⅢ等咸水水型中。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预防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疾病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添加中药制剂的饵料喂养南美白对虾,中药的添加量为30 g/kg饵料,在季节交替期(9月15日-10月15日)每日投喂中药,其余时间投喂3 d,间歇2 d。试验池对虾桃拉病毒病的平均发病率较对照池的低37.2%;试验池对虾的平均产量与平均成活率分别比对照池的高123.4kg/亩及15.2%。  相似文献   

17.
广东的对虾养殖起步慢,基础差。1985年,全省仅有对虾育苗室16座,育苗水体1.6万米^3,年育苗3.26亿尾;养虾面积2.9万亩,平均亩产25.5公斤,总产量仅约760吨。在1986年全省沿海水产工作会议之后,在省委、省府以及省经贸委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规模创办对虾养殖出口基地,使我省养虾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对胆固醇、磷脂的营养需求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洪琪  王义强 《水产学报》1991,15(2):148-154
运用梯度法设计胆固醇饲料试验,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胆固醇、磷脂饲料试验。结果指出,饲料内添加胆固醇对于中国对虾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效果,胆固醇是对虾饲料内必须添加的营养物质,根据试验虾的生长、存活以及肌肉内胆固醇的含量,饲料中添加0.5%的胆固醇就能够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磷脂也是中国对虾必需的营养物质,饲料内磷脂的添加能够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增加肌肉中胆固醇的含量,就本试验条件下,饲料内含豆油3%、鱼油2.5%、胆固醇0.5%时,3%的磷脂就能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酶是一种新的添加剂。将酶应用于对虾饵料,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刚刚开始。进行了加酶饵料饲喂对虾的生长试验和大水面养虾生产试验,结果:在对虾饵料中添加1‰的酶制剂,对虾个体增重率提高12.13%,单产提高13.87%,饵料系数降低12.02%。  相似文献   

20.
饲用酶制剂在对虾饵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仲军  王健鹏 《齐鲁渔业》1994,11(3):30-32
微生物酶是一种新的添加剂。将酶应用于对虾饵料,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刚刚开始。进行了加酶饵料饲喂对虾的生长试验和大水面养虾生产试验。结果:在对虾饵料中添加1‰的酶制剂,对虾个体增重率提高12.13%,单产提高13.87%,饵料系数降低1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